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廖付军;李洁琪

关键词: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危险分层, 心源性猝死
摘要:目的:探讨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危险分层及易漏诊原因。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本院1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临床特点趋向于非特异性,诊断常需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及影像学检查等多种检查手段才能确诊。结论对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患者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度进行分层指导治疗意义重大。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心理干预对心血管病与心理障碍共病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心血管病与心理障碍共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具有心理障碍的心血管病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筛查出焦虑抑郁状态患者34例,进行综合性心理干预治疗结果结果经心理干预患者焦虑程度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抑郁症状也有好转。虽程度无明显降低(P﹤0.05),但抑郁总数由干预前23例降至12例。结论心血管病常与心理障碍共存,治疗心脏病的同时心理干预能明显缓解其焦虑抑郁状态。

    作者:霍金华;徐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的临床处理进展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是比较凶险的心血管病疾病之一。Kiyotaka Imoto等回顾性研究,约15%的急性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冠状动脉损伤[1]。尽管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治疗已经很成熟,但是由于术前准备往往不够充分,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的主动脉夹层手术对外科医生来说仍然是一个难题,而且一旦发生,其死亡率及手术并发症均高于单纯主动脉手术,本文就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的临床处理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冯超;向道康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脑梗塞病人的心理特点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脑梗塞病人的心理特点以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80例,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具有显著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脑梗塞患者在常规护理前提下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其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解晓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蒙脱石散与消旋卡多曲联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蒙脱石散与消旋卡多曲联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秋季腹泻患儿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两组患儿选择蒙脱石散保留灌肠法进行临床治疗;研究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入消旋卡多曲联合治疗,治疗周期为3天,对比两组秋季腹泻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两组秋季腹泻患儿分别接受治疗后,从临床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结果发现,研究组(92.0%)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效果明显高于常规组(78.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秋季腹泻临床治疗中,应用消旋卡多曲与蒙脱石散联合治疗法,能够有效提高患儿治疗疗效,具有较为突出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秀朴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火疗循经灸法治疗腰痛60例疗效观察

    腰痛又称“腰脊痛”,是以自觉腰部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病证。可表现为腰部的一侧或两侧酸楚疼痛。腰为肾之府,肾经经脉循行“贯脊属肾”,腰痛除与肾关系密切外,腰脊部经脉、经筋、络脉的病损均可产生。它由多种原因所致的姿势不当和某些内脏疾病均可引起腰痛,如风湿病、肾脏疾患和腰部肌肉、骨骼的劳损,以及外伤、腰椎增生乃至盆腔疾患等。结合当今时代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工作压力的增大,发病多以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寒湿腰痛为主,发病率逐年增加,发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

    作者:陈燕;张伟;冯晓英;勾俊杰;王胜成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药治疗慢性胃炎58例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中西药联合治疗慢性胃炎与单用西药治疗的疗效。方法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我科收治的116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成分成两组,平均每组58人。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中西药联合治疗慢性胃炎58例,痊愈33例,痊愈率为56.90%,总有效率91.38%,西药治疗慢性胃炎58例,痊愈18例,痊愈率为31.03%,总有效率79.31%,两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中西药联合治疗慢性胃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作者:杨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老年心血管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老年心血管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86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鼓励,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认知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老年心血管的效果满意,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健康知识认知水平,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美丽;田静;王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浅谈圣愈汤治疗气血虚弱型痛经

    通过理法方药、典型病例分析圣愈汤治疗气血虚弱型痛经的效果。表明圣愈汤对于治疗痛经症状有非常明显的效果。

    作者:李团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分析在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时,应用稳定颗粒治疗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5月到2016年3月在我院诊疗的92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以随机数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46例,均进行美托洛尔治疗,无其他药物联合治疗为对照组。联合稳心颗粒治疗为观察组。比对两组患者在心电图下的特征表现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心电图下的ST段压低、ST段压低持续时间、每24h室早搏次数以及每24h短阵室速数与对照组患者的相比明显较好,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美托洛尔治疗中使用稳心颗粒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病况,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临床应用较好。

    作者:黄向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BNP和尿酸与慢性心衰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B型利钠肽(BNP)和尿酸与慢性心衰(CHF)患者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4-2015年长沙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患者中56例慢性心衰患者为实验组,50例无心功能不全的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的B型利钠肽及尿酸水平,BNP浓度测定选择测N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结果CHF患者NT-Pro 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HF患者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心衰组心功能NYHAⅡ~Ⅳ级的患者NT-Pro BNP水平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增高而明显升高,尿酸水平随NYHA分级的增加而逐渐升高。结论血清PCT、CRP和WBC检测在细菌感染的诊断中有一定价值,动态监测PCT水平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协助临床判断病情的转归和恶化。

    作者:李敏;李大兴;吴月容;陈日丽;琚佩文;刘庆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目的:总结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常见并发症针对性护理措施。方法研究年度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对象高血压脑出血术后150例,经数字法分组。对照组共有病例75例,施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共有病例75例,施行针对性护理。观察比较效果。结果研究组的并发症率低,满意度高,组间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且具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性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症护理中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满意度,应予重视。

    作者:张晓莉;任华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经血必净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病患12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病患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腹痛/腹胀缓解时间、体温恢复时间、排气/排便时间、血液指标恢复正常时间。结果①观察组有58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有50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83.33%,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的体温恢复时间、排气/排便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C反应蛋白、血淀粉酶、白细胞指标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通过采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缩短患者的排气/排便时间与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群;冯丽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加味八珍汤治疗内痔出血致贫血1例报告

    目的:探究加味八珍汤治疗内痔出血所致贫血疗效。方法在予手术止血后,予加味八珍汤口服。结果患者的贫血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加味八珍汤能有效治疗内痔出血所致贫血。

    作者:张晓艳;白克运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心理护理对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疗效探究

    目的:探讨实施心理护理对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8月老年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GQOLI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GQOLI量表各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取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施艳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丹参、参麦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的影响

    目的:通过丹参、参麦注射液干预,观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的变化,从而探讨其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05月-2015年05月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60例,分三组:1.心肌缺血再灌注组20例,2.丹参注射液干预组20例,3.参脉注射液干预组20例。另设对照组20例。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均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CI),开通闭塞血管。在行PCI前、后即刻、24小时、3天、7天(共5次)抽静脉血2ml于促凝管送检,通过酶联免疫法测定LP—PLA2。丹参注射液干预组于入院后即刻(PCI前)静脉滴注20ml/天,持续7天;参脉注射液干预组静脉滴注40ml/天,持续7天。结果各组Lp-PLA2的变化及分析三组之间总体存在差异。缺血再灌注组和丹参干预组、参麦干预组比较,干预组Lp-PLA2明显降低,P值分别(P=0.031)、(P=0.034),丹参干预组和参麦干预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这项研究发现,丹参、参麦注射液能够干预LP—PLA2的变化,从而认为它们可能通过降低炎症介质,达到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为中医中药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王晓霞;郑艳芬;聂叶廷;韩超;陈小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心血管病案100例》征集通知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初诊时血管并发症患病率的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初诊时血管并发症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初诊糖尿病患者共124例,检测血糖指标、尿白蛋白排出量及血压等指标,分析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情况。结果初诊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并发症前三位为HT、MAU及CHD,患病率分别为38.7%、28.2%及12.1%;经回归分析, FBS、MBP、BMI升高及血脂紊乱是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患病率较高,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及血压水平,预防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银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PCI术后患者应用胃苏颗粒治疗胃粘膜损伤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胃苏颗粒对PCI术后患者胃粘膜损伤的作用及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的影响。方法对照组服用氯吡格雷75mg/d+阿斯匹林0.1/d+埃索拉唑10mg/d,试验组给予氯吡格雷75mg/d+阿斯匹林0.1/d+埃索拉唑10mg/d+胃苏颗粒5g/次,3次/d。观察4周。结果干预4周后与干预前比较,试验组各临床症状较前显著好转(P<0.05)。对照组腹痛、烧心、反酸明显改变,腹胀和嗳气无明显改变。干预4周后组间比较,试验组腹胀、嗳气、腹痛较前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针对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导致的胃粘膜损伤患者,胃苏颗粒联合埃索拉唑不仅能更好的缓解症状、修复胃粘膜,且不影响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效应。

    作者:李淑珍;刘宇;孙桂锋;汪鲁华;何伟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氯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并讨论氯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80例高血压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美托洛尔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氯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经过各自治疗后的动脉血压及心率变化。结果经比较得知,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动脉血压及心率均明显下降,而观察组患者动脉血压及心率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高血压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实施氯沙坦联合美托洛尔药物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加大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作者:郝敏燕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溶栓抗栓治疗25例老年心肌梗死分析及护理

    目的:观察老年人心肌梗死(AMI)溶栓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5例AMI患者静脉注射尿激酶(UK)溶栓和肝素抗凝治疗。结果梗死的相关动脉(IRA)再通率达61.9%,溶栓抗凝治疗显著降低老年AMI病死率,本组发生出血并发率4例,皮肤瘀斑2例,牙龈出血1例和上消化道出血1例。结论无禁忌症的老年AMI溶栓抗凝治疗,方法简单异形,疗效肯定,能有效地增加血管再通性,降低病死率。周密细致的护理也是病死率降低的重要原因。

    作者:李凤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