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生杰;王秀会;陆耀刚;蔡攀
目的 探讨新型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新型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36例,所有患者均为单侧闭合性骨折且均获得随访.结果 36例获平均14.5个月随访,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均未出现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疗效按Sanders评分标准评定:优25例,良10例,可1例,优良率97.2%.结论 新型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固定效果可靠、生物力学特性佳及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作者:林福庆;邹瑞;郭玉祥;蔡小林;应晓峰;项春林;温传阳;赵清华;林禄攀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关节镜辅助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自2008-03-2011-01行手术治疗的18例单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均以膝关节内侧间室病损为主.术前进行MR及X线片评估;术中采用关节镜进行检查和清理,并行膝关节内侧间室单髁置换术;术后进行膝关节功能及影像学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平均21(18~36)个月随访,影像学检查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无松动与假体周围骨溶解的迹象.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由术前71.3分提高至87.2分,优15膝,良3膝;平均关节活动范围(ROM) 127°(112~141°).结论 关节镜下准确评估、清理关节病损为人工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提供临床依据,提高了疗效,是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坚;陈孙裕;肖展豪;潘玲;吴德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MoM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疗效满意且应用广泛[1],然而由钴铬(CoCr)合金组成的承重表面会引起磨损,并且释放钴铬纳米颗粒.这些纳米颗粒会降低细胞活力,诱导DNA损伤,引起染色体畸变,可能引起金属超敏反应的增加.本综述旨在探讨钴铬纳米颗粒特征、免疫学毒性及基因毒性.1 假体更新THA常用的假体是MoP.尽管THA术后能很好地维持正常,但是有一个年龄效应,即首次进行THA的年龄越低,THA的维持越不理想,主要是因为无菌性松动.
作者:陈锋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和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跟腱外露创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和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跟腱周围皮肤缺损33例.结果 33例皮瓣全部成活,供区一期愈合,随访0.5~2.5年,皮瓣外观、质地良好,皮瓣恢复部分感觉功能,足踝部功能恢复良好,行走正常.结论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和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不损伤小腿主要血管,穿支血管位置恒定,血供可靠,成活率高,是修复跟腱外露创面的理想供区;根据皮肤缺损部位及程度灵活选择合理术式,可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农明善;黎斌兵;雷鸣;陈凯宁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调查上海市长宁区人群髋部骨折特别是50岁以上人群髋部骨折发病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 通过长宁区公共卫生信息中心以及申康医联中心的长宁区人口健康档案调查,收集长宁区户籍人口在各大医院就诊记录和资料,查询2008-07-2012-06 ICD-10疾病编码股骨颈骨折及股骨粗隆间骨折就诊记录,获得患者相关信息.通过长宁区疾控中心资料调取,取得长宁区2010年及2011年人口分布情况.结果 2008-07-2012-06长宁区髋部骨折标准化发病率为68.01,其中男性为52.15,女性为82.09,本地区女性年标准化发病率高于男性(P<0.05).长宁区50岁以上人群髋部骨折标准化发病率为140.80,其中男性为95.90,女性为182.86.本地区50岁以上人群髋部骨折女性年标准化发病率高于男性(P<0.05).50岁以上人群髋部骨折粗发病率显著高于50岁及以下人群(P<0.05).结论 2008-07-2012-06长宁区50岁以上人群髋部骨折的发病人数占总发病人数的94.75%,标准化年发病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5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高于50岁以下人群,女性高于男性.
作者:梁朝革;张国宁;王嘉;唐献忠;陈豪杰;于荣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评估采用Y形前路解剖型钢板固定涉及前柱的髋臼四方区骨折的生物力学,为该新型钢板用于临床治疗提供客观的力学依据.方法 将6具新鲜尸体骨盆标本随机分为3组,骨折模型构建前保持关节结构组织完整设为对照组;制作涉及前柱的髋臼四方区骨折模型,分别采用经典的重建钢板和Y形前路解剖型钢板固定,进行实验应力学测试和性能评估.结果 髋臼四方区骨折采用Y形前路解剖型钢板内固定的强度比重建钢板内固定高19%,刚度提高18%,髋臼骨折分离移位降低10%,髋臼骨折负重接触面积提高18%,同时扭转强度和刚度均相应提高17%和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髋臼四方区骨折采用Y形前路解剖型钢板固定较采用经典重建钢板固定具有更强的力学稳定性,为临床治疗髋臼四方区骨折提供了一种新的内固定选择.
作者:姚晓聪;毕大卫;吴慧斌;胡钢锋;马海涛;祖罡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后遗偏瘫侧股骨颈骨折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对21例偏瘫(其中脑出血13例,脑梗死8例,髋关节外展肌肌力为0~3级)股骨颈骨折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结果 21例均获得1~6年随访,再次跌倒导致人工股骨头脱出和假体柄周围骨折(Ⅲ型)各1例.所有患者基本恢复到伤前跛行状态.结论 保留髋关节全部关节囊并行原位修复,同时将外旋短肌群缝合到粗隆间嵴上,并牢固缝合臀大肌筋膜和髂胫束,用以加强髋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支撑力量”和增加关节稳定性等多重措施对防止髋关节周围肌力≤3级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人工股骨头脱位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关节囊的原位修复具有把人工股骨头限制在髋臼内的作用.
作者:冉学军;覃勇志;蒲川成;周勇;苏琴;吴贵亮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分期治疗伴有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伴有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胫腓骨骨折急诊采用外固定架固定同时皮瓣转移修复11例,急诊钢板或髓内钉内固定同时皮瓣转移修复7例;急诊先行外固定架固定VSD负压引流装置覆盖创面,再二期皮瓣转移修复18例.结果 32例伤口一期愈合,4例伤口表皮发生坏死,经过换药后愈合.1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未发生畸形愈合.外固定架针道感染6例,外固定取出后痊愈,6例骨髓炎一次性治愈.随访6~34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8.25±1.63)个月.结论 伴有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胫腓骨骨折通过分期治疗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耀康;苏瑞鉴;杨庆达;陈胜琼;曾麟杰;卢建国;陈善豪;张智钊;高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及手术并发症.方法 对68例(75足)跟骨关节内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均行跟骨外侧L形切口,复位关节面骨折,恢复Bohler角和Gissane角后用钢板固定.采用AOFAS评分评定手术效果.结果 68例均获得平均22(12~46)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Bohler角由术前(6.5±11.6)°恢复至术后(27.2±6.8)°,Gissane角由术前(88.7±10.4)°恢复至术后(123.5±10.2)°.19足出现并发症.结论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满意,适当的手术时机和熟练的手术技巧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
作者:杨立新;孟昭宇;王云程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儿童创伤性髋关节脱位(TDHC)的诊断及治疗结果,提高对TDHC的认识.方法 对4例TDHC病例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总结.4例均一期行闭合复位、皮牵引固定治疗.结果 4例获随访1.5~7.0年,平均3.6年.患儿髋关节活动正常,无疼痛,X线片未见股骨头坏死征象.结论 儿童创伤性髋关节脱位发生率较低,造成创伤所需的能量较小.早期诊断并及时行关节复位,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刘之群;岳库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慢性骨髓炎常伴有死骨和骨不连,手术切除死骨后将形成并加重骨缺损、骨不连.自2003-10-2010-04笔者彻底切除病灶,切取对侧带血管腓骨肌皮瓣游离移植并植骨,一期修复胫骨慢性骨髓炎并长段骨缺损9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 临床姿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9例均为创伤性骨髓炎,男性,年龄17~51岁,平均33.4岁.病程6~18个月,平均9个月;左侧6例,右侧3例.5例体表有窦道,4例骨外露,皮肤缺损范围2 cm×4 cm~4 cm×6 cm.9例均为骨不连(图1).术前细菌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大肠埃希菌4例,铜绿假单胞杆菌2例.
作者:樊建新;许景红;王东学;毛成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应用带线锚钉重建跟腱止点的临床效果,并探讨跟腱近止点断裂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应用带线锚钉结合Krackow缝合技术治疗18例跟腱近止点病变,随访采用Arner-Lindholm标准评价临床效果,记录并发症、患者恢复工作的时间、跖屈肌力、踝关节活动度、疼痛视觉评分.结果 18例均获得随访平均13(8~17)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无锚钉松动、移位及跟腱再次断裂.末次随访时按Arner-Lindholm标准评价临床效果:优13例,良4例,差1例;视觉疼痛评分平均2.54(0 ~4)分;踝关节活动度跖屈曲平均20°(10~35°),背屈平均5°(-5~15°);跖屈肌力较对侧减少平均15%(8%~20%).结论 采用带线锚钉结合Krackow缝合技术重建跟腱止点治疗跟腱止点病变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虎;梁晓军;李毅;潘文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根据Singh指数,对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的股骨粗隆骨折,按照Singh指数将其分成非骨质疏松组(A组)及骨质疏松组(B组).记录每位患者的手术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按照Harris功能评分系统对术后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并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A组较B组手术时间短(t =-3.956,P<0.001)、术中出血量少(=-8.782,P<0.001),但两组Harris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76,P=0.675).结论 Singh指数作为临床常用的判断骨质疏松的方法,可以在术前对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骨折的手术创伤做出正确评估.
作者:邹强;孙磊;胡宏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并发单间室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采用外固定治疗及50例采用切开复位单或双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其中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6例.结果 5例早期切开减压二期清创行骨折内固定及植皮治疗,切口一期愈合.1例单间室骨筋膜室综合征胫前肌及伸趾伸拇肌全部切除后导致垂足垂趾.骨折一期愈合,内固定钢板无松动、断裂.结论 胫骨平台骨折可并发单间室骨筋膜室综合征,需要严密观察每个间室张力变化,以防发生不可逆的肌肉、神经等组织坏死.
作者:唐接福;胡三保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自体游离腓骨段结合自体髂骨移植治疗感染性胫骨骨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胫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Gustilo C3型)经过平均3.6次手术后,形成骨缺损型感染性骨不连15例,平均骨缺损6.5 cm,采用健侧游离的腓骨段结合自体髂骨移植治疗.结果 15例均获得平均12.4(9~18)个月随访.术后7个月所有骨折获得骨性愈合.疗效按Wohner-Wruhs评分标准评定:优9例,良6例.结论 自体游离腓骨段结合髂骨移植是治疗感染性胫骨骨缺损的有效方法.
作者:关鹏飞;李庭;张宏斌;焦翔;刘丹;曹海涛;李冀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髋加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并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对5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髋加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早期功能康复训练,并对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情况及髋关节功能进行随访.结果 57例术后均获随访6~33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12~24周,平均13.6周.末次随访时患侧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34例,良18例,可5例,优良率91.2%.结论 髋加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操作简便,固定的稳定性好,有利于术后早期功能康复训练.
作者:黄海;张喜才;潘华;许丽江;左海强;余晓栋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钽棒置入治疗股骨头坏死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钽棒置入治疗股骨头坏死术后出现的并发症情况,并及时治疗.结果 1例钽棒周围骨拆行股骨近端锁定板内固定术后9个月骨折愈合;1例右髋关节严重化脓性感染经敏感抗生素应用,隔日1次关节腔穿刺冲洗、并注射臭氧20 ml,2个月后感染控制,复查1年无复发;1例取出钽棒病理检查提示鳞状上皮癌骨转移,系误诊.结论 虽然钽棒置入治疗股骨头坏死术后出现钽棒周围骨折、感染、误诊误治的概率不高,但是也应该警惕.
作者:艾进伟;韩叶萍;杨豪;曹玉净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中老年嗜酒者酒精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门诊发现要素.方法 30例中老年嗜酒者发生酒精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4例行人工全髋或半髋关节置换术,10例(严重侧)行髓芯减压,6例于放射线下行患髋动脉介.注射蛇毒溶酶或血管扩张剂,5例自服中药,3例自服药酒,2例行介入治疗.结果 4例行人工全髋或半髋关节置换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10例(严重侧)行髓芯减压、6例于放射线下行患髋动脉介入注射蛇毒溶酶或血管扩张剂、5例自服中药者疼痛症状均得到缓解;3例自行服药酒及2例行介入治疗者失访.结论 中老年男性有嗜酒成瘾者,腰髋膝痛要检查髋关节托马氏征、4字征、髋关节叩击试验(髋外展,屈膝叩膝试验),常规摄骨盆X线片,有怀疑者行髋关节CT、MRI检查以排除股骨头坏死,对MRI示股骨头“星月征”者要随访,注意早期股骨头坏死.
作者:陈睿;宋恒平;倪凤民;张皓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股骨粗隆间骨折PFN内固定术后失效的原因并探讨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其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对1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PFN内固定术后失效者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15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获随访6~24个月,其中12例术后顺利恢复,3例因所合并的内科疾病加重,经积极治疗后好转;髋关节功能恢复较满意,Harris评分:优9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6.7%.结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PFN内固定术后失效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是一种良好的选择.
作者:习勇;张小军;王海贤;李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临床上经常遇到部分锁定螺钉旋出阻力过大,传统螺丝刀反复旋拧易导致螺钉滑丝(Stripping).螺钉滑丝会大大延长手术时间、甚至取出失败和发生医源性骨折.笔者分析传统螺丝刀旋拧大阻力锁定螺钉时发生滑丝的原因,设计出一种防滑丝省力螺丝刀并初步临床应用,报告如下.
作者:王书军;冯虎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