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恩替卡韦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改善的作用研究

侯山平;周鑫;金成益

关键词:恩替卡韦, 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 肝功能, 改善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4月医院进行治疗的60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和观察组(加用恩替卡韦组)各30例,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24周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质(TB)水平及Child-Pugh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12周血清ALT、AST、TB水平及Child-Pugh评分分别为(202.S±31.4)U/L、(1984±32.5)U/L、(78.7±12.1)μmol/L、(7.2±1.2)分,治疗后24周血清ALT、AST、TB水平及Child- Pugh评分分别为(50.3±12.5)U/L、(52.3±11.9)U/L、(35.7±6.1)μmol/L、(6.1±1.1)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替卡韦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改善作用显著,可用于此类患者的治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评价其合理性.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医院2011年3、4月份出院的121例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 121例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0%;术前30 min给药116例,占95.9%;抗菌药物使用前5名的分别是:头孢曲松、头孢孟多、头孢西丁、头孢替安、头孢呋辛;单一、二联用药分别占91.7%、8.3%.结论 医院外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主要表现在预防使用率过高、用药级别过高、用药时间过长、更换药物频繁等,应加强监管,促进临床医师合理用药.

    作者:张勤;朱华云;刘亮宝;黄春蓉;谌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26例慢性重症脓胸的诊治分析

    目的 总结慢性重症脓胸的临床特点及诊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11年4月共26例慢性重症脓胸的临床表现和治疗过程,其中12例采用胸膜纤维板剥脱术,8例采用胸廓成形术,6例采用胸膜肺切除.结果 所有病例均临床治愈,术后康复时间14~68 d、平均28.7 d、脓腔全部清除,空洞消除、瘘口闭合,肺功能改善明显,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肺功能测定大肺活量为(38.8±4.87)%,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为(1.48±0.21)L,大通气量为(37.6±5.29)%,出院前上述3项值分别为(77.2±7.41)%、(2.62±0.47)L、(71.9±6.88)%.结论 对慢性重症脓胸要积极手术治疗.

    作者:李红晨;汪卫平;卢斌;韩连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循环风持续消毒对烧伤病房空气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换药时循环风消毒对烧伤病房空气质量的影响.方法 设计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烧伤病房换药同时用循环风消毒机对空气进行现场试验,对换药前、后的病房空气进行细菌采样;对照组换药时,不进行循环风消毒,空气采样同试验组,分析两组菌落数变化.结果 两组换药前菌落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换药后试验组菌落数为(111.0±42.9)CFU/m3,明显少于对照组的(997.4±220.0)CFU/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消毒后菌落数少于消毒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换药后菌落数高于换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烧伤病房换药时循环风持续消毒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

    作者:金汉宏;郑建美;何燕芬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爱护佳洗手液在外科手消毒中应用前景的研究

    目的 比较爱护佳手消毒液与传统的聚维酮碘在外科术前洗手消毒的效果.方法 受试医务人员随机分为两组,即聚维酮碘组(对照组)和爱护佳组(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手感染率差异、两组洗手时间的差异,在不同时间点(消毒后即刻、30、60、120min)的手部检出细菌数量的差异;另选择Ⅰ、Ⅱ、Ⅲ三类不同切口的患者,分别使用两种消毒剂消毒,比较它们对三类切口感染率的差异.结果 聚维酮碘组和爱护佳组的手部带菌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洗手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爱护佳组时间较短;两组间消毒后<120min手部细菌检出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Ⅱ、Ⅲ3类切口患者分别使用两种消毒剂消毒后,切口感染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爱护佳手消液是一种新型的良好的外科洗手消毒液.

    作者:宋勤;王美女;方艳飞;方燕姿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主动外排泵系统介导鲍氏不动杆菌多药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鲍氏不动杆菌广泛分布于水、土壤、医院环境和人体的皮肤黏膜表面,已成为医院获得性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主要引起医院获得性肺炎,尤其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菌血症、尿路感染、继发性脑膜炎等.通过DNA杂交技术,不动杆菌属被分为32个基因种,其中7个已命名[1],其中临床样本中分离到多的是鲍氏不动杆菌.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的广泛应用,多药耐药及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日趋增多,2000年来自SENTRY的调查显示[2],该菌对-线药物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从2.0%上升至46.0%~54.0%.这一事件成为全球性的标志事件.多药耐药甚至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出现,给医院感染控制及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被称为21世纪革兰阴性菌中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近年来有关主动外排作用的研究逐渐增多,笔者就鲍氏不动杆菌的主动外排泵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杨凤春;任爱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血液病房医院真菌感染的特征与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血液病房住院患者医院真菌感染特征及危险因素,探讨真菌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6-2010年收治的4243例血液病患者,对其真菌感染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243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401例次,例次感染率为33.0%,其中真菌感染478例次,例次感染率为11.3%,真菌感染发病率逐年升高;基础疾病以急性白血病为主,占61.1%;真菌感染部位以口咽部居首,占 59.2%,其次为肺部,占18.2%;以肺部及血液真菌感染治疗费用高;粒细胞缺乏、长期住院(≥14 d),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7 d)、原发疾病未缓解是医院真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血液病患者医院真菌感染发病率升高,危险因素多,治疗费用高,需采取综合措施有效降低真菌感染的发病率.

    作者:封蔚莹;高建红;钟永根;傅佳萍;罗洪强;刘忠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2008-2010年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变迁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SAU)的感染特征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2008-2010年临床标本中分离的SAU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获得1198株SAU,其中来源于呼吸道943株,占78.7%,分泌物149株,占12.4%,尿液56株,占4.7%;SAU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2008-2010年检出率分别84.1%、84.7%、84.0%;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及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均较高,均>75.0%,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部分敏感,耐药率<50.0%;对利福平较敏感,耐药率8.9%~16.9%,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无耐药.结论 SAU耐药严重,应加大监控力度,预防MRSA感染的发生、传播及流行.

    作者:张正银;窦蓉;周强华;孙晴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基层医院手工清洗复用器械的管理

    目的 对器械的清洗进行质量控制及规范化管理,降低医院的综合成本和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对复用器械经过清洗前的预处理,多酶清洗剂浸泡后流水下手工清洗,用毛刷或洁布去除黏附在器械上的污物,使用除锈剂,经过漂洗、终未漂洗、上光养护.结果 通过肉眼目测法检测器械清洁、光亮、无污渍、功能完好,报废率由5.9%降至2.0%,器械使用寿命延长;复用器械规范化清洗后,使用科室满意度由50.0%升至99.0%.结论 复用器械规范化清洗能降低器械报废率,提高使用科室满意度;专业清洗复用器械管理具有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作者:徐国凤;吕宝丽;周海林;李娜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 调查医院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耐药状况.方法 对2008-2010年呼吸内科患者送检痰标本分离培养用VITEK-2 Compact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菌种和药敏试验,采用WHONET5.4版本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分离病原菌1150株,革兰阴性杆菌664株,占57.7%,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克雷伯菌属、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球菌270株占23.5%,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16株,占18.8%;真菌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结论 呼吸内科感染病原菌耐药性较为严重,应不断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万莉萍;史浩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护理措施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及预防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调查78例医院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并制定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护理措施.结果 78例患者肺部感染性标本中培养出10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8.6%;革兰阳性球菌占25.7%,真菌占5.7%;病原菌均为耐药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等.结论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和护理部应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修定护理制度,完善护理程序,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暴发流行.

    作者:孔双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肛周脓肿细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

    目的 了解肛周脓肿细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便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医院2009-2011年收治82例肛周脓肿患者,对其脓液进行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82例患者临床共分离病原菌143株,其中厌氧菌80株占55.9%,需氧菌63株占44.1%,革兰阴性菌125株占87.4%,革兰阳性菌18株占12.6%,检出株数居首位的为脆弱拟杆菌,检出63株占44.0%,其次为大肠埃希菌占28.0% ;82例肛周脓肿患者中,单纯厌氧菌感染26例占31.7%,单纯需氧菌感染2例占2.4%,混合感染54例占65.9%;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高,达100.0%,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高,达99.2%.结论 肛周脓肿多为内源性细菌感染,是以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感染为主的混合性感染,治疗时应首选抗革兰阴性杆菌药物治疗.

    作者:何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2010年河南省中原地区临床分离菌耐药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2010年河南省中原地区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或自动化仪器法对2010年河南省中原地区7所医院临床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及ESBLs的检测,按CLSI 2008年标准判定药敏结果,并用WHONET 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7所医院共分离病原菌5014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3402株占67.9%,革兰阳性菌1612株占32.1%;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克雷伯菌属为常见临床分离菌,分别占20.6%、16.2%、11.4%、9.2%、9.2%;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和奇异变形菌中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48.7%、36.2%和18.1%;葡萄球菌属中MRSA和MRSCN的检出率分别为67.4%和81.4%;SAU和CNS对青霉素、大环内酯类、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等高度耐药,对呋喃妥因、利福平耐药率较低,未见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氨苄西林、青霉素耐药率依次为0.9%、27.0%、36.0%和41.4%,庆大霉素高耐药株已达67.6%.结论 该地区细菌耐药性仍呈上升趋势,定期对该地区细菌耐药性进行监测,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流行有重要价值.

    作者:陆建福;戴启宇;邢志广;冯真真;李华信;王海霞;李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急诊科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为预防与控制急诊科医院感染的发生,加强急诊科医院感染的管理,我们对2008年1月-2010年8月,收治急诊科的创伤患者3605例进行了前瞻性监测和回顾分析.1 对象与方法我院急诊科2008年1月-2010年8月收治的3605例创伤患者进行了医院感染监测.2 结果2.1 医院感染发生率 本次调查3605例发生医院感染44例,感染发生率1.22%.2.2感染系统 44例感染系统分布及构成,其中,呼吸系统21例占47.73%,创面11例占25.00%,泌尿系统5例占11.36%,消化系统4例占9.09%,口鼻腔2例占4.55%,血液系统1例占2.27%.

    作者:杨建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细菌性肺炎及支原体肺炎中的应用

    目的 对比分析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细菌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48例肺炎患儿及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150例健康小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受试者进行C-反应蛋白、肺炎支原体、血常规检测,对148例肺炎患儿治疗前后进行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比较健康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细菌性肺炎患儿的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细菌性肺炎患儿与支原体肺炎患儿治疗前后的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C-反应蛋白对不同类型肺炎患儿的阳性检测率,综合评价C-反应蛋白在肺炎患儿诊断鉴别中的价值.结果 健康患儿、肺炎支原体患儿、细菌性肺炎患儿的C反应蛋白分别为(3.58±0.79)、(14.82±3.69)、(68.54±28.31)mg/L;组间比较,肺炎组患儿明显高于健康组患儿(P<0.05),而细菌性肺炎组患儿明显高于支原体肺炎组患儿(P<0.05);细菌性肺炎患儿C-反应蛋白的阳性率为93.3%、支原体肺炎患儿为45.6%,患儿经治疗后,C-反应蛋白均明显下降,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及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反应蛋白检测可作为鉴别细菌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的有效手段,有助于临床医师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及早治疗患儿,以免耽误病情.

    作者:贺箭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老年男性尿路感染病原菌生物膜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以及产生物膜阴性及阳性病原菌在耐药性上的差异,为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358例老年男性尿路感染患者中段尿进行培养,对培养出的致病菌进行鉴定、药敏试验以及生物膜检测,并对产生物膜阴性及阳性病原菌的药敏结果进行对比统计.结果 共分离出362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9.89%,革兰阳性球菌次之,占20.44%,真菌和其他病原菌占9.67%,革兰阳性球菌生物膜的检出率为40.54%,革兰阴性杆菌生物膜的检出率为41.11%,分离的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和变形菌属,分别占53.87%、15.75%、7.74%,其生物膜检出率分别为41.03%、45.61%、39.29%;生物膜检出阳性病原菌的耐药率高于生物膜检出阴性的病原菌,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引起老年男性尿路感染的本研究以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和变形菌属为主;耐药率较高的抗菌药物为氨苄西林、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头孢呋辛以及青霉素;生物膜检出阳性病原菌的耐药率高于生物膜检出阴性的病原菌.

    作者:余祖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危重患者下呼吸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危重病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非发酵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以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绍兴市人民医院349例危重病患者分离的病原菌及非发酵菌的耐药性.结果 445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343株,占77.1%,革兰阳性菌40株,占9.0%,真菌62株,占13.9%;常见病原菌分别为鲍氏不动杆菌129株,占28.9%,铜绿假单胞菌56株,占12.6%,白色假丝酵母菌54株,占12.1%,洋葱伯克翟尔德菌42株,占9.4%,嗜麦芽寡养单胞菌39株,占8.8%;在几种主要非发酵菌中,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及含酶抑制剂的抗菌药物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等敏感性较高;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性较高,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仅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较为敏感.结论 非发酵菌为危重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致病菌,抗菌治疗应以病原学及耐药性监测结果为依据.

    作者:李明晖;沈巨信;阮永春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烧伤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烧伤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便于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对医院2001年2月-2011年9月390例烧伤患者创面培养出的病原菌及药敏结果进行调查.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546株,革兰阴性杆菌352株占64.47%,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175株占32.05%,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为主,分别占12.45%、10.62%,真菌19株占3.48%,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1.83%;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低,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低,革兰阳性菌及革兰阴性菌对头孢一代耐药性均高.结论 烧伤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严重感染可选用亚胺培南治疗.

    作者:蔡海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两种胆囊结石术后胆道感染的对比分析

    目的 对比并分析胆囊结石腹腔镜切除及保胆取石术后胆道感染率.方法 2010年6月-2011年11月医院收治胆囊结石患者120例,将其分为胆囊结石腹腔镜切除组和保胆取石组,观察术后胆道感染的情况,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胆囊结石腹腔镜切除术无1例发生术后胆道感染(胆管炎),感染率为0;保胆取石手术55例患者中,6例发生胆道感染,感染率为10.91%,与腹腔镜切除术患者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囊结石腹腔镜切除在减少甚至避免术后感染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建海;孙可望;孙国强;刘庭华;徐文卓;程林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问题及预防对策.方法 选择2010年1-12月出院病历、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及临床科室医务人员采用现场检查、提问以及发放医院感染知识问卷,调查医院感染知识掌握情况、抗菌药物使用、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人员构成等内容.结果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人员构成,对医院感染认识不足14名,占28.0%,15名医务人员无菌观念不强,占30.0%;240份出院病历中,医院感染病例迟报、漏报12例,有210例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达87.5%;3名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原为护理人员,其中两人的学历为大专及以下.结论 医院感染病例管理存在问题较多,应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学习、开展前瞻性监测,加强各部门间的协作性、加强抗菌药物使用及医疗废物的管理,提高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的素质.

    作者:林燕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

    目的 分析普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调查与前瞻性监测普外科2009年1-12月手术患者2436例,以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依据.结果 2436例普外科手术中发生手术部位感染82例,感染率为3.37%;患者个体状况、合并基础疾病、手术类型、手术时间、急诊手术、术前感染、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无菌观念不强等均是普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通过手术室感染控制、严格无菌技术操作、缩短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规范操作技术、彻底冲洗伤口、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及术后切口的观察,可有效降低普外科手术部位的感染.

    作者:陈金明;毛泽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