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广玉;徐志云;金海
目的观察诱导中性粒细胞(PMN)凋亡对体外循环(CPB)后肺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在体外实验中,Percoll细胞分离液梯度密度离心得PMN,培养48 h,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的克拉霉素(5、10、20 μg/ml).台盼蓝染色,镜下观察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法观察PMN凋亡相关基因蛋白Fas和bcl-2的表达情况.在体内实验中,将12只绵羊随机分为低分子右旋糖酐肺动脉灌注组(对照组)和低分子右旋糖酐+克拉霉素肺动脉灌注组(实验组).建立CPB后经肺动脉灌注肺保护液,CPB 90 min后撤离CPB.观察呼吸功能,检测细胞因子浓度,并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改变及肺内PMN凋亡情况. 结果克拉霉素明显缩短PMN的生存期.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实验组24 h凋亡率1、5、10和20 μg/ml浓度组分别为(33.7±4.9)%、(48.0±4.9)%、(52.0±5.4)%和(53.0±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5±3.5)%(P<0.0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实验组Fas的表达较对照组高,而bcl-2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1);体内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肺血管阻力[(10.22±1.44) kPa·s·L-1]低于对照组[(20.26±4.71) kPa·s·L-1,P<0.01],而动脉血氧指数[(188±48) mm Hg]较对照组[(123±62) mm Hg,P<0.05]高.实验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和肿瘤细胞因子均低于对照组(P<0.05).形态学观察表明实验组肺损伤较对照组轻.对照组肺内中性白细胞凋亡率为29%,实验组凋亡率达73%(P<0.01).结论克拉霉素能诱导PMN凋亡,减轻CPB所造成的肺脏损伤.
作者:范祥明;刘迎龙;王强;于存涛;魏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总结单肺移植治疗重度肺气肿的早期临床结果和经验体会.方法 2003年1月至2004年9月,6例重度肺气肿病人施行同种异体单肺移植术,其中右侧单肺移植4例,左侧单肺移植2例.6例均为男性,年龄51~63岁,平均54.2岁.术前均有呼吸困难史5~23年,气急分级4级.术前肺功能检查示FEV1(0.69±0.36)L ,占预计值(23.3±12.9)%.PaO2 (62.5±6.5) mm Hg(1 mm Hg=0.133 kPa),PaCO2 (41.4±14.9) mm Hg,6 min行走试验(6 MMT)为(51.5±18.0) m,术前平均肺动脉压(30±6) mm Hg.术后均采用三联免疫抑制剂.结果 4例术后并发曲霉菌感染,2例术后并发严重肺部感染,1例术后36 h出现再灌注性肺水肿,1例术后7 d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6例术后分别已生存24、19、14、10、9、4个月,目前生活自理,活动良好.术后2个月复查,PaO2均>80 mm Hg,较术前提高37.6%,除1例外,FEV1较术前提高165.2%.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平均发生1.2次.结论单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气肿的有效方法.
作者:姜格宁;丁嘉安;高文;张雷;朱余明;汪浩;周晓;谢博雄;陈昶;李文涛;杨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组织工程方法构建血管补片的可行性.方法用壳聚糖和透明质酸多孔多聚体支架构建高分子复合材料支架,将犬的骨髓细胞种植其中,并植入自身犬的肺动脉上,观察材料上细胞外基质生成及表面内皮化的情况,分别在术后2周、4周、8周用电镜、组化等方法来进行评价.结果所有动物在实验期间均存活,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术后补片形成类似血管壁样组织.结论此复合材料和骨髓细胞可用来构建组织工程血管补片,其结构与血管壁类似.
作者:龚立;刘锦纷;张海波;吕德龙;蒋祖明;俞晓青;邹文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总结分析近年来107例大动脉转换术的冠状动脉解剖分类和手术结果,以进一步提高大动脉转换术的手术成功率.方法 2000年1月至2004年9月,采用大动脉转换术纠治完全性大血管错位室隔完整型(TGA/IVS)44例,完全性大血管错位伴室间隔缺损(TGA/VSD)38例,右室双出口伴肺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Taussig-Bing)25例,其中冠状动脉畸形28例,占全组28%.结果大动脉转换术107例中死亡17例,总病死率15.88%.其中TGA/IVS组死亡4例,病死率9.02%;TGA/VSD组死亡8例,病死率21.05%;Taussig-Bing组死亡5例,病死率20.00%.90例术后随访6个月~4年,VSD残余漏3例,2例分别在术后1个月和2个月自愈,1例同时伴右室流出道梗阻,术后3个月再次手术治愈.肺动脉瓣上狭窄2例尚在随访中.其余病儿活动良好,无任何心肌缺血表现.结论冠状动脉畸形的变异很多,分型比较困难,Leiden方法简单,易掌握.Taussig-Bing的冠状动脉畸形发生率较高,TGA/VSD的冠状动脉畸形达40%左右,进行Switch手术时应注意.
作者:徐志伟;苏肇伉;丁文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未成熟心肌中的表达规律和对未成熟心肌的影响.方法健康新生长耳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4 ml 24 h后取离体心脏,建立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E4h、E12h、E24h、E48h组,腹腔注射去甲肾上腺素,4、12、24、48 h后分别取离体心脏,方法同对照组.测定心肌细胞中HSP70含量、血流动力学指标、生化指标,并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结果 HSP70含量E24h组明显高于其他各组,血流动力学、生化指标均优于其他各组(P<0.01),心肌超微结构损伤较其他各组明显减轻.结论腹腔注射去甲肾上腺素24 h后可诱导未成熟心肌HSP70高表达,一定量的HSP70表达可明显减轻未成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孙忠东;高尚志;毛志福;王志维;黄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病婴女,101 d.发现心脏杂音4 d.查体:左锁骨中线第3、4肋间可闻及2级收缩期杂音,血压80/40 mm Hg(10.67/5.33 kPa).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右心室大,T波改变,QT间期延长.心脏超声见右室内一46 mm×42 mm大小占位性病变,回声低,左心室移位变形,心包少量积液,考虑右心室壁横纹肌瘤.核磁共振示右心室壁心肌肿块,48 mm×50 mm×62 mm大小,突向右心室,右心室腔受压变小.考虑右心室壁横纹肌肉瘤伴心包积液.
作者:赵琦峰;王胜利;赵子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是一种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自然预后差,外科治疗较为困难.我们总结了1991年至2002年间70例婴幼儿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的临床资料,并对其外科治疗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作者:刘迎龙;于存涛;沈向东;李守军;闫军;范祥明;朱晓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肺动脉吊索的诊治方法.方法分析1999年5月至2005年1月间收治的8例肺动脉吊索病儿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手术方法.结果手术治疗7例,无死亡.术后随访3个月至5年,心功能良好,左肺动脉开口无狭窄,2例气管狭窄补片扩大病儿无喘鸣和呼吸道感染.结论肺动脉吊索诊断不困难,一经诊断即应手术以防吊索压迫气管,治疗核心为左肺动脉重建及狭窄气管整形.
作者:张海波;徐志伟;苏肇伉;丁文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2000年6月至2004年3月,我们共对46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病儿行体肺分流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景浩;徐志伟;苏肇伉;丁文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病儿男,13岁.自幼发现心脏杂音,活动后心悸、胸闷2个月.查体口唇无发绀;血压:右上肢134/71 mm Hg(1mm Hg=0.133 kPa),左上肢109/63 mm Hg,右下肢99/56mm Hg,左下肢91/67 mm Hg.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3/VI级收缩期喷射样杂音,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3/VI级舒张期哈气样杂音.心电图示左心室肥大伴劳损.心脏彩色超声和大血管磁共振(MRA)检查见干下型室间隔缺损(VSD)1.0 cm,主动脉瓣右冠瓣脱垂伴中度关闭不全,降主动脉起始处内径缩窄,窄处约0.6 cm.
作者:纪广玉;徐志云;金海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总结国产牛颈静脉带瓣管道在右室流出道重建手术中的应用和术后早期临床随访结果.方法 2004年2月至2005年3月,14例病人(男6例,女8例;年龄5个月~22岁;体重8~40 kg)使用了完整牛颈静脉带瓣管道重建右室流出道.记录术后并发症,术后1个月用心脏超声对移植的牛颈静脉进行功能评价.结果住院期间均无栓塞等带瓣管道相关并发症发生,恢复顺利,出院.术后1个月超声检查示重建的右室流出道通畅,4例移植管道存在轻度瓣膜反流.结论国产牛颈静脉带瓣管道易于获取,型号较齐全,移植后早期临床疗效满意,可作为一种右室流出道重建的替代材料,但其中、远期疗效仍须持续随访观察.
作者:胡盛寿;李守军;宋云虎;宋学营;张浩;王欣;周建业 刊期: 2005年第06期
2002年2月至2004年2月,我们应用改良胸骨下段小切口,对患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行心内直视纠治手术,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蓝斌;马陈声;陈恕;陈天博;李木泉;高舜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伴肺动脉高压病儿,手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我们应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γ-globulin,IVIG,上海新兴血液制品研究所)辅助治疗肺部并发症,观察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侯晓彬;刘沙;肖明第;易定华;孙国成;朱海龙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深低温保存的同种异体带瓣管道(valved homograft conduit,VHC)在重建小儿右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VOT)中耐久性情况,及影响其耐久性的危险因素.方法 1989年11月至2003年7月用VHC重建RVOT,随访65例次临床情况、心电图、X线胸片、心脏超声和心脏MRI.借此了解病儿体内VHC钙化、梗阻和反流情况.用现代统计方法分析影响VHC耐久性的危险因素.结果 65例次中VHC中位生存时间10.9年,管道生存长时间12.8年.结论小年龄(≤4岁)、低体重(≤10 kg)和主动脉VHC是影响VHC耐久性的危险因素.
作者:蔡小满;刘锦纷;张海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建立更简单、易行的组织工程气管上皮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培养方法.方法同时分离气管上皮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共同培养,根据两种细胞对胰酶浓度耐受性不同的特性,分离气管上皮细胞与成纤维细胞,通过细胞生长曲线与MTT检测分析观察细胞的生长状态,并与常规方法培养的细胞进行比较.结果共同培养的两种细胞生长活性良好,用不同浓度胰酶消化后可完全分离两种细胞,分离后的细胞与常规方法培养的细胞生长曲线一致,MTT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该方法较常规方法简单、易行,是一种较好的体外一次获得两种细胞的培养方法.
作者:邓三明;李小飞;汪健;连耀国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右室双出口(DORV)由于畸形复杂,早年该病矫治手术病死率甚高,近10年来由于手术技术及监护技术的迅速发展,外科干预的时机提前,疗效明显改善.我们从2002年1月至2005年9月共收治1岁以内小婴儿DORV 25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莫绪明;钱龙宝;张儒舫;顾海涛;孙剑;仇万山;夏建海;谷兴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老年人肺切除术后易出现心血管并发症.肺切除术后早期肺循环血流动力学受损和右心功能改变是导致术后心脏并发症如心律失常、肺水肿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较高的重要因素.我们通过对老年病人肺切除术围手术期进行右心功能动态观察,探讨使用氨力农进行干预治疗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作者:罗小东;费秀渠;范民忠;李勇杰;杨军;廖捷;彭立明;娄德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总结65例Ebstein畸形的外科手术经验,对相应的手术技巧进行探讨如下.
作者:许建屏;高峰;吴清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病人男,55岁.咳嗽1个月.CT见肿瘤位于右肺上叶,已侵及右肺动脉根部,常规心包内处理肺动脉困难,且肿瘤与左心房及上腔静脉较密切(图1~3).纤维支气管镜取病理证实为鳞癌.骨扫描等未见远处转移征象.考虑先行化疗可能增加组织脆性,手术风险增大或失去手术机会,且病人强烈要求手术.经讨论准备手术探查,做好体外循环准备.
作者:彭忠民;陈景寒;孟龙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我们采用手术中的实时定量血流测定,对体外(CCABG)与非体外(OPCAB)循环冠状动脉的旁路移植手术中移植血管血流量进行对比研究.
作者:陈鑫;徐明;邱志兵;蒋英硕;汪黎明;肖立琼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