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李大兴;吴月容;陈日丽;琚佩文;刘庆胜
目的:探究蒙脱石散与消旋卡多曲联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秋季腹泻患儿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两组患儿选择蒙脱石散保留灌肠法进行临床治疗;研究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入消旋卡多曲联合治疗,治疗周期为3天,对比两组秋季腹泻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两组秋季腹泻患儿分别接受治疗后,从临床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结果发现,研究组(92.0%)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效果明显高于常规组(78.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秋季腹泻临床治疗中,应用消旋卡多曲与蒙脱石散联合治疗法,能够有效提高患儿治疗疗效,具有较为突出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秀朴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实施心理护理对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8月老年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GQOLI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GQOLI量表各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取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施艳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急性心梗(STEMI)患者心脏骤停心脏复苏术后静脉溶栓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巩义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及心内科2008年2月—2015年8月入院的58例急性心梗(STEMI)患者心肺复苏术后应用瑞通立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r-PA)静脉溶栓,并与国内大型AMI溶栓试验比较。结果抢救成功57例,成功率98.3%,死亡1例,死亡率1.7%。结论对于急性心梗(STEMI)心脏骤停的中青年患者心肺复苏术后30分钟内恢复自主循环患者,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瑞通立r-PA)静脉溶栓临床疗效确切,罪犯冠脉容易再通,且相对安全,很少出现严重出血、再发恶性心律失常、心脏破裂等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靳培敏;崔宗来;石爱丽;赵仁兴;郜炎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心血管病与心理障碍共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具有心理障碍的心血管病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筛查出焦虑抑郁状态患者34例,进行综合性心理干预治疗结果结果经心理干预患者焦虑程度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抑郁症状也有好转。虽程度无明显降低(P﹤0.05),但抑郁总数由干预前23例降至12例。结论心血管病常与心理障碍共存,治疗心脏病的同时心理干预能明显缓解其焦虑抑郁状态。
作者:霍金华;徐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对彩色多普勒超声在2型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早期诊断中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获得临床明确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56例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这两组受试者展开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外周血管情况进行探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内-中膜厚度不足1.0mm者所占比例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内-中膜厚度超过1.0mm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出现粥样斑块者所占比例明显较健康对照组高(P<0.05)。结论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对2型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做出准确的判断,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值得关注并推广。
作者:何利妮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B型利钠肽(BNP)和尿酸与慢性心衰(CHF)患者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4-2015年长沙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患者中56例慢性心衰患者为实验组,50例无心功能不全的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的B型利钠肽及尿酸水平,BNP浓度测定选择测N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结果CHF患者NT-Pro 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HF患者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心衰组心功能NYHAⅡ~Ⅳ级的患者NT-Pro BNP水平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增高而明显升高,尿酸水平随NYHA分级的增加而逐渐升高。结论血清PCT、CRP和WBC检测在细菌感染的诊断中有一定价值,动态监测PCT水平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协助临床判断病情的转归和恶化。
作者:李敏;李大兴;吴月容;陈日丽;琚佩文;刘庆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究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左心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左心衰竭患者120例,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基于1周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一方面,组内比较,治疗后,实验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脑钠肽(BNP)、心率(HR)以及pH值变化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PaO2、PaCO2、SPO2、BNP、HR变化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H值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一方面,组间对比,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PaO2、PaCO2、SPO2、BNP、HR、pH值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不良反应情况,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左心衰竭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安全性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严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人体参数、心肺功能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纳入50名高血压病患者,测量、计算人体参数指标(含BMI、颈围、腰围、臀围、腰臀比),排除禁忌后行症状限制性心肺运动试验(CPET),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后予12周运动训练,后复测CPET指标:大代谢当量(maxMETs),无氧阈值(VO2/Kg@AT),峰值氧脉搏(peakVO2/HR),峰值二氧化碳通气当量(peakVE/VCO2),4周、8周、12周时再次测量人体参数并比较。结果12周运动治疗后患者身体参数指标较前改善, CPET指标中除peakVE/VCO2下降外,其余均较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运动训练能改善高血压病患者人体参数、心肺功能,提高运动能力,提高心血管系统对运动应激的适应性。
作者:何民;李瑾;陈伟;高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改良隔姜灸对风寒侵袭型冻结肩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传统隔姜灸进行治疗,治疗组给予改良改隔姜灸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33%)显著大于(P<0.5)对照组(76.67%);治疗后治疗组的VAS评分为(2.08±0.67),显著小于(P<0.05)对照组的(4.03±1.04);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表示中治疗方法在不良反应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隔姜灸对风寒侵袭型冻结肩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蒋红梅;李卫国;路小伟;何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中药房是与中医临床紧密联系,体现疗效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建立制度、依法采购、持续改进、精细管理、人员培训等一系列的质量管理手段,可以有效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为临床医生治疗疾病打下坚实基础,为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有效提供保障。
作者:殷捷鸿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方法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绞痛患者100例,按照不同用药方法分为两个组别,其中对照组(常规治疗)、试验组(氯吡格雷治疗)各50例。观察临床疗效,比较心绞痛发作情况和不良事件。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44例(88.0%),不良事件发生3例(6.0%);对照组治疗有效36例(72.0%),不良事件发生10例(20.0%)。经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持续时间缩短,且试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绞痛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氯吡格雷具有良好的效果,既能够增加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又可避免出现不良事件,可推广应用。
作者:保全鸿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分析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8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检测并记录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治疗后6个月的血脂水平、劲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劲动脉粥样斑块面积。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的三酰甘油(TG)、血浆总胆固醇(T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均明显下降,劲动脉粥样斑块面积减少并且劲动脉IMT降低,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水平明显升高。结论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能够有效降低血脂水平,显著改善患者病变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范博学;廖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α水平在脑梗塞形成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136例脑梗塞患者和90例健康人血清中脂蛋白α含量,应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分析两组间脂蛋白α含量差异。结果脑梗塞患者组脂蛋白α含量(400±250)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20±150),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血清脂蛋白α含量呈明显正相关,同时脂蛋白α含量与年龄、血压、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脂蛋白α是一重要的独立的导致脑梗塞发生的危险因素,也是脑梗塞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监测病人脂蛋白α含量有利于预测和评估脑梗塞的发生和预后状况。
作者:张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究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在尿毒症心包炎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尿毒症心包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而观察组则接受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比较两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3.34%高于对照组的75.76%,不良反应率9.09%低于对照组的30.3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尿毒症心包炎的治疗中,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疗效佳,患者预后好,值得推广。
作者:刘利萍;李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achycardia induced cardiomyopathy,TICM)是指长期的快速规则或不规则的房性心律失常,或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导致的过快心室率,引起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等临床表现的心肌疾病,属于继发性(获得性)心肌疾病,在心律、心率得到控制后,心脏结构和功能可以部分或全部恢复。Gossage等于1913年首次报道一例由快速心室率引起的心肌病患者,此后TICM一直有报道和研究。Fenelon等[1]根据心脏结构正常与否将TICM分为两种类型:1.“单纯”型,是指在无基础心脏病的病人中,慢性心动过速引起左心室结构及功能异常,终止心动过速后左心室结构及功能可以恢复正常;2.“不纯”型,是心动过速和器质性心脏病共同作用导致左心室结构及功能的异常,在快速性心动过速终止后,左心室结构及功能仅部分可恢复。
作者:吴晓琴;向红菊;王福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剖析优质护理用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中的效果。方法择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5年12月,接收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共计110例。以随机分组原理为依据,将110例患者均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给予优质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调查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6.36%,对照组为80.0%。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4.55%,对照组为74.55%。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积极用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中,效果好且利于患者血压的良好控制。
作者:袁小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75例患者作为优质组,同时选取同一时间段内采取常规护理服务的60例患者作为常规组,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优质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可明显提高心内科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该护理方式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单秋菊;柴海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通过丹参、参麦注射液干预,观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的变化,从而探讨其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05月-2015年05月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60例,分三组:1.心肌缺血再灌注组20例,2.丹参注射液干预组20例,3.参脉注射液干预组20例。另设对照组20例。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均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CI),开通闭塞血管。在行PCI前、后即刻、24小时、3天、7天(共5次)抽静脉血2ml于促凝管送检,通过酶联免疫法测定LP—PLA2。丹参注射液干预组于入院后即刻(PCI前)静脉滴注20ml/天,持续7天;参脉注射液干预组静脉滴注40ml/天,持续7天。结果各组Lp-PLA2的变化及分析三组之间总体存在差异。缺血再灌注组和丹参干预组、参麦干预组比较,干预组Lp-PLA2明显降低,P值分别(P=0.031)、(P=0.034),丹参干预组和参麦干预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这项研究发现,丹参、参麦注射液能够干预LP—PLA2的变化,从而认为它们可能通过降低炎症介质,达到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为中医中药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王晓霞;郑艳芬;聂叶廷;韩超;陈小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研究急性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37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全部患者均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避免急性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结果37例患者经抢救治愈31例,治愈率83.78%,死亡6例,死亡率为16.22%。结论对急性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预防性用药的使用,降低了重度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
作者:李士雪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