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改良三维重建钛网在颅骨修补术中的应用

刘飞皎;曹红磊;孙世远

关键词:改良三维重建钛网, 颅骨修补术, 疗效
摘要:目的:研究改良三维重建钛网在颅骨修补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改良方法制作三维钛网行颞肌下颅骨修补,回顾性分析手术疗效。结果全部患者恢复良好,颞肌萎缩,咬合困难,咬合疼痛等常见并发症无一出现。结论应用改良三维钛网行颞肌下颅骨修补术安全可靠,疗效满意,能减少颞肌萎缩、咬合困难、咬合疼痛的发生率。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比较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比较。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行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诊断,对两种不同诊断方法的诊断情况进行记录、分析与比较。结果两种不同心电图诊断的阳性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在检出室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以及短阵室上速上方面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采取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均能获得较为准确的诊断结果,但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方面的诊断效果更好,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作者:张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2014年1月~12月收治的脑出血手术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集束化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3%(1/30),护理满意率为100%(30/30);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3.3%(4/30),护理满意率为83.3%(2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杨浩;张峥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中药三七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中药三七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心律失常等患者,采用中药三七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采用三七治疗后,有效地扩张了患者冠状动脉扩张,显著地改善了患者心肌微循环;三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血压水平;三七能显著地改善患者血脂状况;三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患者心律失常状况,具有安全有效治疗效果。结论中药三七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化瘀止血、保护血管以及避免血栓形成等功效,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上安全有效。

    作者:张海燕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改良三维重建钛网在颅骨修补术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改良三维重建钛网在颅骨修补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改良方法制作三维钛网行颞肌下颅骨修补,回顾性分析手术疗效。结果全部患者恢复良好,颞肌萎缩,咬合困难,咬合疼痛等常见并发症无一出现。结论应用改良三维钛网行颞肌下颅骨修补术安全可靠,疗效满意,能减少颞肌萎缩、咬合困难、咬合疼痛的发生率。

    作者:刘飞皎;曹红磊;孙世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探讨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在脑血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在脑血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脑血栓患者98例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与常规护理的治疗方法,实验组则给予奥扎格雷钠、心理护理以及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记录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1.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9%,且实验组的住院时间为(13.9±7.4)天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为(81.2±8.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7.1±8.2)天、(59.6±9.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血栓患者,在采用奥扎格雷钠治疗的同时,对其实施心理护理以及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其效果。

    作者:赖珊;雷存香;王芳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护理方法

    目的: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4年5月我院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室性早搏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观察和护理,术前做好准备和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伤口情况,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结果65例患者成功消融64例,失败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3例,其中动脉穿刺处血肿1例、少量气胸1例,延迟性心包填塞1例,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 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射频消融治疗室性早搏安全有效。合理、细致的护理,可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提高手术耐受性,且能及早发现和防治并发症,增加手术的安全性。

    作者:朱斯悦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使用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与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取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府南金沙社区卫生中心2014年8月~2015年8月轻中度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采用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不良反应率为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2%、不良反应率为31.3%,观察组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压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比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乔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探讨对老年慢性心衰者给予舒适护理干预的作用以及相关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给予舒适护理干预的作用及相关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同时配合舒适护理,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效果,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杨冬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左室结构的影响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NIPPV)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左室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1月十堰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NIPPV组55例和对照组50例。比较两组治疗后心脏左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LVESV)、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NT-proBNP、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心率(Heart Rate,HR)、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PH(Potential of Hydrogen,PH)、PCO2(Arterial Carbon Dioxide Tension)、PO2(Arterial Oxygen Tensio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在SBP、DBP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NT-proBNP、HR、RR、PCO2、PO2、PH值指标上,NIPPV组较对照组有更显著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NIPVV组较对照组更显著地改善左室结构(LVEDD、LVESD、LVEDV、LVESV)及功能指标(LVE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使用不仅能迅速有效纠正患者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对心脏的毒性作用,而且减少肺静脉血回流,降低左心室前负荷,减轻心脏负担,从而改善左室重构和心脏功能。

    作者:谭利国;肖俊会;王家宁;车军;余丹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和肢体康复中应用探究

    目的:评价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和肢体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语言和肢体功能评分情况。结果在语言和肢体功能评分方面,护理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梗塞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语言功能及肢体功能,进而促进患者康复速度;因此,值得采纳应用。

    作者:侯忠颖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探究护理安全管理在血管外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究护理安全管理在血管外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12月血管外科疾病住院患者61例为研究对象,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并选取2015年1月~3月未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另外患者61例进行比较,对实施前后患者的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实施后护理安全管理后,患者的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管外科住院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可有效降低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军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颤证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颤证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颤证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护理模式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4%;且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颤证护理中的效果较为可观。

    作者:王立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接收的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采用常规护理服务护理对照组患者,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AMA评分、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再次住院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较好,能有效强化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纯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老年脑出血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早期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各40例,早期康复护理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患者则应用常规模式开展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早期康复护理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护理后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均得到了明显恢复(P<0.05),且早期康复护理组患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的促进老年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

    作者:范千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西医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临床指标变化进行记录与比较。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肺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案,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董兴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药物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老年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药物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老年心绞痛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心绞痛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药物联合运动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状态。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疗效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48%,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61.90%;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观察组的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药物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老年心绞痛,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状况,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刘建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接受颈动脉彩超检查的患者196例作为观察组,并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分为若干小组。同时,从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检查的体检者中,随机选取自愿参与研究的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象,所有对象均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其颈动脉的内径、IMT(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以及相关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总结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情况。结果①经对比,A组、B组、C组和D组的IMT增厚率分别为21.62%、36.00%、42.31%和50.00%,斑块形成率分别为62.16%、40.00%、26.92%和30.00%,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则分别为83.78%、76.00%、69.23%和8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67%、10.00%和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经对比,A组和B组的软斑块算占比例分别为27.03%和28.00%,混合斑块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2.16%和40.00%,均明显高于C组、D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准确反映颈动脉是否存在该种病变,而且操作方法简单,安全可靠,可以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和评估提供依据,并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指导意见,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尼玛玉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前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

    目的:系统地探究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前应用心理护理的方法及其实际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1月收治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前,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对观察组行心理护理。结果两组焦虑评分和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前应用心理护理的价值显著,可普及。

    作者:王瑞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血管内介入疗法与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疗法与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血管内介入疗法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良好率为8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发生颅内感染、创口感染和脑血管痉挛并发症发生率为1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比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疗效更好,但是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并发症更好,安全性更高,临床上治疗颅内动脉瘤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手术治疗方式。

    作者:李俊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脑梗塞的效果观察

    目的:本研究将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脑梗塞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实验组采用中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评分及评分。结果两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评分为(14.34±1.6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8.12±3.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脑梗塞具有良好的疗效,推广价值更高。

    作者:杨贵林;樊丽春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