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根治性宫颈切除术的进展

熊光武

关键词:早期宫颈癌, 生育功能, 根治性宫颈切除术, 癌患者, 妇科恶性肿瘤, 治疗方法, 子宫切除术, 年轻化趋势, 宫颈癌手术, 重要标志, 月经, 手术方法, 生育能力, 年轻妇女, 放射治疗, 治愈率, 育龄期, 未生育, 发病
摘要: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Ⅰ~ⅡA期宫颈癌的传统治疗方法是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或放射治疗,虽然治愈率高,但2种方法均使患者失去生育能力.近20年来,宫颈癌发病逐年上升并呈现年轻化趋势,其中许多患者尚未生育,她们迫切需要保留生育功能,一些育龄期的宫颈癌患者也渴望保留月经.根治性宫颈切除术(radical trachelectomy,RT)是21世纪宫颈癌手术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早期宫颈癌的手术方法之一,可以保留年轻妇女的生育功能和月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腺性膀胱炎的诊断与治疗(附38例报告)

    目的 探讨膀胱镜在腺性膀胱炎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膀胱镜检查和活检、病理诊断为腺性膀胱炎38例,电切镜下行病灶电切/电灼术、术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化疗(每周1次,共8次,其后每月1次,共10次).结果 38例随访6~12个月,29例治愈,膀胱黏膜逐渐恢复为移行上皮覆盖;症状缓解5例;复发4例.结论 膀胱镜检查对腺性膀胱炎的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经尿道电切镜下病灶电切/电灼术联合术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化疗,对腺性膀胱炎治疗效果明显.

    作者:胡祎民;陈泽波;陶令之;魏本林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初学者第1个100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体会

    目的 报道初学者第1个100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 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探讨培训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受训者是一名没有冠脉外科经验的心脏外科医生,在一名具有丰富OPCAB手术经验的指导者指导下,培训28个月开始独立主刀OPCAB手术.选取受训者独立完成的连续第1个100例手术(受训组),以指导者连续100例OPCAB手术作为对照(指导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受训组中有5例中转体外循环手术.远端吻合口数目为(2.9±0.6)个,明显少于指导组(3.5±0.7)个(t=-6.508,P=0.001);受训组回旋支血管桥的比例(67/100 vs 88/100,x2=12.645,P=0.000)和序贯吻合的比例(3/100 vs.27/100,x2=22.588,P=0.000)均明显小于指导组.受训组病死率为3%(3例),指导组为1%(1例),2组无显著性差异(x2=0.255,P=0.614).2组其他术后并发症均没有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 受训者第1个100例OPCAB手术的结果是可以接受的,标志着受训者从技术培训阶段向技术独立阶段的平稳过渡,验证这种技术培训方法的可行性.

    作者:陈彧;万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进展

    甲状腺疾病多发于青年女性,传统的甲状腺切除术在颈部留下6~8 cm手术瘢痕,给患者造成心理压力[1].Gagner[2]1996年开创性地将腔镜外科技术运用于甲状旁腺手术,1997年Husher等[3]完成世界首例腔镜甲状腺切除术,2001年罗健等[4]率先在国内开展腔镜甲状腺手术.目前,腔镜手术以创伤小,恢复快,颈部无瘢痕等优点已被临床广泛应用[5],受到众多患者欢迎,尤其受到青年女性患者青睐.腔镜甲状腺手术不同于传统开放甲状腺手术,其围手术期的护理也成为众多学者关注与研究的问题,本文对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进行综述.

    作者:田淑红;刘会青;周玉洁;刘春霞;许影婕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气胸闭式引流快速复张后肺水肿——附4例报告

    复张性肺水肿是指继发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肺萎陷之后,在肺快速复张过程中或之后所发生的急性非心源性肺水肿,常发生于大量气胸快速排气过程中或之后.我科2003年1月~2006年3月收治的240例气胸中在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发生复张性肺水肿4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禹亮;姜久仰;王巨;王雪峰;王胜发;张健;付凯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81例

    目的 评价经腹膜后腔行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2年3月~2005年10月81例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21例皮质醇腺瘤,57例醛固酮腺瘤,2例嗜铬细胞瘤,1例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腰部3个trocar穿刺入路,观察镜直接推移法建立后腹膜腔,超声刀切除肿瘤.结果 81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20~140 min,平均60 min;术中出血量20~100 ml,平均45 ml,术中及术后均未输血.1例术后发生后腹膜腔血肿.37例随访3~18个月,平均11个月,血压、体貌和化验检查均正常.结论 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应为肾上腺良性疾病的首选方法.

    作者:王剑松;左毅刚;杨德林;陈戬;李泽惠;李炯明;石永福;徐鸿毅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电视胸腔镜在脓胸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胸腔镜在脓胸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2002年1月~2005年4月我院对16例确诊脓胸在胸腔镜下用卵圆钳、吸引器头、骨膜剥离子等清理和刮除脓苔,剥离纤维膜;对病程稍长,纤维粘连不易剥离者,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手术完成,术后彻底冲洗脓腔.结果 10例胸腔镜手术,5例辅助小切口手术,1例中转开胸手术.手术时间50~180 min,平均80 min;胸腔引流3~21 d,平均8 d.16例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20个月,肺功能恢复良好,无脓胸复发及并发症.结论 胸腔镜手术或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非机化晚期脓胸安全、有效、微创.

    作者:邵松海;马治欣;陈颖华;乔利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血管微创外科及其在大血管病变方面的应用

    1964年Dotter和Judkins首先采用同轴尼龙扩张导管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拉开PTA的帷幕.1974年Gruntzig研制出聚乙烯双腔单端孔球囊扩张导管并经不断改进后,PTA技术始在血管疾病中得以推广应用.随着导管和操作技术的不断改进,适应证逐渐扩大.血管内介入治疗已经改变了动、静脉疾病的传统治疗方法,并对血管疾病未来的治疗方法产生巨大影响[1,2].

    作者:汪忠镐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手术配合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主动脉腔内血液从主动脉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并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主动脉壁的二层分离状态[1].因此,一旦确诊,在积极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尽快手术治疗.因其手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要求护士提供高质量、相配套的护理.我院2005年9月~2005年11月手术治疗6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现将6例手术配合报道如下.

    作者:程燕燕;张颖;郭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应用彩色多普勒能量图检测子宫内膜血流评价IVF-ET结局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能量超声子宫内膜血流检测在预测IVF-ET结局中的作用.方法 前瞻性研究2005年11月~12月于我中心行IVF-ET,年龄在38岁以下的患者182例,测定hCG注射日(注射hCG前8 h)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及血流状态,按子宫内膜血流显示情况分为3组:A组,不能检测到子宫内膜血流;B组,仅可检测到子宫内膜下血流;C组,可检测到子宫内膜内及子宫内膜下血流.随访IVF-ET结局,组1为未妊娠组,组2为宫内孕活胎组(移植后30 d超声检查宫内可见妊娠囊及有原始胎心管搏动),组3为其他(包括生化妊娠、异位妊娠、胚胎停育和自然流产).结果 C组的宫内活胎率为62.2%(59/90)、胚胎种植率为65.6%(59/90),明显高于A组(0、0)及B组[17.1%(14/82)、20.7%(17/82)],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组2(宫内孕活胎组)子宫内膜PI、RI及S/D分别为1.0±0.2、0.6±0.1及2.5±0.4,明显低于组1的1.1±0.2、0.6±0.0、2.8±0.4及组3的1.0±0.1、0.6±0.0、2.8±0.4(P1-2<0.001,P2-3<0.05).妊娠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容积及子宫、卵巢动脉血流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hCG日子宫内膜内血流存在与否与胚胎种植及继续发育明显相关;存在子宫内膜内血流及子宫内膜血流阻力低者,显示了较高的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彩色多普勒能量图检测子宫内膜血流预测子宫内膜容受性,是一种较好的无创检查方法.

    作者:王丽娜;乔杰;李蓉;刘平;刘朝晖;赵淑云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根治性宫颈切除术的进展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Ⅰ~ⅡA期宫颈癌的传统治疗方法是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或放射治疗,虽然治愈率高,但2种方法均使患者失去生育能力.近20年来,宫颈癌发病逐年上升并呈现年轻化趋势,其中许多患者尚未生育,她们迫切需要保留生育功能,一些育龄期的宫颈癌患者也渴望保留月经.根治性宫颈切除术(radical trachelectomy,RT)是21世纪宫颈癌手术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早期宫颈癌的手术方法之一,可以保留年轻妇女的生育功能和月经.

    作者:熊光武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CT引导穿刺透明隔囊肿-腹腔分流术12例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穿刺透明隔囊肿-腹腔分流术治疗透明隔囊肿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CT引导穿刺透明隔囊肿-腹腔分流术治疗有症状的透明隔囊肿12例,其中8例合并脑积水,术前常规行头颅CT冠状扫描,确定囊肿的中心位置与所定基线的关系,术中正确穿刺.结果 12例头痛、头晕症状均消失;癫痫发作3例术后未再复发;意识障碍2例术后清醒.无术后并发症.12例随访2~24个月,平均11个月,术后复查CT和MRI,10例囊肿消失,2例囊肿较术前减小(大横径减小3~18 mm,平均减小12.6 mm);8例脑积水脑室形态术后均回缩30%以上.结论 CT引导穿刺透明隔囊肿-腹腔分流术治疗透明隔囊肿可行,具有微创、操作简便、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周辉;施辉;陈覃;江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自制腹腔镜手术切口缝合拉钩的应用

    腹腔镜手术结束后,对于直径1~1.5 cm的切口,为防止疝发生,通常需要缝合腹膜及鞘膜层[1].由于切口较小和(或)患者腹壁较厚及内脏涌向切口,显露腹膜及鞘膜会比较困难,操作也不太方便.为此,我们在2004年10月自制了腹腔镜手术切口缝合拉钩,解决了缝合腹腔镜手术切口费时费力的问题,也确保了缝合的安全.2004年10月~2005年10月在220例腹腔镜手术中应用,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英起;王文贵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IL-24的研究现状及其与胶质瘤的关系

    白细胞介素24(IL-24),又名黑色素瘤分化相关抗原7(melanoma differentiation associated antigen 7,MDA-7),目前研究显示IL-24是唯一既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血管形成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同时又可刺激表达细胞因子的基因.体外研究显示,人IL-24具有广谱抗肿瘤作用,对多种组织来源的肿瘤均具有显著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而对正常细胞没有影响,被认为是肿瘤免疫基因治疗的候选基因.胶质瘤是颅内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三大常规疗法效果差且易复发,IL-24有希望成为一种治疗胶质瘤的理想功能基因.

    作者:项高波;邓勇;吴习威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在胸外伤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ideo-assisted minithoracotomy,VAMT)在胸外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999年7月~2002年5月采用VAMT治疗胸外伤40例,其中气胸16例,血胸11例,血气胸4例,膈肌破裂6例,凝固性血胸2例,脓胸1例.全麻双腔气管插管,胸腔镜辅助下胸壁6~8 cm小切口常规器械手术方法操作.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40min(20~90 min).术中出血平均35 ml(10~80ml).术后平均住院8.9 d(5~15 d).29例随访10~46个月,平均23个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VAMT治疗胸外伤安全、有效、微创.

    作者:马治欣;邵松海;乔利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自体干细胞移植围手术期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ASO治疗方法多种,但对于患肢动脉管腔严重狭窄或闭塞无法手术时,自体干细胞移植[2]将自身干细胞分离、纯化通过各种途径移植到缺血局部,促进侧枝循环建立,从而改善缺血症状挽救患侧肢体.Tateishi-Yuyama等[3]首次报道应用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周围血管病获得满意效果.我院2003年1月~2005年10月行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10例ASO,现将有关围手术期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胡小素;翟国钧;董国祥;郭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动脉自膨式支架置入治疗下肢缺血

    目的 探讨下肢各个部位动脉腔内自膨式支架置入治疗下肢缺血的疗效.方法 对2002年1月~2006年3月支架治疗65例71条患肢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回顾性研究,其中52.3%(38/71)肢体为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47.7%(33/71)肢体为非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支架部位包括腹主动脉支架2例2条患肢2枚支架,腹主动脉及髂动脉闭塞行腹主动脉和单侧髂动脉支架置入1例3枚支架,髂动脉支架33例35条患肢38枚支架,髂动脉和股浅动脉同时支架置入6例6条患肢12枚支架,股浅动脉支架置入16例19条肢体23枚支架,股浅动脉和近端腘动脉病变同时支架置入5例6条患肢10枚支架,远端腘动脉支架2例2条患肢.结果 65例随访2~50个月,平均16.1月,2例腹主动脉支架、1例腹主动脉与髂动脉支架同时置入全部通畅;髂动脉支架闭塞4例4条患肢,通畅率88.6%(31/35);股浅动脉支架闭塞4例4条患肢,通畅率为78.9%(15/19);股浅动脉与近端腘动脉支架闭塞1例,通畅率83.3%(5/6);远端腘动脉支架2例全部闭塞;3例小腿动脉流出道主干动脉全部闭塞的支架术后平均5.6月仍然保持通畅.结论 下肢动脉腔内支架置入可作为治疗主髂动脉病变的首选方法;对于股动脉和近段腘动脉病变也可根据情况适当选用,尤其是年老体弱,无法耐受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患者,也可以作为首选方法;对于膝下小动脉病变应慎重使用支架.

    作者:谷涌泉;张建;齐立行;李建新;俞恒锡;李学锋;郭连瑞;崔世军;罗涛;汪忠镐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右前外侧小切口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应用

    2001年6月~2005年12月,我们对420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根据心脏病类型选择性应用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死亡2例,手术死亡率0.48%,本文对术式选择、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单忠贵;廖崇先;林智;尤颢;孙勇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微创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全世界每年下肢DVT的发病率为1‰[1],目前已成为一种严重而具有潜在危险的疾病,可导致致命性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DVT治疗后血栓复发和血栓形成后综合征高发病率,也一直尚未很好地解决.本文就DVT近年来国内外的微创治疗方法予以概述.

    作者:李晓强;钱爱民;汪忠镐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电视胸腔镜在不明原因胸腔积液诊治中的价值

    目的 评价电视胸腔镜在不明原因胸腔积液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2002年3月~2005年3月对常规检查无法明确病因的45例胸腔积液在电视胸腔镜下完成活检或纤维板剥脱、胸膜固定.结果 45例全部确诊,其中恶性3例,结核性胸腔积液38例,非特异性胸腔积液3例,特发性胸腔积液1例.45例随访2~36个月,平均18个月,无胸腔积液复发.结论 电视胸腔镜手术诊治胸腔积液具有诊断率高、安全、准确、损伤小的特点.

    作者:曹庆东;谢志强;何伟;马彦敏;李运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化学性胸交感神经节切除术治疗雷诺现象73例

    目的 探讨X线定位下化学性胸交感神经节切除术(chemical thoracic sympathectomy,CTS)治疗雷诺现象的疗效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2001年3月~2005年9月,我院73例(141条上肢)雷诺现象按照治疗时间顺序分2组(2001年3月~2002年12月为A组,2003年1月~2005年9月为B组).A组(35例67条上肢)在X线定位下经皮穿刺至T2或T3交感神经节处注射5%酚实施CTS.B组(38例74条上肢)在A组操作的基础上,在针尖抵达胸椎体后缘时注入局麻药2~3ml后再继续向前进针至交感神经节处注射5%酚实施CTS.结果 A组气胸发生率28.4%(19/67)显著高于B组的4.1%(3/74)(x2=15.773,P=0.000);A组有效率77.6%(52/67)显著低于B组的97.3%(72/74)(x2=12.851,P=0.000).腋下痛A组2条肢体,B组5条肢体(x2=0.411,P=0.521),窦性心动过缓A组1例,B组无(x2=0.002,P=0.967),Horner综合征2组各1例(均单侧)(x2=0.000,P=1.000).结论 CTS治疗雷诺现象疗效满意,气胸是CTS较常见的并发症,操作方法的改良可以有效降低气胸发生率并提高治疗有效率.

    作者:赵军;董国祥;栾景源;李天润;翟国钧;张龙;韩金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