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百川;石展英;胡居正
髋关节后脱位伴股骨头骨折(Pipkin骨折)的发生率随高能量损伤增加而增多.笔者于2004年2月~2008年9月共收治了97例髋关节后脱位,其中16例伴有股骨头骨折(16.5%),有14例Pipkin骨折给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效果满意.
作者:刘志强;李延明;董军政;吴艳刚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复位技术及内固定方法.方法 对波及距下关节的跟骨关节内骨折48例(52足)采用切开克氏针撬拨复位跟骨钛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获得6~30个月的随访,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Bohler角得到良好恢复,根据Fernandez评分标准,优良率87%.结论 采用克氏针撬拨复位跟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具有疗效可靠、操作简单、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的特点,能有效预防各种并发症,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良好方法.
作者:韦文武;梁伟国;李鼎斌;田纲;梁真南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后路环形减压伤椎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56例采取椎管环形减压伤椎植骨内固定术.结果 随访12~32个月,平均20.5个月,无椎弓根钉失败患者.术后12个月Cobb角、伤椎前后缘高度、椎管狭窄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经后路环形减压伤椎植骨内固定既可重建脊柱稳定性,又可有效防止内固定失败和矫正高度丢失,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效果良好.
作者:劳克诚;张斌;卢廷胜;吕则文;杨超;宫岩虎;林鹏;孙永波;蓝朝晖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四肢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妊娠期四肢骨折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4例,孕妇死亡1例,死胎1例,流产(弓产)2例,1胎儿出院后流产.结论 妊娠期四肢骨折的治疗原则与常规患者类似,但必须充分了解患者妊娠期的生理变化,首要的救护努力应聚焦在孕妇身上,必须坚持多科室协作,共同参与救治.
作者:郑佳鹏;丁真奇;林也容;李昌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脊柱化脓性骨髓炎(PDVO)前路还是联合入路,一期还是二期手术治疗方法 的选择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前路、联合入路,一、二期手术治疗PDVO 17例.结果 本组随访6个月~7年随访,植骨融合率88.2%,患者均无断钉及内固定脱落.随访期内4例因其他内科疾病而死亡,但无感染复发患者.结论 对PDVO选择前路还是联合入路,一期还是二期手术治疗应基于患者病变、术者的经验以及患者的一般状况来选择,彻底清创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薛文;刘林;管晓鹂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部位与疼痛部位之间的一致性关系.方法 分析12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T8~L4)的临床和X线资料.记录外伤史、骨折部位,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初诊时疼痛程度,Kuorinka法标注疼痛部位,Kappa系数检验骨折部位与疼痛部位的一致性.结果 各组在性别、年龄、外伤史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椎骨折VAS评分较腰椎骨折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8例胸椎骨折仅15例主诉上背痛,骨折部位与疼痛部位之间一致性较差(Kappa值=0.031,P=0.290);47例中45例腰椎骨折主诉下背部痛,骨折部位与疼痛部位之间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70,P<0.001).结论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疼痛部位与骨折部位不一致性较高,对疑似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老年腰背部疼痛患者,应行包括胸、腰椎的X线检查,以免误诊或漏诊.
作者:龙厚清;陈应东;李广盛;刘少喻;李浩淼;魏富鑫;黄阳亮;李佛保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和总结不取钉的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疗效.方法 采用不取钉的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术后骨不连15例.结果 随访6~15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 不取钉的锁定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胫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良好选择,具有疗效确切、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的优点.
作者:巫伟东;江正康;马树强;李中檀;王一民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笔者自2007年9月~2010年9月收治胸腰椎疾患1820例,术中、术后并发脑脊液漏91例,经过积极处理,均未发生严重后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91例,男60例,女31例;年龄24~70岁,平均39.1岁.胸腰椎椎管内肿瘤9例;椎间盘突出27例,其中椎间盘突出复发13例,钙化9例,硬膜囊钙化1例;胸、腰椎椎管狭窄12例,其中黄韧带钙化4例,硬膜囊钙化1例;腰椎滑脱症8例;胸腰椎骨折脱位32例;脊髓栓系综合征3例.
作者:卜保献;孙彦鹏;吕振超;陈海龙;马虎升;张俊;赵庆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评估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的微创手术治疗的方法 与疗效.方法 对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止点骨折采用关节镜下Ethibon缝线固定12例,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骨折采用后内侧小切口行空心钉固定9例.结果 随访3~15个月,平均6.5个月,术后骨折复位满意,骨折愈合良好,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按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平均(90.1±5.1)分.结论 用微创的方法 对ACL胫骨止点骨折采用关节镜下缝线固定,PCL胫骨止点骨折采用后内侧小切口行螺钉固定方法 简单,创伤小,疗效确切.
作者:朱新辉;刘巍;严建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介绍采用后外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体会.方法 在12例三踝骨折中,应用后外侧入路对外、后踝进行显露及固定,并观察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获随访10~37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术后疗效评定:优8例,良2例,可2例.结论 后外侧人路可以为外、后踝骨折提供良好的显露,确保手术治疗三踝骨折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贾斌;张勇;曹国庆;刘彦勋;马雪峰;郑杰;高迪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胫骨干骨折应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时切开复位和闭合复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18例胫骨干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和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疗效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获随访6个月~3年,骨折愈合平均时间切开组略长于闭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疗效按Iowa胫骨评分标准,切开组和闭合组优良率相似.结论 平衡稳定与血供、力学与生物力学的关系,强求解剖复位而破坏骨折愈合的生物环境或过分依赖软组织血供而忽略骨折稳定都是不可取的.
作者:沈决心;谭晚明;陈金生;肖文宇;施保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活血通络凝胶对兔膝骨性关节炎IL-1β的影响.方法 40只75日龄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治疗组及对照组.除空白组外,其余30只家兔均采用改良的Hulth法造模.于造模后1周开始进行治疗,采用1兔1笼喂养.治疗组给予活血通络凝胶局部涂抹,0.1 g/次,覆盖患膝为度,1次/日,4周为1疗程,共3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检测兔患膝软骨及滑膜中IL-1βmRNA表达与IL-1β含量.结果 治疗组IL-1βmRNA表达及IL~1β免疫组化灰度值表达均明显降低,与模型组、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活血通络凝胶可能通过降低软骨中IL-1βmRNA表达、降低关节局部IL-1β含量,阻止软骨组织进一步损伤,延缓病变发展.
作者:林晓生;王海燕;王健;刘汉娇;黄又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Ⅲ型Pilon骨折的治疗策略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Ⅲ型Pilon骨折22例采用分步延期开放复位内固定方法 治疗.结果 本组19例获8~22个月的随访,骨折平均12周获临床愈合.术后功能评分结果,优良率78.95%.结论 采用分步延期ORIF(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的治疗方法,是治疗Ⅲ型Pilon骨折的正确而有效的方法.
作者:陆庆文;蒋卫平;周竖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小腿骨折术后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成因、鉴别特征、早期误诊原因及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小腿骨折术后骨筋膜室综合征1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获6~12个月的随访,3例发生小腿前外侧间室肌肉坏死者出现足下垂,其余均因缺血性肌挛缩致足趾和(或)踝关节背伸无力.结论 通过严格把握手术时机、术中彻底止血、术后及时识别患肢功能障碍、充分引流等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治小腿骨折术后骨筋膜室综合征,减少伤残率.
作者:汪建国;程鹏;王坚;何俊薇;李鹏;王开江;吴小鹏;任丽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制备负载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壳聚糖纳米微球,并检测其粒径、形态、降解及药理特性,以评估壳聚糖纳米微球作为rhBMP-2缓释载体的可行性.方法 以壳聚糖为原料、三聚磷酸钠为交联剂,通过离子交联法制备负载rhBMP-2壳聚糖纳米微球,应用透视电镜观察微球的形态、激光粒径,分析其粒径分布、溶菌酶降解,了解降解特性.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rhBMP-2壳聚糖微球的载药率、包封率和释药规律.结果 离子交联法制备的壳聚糖纳米微球,平均粒径大小为230nm,成球性较好,包封率和载药率分别为(66.867±4.575)%、(33.437±2.290)μg/mg;体外释药试验rhBMP-2可以从壳聚糖纳米微球中缓慢释放,释放行为符合双向动力学规律,整个释放过程可达30 d.结论 离子交联法可成功制备壳聚糖纳米微球并具有缓释rhBMP-2的能力,为进一步应用于骨组织工程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王玮;尹庆水;张余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儿童肱骨内上髁撕脱骨折很常见,但出现关节交锁的概率很低,笔者于2010年12月收治肱骨内上髁撕脱骨折误诊为肱骨滑车骨折1例.报告如下. 1病例报告
作者:王克;李向民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股骨干骨折并骨缺损行髓内钉内固定时应用扩髓的骨屑和同种异体骨复合植骨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扩髓骨屑与同种异体骨复合植骨治疗的65例股骨干骨折并骨缺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结果 本组得到随访10~24个月.63例骨折愈合,2例未愈合再次植骨后愈合.结论 采用扩髓的骨屑与同种异体骨复合植骨,避免了取骨的损伤,临床效果满意,是治疗股骨干骨折并骨缺损的有效方法.
作者:曹培锋;李青;洪勇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踝关节镜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32例(35足)踝关节均施行踝关节镜手术,在镜下对异常增生的滑膜及软组织进行清理,对关节内软骨损伤面清创、搔刮及钻孔.结果 随访3~36个月,根据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优10例,良19例,可3例,优良率90.6%.结论 踝关节镜下手术切口小、创伤轻,具有广阔清晰的视野、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可以早期康复训练.
作者:李百川;石展英;胡居正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单、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38例(47椎)应用PKP治疗,包括单球囊单侧椎弓根入路组(21例26椎)和单球囊双侧椎弓根入路组(17例21椎).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12~16个月,平均13.6个月.患者疼痛缓解明显,两组VAS评分、椎体Cobb角度、椎体前缘高度的恢复情况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侧及双侧人路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人路组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及骨水泥用量均显著大于单侧人路组(P<0.05).结论 单侧及双侧人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效果相似,但前者具有手术时间短、放射暴露少、骨水泥用量小等优点.
作者:易小波;高迪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严重Pilon骨折易出现软组织坏死、感染、骨不连、畸形愈合、创伤后关节炎等并发症.笔者自2007年1月~2009年6月,应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18例Ⅲ型Pilon骨折,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8例,男15例,女3例;年龄24~56岁,平均32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7例,交通事故1例.闭合性骨折17例,开放性骨折1例,右侧9例,左侧7例,双侧骨折2例.1例合并高血压病.根据Rüedi-Allgower分型 [1]均为Ⅲ型.3例伤后6 h内急诊手术,15例伤后6~12 d手术.
作者:郭前进;甄相周;王亮;杨彦亭;陈宏峰 刊期: 201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