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慧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2年4月在我科就诊治疗的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患者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平阳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激光治疗。结果:对照组治愈9例,无效5例,总的治疗有效率为81.5%,观察组治愈13例,无效1例,总的治疗有效率为96.3%,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6例,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2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在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治疗中,采用平阳霉素联合激光治疗,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较少,临床中值得推广。
作者:杜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失眠基本的定义就是睡眠障碍,而且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的睡眠而言。时间至少持续3周以上。造成失眠的原因有很多:有精神因素诱发的,有机体疾病引起的。年龄大小,文化程度和生活习惯以及工作环境等因素都与失眠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殷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在我国,计划生育政策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步深化,因而达到育龄家庭则把优生优育作为家庭关注的重点问题。随着优生优育相关知识在我国家庭中的不断普及,加之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及医疗事业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人们对优生优育显然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但仍然存在着不少的误解。笔者通过对当前社会中存在的一些对优生优育的常见误区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一些改进的方式和措施。
作者:黄安理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外科患者大量输血后不同时间凝血4项指标的变化,动态观察大量输血后对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10月大出血患者32例,男26例,女6例;年龄24~51岁,平均37.5岁。出血原因:肝破裂5例、脾破裂8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3例、重度损伤(多发骨折)14例、产后大出血2例。输血量为2000~4500 ml,平均2800 ml。分别检测其输血前及输血后第1、3、7天的凝血4项指标,对输血前与输血后检测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大量输血后第1天与输血前比较 PT、APTT、TT时间有显著延长( P<0.05), FIB显著降低(P<0.05);输血后第3天与输血后第1天比较, PT、APTT、TT时间有显著缩短(P<0.05), FIB则显著增高(P<0.05);输血后第7天与输血前比较 PT、APTT、TT、FIB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外科患者进行大量输血治疗时,应进行凝血4项指标的动态检测,为临床输血治疗提供有力的实验诊断依据,选择适合的成分输血,避免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引起不必要的出血。
作者:马增新;倪广臻;胡雪伟;李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 uterine artery chemotherapy embolization ,UACE)治疗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 cesare-an section scar pregnancy ,CS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2012年2月安徽省立医院医院收治的17例行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术治疗子宫瘢痕处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患者中,7例因瘢痕妊娠贸然清宫术中发生大出血而采用急诊UACE,所有发生大出血患者于UACE术后均停止出血,其中1例在术后第4天妊娠组织自行脱落,复查彩超子宫下段异常回声团消失,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消失,未予吸宫出院;8例患者采用UACE术后3天在B超监测下行吸宫术,吸宫术中均未出现大出血,自行脱落组织及吸宫组织均送病理,病理可见大量坏死的绒毛组织;4例患者UACE术后配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3天,其中3例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下降明显,疤痕处包块缩小,未清宫出院,1例患者术后血β-HCG下降缓慢,且包块突向子宫浆膜层,UACE术后第7天行子宫疤痕部位局部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另4例在吸宫术中已见绒毛组织的患者,UACE术后血β-HCG下降明显,疤痕处包块缩小,未再给予米非司酮及吸宫出院,术后恢复良好。所有患者1月后复查β-HCG均完全降至正常。结论: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术治疗CSP相对微创、有效,尤其适用于CSP患者大出血的紧急治疗。
作者:姚凤球;陈素玉;高婷;王群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喉癌手术患者心理状况及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62例喉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按照喉癌手术护理常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出院前心理状况,以及心理干预结束时2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出院时观察组患者SDS、SAS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心理护理干预结束时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喉癌患者负性情绪,缓解身心压力,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徐彩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应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GDNF)在不同时间修复大鼠周围神经损伤的结果。方法:在损伤大鼠周围神经后不同时间段予以修复,同时给予GDNF注射治疗,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苏木素-伊红( HE)染色、轴突计数、石蜡切片图像分析等方法观察治疗效果,寻找佳治疗时机和治疗剂量。结果:免疫组化、HE染色等结果显示,相对手术组各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5天修复组治疗效果佳。结论:GDNF对于周围神经损伤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佳的治疗时机是在损伤后第五天。
作者:冯明萌;江斌;郑志达;糜佳伟;华龙昂;王婷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胸腔镜治疗肺癌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本院接受治疗与护理的肺癌患者均顺利出院,术后恢复效果良好。结论:本院对肺癌患者采取的胸腔镜手术治疗与护理是科学有效的。
作者:刘春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采取微创技术结合锁定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自2008年10月~2011年10月通过采取微创切开手术对胫骨远端骨折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32例患者回顾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过6个月~24个月(平均16个月)的随访,骨折均愈合。按照Johner和Wruhs膝踝功能评价标准评价,优21例,良7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87.5%。结论:对胫骨远端骨折,采取微创切开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具有手术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有利于早期康复锻炼,能够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王俊义;倪晓辉;张卢;朱兴元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术应用于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择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骨科外科接受治疗的5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加以回顾性研究。结果:本组50例患者,平均出血量为112.64±31.06ml,术后12小时内平均引流量为207.23±39.58ml,手术操作的平均时间为67.28±3.99分钟。术后评分:大于等于90分者18例,80~90分者22例,60~79分者7例,小于等于60分者3例,其优良率是80.0%。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用于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手术操作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并发症很少,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杨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生理状况下,脑脊液(CSF)中80%以上的蛋白质都来源于血浆,其余是由神经系统合成的CSF特有的,CSF的蛋白质总量仅为血浆蛋白总量的1%以下,主要是清蛋白,定性为阴性。CSF中蛋白质含量增多对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有重要意义。CSF蛋白质检查的方法主要有以下2大类[1]。
作者:孙红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B基因C7673 T多态性与脑出血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原对照研究,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载脂蛋白B基因C7673 T多态性,在110例脑出血患者和101名健康对照组中的分布;比较病例组、对照组基因型、等位基因分布差异。结果:(1)脑出血组和对照组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103和0.040,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 x2=6.263,p=0.012);(2)2组基因型分布间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差异具有显著性(x2=5.951, p=0.051)。结论:载脂蛋白B基因C7673 T的T等位基因同脑出血相关,可能该病的易感基因。
作者:李继锋;王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并分析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在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84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观察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平均胸管留置时间和术后患者自理能力恢复情况。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和平均胸管留置时间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护理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9.52%)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38.09%),护理干预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得分为40.76±3.64分,抑郁自评量表得分为41.39±3.28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减少多发性肋骨骨折手术后的并发症,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负担。
作者:刘慧玲;魏水华;潘文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提高社会对慢性阻赛性肺部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正确认识,同时呼吁广大医务工作者在进行X线检查时,应遵循先低级,后高级;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避免滥用或过度应用CT检查。方法:通过对本院1998年1月~2013年8月共183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合并肺间质性纤维化病人的 CT及X线胸片诊断结果的差异性进行研究,同时用配对资料的x2检验进行显著性检验,概率P设定0.05。结果:X线胸片诊断符合率为85.24%(156/183);CT诊断符合率为91.8%(168/183),x2=3.36,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合并肺间质性纤维化病诊断中,CT与X线胸片诊断符合率几乎一致,无显著差异。
作者:李杰;闫松果;张金献;陈国顺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儿童肘关节损伤的X线诊断漏诊原因。方法:随机抽取近4年DR、CR的100例1~6岁儿童因外伤而漏诊的常规肘关节正侧位平片进行分析。结果:投照位置标准20例,占20%;投照位置倾斜40例,占40%;有双侧比对40例,占40%。其中髁上骨折骨折63例(伸直型56例,屈曲型7例),占63%;外上髁骨折10例,占10%内上髁骨折(合并髁分离)10例,占10%;鹰嘴骨折2例;桡骨颈骨折1例,肱骨小头骨骺分离3例,肘关节脱位2例,上尺桡关节脱位(包括半脱位)6例,占6%;全髁分离2例,肘关节单纯性脱位并撕脱骨折1例。其中复查发现,髁上肱骨下端及尺骨近端骨膜反应并关节囊内肿胀各2例;发生畸形愈合共计5例,合并屈伸功能障碍3例;肘内翻及外翻各1例,总计肘关节临床表现伤残9例,达9%。本组因投照体位不规范,致髁上不完全性骨折、肱骨小头骨骺分离、上尺桡关节脱位以及不明显的撕脱骨折漏诊7例,诊断技术原因漏诊5例,共计漏诊12例(占12%)。结论:规范的儿童肘关节X线投照体位,熟悉的儿童肘关节X线解剖、加上健侧比对的方法,是减少儿童肘关节损伤漏诊的好方法。
作者:杨生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肝性脑病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临床资料为2010年6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23例肝性脑病患者,对患者的护理进行评估。结果:经过护理人员的及时处理和精心的护理,患者的病情得到全方面的控制。结论:对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可以有效的控制患者的并发率和死亡率。
作者:左慧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究中医护理对肛肠疾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3年11月间收治的肛肠疾病术后疼痛患者71例,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中医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效果明显,护理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肛肠疾病术后疼痛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程度,效果良好,值得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马丽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对脑血栓患者采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探讨和分析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此次一共收治了80例脑血栓患者,按照患者住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将这些患者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法治疗,同时给患者使用疏血通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对患者加用奥扎格雷钠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0%(38/40)与对照组80.0%(32/40)比较(P<0.05)。结论:临床上,对脑血栓患者采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有效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张艳霞;高付刚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在评估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病情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94例,依据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并依据是否发生MODS将患者分为MODS组和非MODS组,检测比较患者入院时及入院48小时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预后良好组和非MODS组患者入院时SCRP水平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和MODS组(t=2.74,2.76,P<0.05);入院48小时内2者SCRP水平差异仍具有显著性差异(t=3.07,2.98,P<0.05)。结论:早期检测SCRP水平可用于评价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并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估患者预后。
作者:赵鑫;张国秀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和提高手术团队成员手卫生依从性,为医护人员执行手卫生规范提供依据。方法:现场观察和发放问卷方式。结果:76.45%认为难按照“手卫生指南”做好洗手工作,33%认为在摆完体位后未洗手进行导尿有交叉感染的风险,57.2%认为静脉穿刺或硬外穿刺未洗手进行其他操作有交叉感染的风险,20%手术医生接台手术摘手套后未外科洗手有交叉感染的风险。结论:加强手卫生知识培训和督导,确保患者安全。
作者:周豫华;周红艳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