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军;石翔;罗亚雄
BNP及NT-proBNP的广泛应用提高了临床在心力衰竭方面的确诊能力,本文通过归纳总结近几年BNP及NT-proBNP的研究进展情况,探讨BNP及NT-proBNP在心力衰竭中的诊断、鉴别诊断、心功能分级及预后方面的临床应用。
作者:邱伯雍;王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α水平在脑梗塞形成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136例脑梗塞患者和90例健康人血清中脂蛋白α含量,应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分析两组间脂蛋白α含量差异。结果脑梗塞患者组脂蛋白α含量(400±250)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20±150),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血清脂蛋白α含量呈明显正相关,同时脂蛋白α含量与年龄、血压、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脂蛋白α是一重要的独立的导致脑梗塞发生的危险因素,也是脑梗塞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监测病人脂蛋白α含量有利于预测和评估脑梗塞的发生和预后状况。
作者:张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复方脑肽节苷脂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为临床上治疗急性脑出血提供依据。方法将7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脑肽节苷脂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和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而ADL评分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改变更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74% vs 76.32%,x2=5.232,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复方脑肽节苷脂能够明显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杨玉先;付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老年心血管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86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鼓励,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认知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老年心血管的效果满意,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健康知识认知水平,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美丽;田静;王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脑电图的功能特点,以及其具体的检测护理工作,为我国癫痫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对某院的78例患者进行诊断、检测以及护理治疗,对其脑电图的具体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对这78例患者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发现脑电图发生改变的患者有72例92.3%,脑电图没有发生改变也就是排除癫痫病的有6例,占7.7%。结论脑电图对我国癫痫病的诊断以及护理工作意义重大,利用它,可以进行癫痫病灶的有效定位,为我国癫痫的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作者:李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究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4例新生儿,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通过外周动脉的方式进行采血,对照组给予股静脉穿刺的方式进行采血,对比两组新生儿采血过程的成功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采血成功率为90.38%,对照组采血成功率为86.53%,两组采取成功率比较,差异不大,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7%,由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6.92%,差异显著,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护理中采取外周动脉采血,与股静脉穿刺采血方式比较,两者的成功率差别不大,均具有较高的成功率,但采取外周动脉采血方式可有效降低新生儿采血中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焦虑/抑郁状况及护理配合。方法将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2组,35例老年患者为对照组,35例中青年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发病危险因素、手术前焦虑/抑郁发生率及手术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患者手术均成功,恢复良好,观察组危险因素中吸烟、饮酒、高血脂、冠心病家族史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高血压、糖尿病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手术前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及SAS、SD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中青年患者在发病前有明确诱因,PCI术前更容易发生焦虑/抑郁情绪,应加强护理。
作者:汪慧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achycardia induced cardiomyopathy,TICM)是指长期的快速规则或不规则的房性心律失常,或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导致的过快心室率,引起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等临床表现的心肌疾病,属于继发性(获得性)心肌疾病,在心律、心率得到控制后,心脏结构和功能可以部分或全部恢复。Gossage等于1913年首次报道一例由快速心室率引起的心肌病患者,此后TICM一直有报道和研究。Fenelon等[1]根据心脏结构正常与否将TICM分为两种类型:1.“单纯”型,是指在无基础心脏病的病人中,慢性心动过速引起左心室结构及功能异常,终止心动过速后左心室结构及功能可以恢复正常;2.“不纯”型,是心动过速和器质性心脏病共同作用导致左心室结构及功能的异常,在快速性心动过速终止后,左心室结构及功能仅部分可恢复。
作者:吴晓琴;向红菊;王福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究加味八珍汤治疗内痔出血所致贫血疗效。方法在予手术止血后,予加味八珍汤口服。结果患者的贫血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加味八珍汤能有效治疗内痔出血所致贫血。
作者:张晓艳;白克运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HCM)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原发性心肌病,ACCF/AHA2011年〝肥厚型心肌病诊断和治疗指南〞把肥厚型心肌病定义为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心脏病,在形态学上以不能解释的左心室心肌肥厚而心室腔通常不扩大为特点[1]。
作者:罗亚雄;石翔;王福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B型利钠肽(BNP)和尿酸与慢性心衰(CHF)患者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4-2015年长沙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患者中56例慢性心衰患者为实验组,50例无心功能不全的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的B型利钠肽及尿酸水平,BNP浓度测定选择测N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结果CHF患者NT-Pro 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HF患者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心衰组心功能NYHAⅡ~Ⅳ级的患者NT-Pro BNP水平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增高而明显升高,尿酸水平随NYHA分级的增加而逐渐升高。结论血清PCT、CRP和WBC检测在细菌感染的诊断中有一定价值,动态监测PCT水平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协助临床判断病情的转归和恶化。
作者:李敏;李大兴;吴月容;陈日丽;琚佩文;刘庆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究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左心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左心衰竭患者120例,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基于1周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一方面,组内比较,治疗后,实验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脑钠肽(BNP)、心率(HR)以及pH值变化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PaO2、PaCO2、SPO2、BNP、HR变化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H值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一方面,组间对比,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PaO2、PaCO2、SPO2、BNP、HR、pH值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不良反应情况,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左心衰竭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安全性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严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剖析优质护理用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中的效果。方法择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5年12月,接收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共计110例。以随机分组原理为依据,将110例患者均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给予优质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调查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6.36%,对照组为80.0%。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4.55%,对照组为74.55%。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积极用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中,效果好且利于患者血压的良好控制。
作者:袁小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研究对于小量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采用超早期微创穿刺碎吸引流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神经内科治疗82例小量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成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41),对照组采用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在患病后在较短时间内进行微创穿刺碎吸引流术治疗。结果观察组脑卒中量表评分在治疗后1、2、4周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肿完全吸收的平均时间(9.3±2.5)d少于对照组(18.5±3.6)d,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患病后较短时间内进行微创穿刺碎吸引流术,能够降低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大大缩短血肿吸收的时间,在临床上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陈华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老年心肌病( senile cardiomyopathy)是老化过程中心肌不明原因的退行性疾病,它不是已知的疾病所造成的心功能失代偿,仅是随年龄增长而发生。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心力衰竭的患病率正在逐渐增高,我国心力衰竭的患病率已达0.9%,老年人群的发病率达1.3%[1]。
作者:石翔;王福军;罗亚雄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比较中西药联合治疗慢性胃炎与单用西药治疗的疗效。方法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我科收治的116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成分成两组,平均每组58人。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中西药联合治疗慢性胃炎58例,痊愈33例,痊愈率为56.90%,总有效率91.38%,西药治疗慢性胃炎58例,痊愈18例,痊愈率为31.03%,总有效率79.31%,两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中西药联合治疗慢性胃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作者:杨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在预防脓毒症患者微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94例,病例收治时间在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间,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47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预防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丹参多酚酸盐预防微血栓形成,比较两组患者的微血栓形成率与PT(凝血酶原时间)、FIB(纤维蛋白原)、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LT(血小板计数)、TT(凝血酶时间)、D-D(D-二聚体)、BLA(血乳酸)指标。结果①观察组有1例微血栓形成病例,发生率为2.13%,对照组有8例微血栓形成病例,发生率为17.02%,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治疗后的BLA、PLT、D-D、TT、FIB、APTT、PT指标改善效果与对照组相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在预防脓毒症患者微血栓形成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该药物能够促使脓毒症病患的凝血状态得以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璟;冯丽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总结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常见并发症针对性护理措施。方法研究年度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对象高血压脑出血术后150例,经数字法分组。对照组共有病例75例,施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共有病例75例,施行针对性护理。观察比较效果。结果研究组的并发症率低,满意度高,组间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且具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性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症护理中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满意度,应予重视。
作者:张晓莉;任华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分析在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时,应用稳定颗粒治疗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5月到2016年3月在我院诊疗的92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以随机数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46例,均进行美托洛尔治疗,无其他药物联合治疗为对照组。联合稳心颗粒治疗为观察组。比对两组患者在心电图下的特征表现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心电图下的ST段压低、ST段压低持续时间、每24h室早搏次数以及每24h短阵室速数与对照组患者的相比明显较好,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美托洛尔治疗中使用稳心颗粒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病况,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临床应用较好。
作者:黄向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对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并加以总结。方法选取我院门诊部2013年9月~2015年9月共收治的76例冠心病患者,并分成实验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实验组给予中西医用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11%、71.0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用药联合治疗冠心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作者:覃燕玲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