王升
目的 在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取认知行为干预,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到我院进行治疗并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冠心病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为观察组患者提供认知行为干预.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AMA评分、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情绪状态,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杨少萌 刊期: 2019年第01期
高血压脑出血是脑外科常见疾病,发病急、传遍快、致残率和致死率高.运用准确、及时的治疗措施可减轻死亡率、病残率,保障病患生存质量.该病病情复杂,个体化差异大,治疗手段多种多样,本研究旨在通过手术指征、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及围术期血压控制等方面内容,对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干预手段展开综合比对分析,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孙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和探讨联用多奈哌齐、尼膜同对脑小血管病致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认知功能障碍脑小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划分为研究组(多奈哌齐+尼膜同)和参照组(尼膜同),观察和比价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发生的不良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研究组不良反应情况也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用多奈哌齐、尼膜同治疗脑小血管病致认知功能障碍,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柴琳洁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重症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人性化护理措施.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达到96.88%,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81.25%.结论 人性化护理应用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可提高护理的针对性,在促进患者康复、提升其生命质量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在临床上具有推广和使用价值.
作者:徐璐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梗塞患者采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接收的高血压脑梗塞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各29例,对照组行常规西药治疗方案,研究组则接受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方案,对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LDL-C及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脑梗塞疾病治疗期间,应用中医活血化瘀法,有助于改善患者血脂水平,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使患者及早恢复健康,值得进一步采纳和推广.
作者:陈会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欧洲心脏学会指南以心脏左室( LV )射血分数(LVEF)作为分类标准,将心衰分为射血分数减低性心衰(HFrEF,LVEF<40%),射血分数中间值心衰(HFmrEF, LVEF介于40%-49%)以及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HFpEF, LVEF>50%).随着临床研究的进展发现LVEF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指标,对HFmrEF的定义中也未区分先前有低LVEF病史的患者和从未拥有过HFrEF的群体.因此,射血分数改善性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improved ejection fraction,HFiEF)的概念应运而生,即LVEF曾经低于35%,后转变为大于40%的心力衰竭.本文也将对HFiEF的临床特点、预后和治疗进行综述.
作者:张不凡;张恩魁;孔庆研;杨云蔚;杨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舒适护理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卧位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接收治疗的脑梗死偏瘫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两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结果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83%,显著比观察组(91.67%)的治疗效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卧位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刘燕;刘岩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20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路径.结果 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结合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的病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玮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丹红注射液联合牛磺酸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进入我院心内科治疗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实行丹红注射液及牛磺酸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CK-MB及LDH指标.结果 (1)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6.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积极治疗,对照组治疗前后CK-MB及LDH各项指标与观察组相比变化幅度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实行丹红注射液及牛磺酸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消除临床症状;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作者:李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精神科心理障碍患者应用心理护理技巧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8年5月本院精神科收治的心理障碍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1:1比例将其分为A组与B组,各35例,A组实施常规护理,B组在此基础上运用心理护理技巧,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后两组HAMA、HAMD评分相比于护理前明显降低,组间对比,B组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技巧对精神科心理障碍患者的不良情绪具有改善作用,有利于增进护患和谐友好关系.
作者:江南;罗燕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心脏听诊是一项心内科的基本技能,特别在诊断心脏瓣膜病时有重要临床意义.但随着心超的广泛应用,心脏听诊在临床检查中的重要性逐渐下降.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心脏听诊在诊断心脏瓣膜病中的准确性.方法 分别由内科主治医生听诊和超声科医生通过心脏彩超诊断、年龄≥65岁的无症状退休体检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筛查出瓣膜关闭不全和瓣膜狭窄的心脏瓣膜病患者,以心超结果作为诊断标准,评估听诊的诊断价值.结果 在无症状的老年人群中,瓣膜病很常见,其中存在瓣膜关闭不全的患者有152位(76%),狭窄病变的患者有10(5%).对于诊断瓣膜狭窄,听诊的敏感性为40%,特异性为89%;对于诊断瓣膜关闭不全,敏感性为28%,特异性为67%.体重偏小的患者听诊可能更有诊断价值.结论 心脏听诊对于无症状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的诊断准确性差,特别是在普通体检过程中.
作者:钮黎剑;卢振华;黄文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归脾汤配合推拿疗法对于心脏神经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心脏神经症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口服谷维素与维生素B1片治疗,观察组患者以推拿疗法配合归脾汤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7.83%,而对照组仅为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心脏神经症患者以推拿疗法配合归脾汤加减方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该治疗方案值得应用并推广.
作者:戈义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观察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了解其临床特征,并且分析其治疗所产生的效果.方法 收纳符合标准的64例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两组的临床特征.结果 通过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对比,可以看出对照组在恢复明显优于治疗组,因此,可以判定治疗效果.结论 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有可能与脑白质病变与内侧颞叶萎缩的严重程度有关.
作者:冀旭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对比心内科患者使用协调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4月我院收治心内科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其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使用协调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恢复效果、住院时间及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后恢复效果比对照组显著,住院时间也较短,患者自我护理掌握程度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比分析发现,协调护理模式应用于心内科患者,可以缩短住院时间,病情恢复效果好,患者能够掌握基本自我护理,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涛;李娟妮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对川崎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川崎病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无冠状动脉损害组与有冠状动脉损害组,各43例,分析两组川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川崎病患者均存在持续发热、球结膜充血、口唇皲裂、颈部淋巴结肿大、手足末端肿胀、肛周潮红脱屑等疾病症状,其中无冠状动脉损害者皮疹的发生率高于有冠状动脉损害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冠状动脉损害者的血小板计数低于有冠状动脉损害者,其血红蛋白水平高于有冠状动脉损害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川崎病可导致患者出现球结膜充血、皮疹、发热等疾病症状,其中彩色超声心动图、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在川崎病患者是否存在冠状动脉损害的诊断中应用,有着一定的价值.
作者:周进;曾才秀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中药临床治疗方法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患者49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治疗效果和不良问题发生率两个评价标准探讨中药临床治疗方法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中药临床治疗方法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所有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95.92%,所有心血管疾病不良问题发生率为10.20%.结论 中药临床治疗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高,非常难值得在本院和其他医院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宁文虹;张玉冬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为中西医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西医治疗组予常规低流量吸氧、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等西医治疗,中西医治疗组加用化瘀消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RBC、Hb、Hct水平,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RBC、Hb、Hct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RBC、Hb、Hct水平均明显降低,组内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化瘀消汤治疗高原细胞增多症可降低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
作者:史得全;梁虎邦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本文检索近15年来中医药治疗小儿汗证的国内文献,从内治法和外治法两个方面作一综述,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参考,突出中医药治疗小儿汗证的优势.
作者:徐迪;沈瑞;冯晓纯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神经外科病人医院感染情况,分析相关危险因素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为有效预防与控制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6年1月~2017年12月1678位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进行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91例,发生医院感染例次数108例,医院感染率为5.42%,医院感染例次率为6.43%.感染部位依次是:下呼吸道感染62例,泌尿道感染17例,细菌性脑膜炎8例,表浅切口感染2例,上呼吸道感染1例,感染性腹泻1例.检出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分析其主要的相关因素有性别、年龄、基础疾病、麻醉方式、腰椎穿刺引流、留置导尿、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等有关.结论 神经外科是医院感染高发科室,应重点关注并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从而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吴琴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诊断时,应用颈部血管彩超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均实施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并在组间对比其检查的结果.结果 观察组的动脉粥样硬化所占比例、有斑块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粗斑比例58.13%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斑、混合斑比例则和对照组无差异.结论 颈部血管彩超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艳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