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53和MUC1的表达及其意义

蔡祖勋;梁庆正;张学宪;王旭

关键词:基因, P53, MUC1, 癌, 非小细胞肺/病理学, 基因表达, 预后
摘要:目的:探讨p53和MUC1蛋白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发生、发展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ABC方法对65例NSCLC中p53和MUC1表达水平进行研究,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肺癌MUC1表达率为77%(50/65),高表达率为60%( 39/65 ),高表达NSCLC患者生存期明显小于低表达患者, P<0.05; p53表达率为80%(52/65),高表达率为60%(39/65),高表达NSCLC患者生存期也小于低表达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Cox比例风险模型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肺癌预后的前4种因素依次为MUC1、TNM分期、淋巴结受侵情况及分化程度.结论:p53与NSCLC发生有关,MUC1与NSCLC发生和发展有关,并可独立判断预后.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食管内支架对恶性食管梗阻的疗效评价

    对72例恶性食管梗阻且不能耐受剖胸手术的患者置入食管内支架治疗.男56例,女16例,中位年龄63岁.其中食管癌55例(合并食管气管瘘3例),胃底、贲门癌13例,肺癌并气管食管瘘4例. 结果所有内支架开放良好, 吞咽困难计分提高2分;主要并发症为胸骨后不适与胸痛,占52.8%(38/72).初步研究结果提示,食管内支架能有效改善恶性食管梗阻及食管气管瘘的呛咳症状.

    作者:李世珍;李树静;赵蔚冲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诱导性同步放化疗治疗侵袭性肺上沟瘤

    目的:分析同步放化疗(CRT)在NSCLC外科治疗的地位.方法:回顾性总结1987~1996年外科手术的30例累及胸顶部的NSCLC,单纯手术组10例,手术+放疗组(RT)9例,含铂方案化疗+放疗组(CRT)11例.结果:单纯手术组2、4年生存率分别为30%和20%, RT组为22% 和11%,CRT组为73% 和53%.单因素分析根治性(是与否比较,P=0.027)和诱导性治疗(单纯手术和RT与CRT比较,P=0.0173)是有意义的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仅诱导性治疗,P=0.023 8,是有意义的预后因素.结论:与诱导性放疗和单纯手术相比,CRT可提高累及胸顶部的NSCLC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细胞色素P450 2E1和1A1多态性与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 2E1和P450 1A1的多态性与肺癌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新发肺癌患者91例及非肺部疾患同性别的患者91例的细胞色素 CYP 2E1和CYP 1A1的基因多态性,并分析比较.结果:在2组间平衡吸烟的因素后,CYP 2E1和CYP 1A1基因多态性分别单独分析时,与肺癌关系较弱,其OR值分别为1.46和1.5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联合分析时,CYP 2E1 C1C1型和CYP 1A1突变型的OR值为3.00,95%CI为1.03~8.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 P< 0.05.结论:CYP 2E1和CYP 1A1单一基因的多态性不能增加患肺癌的危险,而两者联合作用时则可增强患肺癌的风险.

    作者:汪保国;陈思东;陈阳;周卫平;曾勉;李志彪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KAI1基因转染协同ATRA诱导对肺腺癌细胞株抑制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新抑癌基因KAI1与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acid,ATRA)对肺腺癌A549细胞株抑制增殖和诱导分化的作用.方法: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方法,借助质粒表达载体(PCMV-NEO-XhoI),将抑癌基因KAI1转入肺腺癌A549细胞中,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的细胞克隆.用10 -6 mol/L ATRA 作用于转染及未转染KAI1基因的肺腺癌A549细胞株, MTT法检测细胞体外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和凋亡分析,间接免疫荧光染色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前后细胞CD 82 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测定myc、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的表达,放射免疫测定层连蛋白(LN)表达.结果:ATRA处理KAI1基因转染的肺腺癌细胞CD 82 表达降低,细胞增殖能力下降,凋亡增加,更多的细胞被阻止于G1/G0期,myc、MMP-1及LN表达下降, 比对照组及单纯转染组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抑癌基因KAI1与ATRA对抑制肺腺癌A549细胞株的增殖浸润转移有协同作用.

    作者:王颖;谢娟;孙世良;李少林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支气管成形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

    1981年7月1日~2002年5月31日,我院共对258例肺癌患者施行了支气管成形肺叶切除术,取得了良好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林乐胜;刘玉洪;徐林浩;沈毅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肺癌流行病学和早期诊断新技术

    肺癌是当今世界各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并已成为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2000年美国新发病例达16.94万人,近年来通过采用控制吸烟及大气污染等措施,发达国家的肺癌发病率有所下降,但我国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仍占据首位.原发性肺癌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临床诊疗技术和先进仪器的使用有助于早期发现肺癌.就低剂量螺旋CT、荧光支气管镜、CT-PET等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进展.

    作者:杨瑞森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非小细胞肺癌的多维适癌治疗--由多维适形放疗想到的

    放射治疗技术由三维适形放疗发展到多维适形放疗,但非小细胞肺癌的放射治疗效果仍不满意,就多维适形放疗过渡到多维适癌治疗的设想予以介绍.

    作者:李宝生;于金明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质子泵抑制剂预防化疗所引起胃炎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为了探讨质子泵抑制剂预防及抑制化疗所引起的化学性胃炎的有效性,随机对照研究了不同治疗方法,预防基于多柔比星、氮烯咪胺、铂类、伊立替康和5-氟尿嘧啶所组成的化疗方案所致的胃炎的疗效,研究组采用质子泵抑制剂、安定和5-HT3受体拮抗剂预防胃炎和呕吐方法,对照组使用常规传统的地塞米松加5-HT3受体拮抗剂,进行跟踪观察、疗效比较,并从不良反应、耐受性及安全性等方面加以分析比较.研究组胃炎发生率0(0/11),对照组为72.73%(8/11),P=0.001;化疗后完全无上消化道症状/体征者,研究组75.00%(33/44),对照组52.28%( 24/46 ),P=0.025; 化疗后7 d无症状/体征者,研究组100%(44/44), 对照组76.09% (35/46),P=0.001.初步研究结果提示,质子泵抑制剂对化疗过程中所引起的化学性胃炎有明显的预防及抑制作用,而且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小、安全性好,患者有良好的耐受性.

    作者:郑伟华;陈泽萍;陈继跃;谢德荣;饶珈琦;詹锋;张华;叶云婕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肺癌组织中桩蛋白和E-钙粘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桩蛋白(Paxillin)、 E-钙粘蛋白 (E-cadherin)在人肺癌组织中表达及与肺癌病理特征、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120例肺癌、80例癌旁无癌浸润肺组织、53例正常肺组织的Paxillin和E-cadherin的表达.结果:肺癌、癌旁无癌浸润肺组织和正常肺组织Paxill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9.1%(47/120)、81.3%(65/80)、83.3%(44/53),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cadher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5%(51/120)、87.5%(70/80)、96.2%(51/53),三者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癌组织中Paxillin和 E-cadherin 的阳性表达与肺癌的临床病理分期、肺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axillin阳性表达率与肺癌术后3年生存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adherin阳性表达率与肺癌术后3年生存率有关系,P<0.05.结论:肺癌组织中Paxillin、E-cadherin表达可能与肺癌细胞的侵袭转移有密切联系,可作为评价肺癌浸润转移的生物学标志.

    作者:张鑫;彭品贤;吕嘉春;梁建辉;吴建军;曾波航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肺癌分子靶向治疗新进展

    近几年来,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靶向治疗新药不断涌现,在临床试验或正式临床应用中取得非常鼓舞人心的结果,其中引人注目的有Iressa (ZD1839,Gefitinib)、OSI774(Tarceva, erlotinib)、Herceptin(Trastuzumab,贺赛汀)、IMC-C225 (cetuximab, Erbitux)和Bevacizumab(Avastin)等.

    作者:罗荣城;尤长宣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机械性缝合在支气管-肺外科中的应用

    系统回顾了机械性支气管-肺外科的发展史.就机械性缝合应用于支气管-肺外科的适应证、禁忌证、应用形式、优缺点、临床效果及应注意的问题予以综述.

    作者:赵锡江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肺癌患者血清PGE2水平及其对IL-2/sIL-2R的影响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围手术期血清PGE2水平的变化及其对IL-2/sIL-2R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检测法( 125 I-RIA以及ELISA试剂盒)分别检测43例肺癌患者手术前、后的外周静脉血清PGE2水平和 IL-2/sIL-2R ,术中抽取肿瘤回流静脉血用于检测PGE2水平.结果:肺癌患者外周静脉血存在较高的PGE2(78.81±32.15)pg/mL,与肿瘤回流静脉血中的PGE2(131.07±36.41)pg/mL呈显著相关,r=-0.315,P<0.01,术后其PGE2显著下降;手术前后其IL-2/sIL-2R处于相对较低水平,IL-2与PGE2呈相关关系,而与sIL-2R无明显相关.术后IL-2有所上升(153.83±53.39)pg/mL,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230.29±53.39)pg/mL,P<0.05.结论:肺癌患者存在着高水平的PGE2,是由肺部肿瘤引起的,对IL-2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曹恒昌;华平;陈炬;黄洪铮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癌切除术

    我院2002年8月22日~2003年12月26日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完成肺癌切除术13例,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寇仁业;邹志强;袁耒;许世宁;尹立国;麻彬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肺内孤立性结节的诊断与处理

    近20年来肺癌发病率大幅度上升,肺内孤立性肺结节(so1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含有早期癌灶可能性,故临床上对于SPN的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关系到治疗方式的选择和患者的预后.就SPN的诊断与处理的现状与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王德江;李希波;杨涛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CEA方案治疗成人难治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1999年5月10日~2003年1月30日,我们用环磷酰胺(CTX)、依托泊苷(Vp-16)、阿糖胞苷(Ara-c)组成CEA方案治疗成人难治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AML)37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刘金宏;卞咏梅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环氧化物水解酶Tyr113His多态性与中国北方人群食管鳞状细胞癌易感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微粒体环氧化物水解酶Tyr113His多态性与中国北方人群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方法分析 257例食管癌患者和252名健康对照组人群mEH Tyr113His基因型分布.结果:Tyr 和His等位基因频率在食管癌患者和健康对照组中分别为44.2%、55.8%和44.0%、56.0%.等位基因分布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8,P=0.929;基因型分布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2.116,P=0.347.相对于Tyr/Tyr基因型,His/His基因型或His/His与Tyr/His基因型相加均未增加ESCC的发病风险.它们的危险度分别为1.076(95%可信区间=0.850~1.361)和0.756(95%可信区间=0.493~1.157).如按性别、年龄、吸烟状态及是否具有上消化道肿瘤家族史进行分类,His/His基因型或His/His与Tyr/His基因型相加也未对ESCC的发病风险造成明显影响.结论:mEH的Tyr113His多态性不能作为筛查ESCC患病风险的独立因素.

    作者:邝钢;金霞;李琰;王瑞;郭炜;王娜;张健慧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术中氟尿嘧啶肝灌注对预防结肠癌肝转移的疗效分析

    探讨结肠癌术中氟尿嘧啶(5-FU)肝动脉灌注对肝转移的预防作用.术中从胃网膜右动脉置管至肝总动脉注入5-FU 500 mg/m2,观察疗效.结果144例肝灌注后肝转移发生率13.89%(20/144), 92例未行肝灌注肝转移发生率41.30%(3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步研究结果提示,结肠癌术中5-FU肝灌注可降低结肠癌术后肝转移的发生率.

    作者:余新华;李毅刚;曾庆祉;刘丹婵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电视胸腔镜手术诊治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电视胸腔镜手术诊治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0例胸腔积液患者行电视胸腔镜胸膜活检,确诊为恶性病变,喷洒滑石粉和顺铂.结果:120/120例手术成功,随访115例1~24个月无胸腔积液复发.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对胸腔积液的病因诊断有临床实用价值,滑石粉胸膜固定加顺铂喷洒治疗是控制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方法.

    作者:涂远荣;李旭;林敏;赖繁彩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18F-FDG-SPECT显像技术在肺癌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研究 18 F-FDG-SPECT显像技术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恶性肿瘤组织高糖酵解的特性,对36例肺癌患者用 18 F标记脱氧葡萄糖,使 18 F浓聚于癌组织中,再用带符合线路的SPECT探测其摄取率达到诊断目的,并与术后病理切片作对照研究.结果:36例患者病灶检出灵敏度100%,正确率91.67%( 33/36 ),其中鳞癌正确率100%(17/17),腺癌84.62%(11/13).结论: 18 F-FDG-SPECT 能有效地显像肺癌病灶,瘤体及转移淋巴结的检出率高于CT,作为一种补充检查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该检查价格便宜,成像清晰,有良好应用价值.

    作者:曹子昂;刘建军;黄日太;镡朝辉;郑家豪;施一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争议与共识

    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快,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大的恶性肿瘤.完全性切除是目前治疗肺癌的好方法.但是, 仅有约1/3的肺癌适合于外科治疗, 另2/3的肺癌由于伴有远处转移或侵犯邻近器官而被视为不可手术.近年来, 随着心血管外科理论和技术在肺癌外科中的应用, 使得肺切除合并受侵的左心房、胸主动脉、上腔静脉和肺动脉的整块切除成为可能.这些过去被视为外科禁忌证和无治愈希望的局部晚期肺癌,不但获得肿瘤完全切除、无肿瘤复发转移,而且获得长期生存和良好的生活质量.

    作者:周清华 刊期: 2004年第07期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主管: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主办: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