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奇吉;孙讳浩;徐冉行;刘东海
目的:分析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1-2013年门诊共计3600张处方,以限定日剂量(DDD )为单位,分别计算3个年度抗菌药物的销售比例、使用强度、用药频度(DDDs)及每种药品的日治疗费用,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进行回顾性分析,数据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个年度中抗菌药物采购金额逐年增长,销售金额居于前3位的分别是头孢菌素类535.27万元、喹诺酮类401.56万元及青霉素类311.36万元;3个年度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头孢呋辛钠、头孢噻肟和左氧氟沙星;3个年度内抗菌药物DDDs排序位于前2名的均为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结论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但仍有少数品种抗菌药物存在过量使用、联合用药率高,应加强抗菌药物监管,以推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王克强;陶琳;冯绪强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研究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 )中临床诊断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痰液培养真菌阳性在V A P患者中的临床意义,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4年4月IC U临床诊断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1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痰培养结果分为真菌阳性组77例和真菌阴性组6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通气时间及病死率等,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2例患者共培养出病原菌394株,其中真菌检出126株,占32.0%;在142例临床诊断的V A P患者中真菌阳性77例占54.2%;患者真菌感染与其年龄及伴有呼吸系统疾病相关( P<0.05);真菌阳性组及真菌阴性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363±85)h和(300±67)h ,患者病死率分别为39.0%、43.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痰培养真菌阳性率高,与其年龄及伴有呼吸系统疾病相关。
作者:占大钱;陈娣;胡伟林;陈正平;李永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为降低感染率制定相应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1月医院收治的6827例新生儿临床资料,分析85例发生医院感染新生儿的高危因素,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827例住院新生儿中,发生医院感染85例,感染率为1.2%;85例医院感染新生儿中共分离出38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27株占71.0%;多因素分析显示,出生体质量≤1500 g、住院时间≥9 d、胎龄<37周、气管插管、PICC置管是导致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新生儿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临床上需要针对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率。
作者:罗洁;王亚娟;姚开虎;王慧欣;顾松;姜敏;丁翊君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引流管留置不同时间对泌尿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以探讨泌尿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引流管佳留置时间,从而减少留置引流管引起的术后感染。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泌尿外科手术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患者术后感染率和夏季术后感染率,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00例患者中36例发生术后感染,术后感染率为9.00%;182例夏季手术患者中术后发生感染21例,术后感染率为11.54%;引流管留置时间1~3 d 感染率为3.15%,4~6 d感染率为18.60%、>7 d感染率为75.00%,术后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引流管留置时间与泌尿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有密切关系,是导致患者术后感染的重要因素,随着留置时间延长术后感染发生率逐渐升高,应加强围术期干预和术后监测,在夏季要适当缩短引流管留置时间。
作者:潘翠青;蔡维敏;魏英;彭桂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不同抗菌药物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医院真菌感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4年3月慢性心力衰竭发生真菌感染的老年患者74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7例;A组患者给予氟康唑静脉滴注,B组患者给予伊曲康唑静脉滴注,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患者痊愈率、好转率及有效率分别为27.03%、10.81%及37.84%,B组患者分别为37.84%、32.43%及70.27%,B组患者明显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发生不良反应A组6例、B组8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氟康唑相比伊曲康唑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发生真菌感染的效果更好,而且两种抗真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差异不大,伊曲康唑是更为理想的治疗药物。
作者:鲁风云;张霞;李丹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了解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2年5月分离出的177株鲍氏不动杆菌,通过微量稀释法进行M IC测定并对检出的鲍氏不动杆菌药敏结果进行分析,对其中的27株严重耐药和3株敏感菌株用 PCR进行耐药基因的检测,数据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出鲍氏不动杆菌的标本以痰液为主,共168株占94.9%;鲍氏不动杆菌对替卡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哌拉西林、环丙沙星、庆大霉素、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妥布霉素、美罗培南、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头孢吡肟耐药菌较高,均>80.0%;PCR检测结果表明,4种抗药基因,ant(3″)‐Ⅰ,qacE⊿1‐sul1gene ,adeB和 parC ,在耐药菌和敏感菌中的检出率为100.0%;blaoxa‐23在耐药菌株中的检出率为40.0%,在敏感株中未检出。结论医院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严重,临床应根据药物敏感性报告针对性地合理用药,以便及时有效地控制感染并延缓耐药株的产生。
作者:张丽红;朱步海;徐修礼;丁双双;李冰心;黄洋;樊一笋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分析血液病患者不能明确诊断侵袭性真菌病(IFD )的临床资料,利于早期把握抗真菌治疗时机,降低病死率。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2年12月118例血液系统疾病且不能明确诊断IFD的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诊断、感染部位及各不同相关因素对发病率的影响进行分析,数据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8例未达到IFD诊断患者分为不能诊断IFD但治疗有效88例和排除IFD诊断30例;真菌感染部位均以呼吸道为主,占64.77%;以血液恶性肿瘤化疗后粒细胞缺乏者发生率高,10.24%;8~14 d粒细胞缺乏更为明显;发病年龄多为40~60岁患者;所有上述病例应用抗真菌药物时均已同时应用≥3种抗菌药物,以碳青霉烯类为主,并均联合应用了万古霉素或利奈唑胺。结论临床可能对终排除IFD诊断的患者应用了抗真菌治疗,但在患者重症感染而高度疑似IFD阶段,抗真菌治疗利大于弊,可挽救部分患者生命。
作者:林雪梅;邓琦;赵明峰;李玉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分析成套血培养中需氧与厌氧瓶的阳性检出率、病原菌分布与报警时间的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9-11月血培养瓶1684套,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BacT/ALERT 3D全自动细菌/分枝杆菌培养仪进行培养,阳性报警时转种采用VIT 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与药敏仪进行病原菌鉴定与药敏试验,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收集的1684套血培养瓶中需氧瓶与厌氧瓶同时阴性1498套,同时阳性101套,需氧瓶阳性而厌氧瓶阴性66套,需氧瓶阴性而厌氧瓶阳性19套;需氧瓶阳性率为9.92%,厌氧瓶阳性率为7.13%;不动杆菌属、布鲁菌、微球菌属、棒杆菌属、真菌在需氧瓶中分离率为100.00%,厌氧菌在厌氧瓶中分离率为100.00%,需氧瓶与厌氧瓶报警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培养双瓶双套送检,有助于提高阳性检出率,排除污染。
作者:答嵘;王伟;马晨;俱西驰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了解佛山地区急性非典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病原体流行病学特点和发病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2月医院收治的8698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检测分析,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8698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9种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阳性3289例,阳性率为37.8%;在3289例阳性病中有641例存在混合感染,以肺炎支原体合并流感病毒B、肺炎支原体合并腺病毒、肺炎支原体合并呼吸合胞病毒多见;肺炎支原体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的Ig M 抗体阳性率高达93.3%。结论肺炎支原体为佛山地区儿童急性非典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9种呼吸道病原体Ig M 抗体联合检测,为儿童急性非典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李相新;李凯;芮勇宇;海军;江润昌;韦僖雯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高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创口感染的病原学及耐药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0月骨科收治的157例高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患者的临床资料、细菌培养等分析其感染的病原学及耐药性,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创口感染患者23例,感染率为14.65%;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处理时间拖延越久,其感染率越高,骨折类型以GustiloⅢ型感染率高,为48.84%;病原菌分离共174株,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共92株占52.87%,万古霉素、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其具有良好的抗菌疗效。结论高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创口感染与时间及骨折分型有关,感染主要是以革兰阳性菌为主,通过加强无菌操作、严密监控耐药菌、合理使用抗菌药,可以降低感染率,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崔金雷;宋文超;李玉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研究血清IL27水平与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的关系,探讨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因素或机制,为进一步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随访400名按标准方案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的健康大学生志愿者,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后,分别选取无、弱应答者和中、高应答者各40人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 IL27含量,并与免疫抗体 HBsAb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Graphpad 5.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疫苗免疫后中、强应答组血清中IL27含量为(1607.68±686.82)ng/L ,显著高于无、弱应答组的(266.3±155.1)ng/L (P<0.05);血清 HBsAb 水平与 IL27含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4(P<0.05)。结论血清中IL27水平与机体对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高度相关,IL27水平低下可能是乙型肝炎疫苗无、弱应答发生的原因或机制之一。
作者:张楠;王庆飞;张家;方荣海;顾光煜;生媛;陈军浩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在原研究的基础上,重新合成T aqman探针,建立一种新的强直性脊柱炎基因 H L A‐B27荧光定量PCR(FQ‐PCR)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2年1-11月收集的医院强直性脊柱炎282例,优化各种PCR条件,并与多种方法比较,检测强直性脊柱炎及相关的各类疾病,同期选择100名健康体检人群作为阴性对照,采用SYBR法和Taqman特异性探针荧光定量检测法。结果 FQ‐PCR生成动力学有关的 PCR扩增曲线由荧光信号强度周期数,HLA‐B27的标准曲线是循环阈值之间线性关系(ct)和起始拷贝数;高度相关(0.999)揭示FQ‐PCR的可靠性;确立的Taqman法有良好的线性和精度并与流式细胞和SYBR法比较,具有良好的相关性(P<0.05)。结论新确立的荧光定量PCR(Taqman)比其他方法更可靠准确,并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戎奇吉;孙讳浩;徐冉行;刘东海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IC U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期指导临床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统计2012年1月-2013年12月IC U 560例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病原菌检查结果,并对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CU 560例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26例,感染率为22.5%;共分离出148株病原菌,以痰液检出为主,共78株占52.7%;检出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92株占62.2%;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意识状态、前期感染、侵入性诊疗、住院时间、血糖水平是导致 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关键因素(P<0.05)。结论 ICU患者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真菌感染发生率有所增高,IC U住院患者的意识状态、前期感染、侵入性诊疗、住院时间、血糖水平是导致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詹伟锋;刘新强;何楷然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DF)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SAU)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分析,以防止滥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内分泌科2012年6月-2014年3月糖尿病足患者120例,采用自动细菌鉴定仪分离出38株SAU ,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观察糖尿病足SAU感染临床特点以及耐药性,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0例糖尿病足患者送检样本检出SAU 38株,检出率为31.7%,其中检出耐甲氧西林SAU(MRSA)有28株检出率73.7%;SAU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及呋喃妥因的敏感率>80.0%,对青霉素与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100.0%;MRSA的耐药率普遍高于MSSA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足患者SAU感染多为深部溃疡引起的较严重感染,SAU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并且M RS A存在多药耐药性,应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于学斌;彭跃进;史帅涛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了解鲍氏不动杆菌在标本与科室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有效治疗疾病、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临床分离的821株鲍氏不动杆菌药物敏感试验进行分析,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 Expression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数据采用 WHONET 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21株鲍氏不动杆菌的标本分布以痰液为主,共564株占68.70%;科室分布以IC U为主,共317株占38.61%;对头孢唑林、氨苄西林等耐药率>90.00%,对替加环素耐药率低为0.65%。结论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呈上升趋势,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且呈多药耐药性,医院应重视微生物送检及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鲍氏不动杆菌蔓延。
作者:谢金兰;束余声;秦颖;姚惠;朱小平;李贤文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0年7-12月分离出的97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PCR方法进行检测,检测4种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基因,即V IM‐2、IM P‐2、V IM‐1、IM P‐1的表达,数据采用SAS 9.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β‐内酰胺类药物的基因突变中,IM P‐1基因的突变率高,14株菌株存在突变,突变率为14.4%;其他3种 IM P‐2、V IM‐1和V IM‐2的基因突变菌株分别为9、6株和7株,突变率分别为9.5%、6.2%和7.2%;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4种β‐内酰胺类药物基因突变率与敏感铜绿假单胞菌的突变率基本相同。结论亚胺培南耐药菌株的4种β‐内酰胺类药物基因突变率分别高于敏感菌株,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王娟;张秀明;兰海丽;陈康;李美玲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分析手足显微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于2012年1月-2013年12月医院治疗的127例手足创伤发生感染患者创面分泌物,对其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分析病原菌分布并测定其耐药性,数据采用Excel 2007进行录入及统计分析。结果从127例感染患者的创面分泌物中共分离培养出152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79株占51.97%,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共73株占48.03%;前3位病原菌为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18.42%、13.16%、11.19%;常见革兰阳性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高,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低,为0;常见革兰阴性菌对抗菌药物呈不同程度耐药性,但是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低,为3.03%。结论分析手足显微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将有助于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张业祥;鹿霞;梁立双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调查分析血管性痴呆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为制定预防医院感染的相关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15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发生感染部位、临床指标、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及病原菌的种类,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管性痴呆患者医院感染54例,感染率为34.6%;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共23例占42.6%;年龄≥60岁、住院时间≥30 d、长期卧床、低蛋白血症以及合并糖尿病是血管性痴呆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 P<0.05);共分离出59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31株占52.5%,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共13株占22.0%。结论血管性痴呆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肺炎克雷伯菌是主要感染病原菌,临床应针对相关因素做好防治工作。
作者:李卫征;高重阳;赵建民;张敏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针对急性喘息性疾病患儿的临床特征,分析与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相关性,为治疗预防急性喘息性疾病的有效途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门诊确诊的急性喘息性疾病患儿120例,收集其鼻咽分泌物标本,采用RT‐PCR方法检测呼吸道病毒,并分析呼吸道病毒与患儿年龄、疾病类型的相关性,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0例急性喘息性疾病患儿有88例送检标本检测病毒阳性,总检出率达73.33%,按不同年龄病毒感染分析显示,≤1岁患儿病毒感染率高,随着年龄增长患儿病毒感染率随之下降;按不同季节病毒感染分析显示,病毒感染率分别为春季68.3%、夏季30.0%、秋季26.3%、冬季57.5%,单一性病毒感染多发春冬季,混合病毒感染多发春夏季。结论呼吸道合胞病毒(RS V )为急性喘息性疾病病毒感染首要病原体,其次为鼻病毒(RHV);RSV易针对约1岁婴幼儿,RHV分析显示针对于约3岁幼儿且易发于冬春季;需要进一步分析患儿年龄、季节、疾病类型特征与发病机制,以获得有效治疗途径。
作者:杨耀锋;柳锡永;金洪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AF‐C型阻菌式低噪声吸氧管其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氧疗患者提供舒适安全的吸氧装置,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方法选取2013年5-8月入住医院呼吸科需长期氧疗的120例患者,分别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A F‐C型阻菌式低噪声吸氧管,对照组使用传统的吸氧管,分别在第5天进行病原菌培养,并比较氧疗期间患者舒适度情况,数据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中病原菌阳性检出率达18.3%,试验组患者中病原菌阳性检出率为0;两组患者的舒适度进行调查显示,试验组患者满意度高达96.7%,而对照组满意度仅为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A F‐C低噪声阻菌式吸氧管可有效防止病原菌污染,患者舒适度高,可有效控制因吸氧引起的医院感染。
作者:董雪;吕鹏;李程;白冰;赵琪珩 刊期: 2015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