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丹丹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对胸痹患者负性情绪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3年10月我院中医科收治的90例胸痹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的分组方法将其分成以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和以中医情志护理的为观察组,每组45例,2组均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治疗与常规的护理,而观察组组则需多加入中医情志护理,以1个月为1个疗程,再分别采用遵医行为表、护理满意度表、HAMA、SDS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的遵医行为89.43±8.65分,护理满意度93.45±7.6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6±5.34分、81.34±4.65分,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HAMA14.32±2.35分,SDS15.23±3.2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65±3.67分,26.63±4,86分,2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运用中医情志护理,可以显著减轻对胸痹患者的负面影响,遵医行为表现的更好,增加对护理的满意度,使患者保持心情愉快,对疾病的快速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学建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健康宣教在高龄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分析并总结我院在2012年3月~2013年10月期间治疗的70例高龄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的高危因素,并将其平均分为2组,即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健康宣教,经过一段时间后,比较2组患者对高龄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疾病的了解情况及钙的补充情况等,并评价2组患者对相应护理方法的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经健康宣教后对高龄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疾病的了解情况及钙补充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对健康宣教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常规护理,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宣教在高龄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可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良好的生活方式、及时补充钙可降低此类疾病的发生。
作者:时丹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布鲁氏菌性脊柱感染合并脓肿形成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2010年2月~2014年6月收治25例布鲁氏菌性脊柱炎合并脓肿形成患者,回顾性分析其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25例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布鲁氏菌病效果不良的患者;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存在神经受损体征。影像学显示椎间隙感染和邻近椎体骨髓炎征象,椎体及周围脓肿形成。实验室检查血沉和C反应蛋白增高,血清布鲁氏菌凝集试验阳性。给予行抗炎足量的基础上,脊柱后侧入路,视情况椎弓根固定处置,于病变重侧行椎旁进入,视情况切除部分小关节,切除感染的病灶组织,达到脓肿形成处,给予减压病灶切除后反复冲洗处置,于深部置2~3枚引流及冲洗管处置,关闭切口应用生物半透膜外敷处置,术后行负压冲洗引流处置,术后继续系统抗炎治疗。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治疗效果均达到优良。结论:布鲁氏菌性脊柱炎合并脓肿形成,可以通过手术椎旁进入、病灶清除、固定、冲洗联合术后冲洗、抗炎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提高患者下床时间。
作者:李殿发;尹世琦;陆江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关节外固定架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89例高能量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45例与对照组44例,术前给予2组患者X线片检查,常规CT检查,开放性骨折患者应用抗生素进行感染预防。对照组患者采用有限内固定法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关节外固定支架。术后给予功能锻炼。结果:2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有限内固定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关节外固定架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少,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马利阁;尹万乐;崔玉龙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方案在乳腺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多西紫杉醇联合表柔比沙星新辅助化疗方案,对照组采用表阿霉素、环磷酰胺、氟尿嘧啶进行化疗,比较2组治疗1个疗程后的疗效。结果: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75%,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46.67%,2组相比较x2=10.11,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西紫杉醇联合表柔比沙星新辅助化疗方案对乳腺癌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且毒副作用能够耐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胡义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硫酸镁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诊治的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吸氧、祛痰、抗感染,氨茶碱静滴解痉平喘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硫酸镁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中有19例(63.33%)显效,10例(33.33%)有效,1例(3.33%)无效,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中有12例(40.0%)显效,11例(36.67%)有效,7例(23.33%)无效,总有效率为76.67%,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中有5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包括2例恶心呕吐,1例面部发热、输液部位疼痛,1例上腹部不适,1例胸闷心悸,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对照组有4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包括1例恶心呕吐,1例面部发热、输液部位疼痛,1例上腹部不适,1例胸闷心悸,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硫酸镁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奚正荣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认识并了解孕前保健在预防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保障母亲安全发挥的确切作用。方法:以随机抽样的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和检查检验相结合方式。调查夫妇双方共同接受孕前保健服务、仅女方接受孕前保健服务和未接受孕前保健服务的妇女及其新生儿。结果:夫妇双方共同接受孕前保健服务并进行系统孕产期保健服务后其感染性疾病、合并内外科疾病、胎婴儿发育缺陷与异常及新生儿病理性疾病发生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影响。结论:孕前保健对孕产期母亲和胎婴儿发育可产生有利影响,应采取有力措施推广夫妇双方共同接受孕前保健服务,维护母儿安康。
作者:闻汇;王丽芬;赵静;宋玉华;韩淑杰;刘杰;蒋艳红;类成荣;郑金花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在急腹症分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92例急腹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时间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6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方法分诊,观察组采取前瞻性护理分诊。比较2组分诊准确率、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分诊正确率、急救成功率(93.15%、90.41%)、患者对护理人员沟通能力、心理指导、护理技术操作熟练程度、巡视及态度评分(97.32±8.45、95.24±8.10、96.42±7.34、94.15±8.57、97.26±8.3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3.42%)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急腹症分诊中应用前瞻性护理,可提高分诊正确率及急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钟楚燕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中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9月本院心血管内科高血压冠心病患者28例,心肌梗死患者32例,供60例患者进行病历回顾,通过调查总结分析,总结并归纳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护理工作内容和患者自身的不安全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改进方法。结果:总结出来的改进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额不安全因素有提高自身的护理水平,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加强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结论:安全护理的终极目标就是保证患者的安全,也渐渐成为衡量护理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的质量指标。所以,作为护理人员不仅要加强自身安全知识的学习,还应对护理工作中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隐患进行正确的评估和分析,从而保障护理过程中的安全性。
作者:康荣叶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了解梧州市社区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12年,以辖区内30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自行研制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其服药依从性及影响因素。结果:社区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好的117人,占39.3%。对各调查因素进行x2检验,显示经济收入、服药种类等8个因素对患者服药依从性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血压监测、社会支持等10个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医生建议患者长期用药(P=0.001),患者的高血压知识高知晓率(P=0.000),对社会支持利用度高(P=0.000)是保护因素,服药需要帮助( P=0.022)危险因素。结论:医生诊病时建议患者长期用药,提高患者的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和患者对社会支持利用度有助于提高服药依从性,而服药需要帮助则会降低服药依从性。
作者:李华;李雅华;叶小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强化重心转移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侧空间忽略患者,忽略程度,平衡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1月住院康复患者68例,均为脑卒中伴偏侧空间忽略( Unilateral spatial neglect USN)患者,随机分成强化组和对照组2组,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和康复训练。强化组在常规康治疗基础上,增加强化重心转移训练内容。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应用Berg平衡量表(BBS)及改良Barthel 指数(MBI)评估2组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应用线段等分试验( line-bisection test ),线段删除试验( line cross-out test ),画钟试验( clock drawing test )评估4周后2组USN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的BBS,MBI以及线段等分试验,线段删除试验,画钟试验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2组间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强化重心转移训练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偏侧忽略患者的忽略程度,平衡功能以及ADL。
作者:郭天龙;刘景隆;郭宇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黛力新治疗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4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治疗组均47例。所有患者均应用口服降糖药或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对照组在降糖治疗基础上加用谷维素片治疗;治疗组在降糖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黛力新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HAMD评分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HAMD、HbA1C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HAMD、HbA1C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黛力新治疗糖尿病合并抑郁症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李晓红;王学军;吕晓静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慢性腹泻的发病原因和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科室就诊的慢性腹泻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临床资料。结果:慢性腹泻的常见病因有:非特异性炎症、功能性腹泻、胃肠手术后腹泻及细菌性痢疾、肠结核、肿瘤、寄生虫病等。临床特点各异。结论:慢性腹泻发病机理不同,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在治疗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法和理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作者:张萌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比较干化学法检测抗凝血浆与血清生化指标的差异,探讨急诊生化检验应用干化学法检测肝素抗凝血浆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全自动干化学生化分析仪分别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急诊科进行治疗的98例患者的肝素抗凝血浆及常规血清标本的23项常规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对2组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98例标本都顺利完成检验,23项生化指标中有DBIL ,ALT ,TP ,ALB ,CHOL,TG,ALP LDH等13项指标的结果存在差异(P<0.01),有统计学意义。其余AST, TBIL,GLU,CREA,CK,CHE,LDLC,BUN,NA,CL等10项指标无明显差异( P>0.05),无统计学意义。对13项有差异的指标进行临床可接受判断,其中DBIL,ALT,K等3项的检测结果临床一致性较差,其余项目为临床可接受。结论:干化学法检测肝素抗凝血浆进行生化检测时,分离血浆较快,检测结果与常规检查存在差异,但大部分在临床可接受范围,更适合急诊患者需求,但对于ADBIL,ALT,K等3项干化学检测时可重新建立血浆参考范围。
作者:马冬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侵蚀性葡萄胎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的护理及特点。方法:对5例侵蚀性葡萄胎患者进行心理、药物、化疗后的不良反应等护理。结果:通过临床观察及护理使5例患者顺利完成化疗。结论:侵蚀性葡萄胎患者经过科学的合理化疗,精心的临床护理,使患者化疗成功率与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作者:周贺丽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晚期乳腺癌应用表阿霉素及环磷酰胺与多西紫杉醇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肿瘤科治疗的60例晚期乳腺癌的临床资料,都采用表阿霉素及环磷酰胺与多西紫杉醇联合治疗的方法,连续2个疗程后观察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毒副反应、临床受益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中,完全缓解( CR)13例,部分缓解(PR)28例,稳定(SD)11例,进展(PD)8例,有效率为86.67%;主要的毒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及脱发,但均可耐受;治疗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疼痛减轻,止痛药物应用减少,KS评分上升等改善情况。结论:晚期乳腺癌应用表阿霉素及环磷酰胺与多西紫杉醇联合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作为晚期乳腺癌的一线治疗方案。
作者:关欣;孙红梅;王桂英;韩宇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总结喉癌根治术患者呼吸道医院感染的预防性护理措施。方法:对43例喉癌根治术患者提供良好的病室环境、加强呼吸功能锻炼、给予正确的卧位,有效的吸痰、合理的湿化、正确的内套管消毒、预防误吸等预防性护理措施。结果:预防性护理措施应用后,43例喉癌根治术患者无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提高了喉癌患者生存质量。结论:加强预防性护理措施落实,对控制喉癌根治术呼吸道医院感染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析分娩时预防新生儿骨折的助产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2012年2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8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助产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针对性助产护理,对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产妇均顺利完成分娩,观察组新生儿骨折的发生率为4.66%,而对照组新生儿骨折的发生率为23.27%,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妇分娩的过程中,给予针对性助产护理措施,不仅可以确保分娩顺利进行,在一定程度上还能降低新生儿骨折发生率,确保新生儿健康。
作者:桑李叶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对应用依达拉奉对患有脑栓塞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脑栓塞疾病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采用常规脑栓塞治疗方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在常规方案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脑神经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和临床用药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脑栓塞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依达拉奉对患有脑栓塞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潘晓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诱导剂量下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选取60例择期静脉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异丙酚静脉靶控输注的形式,浓度为3μg/ml;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的麻醉方式,异丙酚浓度控制在3μg/ml的基础上,分3个小组A、B、C对瑞芬太尼浓度在2 ng~6ng/ml之间,每次增加量为2ng/ml,观察患者意识消失时的浓度,对2组患者的血液动力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据研究数据表明,以3μg/ml异丙酚复合4ng/ml的瑞芬太尼,能够较好的控制患者体内的血液动力,观察组各组( A、B、C)的血液动力学指标基本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诱导在临床上效果显著,针对患者体内的血液动力控制效果显著,以3μg/ml异丙酚复合4 ng/ml的瑞芬太尼麻醉效果好,在全身麻醉上有推广意义。
作者:江进红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