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肠癌造口术患者的心理分析及临床护理

王秋英;金艳玲

关键词:结肠癌, 造口术, 癌患者, 心理分析, 临床护理, 护理体会, 恶性肿瘤, 胃肠道, 男性, 男女, 病人
摘要:结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绝大多数病人在40岁以上,30岁以下者约占15%,男性较多见,男女之比为2-3:1.我科自2008年6月-2010年12月共收治结肠癌患者14例,经心理分析及临床护理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尿毒症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调查分析

    目的:旨在了解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尿毒症患者生存质量影响.方法:选择血液透析治疗1-4年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0例,随机分配至血液透析组、血液透析滤过组、高通量血液透析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每周治疗3次,每次4小时;观察时间6个月;利用SF-36童表调查不同透析方式对患者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一般健康状况(GH)、精力(Vl)、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健康变化(HT)方面的影响,评价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变化.结果;不同血液净化方式治疗后3组患者SF-36量表PF、RP、BP、GH、RE、MH六项评分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组在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病率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面的作用要优于血液透析滤过组和血液透析组.

    作者:崔岩;杨军;谢长英;王锐艳;杜娟;李吉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浅谈心泌科老年住院病人心理状态及护理对策

    目的:加强心泌科老年住院病人的心理护理.方法:通过分析心泌科老年病人住院期间心理状态,做好护理评估,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针时心泌科住院老年病人心理问题,实施有效护理措施,使心泌科老年病人入院后配合治疗、检查、护理,确保了心泌科老年住院病人住院期间健康的心理状态,出院后保持健康的积极向上的老年生活.

    作者:艾丽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30例急性肺栓塞诊治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肺动脉栓塞(PTE)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2006年12月在我院诊断的30例PTE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FTE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但临床症状和体征能提供重要线索;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双下肢深静脉超声及肺灌注扫描螺旋CT均能够为PTE早期确诊提供相对特征性改变;早期溶栓及抗凝治疗可有效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结论:提高PTE的早期诊断率,尽早溶栓及抗凝治疗是治疗成功,改善预后的关键.

    作者:郎金波;周继辉;彭月英;孔彦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的康复护理

    脑卒中又称脑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多种原因所致,伴随着一系列精神系统症状和体征的脑血管受损疾病.患者多遗留偏瘫,肢体障碍.严重影响日后的生活质量.及早在患者早期介入康复护理,对患者的全面恢复至关重要.本科对6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疗效满意.

    作者:管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高频超声在肌肉损伤检查中的应用及诊断价值

    肌肉损伤疾病在临床非常多见,包括肌肉挫裂伤,肌腱断裂多方面疾病.以往应用超声确诊者很少见,均以CT、MRI为主要诊断措施,但目前超声诊断骨骼肌肉疾病已成为重要部分在许多方面其诊断价值甚至优于MRI.

    作者:赵巍;李春雨;刘彦丽;邹松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老年人无痛胃镜的护理体会

    胃镜检查是诊疗上消化道疾病具有价值的诊治方法.1999年开始,我科已经广泛应用异丙酚静脉麻醉下行电子胃镜检查,其安全可靠程度已得到了医生和患者的认可,一些老年人及伴有合并症的患者也要求行无痛胃镜检查,其在实施全麻过程的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2006年-2010年,我科应用异丙酚静脉麻醉开展无痛胃镜检技术有1000多例,其中老年人患者380例,效果满意,现将老年人行无痛胃镜的观察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朱瑰容;林淑莹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对50例糖尿病足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探讨糖尿病足的护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对50例糖尿病足患者实施降糖,抗感染,饮食疗法,营养神经及对局部加强护理并在其住院其间加强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及预防性措施,取得明显效果.结果:50例患者其中47例痊愈,2例足部溃疡面积明显缩小,1例因病情较重而截肢.结论:经过运用上述护理方法及预防措施,可有效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控制其病变的发展,降低截肢发生率.

    作者:董雅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新型维他灵支架低位阻塞鹰复体在上颌骨缺损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新型维他灵支架低位阻塞赝复体修复单侧上颌骨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4例上颌骨缺损患者行新型维他灵支架低位阻塞赝复体修复,初戴前和初戴后的3个月分别进行咀嚼效率测定.结果:新型维他灵支架低位阻塞赝复体的咀嚼效率在初戴前和初戴后的3个月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新型维他灵支架低位阻塞赝复体生物相容性好,有利于基牙和剩余组织的健康,提高咀嚼效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姜海英;张达;王丽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对210名诊断变态反应病患者的心理护理研究

    目的:对210名诊断变态反应病患者的心理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择210名患者对其进行心理观察.结果:针对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给予分析解决.结论:有效地心理护理能消除病人恐惧心理,接受实验性诊断,更好的配合,提高变态反应病患者的诊断率.

    作者:葛文艳;何小花;李惠淑;李江林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减压与内固定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后方入路椎管环形减压与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手术和疗效.方法:39例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患者行后方入路椎管环形减压,椎弓根器械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年.CT显示椎管矢状径基本恢复正常,硬膜囊前方无受压现象,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后方入路环形减压能1次性清理脊髓马尾周围致压物,减压充分,固定可靠,是治疗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有效方法.

    作者:孙忠万;金顺善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吲哚青绿血管造影(mdocyanmegreenangiography,ICGA)的荧光素的特征,探讨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脉络膜血管的改变.方法:40例患者采用ICGA和FFA同步造影检查,对两种造影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0例(80只眼)直接眼底检查为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ICGA和FFA均有不同程度异常荧光,在FFA中主要表现为微动脉瘤的点状强荧光、出血的遮蔽荧光、毛细血管闭塞的弱荧光,在ICGA中主要表现为晚期斑片状强弱荧光与弥漫性强荧光.结论:ICGA的临床应用发现糖尿病性脉络膜病变的可能,在Ⅱ型糖尿病患者,ICGA是FFA一种有用的补充检查.

    作者:尚宁;孙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早期活动干预对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并发症的影响比较分析

    随着急性心肌梗死病的发病率的提升,急性心肌梗死病的早起康复引起了医学界的越来越高的重视.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早期康复活动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长期以来医生和病人都认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卧床休息时间越长越好,可以减少心脏并发症.预防再梗死或碎死.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近年国内有些学者开始研究AMI病人的早期活动,但也只从术后3天或4天开始.

    作者:武玉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哮喘患儿的家庭护理指导

    目的:通过有效的家庭护理指导,减少儿童哮喘发作次数.方法:对家长进行心理护理,同时讲解哮喘有关知识,做好哮喘日记等方面进行指导.结果:患儿哮喘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结论:有效的家庭护理指导能够减少患儿发病次数,拉制哮喘发作,提高哮喘患儿的生活质量.

    作者:郭玉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疼痛宣教在疼痛门诊护理中的应用

    疼痛宣教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促使人们自觉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改善、维持和促进个体的健康.我院疼痛门诊采用了有目标、有计划、有实施、也有反馈的方法进行.采取多形式的疼痛宣教,通过1年多的实施,目前收到较好的效果,是病人对疼痛有了深刻的认识,预防和康复率大大提高,并且使我疼痛门诊的满意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作者:李淑丽;石昌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蜡疗对手外伤后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影响

    目的:探讨蜡疗在手外伤所致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效果中所起到的作用.方法:将62例手外伤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2例,做20分钟蜡疗后,再做40分钟常规康复训练,每天2次;对照组30例只给以40分钟常规康复训练,每天2次.15天为1治疗周期,15天后对2组患者的手各关节活动度、肌力进行测量并比较.结果:治疗组手外伤患者在关节活动度及肌力上均优于对照组的患者.结论:蜡疗在手外伤后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中,比单纯手法康复治疗效果好并减少了治疗天数.

    作者:张子辉;牟晓秋;吕洪梅;朱德利;葛文燕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拒绝服药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拒绝服药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60例拒绝服药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拒绝服药的原因.结果:患者拒绝服药的主要因素有病情、药物副反应,精神科知识缺乏.结论:加强对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服药管理,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控制病情,减少药物的副反应,实施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服药的依从性.

    作者:宋新勤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康复医疗中实行临床路径管理的紧迫性和可行性探讨

    临床路径[1](Clinical pathway)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临床科室正在广泛采用临床路径以寻求治疗的标准化.作为国内新兴学科的康复医学,康复治疗中遇到了其他学科曾经遇到的治疗中缺乏规范性的类似问题.

    作者:王立仁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早期行高压氧治疗时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50例,高压氧疗法采用婴儿透明纯氧舱,表压为0.04~0.05MPa,加压巧分钟,吸氧30分钟,减压15分钟,共历时1小时,每天1次,10天1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临床表现及治疗后情况.结果:经高压氧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结论: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疗效显著,能降低其早期病死率,减少后遗症,从而提高儿童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刘冬梅;王萍;卢海英;金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淡谈心理护理与医德修养

    近年来,现代医学由生物医学模式逐渐转向生物,生理,社会医学模式[1].这一转变说明了医学已经从分析时代进入了系统时代.人们对疾病与健康的认识已从单纯的生物医学转向了包括生理和社会因素在内的整体医学观.一个人的生命表现,不仅是躯体的,化学的,生理的因素决定,而且也是由精神情绪所决定,情绪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王志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吗啡加入心肌停跳液中在瓣膜置换术围术期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吗啡加入心肌停跳液中在瓣膜置换术围术期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方法:20例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均分成2组:吗啡组,心肌停跳液中加吗啡2μmol/L;对照组,停跳液中未加吗啡作为对照.比较2组心肌细胞凋亡率、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术后低心排和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拔除气管导管时间、ICU停留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测定主动脉开放后2、12、24小时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I)水平.结果:2组术后心肌细胞凋亡率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1),但吗啡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吗啡组在主动脉开放后2、24小时的血cTnI的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心肌停跳液中加入一定剂量的吗啡对瓣置换术者缺血再灌注心肌功能有显著保护作用.

    作者:杨宝会;卢立春;马玲;赵立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