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卒中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病原菌分布

唐福爱;贺树凤;王红英;刘志方

关键词:脑卒中, 尿路感染, 危险因素, 病原菌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住院康复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耐药性。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1月368例老年脑卒中住院康复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42例尿路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368例脑卒中患者中发生尿路感染42例,感染率为11.4%;其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有高龄(>70岁)、留置导尿、糖尿病、Brunstrom功能分期(4~6级)、低蛋白血症、康复时间长、出血性脑卒中、病程长(>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检出病原菌4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51.2%、革兰阳性菌占27.6%、真菌占21.2%;革兰阴性菌仅对亚胺培南、头孢噻肟、阿米卡星敏感性较高,革兰阳性菌对呋喃妥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的敏感性高,而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均较高。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应重视老年脑卒中患者感染菌的监测,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对症治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医院感染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医院感染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提出干预措施,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回顾性调查2009年1月-2012年12月医院收治的472例老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临床资料,对医院感染部位、导致感染的病原菌及抗菌药物使用进行分析。结果472例老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63例,感染率为13.3%;呼吸系统发生医院感染多,占66.9%,其次是泌尿系统感染占15.37%;住院时间长、年龄大、合并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使用抗菌药物、长期卧床是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较易发生医院感染,控制住院时间、加强基础疾病的治疗、减少侵入性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加强营养,有利于降低老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同时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和实施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医院感染率。

    作者:姜永梅;邱霞;宋秀红;王淑云;陈强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血液病患者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依据分析

    目的:了解恶性血液病患者在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前后对真菌检验的送检率,探讨真菌检验对抗真菌药物治疗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12月血液科和移植科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的患者500例,对其是否进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肺部影像学检查、血液真菌培养、血浆真菌1,3-β-D-葡聚糖检验(G试验)、血清曲霉半乳甘露聚糖检验(GM 试验)、卡氏肺孢子菌检验等进行统计,并分析抗真菌药物治疗送检阳性率,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00例患者均进行了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检查;301例进行了血液真菌培养,送检率为60.2%,各有196例进行了G试验和G M试验,送检率分别为39.2%,18例进行了卡氏肺孢子菌检验,送检率为3.6%,其检测阳性率分别为0.3%、26.5%、6.6%、5.6%;477例患者进行了肺部影像学检查,检查率为95.4%,阳性率为86.6%;301例血液标本真菌培养的同时,均进行了细菌培养,有16例血液标本中分离出细菌20株。结论抗真菌药物治疗患者影像学检查率较高;G试验和G M 试验具有较高的送检阳性率,但送检率较低;大部分抗真菌药物治疗患者缺乏后续抗真菌治疗的相关依据。

    作者:翟红岩;冯其梅;王玮;贺芹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声门下积液清除方法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声门下积液清除方法对下呼吸道细菌数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机械通气(M V )时间、IC U入住时间、病死率的影响,为临床预防V A P提供参考。方法对2011年1-12月入住综合IC U行机械通气>48 h的57例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30例、B组27例,A组在常规气道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声门下冲洗;B组在常规气道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声门下联合口咽部冲洗,分别于M V<48 h、4、7 d收集气囊滞留物和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观察MV患者VAP发生率、MV时间、ICU入住时间、病死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MV<5 d VAP发生率A组为46.67%、B为14.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M V≥5 dV A P发生率A组为70.00%、B为51.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M V时间、IC U入住时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发生与未发生VAP患者的MV时间、ICU入住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与未发生VAP患者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声门下联合口咽部冲洗比单纯声门下冲洗能更有效地降低早发性VAP的发生率;VAP的发生可使重症患者的MV时间、ICU入住时间明显延长。

    作者:权明桃;曾慧;胡龙凤;陈伟;刘黄丽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环氧乙烷灭菌与压力蒸汽灭菌对含银敷料白度及抗菌活性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环氧乙烷灭菌与高温高压蒸汽灭菌对含银敷料白度及抗菌活性的影响,以确保含银敷料灭菌后可以保持其正常的白度及抗菌活性。方法将20份含银敷料分为环氧乙烷灭菌前后组和高温高压蒸汽灭菌前后组,每组各5份;利用测色配色仪测试敷料白度变化;采用平皿扩散法观察经过两种灭菌方法的含银辅料各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抗菌活性,通过测量抑菌带宽度,评价含银敷料的抗菌能力。结果含银敷料经高温高压蒸汽灭菌后白度从58.34下降至-64.17,环氧乙烷灭菌前敷料的白度值为58.34,灭菌后为57.35,白度基本不变;抗菌活性试验结果显示,两种灭菌方法不影响含银敷料的抗菌活性;环氧乙烷灭菌敷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带宽分别为2.0、0.9mm,高温高压蒸汽灭菌敷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抑菌带宽分别为1.9、0.5mm。结论采用环氧乙烷灭菌法对含银敷料灭菌能够更好地保持敷料原有的白度和抗菌功能。

    作者:邸欣;程彬;吴浩昕;张力;生晶辉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用于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热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择2013年1-4月240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热(中医风热夹滞证)的病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153例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对照组87例给予利巴韦林颗粒治疗,给药每日3次,疗程3 d ,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总体疗效、开始退热时间和完全退热时间。结果患儿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77%、对照组为85.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的开始退热时间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完全退热时间则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热疗效可靠,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丁樱;闫永彬;吴力群;杨燕;王俊红;张葆青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应用便携式治疗车预防医院感染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便携式治疗车在防止操作中交叉感染环节临床效果,以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2012年5月起对同一组护理人员分别使用便携式治疗车(40次)和治疗盘(40次)的临床应用进行调查分析,比较护理人员分别使用自行设计便携式治疗车和治疗盘进行操作时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废物分类执行、节力度、方便度、护士的满意度等,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描述统计。结果护理人员使用自行设计便携式治疗车在节力度、操作方便度、出入处置室次数、降低交叉感染风险、护士的满意度得分为(2.92±0.28)、(2.69±0.63)、(2.77±0.60)、(2.85±0.38)、(2.88±0.35)、(2.92±0.28)分,明显高于治疗盘使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行设计便携式治疗车的使用,在临床治疗密集的时间段,为能够及时规范的完成治疗项目提供保障。

    作者:芦芳;李江华;朱焕改;杜晓霞;许艳娜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基因片段克隆的测序与应用

    目的:为了获得A型产气荚膜梭菌C57株α毒素基因片段克隆质粒,作为实时定量PCR检测标本产气荚膜梭菌标准,以备临床应用。方法采用两轮高保真 PCR扩增 A 型产气荚膜梭菌 C57株α毒素基因片段(Cpa900),经EcoRⅠ酶切后插入质粒pUC19并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UC19-Cpa900,转化大肠埃希菌Top10感受态菌株并予以增菌后测序,并提取质粒进行实时定量PCR测试。结果 pUC19下游引物匹配Cpa900上、下游引物双PCR筛选电泳结果表明,116-2株中含单拷贝、反向插入pUC19的Cpa900,并为测序结果所证实;测序结果表明,克隆片段与美国典型菌种保藏中心标准株ATCC 13124的全基因序列CP000246.1中的磷脂酶C(PLC)基因(CPF_0042)相应序列相比,符合率高达99.8%;变异位点不在两实时定量PCR引物和探针区,经实时定量PCR实测对扩增效率无影响,完全可用作实时定量PCR检测标准。结论 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克隆片段序列高度保守,作为模板具有高扩增效率,可作为标准品用于实时定量PCR检测 A型产气荚膜梭菌,质粒引物匹配插入片段双引物双PCR筛选转化菌株,不但可鉴定阳性克隆,还能确定重组质粒中插入基因拷贝数量和插入方向、有效避免假阳性,不失为很好的筛选方法。

    作者:刘颖;王健;张会英;赵艳;王艳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呼吸内科军地患者医院感染经济学损失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军地两类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临床医疗护理实践提供循证医学证据,为医院决策部门合理确定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重点、提高工作效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某三级甲等军队医院出院患者4293例,军队患者478例、地方患者3815例,发生医院感染为感染组,同期出院未发生感染的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按条件1∶1配比,军队患者成功配对24对,地方患者53对,共计77对,统计分析两组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的差异。结果感染组每例患者住院平均总费用为105341.99元,对照组为15950.50元,感染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军队患者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更为突出,是地方患者的1.11倍,多支出的费用主要是药费和治疗费;感染组每例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36d,对照组为10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军队患者医院感染对住院时间的延长更为显著,每例延长35 d ,是地方患者的1.54倍。结论呼吸内科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医院感染给患者、医院及军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将经济学有关理论和方法与医院感染控制实践有机结合,做好医院感染监控工作,终获得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作者:黄慧敏;徐晓莉;尹湘毅;方红梅;聂牛燕;蒋才媛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七叶皂苷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核因子-κB 与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观察七叶皂苷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胰腺组织核因子-κB(NF-κB)和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SD大鼠24只,经胆胰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备SAP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七叶皂苷钠组,每组各8只,雌雄各50%,采用尾静脉注射给药,术后6h和12h分别于光镜下观察胰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和IL-6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胰腺组织NF-κB的表达,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术后6、12h七叶皂苷钠组病理评分分别为(6.40±1.20)、(9.90±2.10)分,与模型组的(8.80±1.70)、(15.50±2.00)分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F-κB阳性细胞IOD值分别为38.00±6.17、47.93±9.65,均低于模型组的49.93±10.66、61.24±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段血清TNF-α、IL-1和IL-6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七叶皂苷钠通过抑制胰腺组织NF-κB的激活,减少炎性细胞因子的过度释放,对SAP大鼠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张红果;吕娟丽;孙慧萍;李冬梅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标准化流程在外来器械质量控制中的管理

    目的:通过探讨标准化流程管理,提高对手术外来器械的处理流程的质量控制,达到高效、安全的保障环节质量和控制。方法规范化的接收、清洗、包装、灭菌效果监测过程,各环节制定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并严格地贯彻落实,实行全程标准化管理。结果实施手术外来器械的标准化流程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了手术室外来器械的质量,外来器械供应合格率达100.0%,并无感染病例发生,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结论通过外来器械标准化流程管理,提高了的供应质量,保障了患者的医疗安全。

    作者:董薪;龚珊;武伟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招募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的范围与方法探讨

    目的:研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范围40~100U/L献血者再次ALT检测结果,探讨适合献血者再次招募的ALT范围和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中心血站202名ALT初次检测结果40~100U/L献血者为研究对象,间隔1个月后再次检测其ALT。结果202名献血者,ALT检测结果均<40U/L的有132名,ALT检测合格率为65.4%;ALT初次检测结果为40~50U/L的献血者,ALT再次检测合格率为100.0%;≥2次献血者ALT再次检测合格率为70.5%,高于首次献血者41.7%;不同原因会引起ALT水平升高,并且会影响ALT再次检测合格率;132名献血者ALT再次检测合格,其中120名献血者参加了无偿献血,献血率为90.9%。结论献血者初次ALT检测结果在40~70U/L范围内,可以作为再次献血招募对象,在多次献血者中招募,注意排除影响ALT水平因素,可以建立一支固定的无偿献血者队伍,大限度地降低所采集血液的不合格率,减少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风险。

    作者:王丽;赵向东;朱阳泉;马敏;孙伟萍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贵州省医院感染管理专业设置现状的调查

    目的:了解贵州省102所医院医院感染管理专业设置现状。方法设计调查表对贵州省102所二级以上医院医院感染管理专业设置进行调查,资料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参加调查102所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人员职业以护师为主,占60.85%;学历以大专为主,占39.15%;43.40%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人员从事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时间<3年;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人中中级职称者占61.73%。结论贵州省医院感染管理队伍的专业化程度偏低、人员素质不强、稳定性不够,必须给予专业队伍建设足够的重视,使贵州省医院感染管理基本状况更加完善。

    作者:牟霞;徐艳;刘玮;王翀;张骥;陈京;杨怀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健康体检中心医疗废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在体检中心医疗废物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CQI实施前(2009年4月-2011年3月)健康体检中心医疗废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性落实C Q I策略,对比分析C Q I实施后(2011年4月-2013年3月)医疗废物管理合格率及医护人员医疗废物管理相关知识掌握,数据采用SPSS l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CQI实施后各项医疗废物检查合格率显著提高,其中医疗废物与生活废物合格率从62.50%提升至94.02%,医疗废物分类与收集合格率从42.83%提升至92.57%,运送与转运合格率从50.00%提升至88.59%,个人防护从46.38%提升至90.76%,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医务人员医疗废物管理知识掌握合格率由改进前的78.00%提升至9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CQI管理模式能有效优化体检中心医疗废物管理流程,增强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管理意识,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达到消除隐患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作者:谢桃;林伟庭;汪渊;孙巧妹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新生儿病区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新生儿病区2161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应用单因素卡方、多因素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70例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3.24%,主要病原菌包括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9株、屎肠球菌6株、酿脓链球菌4株,分别占34.4%、10.9%、7.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危新生儿、新生儿窒息、高胆红素血症、肺炎、早产、低体质量儿、性别、总住院天数、新生儿病区住院天数、中心静脉置管、使用呼吸机与医院感染的发生存在密切的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危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肺炎、早产、总住院天数多、新生儿病区住院天数长、使用呼吸机是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临床工作中,针对高危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肺炎、早产、住院时间长的患儿加强关注,控制呼吸机的使用可降低感染的发生。

    作者:王莎莎;陈会波;杜明梅;邢玉斌;索继江;贾宁;高岩;任世旺;刘伯伟;谢丽君;刘运喜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儿科病房医院感染因素分析与控制措施

    目的:对儿科病房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控制预防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对儿科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有效措施与方案。结果目前儿科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尚不够完善,在控制儿科病房医院感染的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面向患儿及家属的健康卫生知识的宣传与普及、病房人员流动控制、病房消毒工作的执行、医护人员的无菌操作、手卫生依从性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等方面仍需加强。结论儿科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需要规范化、病房消毒工作应更加彻底,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正确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才能更好地达到预防与控制儿科病房医院感染的目的。

    作者:王新刚;张新;杨宁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儿童感染性疾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儿童感染性疾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儿童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对2013年1-12月儿科感染性疾病患儿各类送检标本进行培养,统计分析其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5884份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812株,阳性率为13.8%;其中革兰阴性菌552株,占67.98%,革兰阳性菌259株,占32.02%;排名前5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菌,检出率分别为20.81%、16.87%、14.29%、11.33%和7.15%;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 ESBLs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6.44%和23.64%,未检出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少量肺炎克雷伯菌显示对碳青霉烯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 RS A的检出率为13.91%,未发现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患儿检出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周凤玲;靳桂明;董玉梅;张帆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品管圈在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增加消毒供应中心医务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再生无菌器械包质量进行分析,探讨品管圈在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管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自2013年10月-2014年4月在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质量管理工作中成立“品管圈”小组,实施“品管圈”,活动中采用 PDCA循环的过程方法与新的统计技术工具,使活动的全过程在PDC A循环中得到优化。结果再生无菌器械包缺陷发生率由改进前的1.26%降低至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临床科室满意度由84.78%提高至97.83%。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推动了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质量持续改进,有效降低了无菌物品不合格率,临床满意度明显提升,同时提高了员工的质量意识、工作现场管理水平以及团队的凝聚力。

    作者:陈洁;谈夏阳;刘云娥;檀丽冰;卢敬钗;宋卜;董海铰;郭甲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试剂检测样本的结果评定与分析

    目的:对国产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试剂低检测限样本进行结果评定与分析,评估国产定量试剂的临床应用性能。方法2011年6月-2012年6月应用国产HBV-DNA检测试剂检测2061份临床样本、12份灵敏度试验稀释血清、10份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标准品中 HBV-DNA含量,结合实时荧光定量曲线和DNA凝胶电泳对小于低检测限样本进行结果评定,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低病毒载量患者血清学指标和肝功能生化指标,对FX试剂定量结果进行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2061份样本中小于低检测限的样本1233份占59.9%,其中<1000 IU/ml的低载量阳性样本393份占19.1%;393份低病毒载量样本中有193份样本检出有至少1项肝功能生化指标异常,HBsAg、抗-HBe、抗-HBc 3项阳性的有332份占84.48%, HBsAg、HBeAg、抗-HBc阳性26份占6.62%;10份标准品经检测均能正确检出,其实测值和理论靶值相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9942,P<0.01);国产试剂检测灵敏度试验稀释血清,检出稀释度样本低浓度为57.8 IU/ml。结论国产HBV-DNA定量试剂结果为小于低检测限的样本中存在一定比例低病毒载量 HBV感染者,建议对小于低检测限样本采用进口试剂检测确认以避免漏检。

    作者:吴为民;李另另;常青;谢平;乔伟振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妇科患者腹腔镜术后切口龟分枝杆菌感染暴发调查

    目的:对妇科患者发生的龟分枝杆菌医院感染暴发进行调查,分析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2009年5月11日-7月22日通过查阅病历资料,了解患者感染状况;调查、记录腹腔镜专用低温灭菌器灭菌处理的全过程;现场采集腹腔镜、低温灭菌器、科室环境及感染患者手术切口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学培养和鉴定。结果36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中13例发生手术切口感染,感染率为36.11%;其中有8例手术切口感染患者龟分枝杆菌培养阳性,占61.54%;8份低温灭菌器的采样标本中7份培养有龟分枝杆菌生长,阳性率为87.50%。结论该次医院感染暴发是由腹腔镜专用低温灭菌器灭菌无效,引起的腹腔镜术后切口龟分枝杆菌感染。

    作者:李海峰;郑东春;段利平;白晓忠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尿细菌培养与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筛查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比较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尿细菌培养与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筛查泌尿系统感染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效果,分析两种方法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医院收入的250例疑似尿路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中段尿,使用全自动尿沉渣定量分析仪及尿细菌培养对患者的尿液进行检测,以细菌培养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的检验结果,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250例患者尿标本采用全自动尿沉渣定量分析仪测定阳性160例,阳性率64.0%,尿细菌培养阳性158例,阳性率63.2%,两种方法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细菌培养结果作为检验标准,尿沉渣细菌定量分析结果与细菌培养结果的阳性标本符合率为96.3%,阴性标本符合率为97.8%,两种方法符合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沉渣定量分析与细菌培养的阳性率一致性高,表明尿沉渣定量分析技术准确性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且尿沉渣定量分析筛查速度快,可作为尿路感染的筛查方法,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邓金平;谢波 刊期: 2014年第20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