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亚龙;侯铁英;陈晓丽;刘伟江;黄爱伟;张莉滟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机械通气至少48 h或人工气管拔管48 h以内发生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是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常见的医院感染并发症[1].尽管自从呼吸机发明以来,无数重症患者因此重获新生,但是危重患者一旦合并VAP,无疑面临更长的住院时间、难以脱机、花费更高,甚至因此而危及生命.因此,VAP的重点在于预防.本研究就VAP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诊断以及预防策略做一简要的综述.
作者:李喜元;尹吉东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手术器械在消毒供应中心(CSSD)清洗消毒灭菌过程中表面形成黑色污渍的原因,并找出降低黑污形成的相关控制方法,从而确保铜材质手术器械的使用时清洁质量合格.方法 对360件铜材质器械按性能及工艺构造分为A、B、C3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清洗消毒、灭菌方法,在每次完成操作程序后检查器械表面及管腔内面的清洁程度.结果 铜材质器械在CSSD的常规再处理流程中器械表面常会有一定程度的黑污形成,有黑污器械率达53.33%;新器械直接进入清洗消毒灭菌流程后表面也会生成黑色污渍,柔性器械黑污率高于实体器械,二者产生器械的黑污率均>80.0%;处理过程中温度、湿度及操作方法的不同所引起器械表面黑污程度也有区别,高温高湿易引起铜材质表面氧化;在同样清洗消毒灭菌过程,铜材质器械中柔性器械的黑污程度比实体器械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器械制造工艺影响其表面清洁度,管腔器械内面表面氧化程度比管腔外表面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铜材质手术器械的材质特点决定其易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在清洗消毒灭菌过程中,控制处理过程的温度、湿度可以降低该类器械的氧化反应,延长器械的使用寿命.
作者:俞丽云;周霞;应瑶芸;朱赛君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调查食管癌术后患者胸腔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 将2005年1月-2013年1月心胸外科142例食管癌术后患者分为感染组22例与非感染组120例,在严格无菌操作下抽取142例食管癌术后的患者的胸水或胸腔引流管前端3 cm进行细菌培养,并详细记录细菌培养结果,前瞻性研究食管癌术后胸腔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而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 142例食管癌术后患者的胸腔感染22例,感染率为15.49%,检出病原菌18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为主,各占22.22%,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及褪色沙雷菌各占11.11%;经x2检验,胸腔感染与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胸引管留置时间均有显著关系(P<0.001、0.025、0.035、0.022);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使用抗菌药物等无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操作时间、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是影响食管癌术后胸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食管癌术后患者胸腔感染与手术操作时间、胸引管留置时间关联密切,手术时间、胸引管留置时间越长,发生胸腔感染的机会就越大,应制定有效预防措施,降低食管癌术后胸腔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侯量;朱佳龙;魏育涛;张庆红;姚咏明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为制定原发性肝癌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09年7月-2012年8月在传染科治疗的18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病毒性肝炎检测,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结果 18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检出152例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检出率77.2%,明显高于其他病毒的检出率;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中,78例患者为抗-HBc(+)、抗-HBe(+)、HBsAg(+)模式,占51.3%,明显高于其他疾病的比例;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类型中,109例为C型,占7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发病与乙型肝炎病毒密切相关,且感染的乙型肝炎病毒主要以C型基因病毒为主.
作者:黄元亮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结合关节腔内灌洗引流在治疗髌骨骨折术后感染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选取2006年4月-2012年10月髌骨骨折术后感染住院患者共42例,其中浅表感染25例,深部感染17例,手术时对感染或坏死组织进行有效清除,在清除创面后使用VSD敷料覆盖,对于深部感染的患者进行关节腔内持续灌注冲洗;采用Neer评分标准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的7~15d,感染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好转,其中关节腔以及创面均较为洁净,同时髌骨伤口处有肉芽组织生长;治疗中对2例深部感染患者在清创后行局部转移皮瓣覆盖伤口;术后Neer评分标准评定结果显示优良率为88%;浅表感染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为(88.2±12.36)分,深部感染为(86.2±10.6)分;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3%、4.7%.结论 VSD技术结合关节腔内灌洗引流在治疗髌骨骨折术后感染中具有较好的疗效,可对髌骨表面及关节腔内感染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同时为手术后患者的恢复创造良好条件,促进创口的愈合.
作者:顾翔;王世界;何仕诚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不同护理方式对预防产科患者尿路感染的影响,为留置导尿患者预防尿路感染寻找佳护理措施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09年1 月-2012年4月在产科分娩的98例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试验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尿液细菌培养结果.结果 试验组置管后第14天的尿路感染发生率为44.89%,并发症发生率为9.16%,对照组分别是89.79% 、53.06%,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HAMA和SAS评分试验组分别为(8.2±2.6)分和(19.51±2.34)分,对照组分别为(20.6±2.8)分和(41.58±6.24)分,试验组心理状况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积极寻找产科留置导尿患者尿路感染的原因,实施有效循证护理干预措施,对临床预防产科患者尿道感染有积极指导作用,同时降低了患者住院期间焦虑抑郁的症状.
作者:唐兰梅;王霞虹;严丽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调查分析多药耐药克雷伯菌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的相关性.方法 20株多药耐药克雷伯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利福平类药物、消毒剂获得性耐药基因和整合子、转座子、插入序列、质粒等可移动遗传元件标记基因,用指标聚类法分析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的相关性.结果 20株多药耐药克雷伯菌对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35.0%~100.0%,检出7种β-内酰胺编码基因、4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编码基因、2种喹诺酮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1种利福平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1种消毒剂获得性耐药基因、9种可移动遗传元件;指标聚类分析显示KPC与ISKpn6、SHV、qacE△1与intⅠ 1、tnp315、IS26高度相关联.结论 调查多药耐药克雷伯菌携带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可导致对相关抗菌药物耐药,指标聚类分析提示获得性耐药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密切相关.
作者:邓在春;马红映;汪丽;吕丹;孙士芳;舒丽华;王卫华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对微生物标本采集知识掌握情况,探讨影响标本正确采集的相关因素,为开展针对性的职业培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303名医务人员进行微生物标本采集相关知识的调查,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医务人员对标本保存知识掌握较好,合格率>70.0%;对血、痰、尿标本采集知识的掌握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血培养中需氧瓶和厌氧瓶的正确选择掌握合格率低,仅为51.8%;医师组知识的掌握情况优于护理组,中高级职称组知识的掌握情况优于初级职称组.结论 应加强对医务人员微生物标本采集知识的培训,特别是对初级的护理人员,提高微生物标本送检质量,保证检验结果准确.
作者:王志刚;李海峰;王爱华;邢玉斌;索继江;刘运喜 刊期: 2013年第22期
十堰市妇幼保健院作为一所外包社会化洗涤污染织物的三级甲等医院,每天需要更换、收集、运转大量的污染织物.这些可重复使用的织物常被污染,带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加强污染织物收集、运转、存储、运输等环节的质量控制,可有效减少或杜绝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谢燕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白血病患者血流感染危险因素,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2年12月36例白血病血流感染患者,另选择36例未发生血流感染的白血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x2检验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血流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住院时间>30 d、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血红蛋白<30 g/L、动静脉插管、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白细胞数<4×109/L、使用皮质激素、肛周疾病等因素为白血病患者血流感染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共筛选出5个高危因素,包括住院时间>30 d、动静脉插管、白细胞数<4×109/L、输血和肛周疾患.结论 白血病患者血流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应做好患者住院期间临床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减少侵入性操作,做到安全输血,以预防白血病患者血流感染.
作者:周文锦;俞康;郑翠苹;柳文强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特征及预防措施,为临床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NICU应用呼吸机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痰培养结果、危险因素及对预后影响.结果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37.50%;痰培养检出8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56株占68.29%,革兰阳性菌16株占19.51%,真菌10株占12.20%,前5位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假丝酵母菌属;>2种细菌混合感染10例,细菌合并真菌感染7例;年龄大、营养不良、应用镇静剂及制酸剂、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是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撤机困难多、住院时间长、病死率高.结论 NICU患者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高,痰培养结果复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结果,对预后有不良影响,应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作者:吴盛;吴迪;王家泰;于长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加强门诊的预检及分诊管理,以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流行.方法 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合理有效防护;根据疫情发展趋势制定或调整预检分诊流程;掌握儿童常见传染病相关知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单独设置发热门诊,加强健康教育,保护易感患儿.结果 发热门诊筛查发热患者16 659例,临床诊断手足口病5949例,其他传染病157例,来院就诊患儿均得到妥善诊治,发热门诊秩序良好,无传染病漏诊、漏报现象,无医务人员感染.结论 有效的预检分诊管理体系和完善的工作流程,在门诊传染病防控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叶鸣君;朱利华;胡静;黄丽萍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肺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学及护理对策,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及提高预后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医院2008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117例肺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针对性护理)57例,对照组(常规护理)60例,回顾性分析肺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学特点以及护理方法对疾病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肺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占71.7%,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分别占18.8%和9.4%,排名前3位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35.9%、18.0%、10.3%;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是感染率高的病原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培氟沙星的敏感率高,为92.9%,大埃希肠菌对环丙沙星敏感率高,为90.5%;观察组患者治愈率为64.9%、好转率为26.3%、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治愈率为51.7%、好转率为21.7%、总有效率为7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应早期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病原学分析结果,合理用药,并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方法,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冯桂荣;吴剑辉;刘莉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PDRAB)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 收集江山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医院感染流行分离的PDRAB 58株及临床资料;用纸片琼脂扩散法检测其对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重复序列PCR(REP-PCR)对流行菌株进行基因水平鉴定.结果 58株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对14种抗菌药物均耐药;8例PDRAB患者中,感染部位以肺部感染为主,44例占75.9%,其次为血流和颅内感染,分别占10.3%和6.9%;发生感染科室以ICU为主,36例占62.1%,58株PDRAB REP-PCR检测分为11个基因型,其中A型19株,为主要流行型别;住院时间≥2周、有ICU入住史、有机械通气等侵入性操作及广谱抗菌药物使用时间≥2周是PDRAB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患者周围环境、呼吸机及呼吸机管道和医护人员的手携带PDRAB是引起交叉感染造成集中暴发的重要原因.结论 医院内获得性鲍氏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极高,且泛耐药率增加较快,早期识别和隔离传播者、加强环境器械消毒和医护人员手卫生、实施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是控制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关键因素.
作者:何玲;林雪梅;毛晓敏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通过调查卫生服务中心患者对医疗废弃棉球及输液贴相关知识认知及处置行为状况,了解目前卫生服务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以期能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置行为,加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废物管理工作.方法 选择2012年5月卫生服务中心患者并完成调查共1393例,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医疗废弃棉球及输液贴处置行为及相关知识的认知、处置方式的信息来源、接受医护人员关于医疗废弃棉球及输液贴正确处置的宣教告知状况等.结果 >84.4%的患者对医疗废物相关知识认知缺乏,83.9%患者感染性医疗废弃棉球及输液胶贴处置行为不当,82.8%患者未接受到医护人员正确处置方式的信息告知及宣教.结论 需重视对卫生服务中心患者医疗废物相关知识的宣教,规范处置行为;加强医护人员对医疗废弃物管理意识;进一步完善医疗废物收集设施;制定相关制度,细化操作流程.
作者:杨玮;范静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鞘内注射治疗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为临床选择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和给药方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将60例颅底骨折合并脑脊液漏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万古霉素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治疗结束后第1、3、5天测定脑脊液生化指标,治疗结束后第5天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63.3%,两组总体疗效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954,P<0.05);观察组治疗后1、3、5d的白细胞计数水平分别为(117.72±39.24)、(89.12±28.29)、(69.06±24.23)×106/L,蛋白水平分别为(0.34±0.11)、(0.21±0.07)、(0.12±0.04) g/L,随着治疗时问的延长,观察组白细胞计数和蛋白水平程下降趋势,对照组程上升趋势,与前一次治疗后的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的治疗颅底骨折合并脑脊液漏行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文斗;张学创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SAU)菌血症的临床特点和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2001年1月-2011年12月53例血培养证实为SAU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以皮肤科、ICU及血液科为主,73.6%的患者有高热的表现;53例患者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23例,占43.4%;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感染30例,占56.6%;MRSA组和MSSA组在进行侵入性医疗操作次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RSA组未愈和死亡病例12例,占52.2%,MSSA组为3例,占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RSA对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100.0%敏感,对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及利福平耐药率为5.3%和26.1%,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MSSA对青霉素耐药率为96.6%,对其他抗菌药物较敏感.结论 SAU菌血症预后差,病死率高,一旦怀疑血液感染应尽早做血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
作者:刘晓强;曾素华;黄松音;林嘉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监测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009-2011年19 061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1年共发生医院感染325例、332例次,感染率1.71%、例次感染率1.74%;内科医院感染率高,为3.01~4.40%;全年中一季度全院的医院感染率高,为2.03%;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首位,占46.6%~64.7%.结论 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对重点科室、重点病种和重点人群加强监控和管理,并针对流行规律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何冰;高献芳;王凤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耐多药肺结核并发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8月-2012年10月住院的134例耐多药肺结核并发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培养及分离,分析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对主要病原菌行药敏试验,分析耐药性.结果 共分离病原菌172株,排名前3位病原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白色假丝酵母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28.5%、19.7%、12.8%;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均对亚胺培南敏感,敏感率分别为100.0%和95.5%,对头孢匹美、头孢他啶较敏感,敏感率>54.0%.结论 耐多药肺结核并发呼吸道感染患者呼吸道深部痰培养出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及三代以上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具有很高的敏感性.
作者:毛良平;陈永宏;张萍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医院分离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6进行分析.结果 肺炎克雷伯菌主要来源于痰液和尿液,分别占48.1%和14.5%;480株肺炎克雷伯菌共检出产ESBLs菌株179株,阳性率37.3%,其对哌拉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噻肟、环丙沙星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分别为97.8%、70.4%、51.4%、97.2%、52.0%、76.5%,非产ESBLs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均<24.6%.结论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比非产ESBLs菌株具有更高的耐药率,药物治疗可以选择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和阿米卡星.
作者:陈刚;陈荣;邓子德;叶丽艳;杨继勇;罗燕萍 刊期: 2013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