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分离菌的菌群分布和耐药性变迁

孔繁林;储从家;管新龙;罗次节

关键词:临床细菌, 菌群分布, 耐药性
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临床感染细菌的菌群分布和耐药性变迁情况. 方法对我院近3年来血液、尿液和口痰标本中分离的2 981株感染菌作回顾性分析,并与我院1993~1995年的临床资料作比较. 结果革兰阴性杆菌比例显著升高,条件致病菌检出机会显著增多,药敏结果普遍显示耐药率有不同程度升高趋势,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高达83.1%(其中MRSA78.0%、MRCNS86.0%);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对萘啶酸和诺氟沙星的耐药升至50%以上,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则高达96%~97%,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也都有明显升高(P<0.01);革兰阴性杆菌对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在17.4%~55.5%之间. 结论临床抗生素使用中的耐药性问题十分严峻,应定期监测区域内细菌的耐药变化,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特征

    目的对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方法对7年间从我院临床标本中分离出来的不动杆菌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不动杆菌属在全部病原菌中的构成比有明显的升高趋势,2001年的构成比已居第4位;其构成比增加幅度和比例在所有病原菌中是高的;同时该菌在临床科室的分布也越来越广;该菌感染的构成比在炎热季节和老年患者以及危重患者集中科室中的构成比较高;不动杆菌在痰标本中的构成比高于其他种类标本.结论随着在临床感染病原菌中构成比的不断增高,不动杆菌已成为常见病原菌.根据其分布特征针对其高发人群、高发时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有可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作者:常东;蒋伟;于勇;黄志红;张素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内分泌科患者医院感染的调查

    内分泌科病房是我院医院感染高发科室之一,为了解其医院感染情况,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1年393份病历进行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培杰;周长征;李维维;张新玲;高青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介绍一种杜绝针刺的装置

    针刺是护士常见的经血传播疾病的途径,传播的疾病达20余种.可怕的是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艾滋病.有资料显示:因职业引起的感染途径中针刺损伤占80%.我们为了妥善处理针头,设计针头放置盒,方便了操作,杜绝了针头刺伤自己与他人的途径.

    作者:陈水敏;张俊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肿瘤专科医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肿瘤专科医院中恶性肿瘤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特点及预后.方法对我院近6年收治的恶性实体瘤患者(包括恶性淋巴瘤)中并发医院感染的1 422例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肿瘤专科医院中医院感染多见于淋巴瘤和肺癌;≥60岁、临床Ⅲ~Ⅳ期的患者较易并发感染;呼吸道是常见的好发部位;病原菌以G-菌为主,占56.1%;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泰能)和万古霉素分别对G-菌和G+菌保持较高的敏感性.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多为条件致病菌且耐药率较高.

    作者:卫燕;戚宜晶;余荣;马戈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隐球菌伴多重菌感染1例

    患者,男,28岁,农民,5年前肺部诊断为肺结核,两年前发现右背胸部包块逐渐增大,于院外行包块切除术后伤口经久不愈(未做任何检查),并出现破溃流脓.X胸片示右侧第3~7肋缺如,第2肋腋段见不规则小片状透光区,第3肋腋段处可见少量致密的碎片影,在肺中上叶见斑片状增高密度影,并见一软组织块影由胸阔外向肺内突入,考虑右侧2~7肋改变系由结核所致伴寒性脓肿形成,CT示右背部和肩胛骨下及右肺上部系软组织肿块致肋骨破坏,右肩胛骨受侵,右胸膜受侵,痰液、脓液涂片查结核杆菌阴性.病理学找癌细胞阴性.血像:WBC19.8×109/L,L0.127,N0.849,B0.024,涂片革兰染色:革兰阳性酵母样真菌,菌体染色不均,空染区无色可见颗粒,墨汁染色查见隐球菌.

    作者:贾淑芳;姚平;袁璐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几种方法对手清洁消毒的监测

    目的为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中寻找高效快速、简单方便、无刺激的手消毒方法. 方法对传染病区医务人员100人随机分5组进行监测(实验组:健之素牌手消毒剂、洁芙柔消毒喱、0.2%过氧乙酸液毛巾擦洗手、酸化电位水液毛巾擦手;对照组:肥皂流动水洗手). 结果按上顺序排列其除菌率为97.38%、79.19%、100%、74.6%、68.26%,健之素和过氧乙酸组相仿,与其他几组比,差异有统计意义. 结论 0.2%过氧乙酸和健之素对手的消毒效果好,但健之素使用较方便简单易掌握.

    作者:杨翠芳;张顺玲;罗少儒;陈万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管理

    供应室向临床发放的一次性使用的输液(血)器及注射器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医护质量.为达到安全使用的目的,现把我们对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发放和回收管理报告如下.

    作者:王亚霞;吴玲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酵母样真菌感染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酵母样真菌感染的病原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用常规方法和mini VITAL血培养仪进行培养,用常规方法及ID32C或ATB Expression 鉴定. 结果酵母样真菌感染的患者144例,分离真菌152株,内有念珠菌(假丝酵母菌)133株,占总数的87.5%,念珠菌中白色念珠菌33株,占21.7%;白色念珠菌以外的其他酵母样菌119株占78.3%. 结论 ICU患者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或长期留置导管等均为酵母样真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作者:龚国富;徐三男;项勤;段秀群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烧伤病区病原菌结构的变化

    目的对7年来我院烧伤病区病原菌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方法对本院烧伤病区病原菌分离、鉴定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革兰阳性菌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病原菌中的构成比逐渐升高,1996年至今始终占病原菌构成比的第1位.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菌的的构成比逐年下降;同时原来不是主要病原菌的阴沟肠杆菌、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构成比有明显升高. 结论临床抗生素使用方面的变化以及其他相关抗感染措施的采用是导致病原菌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而了解病原菌的结构及其变化趋势对于加强抗感染治疗的针对性和主动性,取得佳的感染防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于勇;盛志勇;柴家科;常东;蒋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老年机械通气患者铜绿假单胞菌药敏分析

    目的提供2002年老年机械通气患者痰铜绿假单胞菌对16种抗菌药物药敏结果,更好地指导临床选用抗生素. 方法对2002年1~6月30例老年气管切开患者痰培养的94株铜绿假单胞菌及32例气管插管患者痰培养的63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分析,药物敏感采用纸片法(Kirby-Bauer)测定. 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敏感率为66.9%;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敏感率分别为47.1%、44.7%;头孢他啶45%;头孢吡肟43%;哌拉西林40.4%;环丙沙星39.2%;对庆大霉素、阿奇霉素、复方新诺明、头孢噻肟耐药率在87%~100%. 结论老年机械通气患者铜绿假单胞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对抗菌药物敏感性≥40%的抗菌药物为阿米卡星、美罗培南、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哌拉西林.

    作者:张晓军;刘长庭;张军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基层医院凡士林纱布高压灭菌失败原因分析

    目的观察凡士林纱布厚度、消毒灭菌次数及在锅中各位置的灭菌效果,对凡士林纱布的灭菌失败原因进行分析. 方法将嗜热脂肪杆菌芽胞ATCC7953布片,夹置于各种厚度凡士林纱布的中心放于铝储物盒中,经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后做细菌定性分析. 结果经2次高压灭菌的32层以内的凡士林纱布中的嗜热脂肪杆菌芽胞(ATCC7953)全部杀灭,杀灭指数为5×105~5×106. 结论采用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方法可靠,灭菌失败原因与凡士林纱布厚度、消毒灭菌次数及在锅中各位置有关,应控制凡士林纱布的厚度,不易过厚(不超过32层),并经2次高压消毒灭菌,置于锅中上层为消毒效果佳位置.

    作者:董薪;郭秀花;杨喜珍;刘则扬;梁志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消毒剂灭活流感病毒方法的探讨

    目的以含氯消毒剂对甲型流感病毒灭活试验效果的观察,探讨消毒剂杀灭病毒试验方法.方法试验采用细胞感染法,以活细胞染色法(MTT法)和观察细胞病理变化(CPE)法测定中和剂、消毒剂及中和产物对狗肾细胞(MDCK)存活性的影响;通过流感病毒对细胞感染情况的观察、计算半数细胞感染剂量(TCID50)的值,确定消毒剂对病毒的杀灭效果. 结果含氯消毒剂有效氯含量25 mg/L时,作用于细胞,仍可影响细胞的存活性,以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仅为26.15%,与CPE法测定含氯消毒剂对狗肾细胞存活性影响的结果基本一致;用MTT法筛选出的含0.07% 硫代硫酸钠的PBS的中和剂,可作为含氯消毒剂杀灭甲型流感病毒试验的中和剂;有效氯含量400 mg/L、作用10 min,对甲型流感病毒的平均杀灭率为99.91%.结论以细胞感染法确定消毒剂对病毒杀灭效果的试验方法简便、可行.

    作者:佟颖;邓小虹;石伟先;丁立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医务人员手机微生物污染分析

    手机是目前应用很普遍的通讯工具,由于医院特殊的工作环境,医务人员手机容易受到污染,为此我们对我院医务人员手机进行微生物学检测,结果如下.

    作者:刘培跃;朱召明;孙永习;代俊合;石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纤维喉镜病原菌污染调查及消毒管理

    目的了解纤维喉镜污染情况,同时对受检者进行追踪调查,了解患者的感染情况. 方法采集标本62份,对50份合格标本进行培养. 结果使用后的纤维喉镜均存在严重污染,并有较多细菌,除了有鼻咽部分布的正常菌群外,还有较多的致病菌;侵入性操作对人体有一定损伤,本组大部分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其中有两例发生了医院感染. 结论只有正确的应用消毒灭菌方法,才能保证消毒灭菌质量;定期监测纤维喉镜,以了解病原菌与医院感染的关系,防止侵入性操作引起的医源性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黄锦葵;杨雪英;黄云平;杜忠坚;李大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两种环氧乙烷锅的临床运用探讨

    医院消毒灭菌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医疗高新技术的发展,介入性诊断、治疗技术和一次性医用物品的逐步推广,很多医疗器械不能高温高压灭菌,而化学消毒剂又易发生腐蚀和老化现象,因此医院消毒灭菌的方法正逐步向现代化、标准化和法规化的方向发展.我院在1998年引进安达信环氧乙烷气体消毒箱,在2002年引进3 M公司环氧乙烷气体灭菌器,用于临床多种医疗器械的灭菌.

    作者:邵为民;邵世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两种包装材料对环氧乙烷灭菌效果的影响

    环氧乙烷灭菌物品的包装材料有纸/塑包装和双层布包装两种,为了解这两类包装材料的环氧乙烷灭菌效果,对两种包装材料各进行160次的灭菌测试,现将测试方法与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魏静蓉;邹英;李彬;张渝;张琦霞;施建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预防婴儿高压氧舱医院感染的措施

    新生儿由于缺乏抗细菌定植能力,免疫系统不成熟,机体抵抗力低下,容易发生医院感染.我们医院使用的婴儿高压氧舱是用透明有机玻璃制造,用含氯消毒剂擦拭的方法消毒,消毒方法是否可靠,为此,我们进行了连续的监测.

    作者:刘玉华;刘丽华;浦周昆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胸外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预防性合理应用抗生素对胸外科手术后感染的医学和经济学效益. 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对比观察268例胸外科患者围术期不同给药方法的临床和经济学效果. 结果实验组和常规用药组相比较,其预防术后感染的效果差别无显著性,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等差别亦无明显性,而住院总费用及抗生素费用等则明显低于常规用药组. 结论围术期应用双剂头孢西丁预防胸外科术后感染是一种合理有效而经济的预防方案.

    作者:陈刚;肖朴;花柱明;崔建修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APIC简介

    1 前言随着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认识和重视,1972年美国成立了感染控制者协会(Association for Practitioner in Infection Control),简称APIC;由于该组织的不断成熟和工作范围的扩展,包括研究一些非感染性的副作用和传统医疗保健系统尤其是医院以外的问题,在1994年该组织的名称正式更改为感染控制与流行病学专业协会(Association for Professional in Infection Control and Epidemiology) ,仍然简称为APIC.

    作者:李六亿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酸碱性对含氯消毒剂消毒效果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pH值对有机氯和无机氯消毒剂消毒效果的影响.方法对染有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ATCC9372)的器械与物品进行消毒前后采样,用悬液定量杀灭实验检测不同含氯消毒剂不同酸碱性条件下对微生物杀灭效果.结果次氯酸钠消毒剂在pH值4.5~9.5的变化中,对物生物的杀灭率从99.9%下降至53.6%;而有机氯的杀灭率只下降0.03%.结论酸碱性对无机含氯消毒剂消毒效果的影响较大,而对建立有排除酸碱性干扰功能的有机含氯消毒剂影响甚微.

    作者:邱豫伟;伍冀湘;皮镇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