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直接免疫荧光法对住院患儿肺炎衣原体的诊断意义

胡芙蓉;郭燕君;苗正友;徐营

关键词:婴幼儿, 肺炎衣原体, 直接免疫荧光法, 呼吸道
摘要:目的 探讨一种快速诊断住院患儿呼吸道肺炎衣原体感染的方法.方法 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对因呼吸道感染而住院的婴幼儿鼻咽部分泌物肺炎衣原体抗原进行检测.结果 1022例婴幼儿中有82例肺炎衣原体检测阳性,阳性率为8.02%,其中男62例,阳性率为9.23%,女20例,阳性率为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5,P<0.05);从年龄分布情况看,12~24月的婴幼儿感染率高,达14.77%;4-6月为肺炎衣原体的高发季节,检出阳性率为12.74%.结论 肺炎衣原体是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可以直接、快速对其进行诊断.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急性假性肠梗阻患者医院感染特点与危险因素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假性肠梗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95例急性假性肠梗阻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其医院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进行总结.结果 老年组154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45例,感染率为29.2%,非老年组241例,发生医院感染17例,感染率为7.1%,老年组的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等;医院感染的发生危险因素与患者年龄、住院天数、合并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使用抗菌药物有关;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2.9%.结论 老年急性假性肠梗阻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高,医务人员应高度重视,控制危险,降低医院感染率.

    作者:王丽敏;傅文安;张晓苹;秦月花;马阿火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洛阳市儿童医院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多药耐药菌分布、耐药性及易感因素,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对2010年度监测到的全院多药耐药菌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同时追踪其易感因素.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1033株,其中多药耐药菌461株,检出率为44.6%;分离到的多药耐药菌主要为产ESBLs大肠埃希菌及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分别占42.5%、26.2%;多药耐药菌对大多数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结论 结合医院药物敏感试验,婴幼儿革兰阴性多药耐药菌感染宜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革兰阳性多药耐药菌感染宜选用夫西地酸、替考拉宁、万古霉素.

    作者:方柯南;李蜀蓉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流行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流行和耐药现状.方法 用苯唑西林和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对2008年1月-2011年5月华北石油总医院住院患者送检的26743份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250 株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进行甲氧西林耐药性测定.结果 25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分离自脓液、血液及尿液,分别占51.2%、31.6%、10.8%;主要来自烧伤科及儿科,占30.0%、22.4%;共检测出MRSA 115株,检出率为46.0%,烧伤科MRSA检出32株,检出率为42.7%,占总MRSA检出株数的27.8%;其中有73.0%为多药耐药菌,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菌株.结论 医院MRSA流行和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定期对MRSA进行调查和监控,有助于了解医院MRSA流行及耐药性.

    作者:田艳生;王文爱;崔幸琨;李红光;杨宝财;张卫;王江勇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

    目的 了解妇科手术患者留置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的病原菌谱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留置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89例妇科患者进行尿液细菌学培养,菌株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60分析仪,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 89例患者尿液中分离出病原菌103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4.08%;革兰阳性菌占 30.10%,真菌占5.82%,其中大肠埃希菌多见,占38.84%,其次为粪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分别占15.54%、10.68%;大部分细菌对青霉素及第一、二代头孢菌素产生耐药性.结论 妇科患者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尽量减少留置导尿管时间.

    作者:戴昆琦;陈群英;奕利娟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皮肤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皮肤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及其耐药性,并分析耐药菌株对皮肤感染患者抗菌治疗的影响.方法 对2009-2011年皮肤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40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用黑马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2009-2011年MRSA分别检出52、61、88株,检出率为45.2%、50.4%、53.7%,MRSA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100.0%,对红霉素、庆大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率均>50.0%;耐药率在10.0%~50.0%的抗菌药物为哌拉西林/舒巴坦、阿米卡星、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对替考拉宁耐药率非常低,仅2.0%;未出现耐万古霉素菌株.结论 皮肤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呈多药耐药状态,及时进行病原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根据药敏结果采取措施,是控制感染的关键.

    作者:田淑梅;张淑静;韩爽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直接免疫荧光法对住院患儿肺炎衣原体的诊断意义

    目的 探讨一种快速诊断住院患儿呼吸道肺炎衣原体感染的方法.方法 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对因呼吸道感染而住院的婴幼儿鼻咽部分泌物肺炎衣原体抗原进行检测.结果 1022例婴幼儿中有82例肺炎衣原体检测阳性,阳性率为8.02%,其中男62例,阳性率为9.23%,女20例,阳性率为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5,P<0.05);从年龄分布情况看,12~24月的婴幼儿感染率高,达14.77%;4-6月为肺炎衣原体的高发季节,检出阳性率为12.74%.结论 肺炎衣原体是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可以直接、快速对其进行诊断.

    作者:胡芙蓉;郭燕君;苗正友;徐营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8例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细胞、化痰、扩张气道及营养支持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头孢他啶,治疗组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两组疗程均为7~14 d.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头孢哌酮/舒巴坦组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分别为(7.72±2.68)×109/L、(11.52±2.85)×109/L(t=6.0689),C-反应蛋白分别为(25.49±6.81)、(41.75±7.65)mg/L(t=9.9263),降钙素原分别为(0.56±0.24)、(0.87±0.32)ng/ml (t=4.85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细菌总清除率达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7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71.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1085,P<0.05).结论 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以作为临床推荐用药.

    作者:孙广信;赵美英;翟建霞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ICU护士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非药物预防措施执行的依从性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非药物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方法 参照文献制定调查问卷,调查广东省6所二级以上医院的101名ICU护士,内容包括对预防措施的认知程度,非药物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以及不执行的原因.结果 31.7%自觉VAP预防知识足够,95.0%认为预防措施有效;对VAP预防措施总的依从率是77.0%;工龄≥5年与<5年的护士依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加强ICU护士VAP预防知识的培训和开展循证实践,补充ICU的人力配备,提升感染预防和控制理念,有效执行VAP预防措施.

    作者:陈玉平;李星;鲁玫;杨凤玲;李君;甘华秀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呼吸道感染合并肠炎与单纯肠炎轮状病毒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呼吸道感染合并肠炎与单纯肠炎轮状病毒感染患者资料,探讨呼吸道感染合并肠炎轮状病毒感染率高于单纯肠炎轮状病毒感染率的发病机制.方法 收集2010年11月-2011年3月医院收治的3月龄~5岁腹泻婴幼儿病例782例,其中呼吸道感染合并肠炎153例,采用胶体金法进行(RV)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 单纯肠炎轮状病毒感染率为39.9%,呼吸道感染合并肠炎轮状病毒感染率为49.0%;11月份单纯肠炎轮状病毒感染率、呼吸道感染合并肠炎轮状病毒感染率是11月至次年3月份中高的月份,分别为44.5%、54.5%;6月龄~1岁单纯肠炎轮状病毒感染率为44.6%,呼吸道感染合并肠炎轮状病毒感染率为63.2%,随着年龄的增长RV的感染率逐渐下降.结论 呼吸道感染合并肠炎轮状病毒感染率明显高于单纯肠炎轮状病毒感染率.

    作者:徐晓棠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下呼吸道感染非发酵菌的分布与耐药性

    目的 了解下呼吸道感染非发酵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上海复星佰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BioFosun仪对2010年临床各科送检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分离的革兰阴性非发酵菌进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应用WHONET5.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0年共分离出下呼吸道非发酵菌433株,检出率为54.4%;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居首位,占41.6%,其次为鲍氏不动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分别占30.5%、22.9%、2.3%;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0.6%、19.4%、14.4%、18.3%;鲍氏不动杆菌除对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米诺环素、头孢吡肟外,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50.0%;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耐药性较低的药物依次为米诺环素、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10.1%、12.1%;左氧氟沙星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对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显示较强的抗菌活性,耐药率为10.0%、20.0%.结论 临床医师在选择抗菌药物前应重视病原学培养,根据药敏试验选择用药,同时要严格执行医院感染控制的有关规定,尽量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赵燕;赵俊平;刘剑俐;武春燕;付小蕾;刘志芳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妇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基层医院妇科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促进预防抗菌药物使用和管理.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医院2010年1-12月妇科702例手术患者使用抗菌药物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全部手术患者均应用抗菌药物,平均用药时间3.6d,其中用药>3d者占94.3%,抗菌药物使用前3位是头孢噻肟、替硝唑、阿米卡星;单一、二联用药分别占63.5%、35.5%,无三联用药.结论 基层医院妇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起点高、选药不恰当、使用频率高、术后用药时间长、联合用药不合理等现象,亟待解决.

    作者:雷东兰;李慧柳;卫奕荣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探讨预防措施,减少ICU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采取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08年9月-2009年3月ICU收治的1262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1262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92例次,例次感染率为7.29%,日感染率为39.4‰,日感染率调整率为11.29‰;感染部位以肺部为主,占67.39%;分离的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20.76%、15.23%及12.46%.结论 ICU医院感染以肺部为主,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应加强病区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加强气道管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从而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陈靖;陈玉琴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泌尿生殖道患者支原体属感染的鉴定及药敏分析

    目的 了解泌尿生殖道患者解脲脲支原体(Uu)、人支原体(Mh)感染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试验数椐.方法 对557例泌尿生殖道患者进行支原体属培养鉴定及14种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557例患者中,支原体属阳性350例,阳性率为62.84%;Uu、Mh及Uu+ Mh混合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58.53%、2.87%及1.44%,男性感染率为43.17%,女性感染率为76.36%;支原体属对14种抗菌药物敏感性较高的是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加替沙星、甲砜霉素、交沙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培氟沙星;药物敏感性较低的是头孢哌酮/舒巴坦、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地红霉素和环丙沙星.结论 支原体属药敏结果各地均不完全相同,对于支原体属感染应尽量做培养及药敏试验,为临床提供帮助.

    作者:易爱玲;刘建华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重症医学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

    导管相关性感染不仅增加了患者的住院时间,而且还增加了住院费用,故导管相关性感染是目前全球面临的一个重要而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其相关预防措施:1 医护人员的教育教育和培训医护工作者如何置管与护理,有经验的医师能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作者:韩璐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607例血液肿瘤科医院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血液肿瘤科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现状.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标本分离病原菌,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结果 5678例出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607例、692例次,感染率为10.69%、例次感染率为12.19%;感染部位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为前3位,占全部医院感染的86.13%;两年共分离401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98株,占49.38%,革兰阳性球菌57株,占14.21%,真菌146株,占36.41%;铜绿假单胞菌对6种抗菌药物耐药率>50.00%,而鲍氏不动杆菌虽然检出株数少,但耐药率较高,除美罗培南外,对所检测的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50.00%,未检出耐万古霉素革兰阳性球菌.结论 医院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真菌呈上升趋势,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定期对细菌耐药性监测,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崔庆;王化芬;许会彬;陈国敏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支原体属感染与女性继发性不孕的相关性调查

    目的 探讨支原体属感染与女性继发性不孕的关系,进一步研究不同种属支原体与女性继发性不孕相关性差异.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1年6月医院妇科病房收治的继发性不孕患者96例做为观察组;同期来医院行健康体检的103例女性作为对照组,就两组支原体属检出率及计数进行比较并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支原体属感染检测解脲脲支原体(Uu)、人支原体(Mh)、Uu+ Mh阳性率分别为64.6%、21.8%、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6%、8.7%、5.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Uu计数>104 CFU的为49例,与对照组的8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卵管性不孕组Uu阳性率高于非输卵管性不孕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卵管性不孕组和非输卵管性不孕组的Mh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支原体属感染与女性继发性不孕关系密切,Uu是女性继发性不孕主要致病支原体属.

    作者:钟汉威;凌勇;赵坚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手术室护士血源性传播疾病的职业暴露调查及防护对策

    目的 调查手术室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对手术室护士造成危害的主要原因及防护对策.方法 对医院2007-2009年手术室护士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50名手术室护士中37人发生过职业暴露,发生率为74.0%;共发生职业暴露315人次,主要原因有锐器刺伤,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低职称、低学历、低工作年限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较高职称、高学历、高工作年限护士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防护意识淡薄,应加强全面性防护教育,建立并执行全面性防护措施,将职业暴露风险降到低限度.

    作者:童丽娟;陈坚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影响心血管介入室护士健康的因素与防护对策

    随着导管技术的发展,如何做好介入室护士的防护工作至关重要,结合我院工作中的实际,心血管介入室影响护士健康的因素与防护对策总结如下.1 影响因素1.1 生物因素 介入室护士在手术配合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术后整理器械台上的各种穿刺针、导丝、刀片等,工作人员极易发生职业暴露,引发血源性传播疾病的职业危险因素.

    作者:张雪梅;任凤英;张慧萍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病原体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的临床特征、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收集2009年3月-2011年9月132例确诊为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患者(感染组)的临床资料,随机抽取未并发尿路感染的132例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病原体耐药性.结果 感染组与对照组临床特点不尽相同,感染组患者甘油三酯、尿素氮、血肌酐及治疗天数水平为(2.0212±0.1783) mmol/L、(6.5290±0.3739)mmol/L、(88.7300±5.2610) μmol/L、(15.7600±2.2520)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检出的264株病原体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58.3%,感染组真菌及支原体属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感染组与对照组检出的病原体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不尽相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为66.7%,对亚胺培南、两性霉素B及制霉菌素较为敏感.结论 2型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患者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尿路感染病原体分布特点不同,且病原体耐药率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未并发尿路感染患者.

    作者:秦晓刚;邵军;王淑敏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清洁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与分析

    目的 探讨清洁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 回顾性调查医院2011年1-3月564份清洁切口手术患者的出院病历,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按事先设计的表格进行检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有431例、451例次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6.4%,例次使用率为80.0%,平均用药时间3.5d;术后<24 h停药32例,占7.4%;切开皮肤前30 min~2 h给药的351例,占81.4%;使用青霉素类196例次,占43.4%,第一、二代头孢菌素147例次,占32.6%,三代头孢菌素的21例次,占4.7%;单一用药421例,占97.6%.结论 清洁切口手术围术期用药在抗菌药物适应证、药物选择、用药疗程均存在不合理现象,提示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规范化使用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陈炜;葛孟华;屠传建;蒋晓霞;金玲玲;罗佳 刊期: 2012年第15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