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轴螺钉-棒系统在颈椎后路固定中的应用与疗效

彭新生;陈立言;李佛保;潘滔;万勇;廖威明

关键词:颈椎, 侧块, 椎弓根, 内固定
摘要:目的 探讨多轴螺钉-棒系统行颈椎后路固定的疗效.方法 本组18例,颈椎及椎管肿瘤9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并不稳2例,高危颈椎并外伤性颈髓损伤不稳3例,下颈椎骨折脱位4例.17例有不同程度的脊髓损害表现,JOA评分平均为9.8分.12例采用后路固定,6例采用前后联合手术.椎弓根固定2例,侧块固定11例,椎弓根与侧块混合固定5例.结果 本组共植入102枚多轴螺钉,2枚螺钉位置欠佳,1例根性神经痛.本组无硬膜撕裂、椎动脉损伤与脊髓损伤等并发症.16例获得平均22个月的随访.X线片显示所有患者固定满意,无螺钉拔出、内固定松动、复位丢失.均获得坚固融合.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改善率为69.4%.结论 多轴螺钉一棒系统后路固定颈椎安全可靠,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相关文献
  • 非扩髓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39例

    目的 评价非扩髓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 笔者采用非扩髓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39例,骨折按AO分型,A型21例,B型14例,C型4例.结果 3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2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5.3个月.本组无伤口感染、继发桡神经损伤、髓内钉断裂,以及肱骨远端骨折等并发症.肩关节功能评估按Neer评分,优28例,良6例,可2例.结论 非扩髓交锁髓内钉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一种有效内固定方法.

    作者:雷光华;高曙光;李康华;曾凯斌;胡懿合;朱勇;李人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带抗菌效能骨科内植物的研制与体外实验研究

    目的 ①研制一种可用于预防和治疗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骨科内植物.②对本带抗菌效能骨科内植物进行体外药物释放规律及持续时间测定,以了解其体外缓释规律及经过环氧乙烷灭菌对其抗菌效能的影响.方法 在长约5 cm,直径4 mm的圆柱形不锈钢短棒上均匀涂布0.4 g头孢唑啉钠,其外涂布丙烯酸树脂等多种高分子可降解有机物的混合物,即制成试验用带抗菌效能内植物.将带有涂层的8根不锈钢短棒随机分为2组,其中一组经环氧乙烷灭菌,将其分别置入10 ml pH=7.40的PBS磷酸盐缓冲液中,并保持其处于37℃的环境中,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量溶液中头孢唑啉钠的浓度变化及其有效抑菌时问.结果 第1~2天本带抗菌效能骨科内植物所释放出的头孢唑啉钠保持一个较高的浓度,自第3天开始平缓的下降,第17天时8根试管低浓度仍高达7.1 μg/ml(头孢唑啉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低抑菌浓度为0.1~6.3 μg/ml),且环氧乙烷灭菌过程对其抗菌效能无任何影响.结论 用本涂层方法制备的自带抗菌效能骨科内植物具有较强且持久的抗菌能力,可接受环氧乙烷灭菌,对防治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林斌;李春艳;朱勇;黄惠丽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尺侧腕伸肌-拇短伸肌腱移位重建拇指对掌功能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尺侧腕伸肌及拇短仲肌移位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以来,接受尺侧腕伸肌及拇短伸肌移位术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15例腕部正中神经不可逆损伤患者和5例正中神经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的随访结果.结果 15例单纯正中神经不可逆损伤中,优11例,良4例,优良率100%;合并尺神经损伤的5例中,优3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80%.结论 对腕部正中神经不可逆损伤,特别是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尺侧腕伸肌及拇短伸肌移位术是一种理想的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手术方法,操作简单,效果好.

    作者:洪加源;盛敏;康两期;郭林新;丁真奇;林斌;郭志民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肘部常见的骨折,治疗方法较多,疗效差别也较大.自2000年4月~2005年11月,笔者采用外侧切口进针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38例,疗效满意.

    作者:葛顺杰;陆茂德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正中神经束支移位重建屈肘功能

    目的 探讨正中神经束支移位重建屈肘功能的临床疗效,观察供体神经的变化.方法 在臂丛神经上干损伤屈肘功能障碍时,应用正中神经部分束支移位与肌皮神经肱二头肌支吻合重建屈肘功能14例,并进行10~36个月的随访.根据肱二头肌肌力和肘关节活动范围评定术后疗效.结果 本组优9例,可3例,差2例.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有年龄、损伤距手术时间、臂丛神经损伤的程度、神经吻合的质量,以及功能锻炼的方式方法.手术前后供体神经功能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正中神经部分束支移位重建屈肘功能是治疗臂丛神经上干损伤的一种简便、安全、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作者:曹文宏;刘新阁;王德芬;祁庆彬;常万绅;许会敏;张伟;扬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解剖型钢板治疗肱骨远端骨折16例

    肱骨远端骨折是复杂的关节内骨折,过去多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解剖复位,并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并发症[1].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自2003年10月~2005年6月,笔者采用Zimmer肱骨远端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骨折1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士伟;王治;宋炜中;吴亮;丁志宏;王铭春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钢板与克氏针治疗锁骨骨折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钢板与克氏针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手术治疗锁骨骨折168例,其中钢板内固定83例,克氏针内固定85例,比较2种治疗方法在、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疗效优良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术后随访4~12个月,平均7个月.钢板组骨折愈合时间18周,并发症6例,优良率92.8%.克氏针组骨折愈合时间16周,发生并发症8例,优良率90.6%.结论 钢板与克氏针治疗锁骨骨折均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何轶健;陈志洪;冯树雄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AO锁定钢板治疗Barton骨折

    Barton骨折是一种累及腕关节面的桡骨远端骨折,该种骨折采用非手术治疗常常效果不理想.自2000年~2006年,笔者采用AO锁定钢板系统治疗Barton骨折1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刘运良;王建华;尹庆水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尺桡骨髓内钉治疗尺桡骨骨折的临床观察

    自2004年6月~2006年1月,笔者采用闭合复位或小切口复位下的尺桡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尺桡骨骨干骨折20例,获随访的16例,治疗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东辉;端木群力;张春;杨明;赵琦辉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解剖型接骨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76例

    自2002年11月~2005年11月,笔者共收治锁骨骨折183例,手术治疗113例,其中76例内固定物选用解剖型接骨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俞敏;张如南;马江涛;张孟超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闭合性股动脉损伤漏诊14例

    股动脉损伤是严重的主干动脉损伤,出血量大,常导致休克死亡,肢体缺血截肢等严重后果,但闭合性股动脉损伤因在诊断方面存在一些特殊因素,容易导致漏诊,尤其在基层医院漏诊率较高.自1997年5月~2005年6月,笔者共收治14例闭合性股动脉损伤漏诊病例,现就诊断、治疗的经验教训总结如下.

    作者:乔永平;原巧玲;毕卫伟;苏金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改良Chevron截骨术治疗拇外翻的疗效分析

    拇外翻是人前足常见的疾病.目前可选择的手术方法很多,其中Chevron截骨术是近年来较为流行的术式[1].自2003年6月~2006年5月,笔者采用该术式治疗拇外翻33例,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黄雷;徐荣明;马维虎;蒋伟宇;章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多层螺旋CT和MRI测量肩胛盂斜倾角的互补性初探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组(MPR)及MRI测量肩胛盂斜倾角的互补性.方法 收集成人肩胛骨干标本22侧及肩关节防腐湿标本24侧,用16层螺旋CT扫描仪扫描,多平面重组重建肩胛骨并测量肩胛盂斜倾角,得数据A组.收集MRI检查正常的肩关节病例50侧,取其斜冠状位T1WI显示肩锁关节的层面测量肩胛盂斜倾角,得数据B组.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肩胛盂斜倾角小值91.10°,大值118.50°,A、B 2组肩胛盂斜倾角数据分别为101.14°±4.66°和104.05°±7.72°.2种测量方法肩胛盂斜倾角值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SCT的MPR法测量肩胛盂斜倾角与MRI测量值不同,前者略小于后者;MSCT和MRI 2种测量肩胛盂斜倾角方法结合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锦青;王健;唐康来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经椎体侧后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12例

    自2006年1月~2006年8月,笔者行后路椎弓根固定复位,经侧后方伤椎体内植骨术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12例,疗效满意.

    作者:李自耀;田宁;陈宝忠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人工肩关节置换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人工肩关节置换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针对高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肱骨头缺血性坏死、肩部恶性肿瘤等以往难以治疗的疾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下面笔者从其发展历程、假体类型、技术要点,以及常见并发症等各方面作一综述,以供同道参考.

    作者:尹庆伟;江毅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和喙锁钢丝环扎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对比

    目的 探讨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和喙锁钢丝环扎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38例新鲜肩锁关节脱位随机分为2组,A组17例用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B组21例用喙锁钢丝环扎内固定治疗,2组皆对喙锁韧带进行修补.结果 2种方法在手术操作难易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肩关节再脱位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喙锁钢丝环扎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是一种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且疗效确切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惠军;李前;陈绍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联合松梅乐注射液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疗效观察

    笔者自2004年10月~2006年10月,应用鹿瓜多肽对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进行了临床观察,探讨其促进骨折愈合以及对桡骨远端骨折再移位的影响及不良反应.

    作者:张葆青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关节软骨损伤的治疗进展

    关节软骨损伤临床上非常多见,主要由外伤或疾病造成.关节软骨损伤后,自身修复能力有限,如何修复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的损伤、促进关节软骨自身修复、重建关节功能成为f临床医师和研究人员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随着生物技术、材料、免疫组化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及应用于临床,人们在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的实验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重大进步,尤其是基于细胞和材料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为损伤关节软骨的修复重建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1].

    作者:刘玉刚;初同伟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逆行置入肱骨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

    自2001年5月~2005年12月,笔者采用肱骨交锁髓内钉逆行置人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16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卢厚微;赵增斌;徐跃根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经尺骨鹰嘴截骨治疗肱骨髁问C型骨折

    目的 探讨经尺骨鹰嘴关节内垂直截骨及关节外斜形截骨治疗肱骨髁间C型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采用2种经尺骨鹰嘴截骨人路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28例,对手术入路、时间、术后肘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6~38个月,平均13个月.按Cassebaum法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经尺骨鹰嘴关节内垂直截骨组优良率75%,经尺骨鹰嘴关节外斜形截骨组优良率83%.结论 经尺骨鹰嘴截骨是治疗肱骨髁间C型骨折较好的入路,尤其是经尺骨鹰嘴关节外斜形截骨更具有易操作,有利于截骨部骨折的愈合,以及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低等优点.

    作者:明立功;明新月;明新杰;明立山;刘建军;乔玉;王慧 刊期: 2007年第07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管: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