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培中;张振海;刘景章;孙印臣;刘登凯
作者:李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分析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的原因,探讨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88年12月至1998年12月间手术治疗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302例.结果本组共发生术后并发症42例,发生率为13.9%.发生并发症的原因中有些与手术方法和技术有关,有些与疾病和患者的机体状况有关.影响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因素有:年龄大于50岁、肝功能Ⅲ级、急诊手术、中度以上静脉曲张.随访时64例已死亡,死亡原因主要为:术后并发症、出血、肝性脑病、全身衰竭等.结论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是规范手术操作,注重围手术期处理,尽量避免急诊手术,对年龄较大、肝功能较差、反复出血的患者尤应重视.对术后患者应经常随访,采取各种措施改善患者全身状况,减少出血和肝性脑病的发生.
作者:曹苇;陈易人;管洪庚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为了提高对隐匿性腹股沟斜疝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我院采用疝囊造影术对30例可疑病例进行了检查,明确诊断19例,均由手术证实,报告如下.
作者:尚培中;张振海;刘景章;孙印臣;刘登凯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从1990年1月至1995年12月,我们采用高选迷走神经切除式门奇静脉离断术(HSAVPD)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并与同期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PD)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HSAVPD组53例中男46例、女7例,年龄30~65岁,平均42.7岁;PD组48例中男37例、女11例,年龄27~65岁,平均41.3岁;HSAVPD组有出血史51例、肝炎史48例,PD组有出血史47例、肝炎史46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中重度:HSAVPD组50例,PD组47例,急诊手术HSAVPD组15例,PD组14例;肝功能Child分级:HSAVPD组A级25例、B级23例、C级5例,PD组A级21例、B级22例、C级5例.
作者:李新丰;陈骥;王高雄;洪本祖;王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患者女,69岁.因腹痛、腹胀、呕吐3d于2000年10月16日入院.既往无手术史,无外伤史.经临床及腹部平片等检查诊为机械性肠梗阻.开腹探查发现:大网膜下端边缘有一直径约2cm的裂隙,与周围无粘连,约距回盲部100cm处有长约10cm左右的回肠疝入大网膜裂隙,形成内疝,裂隙形成一环状使疝入小肠嵌顿致肠梗阻.
作者:柴小平;金锋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测定脾肾分流术(SRS)、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PCDV)及SRS+PCDV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评价这些术式在门静脉高压症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99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手术前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状况,术中动态测量门静脉压力.结果(1)脾肾分流组术后较术前门静脉血流量(PVF)减少(57±9)%,门静脉自由压(FPP)下降(52±5)%,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2)断流组术后较术前PVF减少(8±5)%,与术前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FPP减少(19±7)%,与术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3) SRS+PCDV组术后PVF减少(36±8)%,FPP下降(34±10)%(P<0.05).(4)SRS+PCDV组术后的PVF和FPP均介于断流组与脾肾分流组之间,且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1)断流术后门静脉高压瘀血状态依然存在;(2)脾肾分流术后门静脉高压瘀血状态有所缓解,门静脉血流肝内灌注减少;(3)分流加断流术后PVF和FPP改变不太大,但预防出血效果是好的.
作者:张曙光;阮长乐;于振海;李光新;李荔;刘爱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影响胃癌预后是术后腹腔复发和肝转移.腹腔内游离癌细胞及微小癌灶是导致复发的主要原因.本组对我院1994年2月至1998年10月218例进展期胃癌术前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术中腹腔温热灌注化疗+术后动脉化疗)126例.对照组(术后外周静脉化疗)92例,并对其腹腔内复发、肝转移及3年生存率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建苗;蒲永东;赵学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应用纤维蛋白胶(fibrin glue,FG)、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于腹腔感染条件下的大鼠小肠吻合,探讨其有效性和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在腹腔感染模型下行标准肠吻合组(丝线吻合12针)、简易吻合组(丝线吻合4针)、简易吻合+FG组、简易吻合+GH组、及简易吻合+FG+GH组共6组,于小肠局部切除吻合术后第1、3、5天分别观察、测定其吻合口不良愈合率、吻合口爆破压、吻合口羟脯氨酸浓度等指标.结果在感染条件下标准吻合组吻合口爆破压于术后第1天至第3天分别为(18±10)mmHg和(36±11)mmHg,不良愈合率达30%;而使用FG行胶合组吻合口强度显著提高,分别为(32±7)mmHg和(65±9)mmHg,不良愈合显著减少,仅为11.76%.在胶合的基础上加用GH与未加用GH组比较,羟脯氨酸浓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大鼠在腹腔感染条件下可以使用FG实施小肠肠吻合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用GH后早期疗效提高不显著.
作者:江涛;黎介寿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和B超在肝胆管结石手术中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 65例肝胆管结石患者手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观察、冲洗,取石,术后已随访10年,近期对78例患者在术中联合应用纤维胆道镜+B超检查,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者术后随访前5年内结石复发率明显低于术中未使用纤维胆道镜者,而6~10年内结石复发率差别不大;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B超者,比单纯应用纤维胆道镜者术后残石率低,疗效好.结论在肝胆管结石手术中联合应用纤维胆道镜和B超,能准确判断肝内结石的分布,可获得相关病情资料,并在其指导下施行佳治疗方案.此法可有效降低术后残石率和结石复发率,明显改善治疗效果.
作者:陈希纲;彭民浩;王文光;刘家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食管静脉曲张再生中的作用.方法制备肝前型门静脉高压症(PHPH)大鼠模型,并设立假手术(SO)对照.在术后3周施行断流术,分别在断流术前及术后1、3、5、7、14、30、90d取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第八因子相关抗原(FⅧAg)、VEGF在食管组织中的表达.对FⅧAg阳性血管进行微血管密度计数(MVD),对VEGF染色结果进行计算机图像定量分析.结果PHPH组大鼠在断流术前MVD较SO组显著增高(P<0.01),在断流术后则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但在术后5d又开始增高,到术后1个月时与断流术前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至术后3个月时,较SO组显著增高(P<0.01);SO组在断流术后未见MVD的下降,而是在术后3d达到高峰(P<0.01),以后基本维持在此水平.PHPH组在断流术前VEGF表达显著高于SO组(P<0.01),2组均在断流术后出现VEGF表达高峰,但PHPH组表达时相较SO组显著延长(P<0.01).结论VEGF表达增高可能是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食管静脉曲张再形成的促进因素之一.
作者:徐泱;陈治平;吴志勇;李建平;张熔熔;曹晖;焦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为探索维甲酸对大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我们对40例大肠癌患者进行了前瞻性随机研究.
作者:卫洪波;王吉甫;陈规划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可切除肝癌术前经肝动脉化学药物栓塞对肝切除手术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了自1996年1月至1997年1月收治的126例患者,术前经肝动脉化学药物栓塞组(TACE组)62例,术前未经肝动脉化学药物栓塞组64例.对比2组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手术所见,肝门阻断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术后1、2、3d腹腔引流量,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手术前后肝功能改变无差异,2组均无手术死亡.手术中发现术前TACE组胆囊壁增厚、萎缩、粘连及癌灶与膈肌、侧腹壁和网膜粘连远比非TACE组多.TACE组肝硬化加重,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失血量及术后1、2、3d腹腔引流量多,2组之间手术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术前TACE使手术难度及危险性增加,对可切除肝癌术前进行TACE应持慎重态度.
作者:罗运权;王义;陈汉;吴孟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对人胰腺癌细胞株HS766T的生长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细胞培养,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生长抑素,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观察细胞增殖程度;放射免疫法测定细胞内cAMP含量;Fura-2/AM测定细胞内Ca2+浓度.结果不同浓度的生长抑素(10-6~10-12M)均能有效地抑制HS766T的生长,能抑制HS766T细胞内cAMP生成和Ca2+水平,分别在5min时和3min时作用大,cAMP生成量和Ca2+水平与生长抑素浓度呈负相关.它能使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多肽(PACAP)诱导的细胞内cAMP生成量和Ca2+减少.结论生长抑素能抑制人胰腺癌HS766T细胞的生长,可明显抑制PACAP诱导的细胞的生长.
作者:赵敏;贾青;姜若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继发腹腔内感染的抗生素治疗效果.方法将39例伴有腹腔内感染的SAP患者根据感染发生的时间不同分为早期组和晚期组,均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泰能)治疗和(或)手术治疗,并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总共分离8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84%,对泰能的敏感率为80%;革兰阳性菌占16%,均对泰能耐药.早期组治愈率为53%,晚期组为86%(P=0.02);早期组细菌清除率为47%,晚期组为82%(P=0.02);早期组生存率为77%,晚期组为95%(P=0.08);早期组重新感染发生率为58%,晚期组为37%(P=0.16).结论泰能对SAP继发腹腔内感染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早期感染组仍需多次手术才能提高治愈率.
作者:瞿洪平;汤耀卿;刘伟;毛恩强;闵东;秦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胃癌手术保留脾脏、胰腺,清除脾门和脾动脉干淋巴结方法的疗效.方法采用保留脾胰、清除脾门和脾动脉干淋巴结方法治疗61例胃癌患者,观察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生存率.结果保脾胰法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均较保胰法和胰脾联合切除法低,而生存率较高.结论保脾胰法是一种安全、切实可行的胃癌手术疗法.
作者:林超鸿;秦环龙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本研究通过对2千余例阑尾炎数据库的建立,分析了其术后并发症与术前因素的关系,报告如下.
作者:蔡元坤;赵加应;刘俊钧;顾志昌;韩晓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近年肝门部胆管癌(HC)的发病率、死亡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已占肝外胆管癌的58%~75%,且发现HC合并HCV感染患者日益增多.我们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对68例HC组织中丙肝病毒(HCV-C)、K-ras、N-ras、H-ras蛋白及C-myc mRNA进行了检测,以探讨HCV在HC中的致癌机理.
作者:刘小方;邹声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并发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并胃底粘膜下血管环扎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总死亡率为7.4%.90例获得随访,随访3年期间死亡 9例,再出血率为21%.手术操作较简单,针对性强,适用于基层医院和急诊手术,但急诊手术死亡率高于择期手术.主要死亡原因是肝功能恶化及其并发症.结论提高疗效的关键是断流要彻底,重视围手术期的处理和熟练掌握手术要领.
作者:韦辉荃;喻惜华;彭努中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评价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对72例肝炎后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施行改良Sugiura手术治疗的情况.结果手术死亡率为0,随访率为99%.随访时间6个月至9年,平均随访4年1个月.肝性脑病发生率为1%,再出血率为3%.结论本手术治疗肝炎后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令人满意,其操作并不复杂,不失为一种值得和便于推广的门静脉高压症治疗技术.
作者:马优钢;陈汉;吴孟超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