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78例癫痫患者脑电图的分析及检测护理

李丽萍

关键词:癫痫患者, 脑电图, 检测护理
摘要:目的:分析脑电图的功能特点,以及其具体的检测护理工作,为我国癫痫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对某院的78例患者进行诊断、检测以及护理治疗,对其脑电图的具体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对这78例患者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发现脑电图发生改变的患者有72例92.3%,脑电图没有发生改变也就是排除癫痫病的有6例,占7.7%。结论脑电图对我国癫痫病的诊断以及护理工作意义重大,利用它,可以进行癫痫病灶的有效定位,为我国癫痫的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心理干预对心血管病与心理障碍共病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心血管病与心理障碍共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具有心理障碍的心血管病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筛查出焦虑抑郁状态患者34例,进行综合性心理干预治疗结果结果经心理干预患者焦虑程度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抑郁症状也有好转。虽程度无明显降低(P﹤0.05),但抑郁总数由干预前23例降至12例。结论心血管病常与心理障碍共存,治疗心脏病的同时心理干预能明显缓解其焦虑抑郁状态。

    作者:霍金华;徐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经血必净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病患12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病患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腹痛/腹胀缓解时间、体温恢复时间、排气/排便时间、血液指标恢复正常时间。结果①观察组有58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有50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83.33%,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的体温恢复时间、排气/排便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C反应蛋白、血淀粉酶、白细胞指标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通过采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缩短患者的排气/排便时间与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群;冯丽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TDP理疗贴并中医特色护理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TDP理疗贴并中医特色护理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采用七叶皂苷钠静脉滴注,甲钴胺片及醋氯芬酸钠片口服并给予一般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减去醋氯芬酸片,加用TDP理疗贴贴敷肾俞穴及阿是穴,并给于中医特色护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6%,对照组总有效率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DP理疗贴并中医特色护理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巧云;赵阳;张正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浅析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4例新生儿,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通过外周动脉的方式进行采血,对照组给予股静脉穿刺的方式进行采血,对比两组新生儿采血过程的成功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采血成功率为90.38%,对照组采血成功率为86.53%,两组采取成功率比较,差异不大,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7%,由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6.92%,差异显著,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护理中采取外周动脉采血,与股静脉穿刺采血方式比较,两者的成功率差别不大,均具有较高的成功率,但采取外周动脉采血方式可有效降低新生儿采血中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脂蛋白α与脑梗塞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α水平在脑梗塞形成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136例脑梗塞患者和90例健康人血清中脂蛋白α含量,应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分析两组间脂蛋白α含量差异。结果脑梗塞患者组脂蛋白α含量(400±250)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20±150),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血清脂蛋白α含量呈明显正相关,同时脂蛋白α含量与年龄、血压、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脂蛋白α是一重要的独立的导致脑梗塞发生的危险因素,也是脑梗塞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监测病人脂蛋白α含量有利于预测和评估脑梗塞的发生和预后状况。

    作者:张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左心衰竭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左心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左心衰竭患者120例,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基于1周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一方面,组内比较,治疗后,实验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脑钠肽(BNP)、心率(HR)以及pH值变化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PaO2、PaCO2、SPO2、BNP、HR变化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H值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一方面,组间对比,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PaO2、PaCO2、SPO2、BNP、HR、pH值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不良反应情况,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左心衰竭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安全性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严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老年心肌病

    老年心肌病( senile cardiomyopathy)是老化过程中心肌不明原因的退行性疾病,它不是已知的疾病所造成的心功能失代偿,仅是随年龄增长而发生。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心力衰竭的患病率正在逐渐增高,我国心力衰竭的患病率已达0.9%,老年人群的发病率达1.3%[1]。

    作者:石翔;王福军;罗亚雄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BNP和尿酸与慢性心衰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B型利钠肽(BNP)和尿酸与慢性心衰(CHF)患者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4-2015年长沙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患者中56例慢性心衰患者为实验组,50例无心功能不全的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的B型利钠肽及尿酸水平,BNP浓度测定选择测N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结果CHF患者NT-Pro 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HF患者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心衰组心功能NYHAⅡ~Ⅳ级的患者NT-Pro BNP水平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增高而明显升高,尿酸水平随NYHA分级的增加而逐渐升高。结论血清PCT、CRP和WBC检测在细菌感染的诊断中有一定价值,动态监测PCT水平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协助临床判断病情的转归和恶化。

    作者:李敏;李大兴;吴月容;陈日丽;琚佩文;刘庆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心血管病案100例》征集通知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初探运动耐力与舒张压变化的相关性

    目的:本研究采用台阶试验测量石河子大学学生的耐力情况,研究运动后舒张压变化与运动耐力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台阶试验测量体院学生及非体院学生的耐力情况,并用水银血压计测量运动前后的动脉血压及台阶指数。结果体院女生与非体院女生在运动先后的舒张压亦无显著差异,而台阶实验后,与非体院男生(68 mmHg)相比,体院男生舒张压(63 mmHg)显著降低(P<0.05);此外,台阶试验后体院学生的台阶指数显著高于非体院学生(P<0.05)。结论在一定范围内,舒张压的下降将有助于心肺功能和运动耐力的改善。

    作者:万科幸;张亮;吴双;胡珊;郭琴;李赛博;舒诗斌;朱贺;马丽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危险分层及易漏诊原因。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本院1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临床特点趋向于非特异性,诊断常需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及影像学检查等多种检查手段才能确诊。结论对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患者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度进行分层指导治疗意义重大。

    作者:廖付军;李洁琪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火疗循经灸法治疗腰痛60例疗效观察

    腰痛又称“腰脊痛”,是以自觉腰部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病证。可表现为腰部的一侧或两侧酸楚疼痛。腰为肾之府,肾经经脉循行“贯脊属肾”,腰痛除与肾关系密切外,腰脊部经脉、经筋、络脉的病损均可产生。它由多种原因所致的姿势不当和某些内脏疾病均可引起腰痛,如风湿病、肾脏疾患和腰部肌肉、骨骼的劳损,以及外伤、腰椎增生乃至盆腔疾患等。结合当今时代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工作压力的增大,发病多以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寒湿腰痛为主,发病率逐年增加,发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

    作者:陈燕;张伟;冯晓英;勾俊杰;王胜成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脑梗塞病人的心理特点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脑梗塞病人的心理特点以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80例,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具有显著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脑梗塞患者在常规护理前提下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其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解晓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微创临床路径用于心血管介入患者护理的研究

    目的:探讨心血管介入患者采用微创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行心血管介入治疗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顺序的单双号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55)与对照组(n=55),观察组患者予以微创临床路径的护理措施,而对照组患者则予以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对其进行护理满意度的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疾病知识以及护理常识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采取微创临床路径的护理措施有效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达到了更高的依从度以及护理满意度,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任翠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丹参、参麦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的影响

    目的:通过丹参、参麦注射液干预,观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的变化,从而探讨其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05月-2015年05月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60例,分三组:1.心肌缺血再灌注组20例,2.丹参注射液干预组20例,3.参脉注射液干预组20例。另设对照组20例。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均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CI),开通闭塞血管。在行PCI前、后即刻、24小时、3天、7天(共5次)抽静脉血2ml于促凝管送检,通过酶联免疫法测定LP—PLA2。丹参注射液干预组于入院后即刻(PCI前)静脉滴注20ml/天,持续7天;参脉注射液干预组静脉滴注40ml/天,持续7天。结果各组Lp-PLA2的变化及分析三组之间总体存在差异。缺血再灌注组和丹参干预组、参麦干预组比较,干预组Lp-PLA2明显降低,P值分别(P=0.031)、(P=0.034),丹参干预组和参麦干预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这项研究发现,丹参、参麦注射液能够干预LP—PLA2的变化,从而认为它们可能通过降低炎症介质,达到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为中医中药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王晓霞;郑艳芬;聂叶廷;韩超;陈小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

    目的:探究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有效的护理方式。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2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其心理状况,并与同期在我院进行身体检查的健康老人的心理状态对比,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制定有效的护理方式。结果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为抑郁、焦虑、躯体化症状、强迫及精神病性等;护理后,出现心理问题的患者人数明显下降,结果(P<0.05=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问题主要为抑郁、焦虑、强迫、精神病性及躯体化症状,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能改善患者的心理问题。

    作者:乐添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肥厚型心肌病的研究进展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HCM)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原发性心肌病,ACCF/AHA2011年〝肥厚型心肌病诊断和治疗指南〞把肥厚型心肌病定义为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心脏病,在形态学上以不能解释的左心室心肌肥厚而心室腔通常不扩大为特点[1]。

    作者:罗亚雄;石翔;王福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探讨改良隔姜灸用于风寒侵袭型冻结肩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改良隔姜灸对风寒侵袭型冻结肩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传统隔姜灸进行治疗,治疗组给予改良改隔姜灸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33%)显著大于(P<0.5)对照组(76.67%);治疗后治疗组的VAS评分为(2.08±0.67),显著小于(P<0.05)对照组的(4.03±1.04);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表示中治疗方法在不良反应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隔姜灸对风寒侵袭型冻结肩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蒋红梅;李卫国;路小伟;何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100例急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与治疗

    目的:分析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方法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绞痛患者100例,按照不同用药方法分为两个组别,其中对照组(常规治疗)、试验组(氯吡格雷治疗)各50例。观察临床疗效,比较心绞痛发作情况和不良事件。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44例(88.0%),不良事件发生3例(6.0%);对照组治疗有效36例(72.0%),不良事件发生10例(20.0%)。经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持续时间缩短,且试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绞痛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氯吡格雷具有良好的效果,既能够增加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又可避免出现不良事件,可推广应用。

    作者:保全鸿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目的:总结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常见并发症针对性护理措施。方法研究年度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对象高血压脑出血术后150例,经数字法分组。对照组共有病例75例,施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共有病例75例,施行针对性护理。观察比较效果。结果研究组的并发症率低,满意度高,组间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且具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性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症护理中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满意度,应予重视。

    作者:张晓莉;任华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