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娟;任玉国;赵元昊;姜梅杰;庄伟
目的:分析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的使用频度和与临床分离主要细菌耐药性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各季度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频度与临床主要分离5种细菌的耐药率,并对二者的相关性进行统计,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季度左氧氟沙星的使用DDDs呈升高的趋势,大肠埃希菌随着左氧氟沙星使用频度的增加细菌耐药率逐渐降低,二者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鲍氏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呈正相关,肺炎克雷伯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负相关,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和左氧氟沙星的使用频度具有相关性,要减少多药耐药菌株的产生,应注意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黎小妍;陆英;刘兴菱;张平;李瑞珍;高旻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成人发热呼吸道症候群门诊患者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毒病原学构成,建立门诊患者呼吸道病毒的快速诊断方法,提高呼吸道传染病病原的快速检测能力。方法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对2013年2月-2014年3月采集834名患者鼻/咽拭子进行病毒核酸检测,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834例标本进行病毒检测,检出阳性338例,阳性率为40.53%;同种病毒的不同亚型和≥两种病毒混合感染33例,以IFV A+IFVB混合感染为主,共7例占21.21%;腺病毒和副流感病毒在不同体温感染者中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呼吸道病毒在冬季的感染率高,为71.75%,春季次之为35.19%。结论冬季为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高发季节,呼吸道病毒的感染存在差异性;IFV A 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荧光定量RT-PCR可快速明确呼吸道感染病原体。
作者:陈刚;陈歆;翟永志;肖红菊;刘刚;赵强;宋林键;杨继勇;罗燕萍;田亚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对颅脑动脉瘤夹闭术后脑血管痉挛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对患者血清球蛋白表达的影响进行研究,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1月期间诊治210例颅脑动脉瘤夹闭术后脑血管痉挛感染患者为感染组,以医院同期健康体检者210名为对照组,颅脑动脉瘤夹闭术后脑血管痉挛未感染患者600例设为未感染组,分析病原菌分布及临床指标。结果感染组患者中共分离210株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共107株占51.0%;感染患者血清球蛋白、白蛋白及血清总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未感染组患者,而血清JAK1、JAK3和STAT1及STAT2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未感染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动脉瘤夹闭术后脑血管痉挛患者容易受到病原菌感染,且感染引起患者血清白蛋白和球蛋白水平降低和JAK/STAT通路蛋白表达的升高。
作者:冯金平;李立芳;王瑞丽;赵楠;任延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建立流行性腮腺炎医院感染动力学模型,为综合医院儿科流行性腮腺炎防控措施的采用和防控时间的选择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综合医院儿科为研究背景,根据流行性腮腺炎的传播特征,采用MATLAB软件建立自然传播和采取隔离措施两种情况下的SEIR模型。结果流行性腮腺炎医院自然传播情况下第3天可能出现医院感染爆发,院感爆发后采取隔离措施可在第4天减少易感者感染,第21天不再发生新发病例。结论流行性腮腺炎易形成医院感染爆发,采取隔离措施能有效控制其传播,早发现、早隔离流行性腮腺炎患儿,做好综合医院预检分诊和隔离能够避免流行性腮腺炎医院感染。
作者:单旭征;黄璜;龙云淑;刘燕;许春琼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研究美罗培南联合莫西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感染性肺炎患者肺部状态及炎性应激的影响,为此类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6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感染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用莫西沙星治疗,观察组用美罗培南联合莫西沙星治疗,各33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肺表面活性蛋白及炎性应激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3 d及7 d观察组肺功能指标中MVV、MMF及 FEV1.0均高于对照组;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及炎性应激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罗培南联合莫西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感染性肺炎患者肺部状态及炎性应激的影响更为积极,因此更为适用于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
作者:张福红;王英;魏铁垒;王帅;韩丽歌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揭示抗生素锁(ALT)技术在防治中心静脉导管(CVC)感染过程中可否产生耐药性,对血管内皮细胞(VEC)有无损伤,旨在指导ALT技术的合理应用。方法制作内含细菌生物膜的导管,将其植入动物的血管内,将动物随机分三组:导管组,向导管内注入头孢他啶-肝素混合液;全身组,肌肉注射头孢他啶,导管内注入无菌生理盐水-肝素混合液;联合组,在肌肉注射头孢他啶的同时,向导管内注入头孢他啶-肝素混合液,连续观察10天,每天在更换药液前取外周血,测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标记物(vWF ),第11天停用抗菌药物,带管5天观察vWF ,然后拔出导管,拔管前取外周血,再测vWF ,并用纸片扩散法做药敏实验。结果从置管第2天起至拔管,三组动物外周血vWF含量均升高,且全身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VEC损伤与CVC的置留和感染的程度有关,与ALT技术无关;与全身使用抗菌药物比较,ALT技术更不易产生耐药。
作者:敖薪;王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研究循环质控理念下的护理风险管理对骨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在医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2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3例,观察组患者在循环质控理念下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不同住院时间的感染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共感染25例,感染率为22.13%,对照组患者共感染45例,感染率为39.82%;对照组患者<1个月、1~6个月、>6个月的感染率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DCA循环质量理念运用于骨科住院患者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明显降低院内感染率。
作者:冯晨希;江恒;袁敏;曹洪辉;杨荟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研究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CVC)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寻找佳有效干预,为CVC留置及相关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5年12月医院332例患者,共行中心静脉导管393例次进行研究,根据试验设计要求,随机选取了试验组203例次,对照组190例次,对比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CVC相关影响因素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关系,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CRBS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两组 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导管留置天数、合并糖尿病、行气管切开为发生CRBSI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循证干预对降低CRBSI发生率有重要的意义;根据相关敏感因素进行有效干预,加强大无菌技术要求及防护措施,对ICU患者治疗、经济和预防CRBSI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廖少玲;钟一岳;胡利人;吴家园;曾佩;梁耀;张晓春;周丽敏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质量管理在腹腔镜清洗消毒流程中的应用效果,为规范腹腔镜清洗消毒流程及提高腹腔镜清洗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使用的60条腹腔镜,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条腹腔镜。实验组按质量管理要求进行清洁和消毒,对照组实施传统清洗消毒,比较两组消毒质量达标率、细菌学监测合格率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清洁质量达标率为96.67%,与对照组90.00%相比有显著差异( P<0.05);实验组消毒质量达标率为93.33%,与对照组83.33%相比有显著差异( P<0.05);实验组隐血实验达标率为96.67%,与对照组86.67%相比有显著差异( P<0.05);实验组细菌监测达标率为100.00%,与对照组93.33%相比有显著差异( P<0.05);纱布使用数量及清洗剂更换频率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5)。结论在腹腔镜清洗及消毒过程中证实质量管理效果更加理想,能够有效提高腹腔镜清洗消毒合格率,降低感染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闯 刊期: 2016年第23期
随着中国正加速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易感人群加速增加,各类侵入性操作在临床的广泛开展,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检出率日益增多,这给临床的抗感染治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控制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的传播无疑成为抗感染环节中的重要的一环。而专注与研究耐药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与同源性分析的各类技术与试验方法层次不穷;目前,一种新型的研究方法即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 )已经逐渐成为细菌同源性分析的主要研究手段,本研究就MLST 在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子流行病学与同源性研究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作者:杨晨;胡仁静;胡锡池;严子禾;杜筱英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行玻璃体手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及对抗菌药物敏感性,为临床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2016年6月医院20206例接受玻璃体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术后感染相关因素,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14例,感染率为0.07%;共检出8株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其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庆大霉素、新霉素、利福平、莫西沙星敏感率均为100.00%;手术方式和玻璃体腔内佐剂的使用是玻璃体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玻璃体手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病原菌以葡萄球菌属为主,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对其有高度敏感性;应改进手术方式,减少玻璃体腔内佐剂的使用,以降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率。
作者:罗益文;李娉;万尚韬;黄晓燕;林明色 刊期: 2016年第23期
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 ,CDI)是一种由艰难梭菌毒素引起的肠道疾病,临床表现可从无症状携带、轻度腹泻、中毒性巨结肠,到结肠穿孔甚至死亡。近几年,CDI在医院和社区患者中的发病率持续上升。调查显示,在欧洲,平均每10000例住院患者中就有7例CDI患者。而在美国,CDI是住院相关性感染的首要原因,平均每年大约造成14000例死亡。CDI已成为全球性卫生问题。其实验室检查对CDI临床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本研究将对艰难梭菌实验室诊断的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杨旭;彭子元;吴永华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调查广东省部分乳肉加工销售人员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 RS A )携带情况,并分析其耐药性。方法对2013年10-12月411名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鼻拭子采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药敏试验,分析方法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概率法。结果研究对象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携带率为12.4%,M RSA携带率为4.8%;M RS A对克林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均高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药物使用史、医院看病史、住院史均能提高人群M RS A携带率。结论动物密切接触者是M RS A携带的高危人群,其菌株多药耐药状态严重,需加强对该人群的卫生防护工作。
作者:钟嘉冀;张川;赖莉莉;虞心阳;王晓霖;叶小华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利福平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鲍氏不动杆菌(ABA )的体外抗菌效应,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医院细菌室提供的临床非重复ABA 86株,采用常规培养方法分离细菌,应用全自动细菌分析仪对其进行鉴定,药敏试验及联合药敏采用K-B纸片扩散法(临床株86株)及E-T ES T 法(临床株13株)。结果 K-B法检测86株ABA ,按药物敏感性分类均为多耐药菌株(MDR),以利福平联合头孢吡肟或头孢哌酮/舒巴坦协同+相加的比例高,而联合美罗培南多为无关;E-test联合药敏测定利福平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的协同+相加率为69.2%,利福平联合美罗培南的协同+相加率为61.5%;利福平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或美罗培南的协同+相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一致性检验Kappa=0.330,<0.4,说明两种方法的一致性较差,E-test法检测的协同+相加率高于K-B法。结论利福平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对ABA有协同作用,可以作为基层医院不动杆菌属感染的治疗。
作者:吴凤娟;李陶;亓倩;耿翠萍;李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母血、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脐血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a (TNF-a)、干扰素-r(IFN-r)的水平及相关性研究,为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4年3月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产科胎盘病理活检结果母亲为绒毛膜羊膜炎68例,其对应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也为68例,再收集正常母亲及正常出生的婴儿20例作对照;采用 ELISA 方法分别检测母血、脐血 Il-6、IL-8、TNF-a、IFN-r含量。结果绒毛膜羊膜炎的母血IL-6、T N F-a、IFN-r含量明显高于正常母血IL-6、T N F-a、IFN-r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绒毛膜羊膜炎组母血和脐血IL-6、TNF-a、IFN-r呈正相关(P<0.05)。结论母血细胞因子IL-6、T N F-a、IFN-r含量的测定对早期预测宫内感染,预防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出生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郑乐朋;徐莉敏;刘春艳;刘文渊;陈雪梅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研制一种解脲支原体(U u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剂盒,用于临床快速检测、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原核表达解脲支原体MB(Uu-MB)蛋白,制备Uu-MB单抗后胶体金标记,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制备试剂盒,评价试剂盒的特异性、敏感性、稳定性及符合率。结果对Uu阳性培养物和 Uu-MB具有良好特异性;37℃放置12 d质量稳定;试剂盒与(U u )支原体分离鉴别管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9.59%和71.42%;U u金标检测试剂盒与U u分离鉴别管的阳性、阴性符合率为41.28%、100.0%;Uu分离鉴别管培养物经 PCR鉴定,两者的阳性、阴性符合率为100%、75.65%。结论研制的试剂盒操作简便,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等特点,是一种适宜普及推广的U u感染检测产品。
作者:李克生;杜惠芬;武建海;潘鹏歌;范丽赟;付宝权;曾潮宁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 T )在慢性肝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慢性肝炎患者156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将患者分为肺部感染组65例和无感染组91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分析PC T在诊断患者肺部感染中的价值。结果与无肺部感染患者相比,肺部感染组患者PCT、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乳酸水平、乳酸脱氢酶、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显著增高,白蛋白、谷丙转氨酶水平显著降低,随着 PC T 浓度梯度的增加,肺部感染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 在诊断慢性肝炎患者肺部感染的曲线下面积高达0.979,95%可信区间为0.955~1.000。结论 PC T在慢性肝炎患者肺部感染中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徐小杰;黄磊;郑文龙;任自力;庄锦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评价微量M IC法在结核分枝杆菌异质性研究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60例结核病患者痰液利用利福平和异烟肼M GIT 960液体培养法和改良罗氏比例法检测药敏结果不一致的分离株标本,微量M IC法检测其对两种药物的敏感性,线性探针杂交法检验其基因型表达情况。结果对同一患者异质性分离株,微量M IC法与改良罗氏比例法药敏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微量MIC法与MGIT 960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量MIC法可用于结核分枝杆菌异质性的筛查,同时联合线性探针杂交法检测可以对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行检测提供早期、快速诊断,并为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吴敏;张丽霞;李志媛;刘佳庆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比较两组不同手术模式对胃癌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和分析相关影响因素,降低医院感染率和改善胃癌预后。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147例经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82例和对照组65例,分别接受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指标,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医院感染率为7.32%,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手术后两组CD3+、CD4+、CD8+和CD4+/CD8+均明显下降,CRP和IL-6均明显升高,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CD4+/CD8+、CRP、IL-6、年龄和临床分期均是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子( 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能明显降低胃癌术后的医院感染率,对免疫功能和机械损伤的影响小可能是其主要原因。
作者:吴学辉;李经忠;刘建军;郝永光;张庆民;张婷婷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骨科内置物术后感染病原菌检测结果及利福平联合万古霉素与左氧氟沙星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体外抗菌活性,为骨科内置物术后感染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10年1月-2015年7月63例医院行骨科术后发生内置物术后感染者局部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进行体外利福平联合万古霉素与左氧氟沙星对M RSA、M RCNS体外抗菌活性。结果63例患者均送检感染局部分泌物,培养阳性率为84.13%,分离出55株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占29.09%;利福平联合万古霉素对M RSA、M RCNS体外抗菌活性86.67%为协同、13.33%为相加,未出现拮抗及无效。结论骨科内置物术后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利福平联合万古霉素与左氧氟沙星对M RSA、M RCNS有较好的协同及相加体外抗菌活性。
作者:陈涛;常晓朋;马云山;曾冠楠;崔浩 刊期: 2016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