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巍
目的:比较三踝骨折中后踝骨折钢板固定或螺钉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4月~2016年8月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三踝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A、B2组各20例,A组患者后踝骨折块由后向前置入空心螺钉内固定,B组患者后踝骨折块支撑钢板内固定.统计分析2组的各种差异.结果:A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与B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末次随访SMFA评分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踝骨折块行支撑钢板固定,不延长手术时间、不增加出血量、不延长住院时间,但能显著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作者:杨智洋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在促进颅脑外伤患者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接收在我院患有颅脑外伤病人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给予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比2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2组病人的NFD、FMA以及MBI评分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病人的NDF明显低于对照组,FMA和MB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颅脑外伤患者采取综合康复护理干预,能够对其患者功能恢复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使患者预后良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亓跃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 ~2017年4月期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共68例.采取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观察组:采取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34例;对照组:采取手法复位联合石膏外固定治疗,34例.综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患者腕关节功能治疗效果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患者VAS评分方面,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前分别为9.4±3.1分、9.4±2.0分,无差异.术后5天明显降至2.2±1.3分、2.2±1.1分(P<0.001),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15天VAS评分出现升高,至22.3±1.7分,至术后30天评分趋于稳定.观察组术后VAS评分持续下降,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2组患者均为1次整复成功,而观察组疗效评分优21人,良9人,尚可2人,差2人,整体优良率为88.23%,观察组整体治疗情况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配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疗效显著,有效减少患者疼痛,在合理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庆岭;卜凡刚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孕产妇耻骨联合分离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7年5月接诊的孕产妇耻骨联合分离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患者35例,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弹力束带束缚骨盆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取利多卡因、糜蛋白酶、地塞米松等西药混合注射治疗.对2组患者临床效果与治疗满意率进行评价,实施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治疗满意率依次为94.29%、94.29%,对照组则依次为77.14%、80.00%,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产妇耻骨联合分离患者在常规弹力束带束缚骨盆治疗基础上联合西药注射治疗,可以提高疗效与治疗满意率,值得借鉴.
作者:刘喜葵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分析颅底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0例颅底骨折患者,患者入院后,对其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患者护理前后的临床症状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共有3例发生并发症,其中鼻漏1例、耳漏1例、颅内积气1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50%.患者护理后的临床体征、主观症状、日常活动受限度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颅底骨折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爱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胸部护板治疗肋骨骨折后的患者进行疼痛护理,探究护理方法并对其护理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我院纳入的60例肋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进行胸部护板治疗.随机选取30例患者进行疼痛护理作为观察组,剩下的30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在护理前后对2组患者进行疼痛评分,2组患者的评分均降低,观察组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胸部护板治疗肋骨骨折的患者进行疼痛护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有了提高.
作者:贾丽燕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总结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5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对比2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00%,显著低于对照组(28.00%),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100.00%,对照组为80.00%,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有效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杨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皮牵引术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在本院行皮牵引术的18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及随机数字表法将18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94例)和观察组(n=94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施以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干预,分别采用SAS量表、SDS量表评价2组研究对象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状态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前,对照组及观察组的SAS量表评分、SDS量表评分比较,统计结果均显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后,对照组及观察组的SAS量表评分、SDS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干预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有P<0.05.结论:在行皮牵引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施以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状态,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晓丽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析心理护理在人工髋骨关节置换术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48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此48例患者分为2个临床研究小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个小组均有2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入院宣教、对症护理、说明注意事项以及协助翻身等),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心理护理.治疗结束后,对比2组患者的术前、术后焦虑和抑郁的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1.67%,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66.67%,并且术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的程度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的程度,2个临床研究小组之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人工髋骨关节置换术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袁媛;万杰;那红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下肢骨科手术应用止血带前后股静脉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共选择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本院于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下肢骨科手术患者,在治疗期间对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应用止血带前后股静脉内径、股静脉血流速度、静脉血栓及血管投声差等变化.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150例患者的股静脉内径、股静脉血流速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静脉血栓发生率10.00%,显著高于治疗前0.67%,血管投声差比例21.33%,显著高于治疗前4.00%,P<0.05.结论: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下肢骨科手术应用止血带前后股静脉变化,能够有效了解到股静脉相关参数的变化,静脉血栓及血管投声差等比例会增加,利于实现尽早发现和尽早治疗,值得推广.
作者:张雅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舒适护理渗透到手足显微外科断指再植术围术期的价值.方法:在2014年2月~2016年12月来我院手足显微外科接受断指再植术治疗的患者中选出85例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舒适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围手术期舒适护理、血管危象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0天的GCQ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且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4.76%,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8.60%(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手足显微外科断指再植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服务中应用舒适护理效果确切,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少术后血管危象意外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罗秀艳;曾涛;毛娟子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滑动加压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方法:股骨粗隆间骨折90例分为2组,分别给予PFNA手术治疗(观察组45例)及DHS手术治疗(对照组45例),对比2组患者手术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优良率95.6%,明显好于对照组82.2%,并发症发生率0.0%,低于对照组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5、6.43,P=0.044、0.011).结论:与滑动加压髋螺钉相比,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能够取得更好的手术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王雨雨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评价运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7年4月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60例作为本文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分组法,划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动力髋螺钉内固定(DHS)治疗,观察组实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比对2组患者手术情况、Harris评分、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且Harris评分达87.36±1.34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3.33%,比对照组高19.99%,数据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DHS)相比,疗效更为突出,安全性高,对患者伤害小,可推广.
作者:徐响林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改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心理状态及降低术后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将2014年8月~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2组,40位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40位给予护理干预(观察组),对比2组患者睡眠状态、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AI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干预后观察组患者AI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要低(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Harris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要低,2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中应用可显著改善患者睡眠状态以及关节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病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陈楚红;肖翠梅;吴庆梅;曹涧敏;许素芃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外伤性鼻骨骨折复位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我院收治的鼻内镜下外伤性鼻骨骨折复位患者60例随机分组,每组3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按照人性化护理模式干预,比较2组患者临床效果与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鼻部通气量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护理满意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鼻内镜下外伤性鼻骨骨折复位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提高疗效与护理满意率,值得借鉴.
作者:赵月萍;于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运用护理干预后的康复情况.方法:研究来自我院2014年1月~2017年8月期间接收的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实际情况做护理干预,分析不同治疗后的患者焦虑评分、首次排便时间、并发症等情况的差异.结果:在SAS焦虑评分上,观察组护理后在手术前与出院时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上,观察组68.3±9.2小时,明显少于对照组94.1±8.7小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各项显著少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运用护理干预后可以有效的加快患者术后恢复速度,改善焦虑状态,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助于患者更好的恢复.
作者:张芙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究早期预防性护理干预小儿尿道下裂术后恢复及并发尿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218例尿道下裂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儿取自2014年5月~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按患儿入院编号尾数将218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09例患儿.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儿童外科围手术期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早期预防性护理.比较2组患儿术后首次排便时间、10天内的排便次数、切口愈合情况、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10天排便次数比观察组少,对照组切口愈合情况也低于观察组,尿瘘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预防性护理干预小儿尿道下裂术后恢复及并发尿痿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降低尿瘘发病率以及改善术后恢复情况,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郭慧杰;苏颖;江鉴群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针对多节段腰椎狭窄患者按照微创通道下与椎间盘镜下、经皮椎弓根钉TLIF展开治疗的实际效果加以摸索.方法:本次研究共计纳入病例86例(均随机选自本院在2016年1月~2017年7月所接诊病例),任选组内43例患者,单方面按照微创通道经皮椎弓根钉TLIF展开治疗为对照组,余下43例患者则需要辅助椎间盘镜下开展治疗为观察组.针对疗效间差异加以分析.结果:结合统计可以发现,在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2组均存在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M-JOA评分连同椎间盘高度变化等方面,与治疗前对比均存在有明显优势,P<0.05,而组间对比发现,2种治疗方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多节段腰椎狭窄患者按照微创通道下与椎间盘镜下实施经皮椎弓根钉TLIF治疗,能有效保障临床对该部分患者诊治效率进行保障,在实际选用上,还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决定.
作者:李纯刚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早期持续小剂量肠内营养(EN)治疗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对改善患者预后与减少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重症医学科2015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72例,随机分成2组,其中对照组(n=36)采用常规肠内营养方式,早期快速实现目标量,观察组(n=36)采用早期持续小剂量肠内营养治疗,比较2组预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腹泻发生率为13.9%,胃潴留发生率为8.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7.2%、44.4%,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血糖水平>7.8mmol/L者占30.6%,胰岛素总用量为(184.9±24.0)U,明显低于对照组55.6%与(250.7±58.2)U,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预后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持续小剂量肠内营养(EN)治疗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同时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朱成楼;汪绪伦;周志森;黄至辉;粱国良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对比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与常规骨瓣开颅术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的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14例重型颅脑损伤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术,对观察组采用美国标准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比较2组手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标准外伤大骨瓣观察组患者死亡率12.3%、重残及长期昏迷发生率33.3%,均低于对照组24.6%、42.1%,恢复良好及中残观察组54.4%,优于常规骨瓣对照组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发生率8.8%、迟发性血肿12.3%及外伤性脑积水发生率7.0%,常规骨瓣对照组高于标准外伤大骨瓣观察组15.8%、19.3%、12.3%(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詹世钦;马文斌;赵万里;李志祥;李旭 刊期: 201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