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对策

吴小平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 护理过程, 不安全因素, 防范对策
摘要:目的 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和防范对策.方法 收集我院心血管内科患者2000例,对所有患者在接受护理时的不安全因素进行针对性分析和收集,并针对这些不安全因素进行相应的防范,找出解决办法.结果 在心血管内科实施临床护理时,出现的主要问题为医患交流障碍、住院环境不佳、护理水平较低、患者期望过大以及患者离开病房检查和自行外出活动.结论 在对心血管内科患者实施临床护理时,需要针对医患交流障碍和护理水平较低等不安全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防范对策.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组在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点,每天1次,连续14天,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每天1次,连续14天.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疗效优于单用常规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秋颖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探讨养脑方治疗脑梗塞恢复期的疗效

    目的 探究养脑方治疗脑梗塞恢复期的疗效.方法 对2016年2月~2017年3月进入我院门诊治疗的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治疗、康复治疗,观察组在使用常规西药和康复治疗的同时使用养脑方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显愈率58.33%明显优于对照组16.67%的显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养脑方治疗脑梗塞恢复期的疗效显著,能够改变患者脑血液循环,显著提高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提高患者的自我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陆明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中西医结合护理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疗效的影响效果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护理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疗效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100例(2015年4月16日~2016年4月16日期间)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每组患者各50例,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之后,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护理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80%(40/50),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4%(47/50).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病情,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倩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探讨益气化瘀祛痰法治疗胸痹心痛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分析益气化瘀祛痰法治疗胸痹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胸痹心痛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保心宁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中医益气化瘀祛痰法实施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然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611,P<0.05).结论 临床中对胸痹心痛患者采用中药益气化瘀祛痰法治疗,其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王永胜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肩锁关节损伤的MRI影像诊断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究肩锁关节损伤的MRI影像诊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MRI影像诊断对所有肩锁关节损伤的患者进行诊断,利用统计学方法将诊断结果与关节镜检查或者手术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MRI影像诊断对于诊断肩锁关节损伤的效果.结果 经手术检查或者关节镜检查对损伤分级符合率为100%,诊断的准确率为100%;MRI影像诊断的准确率为97.06%,漏诊率为1.47%,误诊率为1.47%;经MRI影像诊断检查对损伤分级符合率为97.06%,与关节镜检查或者手术检查结果相比,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影像诊断对于肩锁关节损伤的诊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其可以提高诊断率,同时MRI的多方位和多序列诊断,为诊断提供可靠地参照依据,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作者:索文华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主动电极置入后心室起搏参数的变化分析

    目的 比较不同部位起搏,患者术后主动电极参数的变化情况.方法 入选32例接受主动电极植入的患者,将电极固定于右心室间隔部16例作为间隔部组,右心室心尖部16例作为心尖部组,分别于术中、术后7天和3个月测定起搏阈值及电极阻抗、感知,分析其变化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后7天电极阻抗较术中明显下降(P<0.05),术后3个月较术后7天明显下降(P<0.05).间隔组术后3个月起搏阈值较术中及术后7天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尖组术中、术后7天及3个月起搏阈值无明显变化(P>0.05).2组患者术后7天、术后3月感知无明显变化(P>0.05).2组起搏阈值及电极阻抗、感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室不同部位主动固定电极参数无明显差异,起搏阈值、感知在术后3个月无明显变化,电极阻抗逐渐降低.

    作者:何蕾;郑永宏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对心血管介入治疗中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影响探讨

    目的 分析研究护理干预对心血管介入治疗中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抽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间收治的接受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35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79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179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针对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综合性干预,比较两组碘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碘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53%(26/179)和64.25%(115/179),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心血管介入治疗期间实施有针对性的、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有利于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降低.

    作者:胥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调脂治疗在冠心病预防中的研究进展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为冠心病,在该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过程中,科学合理的调脂干预,可以使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水平明显降低.使用他汀类药物,使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仍然是目前临床对该疾病实施防治的一个首要目标.二级预防者,即患有冠心病或冠心病等位症的患者,通常情况下都会推荐通过有效方案使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尽管其具体作用机理目前仍然处于讨论阶段.临床对于冠心病进行初级预防,即具有明确的冠心病易患因素的患者,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同样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主要从调脂治疗的首要目标、他汀类药物在二级预防中的作用、在一级预防中的作用、高危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的实际效果、调脂治疗次要指标等几个方面入手,对调脂治疗在冠心病预防中的研究进展情况实施综述.

    作者:苏文坚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光气中毒病例救治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光气中毒临床特点及救治策略.方法 本研究中的5例患者其中4例来自一起集体性光气中毒事件,收集患者年龄、性别、动脉血气和血常规、生化等临床资料.结果 症状体征:5例患者其中出现咳嗽5(100%)、咳痰1例(20%),胸闷5例(100%),憋喘5例(100%),头痛、头昏4例(80%),恶心、呕吐4例(80%),发绀1例(20%),肺部湿哕音3例(60%),颈部皮下气肿4例(80%),上胸部皮下气肿2例(40%),纵隔气肿2例(40%).结论 急性光气中毒重症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呛咳、眼痛、憋喘,重度患者伴有头晕、呕吐.实验室检查提示均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及肝肾功能及心肌损伤,影像学资料提示不同程度的肺水肿及并发皮下气肿和/或纵隔气肿.

    作者:王吉慧;周昌虎;翟丽梅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

    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予以对照组西医的治疗方式,予以观察组患者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 通过此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疗效为88.46%,而对照组的总疗效为70.83%,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使其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能有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病症,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医学的不断采纳与推广.

    作者:段喜珍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TGF-β1在BCS患者血浆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BCS患者和正常人中血浆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选取100例BCS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抽取血液,提取血浆.从血浆中利用ELISA的方法检测TGF-β1的含量.结果 实验组BCS患者的血浆中TGF-β1细胞因子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 BCS患者血浆中TGF-β1细胞因子表达较高,有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庄银苹;杨肖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氯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析在治疗轻、中度高血压中分别应用氯沙坦与依那普利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于2014年10月到2016年10月我院接收的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76例,并将研究对象分为36例对照组与40例实验组.对照组应用依那普利治疗,实验组应用氯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氯沙坦比依那普利对轻中度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与耐受性强的降压药,应用价值高,值得在临床医学上推广.

    作者:濮伟祥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麝香保心丸、复方丹参滴丸改善冠心病患者心电图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分析比较在冠心病患者中分别应用麝香保心丸与复方丹参滴丸对心电图的改善效果.方法 择取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7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以入院时间为依据将所选患者分为Ⅰ组和Ⅱ组,36例应用麝香保心丸治疗的患者为Ⅰ组,36例应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的患者为Ⅱ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电图改善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治疗后,Ⅰ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高于Ⅱ组(P<0.05);治疗后Ⅰ组心电图∑ST、HR、NST、RPP、SBP五项指标均低于Ⅱ组(P<0.05).结论 针对冠心病患者,应用麝香保心丸治疗对心电图的改善情况优于复方丹参滴丸.

    作者:郭亮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通窍活血汤加减对偏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通窍活血汤加减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两组患者症状评分的比较上,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窍活血汤加减在治疗偏头痛上有着明显的效果,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要威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中药敷贴联合推拿治疗小儿慢性及迁延性腹泻的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和探讨中药敷贴联合推拿治疗小儿慢性及迁延性腹泻的疗效分析.方法 本次所研究选自我院2014年4月至2017年3月的慢性及迁延性腹泻患儿82例,将之按照数字表达法分为41例的对照组(常规对症治疗组)和41例的(中药敷贴联合推拿治疗组).对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同时对其治疗后5 d、10 d的症候积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均有所好转,其中观察组患者治愈及好转的例数分别为30例(73.17%)、7例(17.07%),总有效率90.24%,对照组患者为19例(46.34%)、10例(24.39),总有效率70.73%,组间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5 d、10 d的症候积分分别为(4.61±0.57、1.92±0.2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78±1.39、3.95±1.06),组间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改善慢性及迁延性腹泻患者治疗效果为目的,对其采用中药敷贴联合推拿进行治疗,效果较好,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肯定和认可,值得临床上推广并应用.

    作者:王歌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舒适护理在腹腔镜胆囊全切除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目的 探索舒适护理在腹腔镜胆囊全切除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方法 对120例腹腔镜胆囊全切除术患者,随机化分组(60例每组),且分别实施舒适护理和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首次活动时间(8.51±1.32)h、首次进食时间(15.27±1.42)h、首次入厕时间(9.42±1.22)h、满意度(98.3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3%)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腹腔镜胆囊全切除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陈静英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脑电图监测在癫痫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索脑电图监测在癫痫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在2016年5月24日至2017年3月24日选取疑似癫痫患者100例,且均实施脑电图监测,随后分析脑电图监测的诊断价值性.结果 从特征角度分析,脑电图对复发性发作患者诊断正确率为60.00%,对简单发作诊断正确率为100.00%,对强直发作患者诊断正确率为100.00%,对失神发作患者诊断正确率为75.00%,对强直阵挛性发作患者诊断正确率为87.50%;而脑电图对癫痫敏感性、特异性、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86.67%、97.14%、13.33%、2.86%.同时连续性监测脑电图阳性率(86.67%)高于门诊短程监测(P<0.05).结论 对癫痫患者实施脑电图监测价值性较高.

    作者:马淑琴;洪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质量控制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质量控制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血液净化护理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则需要在此基础上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管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透析环境采样细菌的培养结果、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以此作为质量控制对血液净化效果的评判标准.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液透析环境采样细菌的培养合格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严格遵循质量控制管理,对于确保血液净化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晓华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并室性心律失常(VA)的效果.方法 研究资料来自我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接收的CHF合并VA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单用组(胺碘酮治疗)与联用组(胺碘酮+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心功能及VA改善效果.结果 联合用药治疗后,联用组的心功能有效率高达91.7%,显著高于单用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用组的VA有效率高达96.7%,显著高于单用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CHF合并VA患者联合采用胺碘酮与美托洛尔治疗,可以显著提高心功能等级,改善心功能,缓解心律失常症状,促进疾病康复,临床意义较大.

    作者:唐志爱;郭世燕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护士长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以人为本理念对于护士长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及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病房护士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管理方法,观察组采取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分析比较两组的管理效果.结果 采用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管理的效果优于传统管理.结论 实施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有利于提高护士对于护士长护理管理的满意度,有利于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翟爱霞 刊期: 2017年第16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