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二级护士站应用于针刺伤防护的可行性研究

韩艳萍;姚红梅;周红波;石兆玲

关键词:二级护士站, 针刺伤, 防护
摘要: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以针刺伤为常见,在发生的部门中以普通病房多,发生的人群分布中,护士所占的比例高,发生的主要环节为拔针及拔针后放置不当.本研究旨在为普通病区护士针刺伤防护提供可操作性的条件、工具和方法,确保用物及时分类处置,减少针刺伤.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目标性监测与分析

    目的 监测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目标性监测的方法,监测2010年1-12月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感染情况,分析常见的危险因素和致病菌.结果 共监测符合条件的ICU住院患者141例,发生VAP 45例,感染率为31.9%,日感染发生率为24.9‰;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9.1%,真菌次之,占14.5%;革兰阳性菌占6.4%.结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通过目标性监测,可以及时寻找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VAP的发病率.

    作者:杨雅红;陆丽红;吴小芳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骨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与细菌耐药率的变化趋势研究

    目的 研究骨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与临床常见致病菌耐药率的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能够准确反映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DDD/(100人·d)对2006-2009年医院骨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并分析同期常见致病菌耐药的变化趋势.结果 头孢地嗪的使用强度2006-2009年分别为7.81、7.66、2.92和0.84,呈下降趋势,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地嗪的耐药率也出现了相应的下降;头孢哌酮/舒巴坦的使用强度分别为3.92、3.55、3.40和0.90,2009年下降幅度较大,2009年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头孢他啶和左氧氟沙星的使用强度变化趋势与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其耐药率的变化相一致;头孢呋辛和头孢曲松作为主要预防性抗菌药物,其使用强度的变化趋势与主要致病菌对其耐药率的变化无一致性.结论 细菌耐药趋势与部分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变化有一定关系.

    作者:戴滨;房德敏;王捷;吕鹏;周淼;乔红;王学民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ICU护士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非药物预防措施执行的依从性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非药物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方法 参照文献制定调查问卷,调查广东省6所二级以上医院的101名ICU护士,内容包括对预防措施的认知程度,非药物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以及不执行的原因.结果 31.7%自觉VAP预防知识足够,95.0%认为预防措施有效;对VAP预防措施总的依从率是77.0%;工龄≥5年与<5年的护士依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加强ICU护士VAP预防知识的培训和开展循证实践,补充ICU的人力配备,提升感染预防和控制理念,有效执行VAP预防措施.

    作者:陈玉平;李星;鲁玫;杨凤玲;李君;甘华秀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艰难梭菌感染治疗进展

    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是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的常见原因.由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AAD发病有日益增多的趋势,已引起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艰难梭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约占正常人肠道菌的3.0%,为革兰阳性厌氧杆菌,其致病因子是艰难梭菌毒素A和B,确诊需要检测粪便中细胞毒素.

    作者:李真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近年来,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真菌感染逐渐增多,病死率较高.我院应用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06年6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患者13例,其中男4例,女9例;年龄41~64岁.1.2诊断标准根据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制定的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确诊、临床诊断和拟诊.

    作者:刘彦琴;白颖;王吉刚;刘景华;周凡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纤维支气管镜活检钳两种消毒灭菌效果的比较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活检钳的消毒灭菌方法.方法 对环氧乙烷灭菌法和2%碱性戊二醛浸泡灭菌法两种纤维支气管镜活检钳灭菌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两种方法灭菌后活检钳均未检出细菌,合格率为100.0%,均达到灭菌效果;2%碱性戊二醛浸泡灭菌后的活检钳在取用和使用时污染率为30.00%,独立纸塑包装低温环氧乙烷灭菌未发生污染,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3,P<0.05).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活检钳应首选独立纸塑包装低温环氧乙烷灭菌法灭菌;对于未配备环氧乙烷灭菌器且活检钳不耐高温则可选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灭菌法.

    作者:王霞云;吴铁英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的病原菌监测与分析

    目的 通过监测,统计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的分布,为临床治疗和有效做好感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统计2010年4月-2011年4月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病例,对送检标本中分离到的主要病原菌进行调查分析与统计.结果 从医院感染病例中共分离出病原菌527株,前5位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白色假丝酵母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及铜绿色假单胞菌,分别占16.69%、11.39%、10.63%、7.21%及7.02%;病原菌与感染部位分布中,下呼吸道分离出437株,占82.92%,其次为泌尿道分离出32株,占6.07%.结论 加强危重患者管理,进行科学监测,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有积极作用.

    作者:赵文英;王琴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手术室职业暴露20例原因分析及对策

    2010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手术室发生职业暴露20例,通过分析原因,提出了管理对策,旨在不断提高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防护的意识和能力,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作者:钱跃飞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构成及其特征.方法 对2007年1月-2009年12月37例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和统计性分析.结果 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率为11.0%,脑积水分流术感染率为14.8%,居首位;前3位感染好发部位为肺部、颅内及切口,分别占40.5%、27.0%、21.1%,前3位病原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鲍氏不动杆菌.结论 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医院感染以肺部、颅内及切口为主要部位,感染菌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在革兰阳性球菌中以葡萄球菌属为主;抗菌药物的应用使得耐药菌株有日益增多趋势.

    作者:朱宏伟;师蔚;王占祥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3种消毒方法对石膏模型表面硬度的影响

    目的 研究3种消毒方法对口腔石膏模型表面硬度的影响.方法 制作圆柱体金属模具,硅橡胶取模,分别灌注熟石膏、硬石膏和超硬石膏模型,分别用3种消毒方法对其消毒,包括微波加热、高温高压及紫外线照射,消毒后测定其表面硬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微波加热及紫外线照射对3种石膏模型消毒后,表面硬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温高压消毒处理后的熟石膏组、硬石膏组、超硬石膏组的表面硬度分别为(3.70±0.25)、(4.46±0.30)、(4.93±0.85)Pa,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 微波加热及紫外线照射对石膏模型消毒后,在表面硬度方面对模型无明显影响.

    作者:曹明国;吴世莲;陆林侦;查光玉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手卫生管理前移与扩展对降低医院感染的作用

    笔者自2010年11月开始将手卫生管理前移至病房扩展到医院内所有接触患者的人员,取得良好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对2009年11月-2011年11月出院并发生医院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将实施手卫生管理前移和扩展前、后两年出院患者分为两组,分析其医院感染发生率.同时,对同期各类人员手卫生效果检测结果进行分类、总结.

    作者:王静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骨科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骨科常见的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0年12月430例骨科感染患者的资料,对其标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级对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结果进行统计,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 Expression系统进行鉴定.结果 430份送检标本中分离出21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占37.73%,革兰阴性杆菌占56.13%,真菌占6.13%;居前4位的病原菌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分别占20.28%、18.87%、13.2%、9.9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21株,检出率52.5%;葡萄球菌属是骨科患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各类抗菌药物包括碳青酶烯类均有较高的耐药率.结论 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细菌谱发生了改变,且对大部分常用抗菌药物产生了耐药性;临床使用抗菌药物前应常规进行培养,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和调整用药,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胡冰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老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老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0年12月医院老年临床医学部呼吸内科诊断为VAP并接受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的老年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40例老年VAP患者检出病原菌40株,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各分离出17、8、8株,分别占42.5%、20.0%、20.0%;40例患者中,痊愈11例、显效15例、进步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65.0%;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与头孢哌酮/舒巴坦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老年VAP患者有效且安全.

    作者:赵丽敏;马利军;吴纪珍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直接免疫荧光法对住院患儿肺炎衣原体的诊断意义

    目的 探讨一种快速诊断住院患儿呼吸道肺炎衣原体感染的方法.方法 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对因呼吸道感染而住院的婴幼儿鼻咽部分泌物肺炎衣原体抗原进行检测.结果 1022例婴幼儿中有82例肺炎衣原体检测阳性,阳性率为8.02%,其中男62例,阳性率为9.23%,女20例,阳性率为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5,P<0.05);从年龄分布情况看,12~24月的婴幼儿感染率高,达14.77%;4-6月为肺炎衣原体的高发季节,检出阳性率为12.74%.结论 肺炎衣原体是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可以直接、快速对其进行诊断.

    作者:胡芙蓉;郭燕君;苗正友;徐营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监测

    目的 了解2010年医院住院患者感染性标本中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的构成比及耐药特征,为临床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病原菌培养及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CLSI推荐的K-B法.结果 683株革兰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占前5位,分别占38.8%、19.8%、17.4%、6.0%、4.1%;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大多数呈现多药耐药趋势,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达22.6%~51.2%.结论 临床医师应注重病原菌耐药性的监测,根据病原菌类型及耐药特征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王丽;马杰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脊柱外科患者医院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脊柱外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制定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对策.方法 对2006年1月-2010年12月脊柱外科医院感染患者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057例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82例、314例次,医院感染率6.95%、例次感染率7.74%;不同原发疾病中骨折脱位、退行性改变的感染率为11.80%、5.22%;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泌尿道、上呼吸道,分别占35.67%、30.57%、14.01%;医院感染与患者年龄、住院时间、截瘫程度、手术及侵入性操作有关(P<0.01).结论 针对引发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对策,加强基础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及手卫生,减少医院感染.

    作者:闫桂虹;张培红;程慧玲;郭江雪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下呼吸道感染非发酵菌的分布与耐药性

    目的 了解下呼吸道感染非发酵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上海复星佰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BioFosun仪对2010年临床各科送检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分离的革兰阴性非发酵菌进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应用WHONET5.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0年共分离出下呼吸道非发酵菌433株,检出率为54.4%;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居首位,占41.6%,其次为鲍氏不动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分别占30.5%、22.9%、2.3%;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0.6%、19.4%、14.4%、18.3%;鲍氏不动杆菌除对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米诺环素、头孢吡肟外,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50.0%;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耐药性较低的药物依次为米诺环素、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10.1%、12.1%;左氧氟沙星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对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显示较强的抗菌活性,耐药率为10.0%、20.0%.结论 临床医师在选择抗菌药物前应重视病原学培养,根据药敏试验选择用药,同时要严格执行医院感染控制的有关规定,尽量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赵燕;赵俊平;刘剑俐;武春燕;付小蕾;刘志芳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姜黄素衍生物FM04体外抗淋菌的效果与机制

    目的 探讨姜黄素衍生物FM04体外抗淋菌的效果与机制.方法 应用K-B法检测40株淋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煮沸法提取菌株DNA,随机抽取增其中22株PCR扩TEM、tetM、erm和mefA基因;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初步判断FM04是否有抗菌作用,作用结果结合耐药表型和基因型分析FM04体外抗淋菌作用可能的机制.结果 淋菌的敏感性测定显示多药耐药现象明显;TEM、tetM的检出率均为77.3%,未检出erm和mefA 基因;FM04对8株淋菌的抑菌环直径均为10~13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姜黄素衍生物FM04具有体外抗淋菌作用,有进一步开发研究的前景;未发现其作用机制与淋菌耐药表型及基因型有关系.

    作者:孙各琴;张秀明;朱涛;徐全中;卢兰芬;吴秀娟;冯雪琴;王结珍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门诊医院感染的风险管理

    门诊是患者流动量大,病种复杂,极易造成患者之间、医患之间及其他健康人员之间的交叉感染,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对门诊医院感染的风险进行评估,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作者:王子昱;沈桂英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医院感染管理信息系统在提升多药耐药菌管理质量中的作用

    目的 提高多药耐药菌管理质量.方法 建立了医院感染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多药耐药菌信息查询、数据统计分析、信息反馈、交流功能.结果 2009年病原学送检率为65.04%,2010年为85.05%;2009年多药耐药菌隔离情况全院检查平均得分为75分、2010年为92分.结论 提高病原学送检率是做好多药耐药菌管理的前提;实时、动态进行多药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能为切实落实各项隔离措施提供保障;加强多药耐药管理可使抗菌药物治疗更规范.

    作者:梅卫玲;傅政;杨永丰 刊期: 2012年第15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