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燕;田耀洲
目的:评价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对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并对影响疗效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1995年1月~2001年1月对90例肝癌患者行肝动脉介入治疗.24例单纯肝动脉灌注化疗(TAI),66例肝动脉灌注化疗加碘油栓塞(LP-TACE).分析其生存率与治疗方法、次数、门脉癌栓、肿瘤分型、肿瘤大小、肝功能Child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1)全组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50.0%、26.7%、16.7%、3.3%、1.1%.TACE组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59.1%、31.8%、22.7%、4.5%、1.5%;TAI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25.0%、12.5%,无存活3年者.TACE组疗效较好,P<0.01;2)生存期与治疗次数呈正相关,P<0.01;3)门脉内无癌栓者的生存率显著高于门脉内有癌栓者,P<0.05;4)单结节型生存率高,弥漫型差,P<0.01;瘤径≤5cm者疗效好,P<0.01;5)肝功能Child A级者疗效较好,P<0.05;6)Ⅰ期生存率高,Ⅲ期差,P<0.01.结论:肝癌介入治疗的远期疗效与治疗方法、次数、门脉癌栓、肿瘤分型、肿瘤大小、肝功能Child分级、临床分期密切相关,积极地超选择性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喻建华;万会平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和P-耐药糖蛋白(P-gp)在胆囊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和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64例胆囊癌组织标本中COX-2和P-gp蛋白的表达.结果:胆囊癌组织中COX-2和P-gp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71.9%(46/64)和65.6%(42/64),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两者的阳性率4.8%(2/42)和7.1%(3/42),P<0.05,P=0.006.COX-2的表达与胆囊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P<0.05,P=0.000、0.000、0.01,而与组织学分级无关;P-gp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P<0.05,P=0.002、0.001,而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无关;二者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均无关.COX-2与P-gp的表达调控呈正相关,两者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性,r=0.425,P<0.05.结论:在胆囊癌中,COX-2、P-gp参与肿瘤发生发展过程并与患者的预后有关,COX-2和P-gp的协同作用在肿瘤多药耐药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的应用会预防肿瘤耐药并提高化疗的疗效.
作者:智迎辉;宋茂民;涂巍;郭仁宣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通过检测消化道良恶性疾病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arcinoecmbryonic antigen,CEA)和甲胎蛋白(human alpha-fetoprotein,Hafp)表达状况以评估其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检测245例消化系良恶性疾病患者和200例健康成人血清肿瘤标志物CEA和Hafp的水平.结果:消化系恶性肿瘤组血清CEA(79.57±224.5)ng/Ml比消化系良性疾病组(4.03±4.6)ng/Ml增加20倍,P<0.01;良性疾病组比健康对照组(2.24±1.22)ng/Ml升高<2倍.亚组分析CEA对结直肠癌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68.1%和60.0%.结论:时间分辨荧光检测血清标志物具有超敏感特性,增强Hafp和CEA对恶性肿瘤特别是结肠癌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阳性率,有助于消化系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和签别能力.
作者:骆燕;田耀洲 刊期: 2004年第12期
1病例报告例1,患者女,38岁,咳嗽半年,痰中带血3个月,胸部CT显示左肺中心型占位,直径5 cm,表面短毛刺状,并左上肺不张.1998年6月8日入院,诊断为肺癌.在全麻下行左全肺切除、肺门淋巴结清除.术后病理为肺腺癌混合纤维肉瘤,肺门、隆突下、纵隔淋巴结腺癌转移4/4、3/3、1/4.术后给顺铂+依托泊苷方案化疗4个疗程.术后8个月死于脑转移.
作者:巴宁;董晓丽;庄振利;徐向东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比较研究亚硒酸钠(Na2SeO3)及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MSC)与EGFR/MAPK信号传导的相关性,初步探索这两种硒化合物可能的与MAPK信号传导相关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细胞形态学、丫啶橙(acridine orange,AO)荧光染色、免疫组化及免疫蛋白印迹等方法,观察分析Na2SeO3和MSC在不同作用浓度与时间对人食管癌EC109细胞的细胞形态学改变以及EGFR、MAPK、act-ERK1/2蛋白的表达.结果:Na2SeO3及MSC这两种硒化合物对人食管癌EC109细胞EGFR及act-ERK1/2蛋白表达均有低浓度(1μg/mL)激活、高浓度抑制的作用;并均呈明显的时间和浓度的依赖性.但其区别表现在:1)细胞形态学观察:Na2SeO3主要表现为细胞肿胀,出现胞质空泡及颗粒状物质增多等毒性改变,并随剂量增加毒性改变愈明显;MSC则主要呈现细胞固缩、凋亡小体形成,未见明显细胞毒性作用.2)MSC组对EC109 细胞EGFR/act-ERK1/2信号传导的抑制作用均明显高于相应浓度的Na2SeO3组,P<0.01,但MSC 16μg/mL作用24、48 h时EGFR及act-ERK1/2蛋白表达有很微弱回升.结论:1)Na2SeO3和MSC对EC109细胞系细胞形态学影响与MAPK信号传导相关,且对EGFR/MAPK信号通路有抑制作用.2)与Na2SeO3比较,MSC低毒且具有更强的作用.
作者:裴小娟;苏敏;田东萍;李冠武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hTERT基因在HBsAg阳性与阴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探讨HBV病毒感染与hTERT基因表达在HCC中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73例HCC患者组织中hTERT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情况,其中HBsAg阳性53例,HBsAg阴性20例,比较二者表达的差异.结果:hTERT蛋白在HBsAg阳性H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为48/53,在HBsAg阴性HCC组织中阳性表达为12/20,两组病例hTERT蛋白表达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TERT mRNA在HBsAg阳性HCC组织中阳性表达为46/53,hTERT mRNA在HBsAg阴性HCC组织中阳性表达为11/20,两组病例hTERTmRNA表达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学分析显示,HCC中HBsAg与hTERT mRNA的表达有显著关联性,与hTERT蛋白的表达强度成系统性的线性趋势,P<0.01.结论:HBsAg阳性HCC组织中hTERT基因表达的阳性率和阳性强度均明显高于HBsAg阴性HCC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中HBV病毒感染与hTERT基因表达之间具有相关性,提示在HCC发生发展中可能存在二者的相互作用.
作者:周旭;易继林;郭悦青;刘恩宇;李兴睿;刘谨文;杨志芳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内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浸润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S-100蛋白抗体作为DC特异性标记物,对30例胃腺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和DC定量计数.结果:高分化和低分化胃癌组织中每个高倍镜视野的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1.43±12.05和10.45±13.54,两组DC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平均每个视野中的阳性细胞数分别为6.90±4.43和15.99±8.36,无淋巴结转移的DC数量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者,P<0.001;术后生存期<5年和≥5年的两组DC计数分别为4.68±3.29和10.47±7.71,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DC的浸润明显延长胃癌患者的生存,且与淋巴结转移有关,提示DC细胞的浸润程度可作为胃癌预后判断的指标.
作者:徐陵;周健;王敏茹;朱晓莉;王青;孔军 刊期: 2004年第12期
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胸部恶性肿瘤的一种并发症.因其蛋白含量高、增长迅速等特点,严重损害了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从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期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作者:王春艳 刊期: 2004年第12期
卵巢甲状腺肿是卵巢畸胎瘤的特殊类型,也是很少见的卵巢肿瘤,文献报道较少.我们近年来共收治800例卵巢畸胎瘤,其中8例为卵巢甲状腺肿,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作者:曾四元;李隆玉;李诚信;于晓红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为探讨综合治疗对肾癌肺转移患者的治疗作用,15例肾癌合并肺转移的患者中,14例行肾癌根治术.术后7~10 d开始生物治疗和化疗.白介素-Ⅱ(IL-2)100万U,静脉滴入,1次/d,连续7d;5-氟尿嘧啶(5-FU)500mg/m2,静脉滴入,1次/d,连续5 d.1个月后开始第2个疗程.干扰素-α(IFN-α)300万U,肌肉注射,隔日1次,连续治疗8周,休息4周后重新开始下1个疗程.如果雌激素、孕激素受体阳性,给予孕激素甲地孕酮0.5,1次/d口服,长期服用.结果示,15例患者中,CR 1例(6.7%),无瘤生存期为38个月;PR 3例(20%),持续时间6~14个月(平均9.4个月);MR 2例(13.3%);SD 2例(13.3%);PD 7例(46.7%).初步研究结果提示,采用根治性手术、化疗、生物治疗等综合方法是治疗肾癌肺转移患者的较好方法.
作者:邱祥政;孙三元;王阔兴;贺厚光;范涛 刊期: 2004年第12期
恶性骨肿瘤多发于青少年,以往多采用高位截肢或关节离断,致残严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我们对45例膝周骨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瘤段关节截除,体外95%乙醇浸泡灭活再植,膝关节重建的保肢治疗,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黄惠民;陶志伟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骨肉瘤中抗凋亡基因Survivin的表达状态及其与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技术、DNA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38例骨肉瘤、15 例骨软骨瘤、5例正常骨组织中Survivin Mrna表达及骨肉瘤组织中cyclin D1表达和细胞凋亡情况,比较Survivin Mrna 表达与骨肉瘤临床病理参数及cyclin D1 表达的关系.结果:Survivin Mrna在正常骨和骨软骨瘤组织无明显表达,但显著表达于骨肉瘤中65.8%(25/38),其表达率与骨肉瘤组织学分级无关,与WHO分型及转移有关,P<0.05;骨肉瘤细胞凋亡指数(AI)均值为8.3%(0~17%),Sur-vivin阴性组AI值显著高于阳性组,P<0.01;骨肉瘤中cyclin D1过度表达(71.1%,27/38),其与Survivin表达正相关,rs=0.370,P<0.05.结论:Survivin 选择性表达于骨肉瘤组织,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并与cyclin D1协同作用参与骨肉瘤的发生发展,Survivin可能是评价骨肉瘤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高大新;吕刚;黄涛;孟辉;杨向红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为讨论颅内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对本科近13年来治疗的5例颅内黑色素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示颅内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征性.影像学上CT表现为高密度或混杂密度,增强扫描呈不同程度强化.核磁共振检查(MRI)表现为短T1短T2信号,也可以因顺磁性黑色素含量不同和瘤内有无出血,表现为高、低或混杂信号,注射二乙胺五乙酸钆(GD-DTPA)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强化.5例患者中,3例手术全切,1例大部分切除,1例未手术.初步研究结果提示,颅内黑色素瘤的预后差,主张在手术基础上进行包括放疗及化疗的综合治疗.
作者:张在强;李新钢;黄齐兵;张元鹏;宫崧峰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评价诱导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放射疗效的影响.方法:127例病理确诊的Ⅲ、ⅣA期初诊鼻咽癌患者接受诱导化疗(含顺铂为主的联合方案1~3个疗程)加放射治疗,按TNM分期、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的匹配条件与同期127例单纯放疗患者配对进行比较,两组采用的放射治疗技术基本一致.结果:化放组和单放组3年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0.2%和24.4%,P=0.003,两组的3年总生存率(OS)、无瘤生存率(DF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无复发生存率(RFS)分别为78.1%和67.4%,P=0.085;72.1%和63.1%,P=0.047;88.1%和72.1%,P=0.001;84.9%和94.5%,P=0.105.对N2~N3期患者,两组的OS、DFS、DMFS分别为79.7%和64.9%,P=0.027;74.6%和60.2%,P=0.014;87.9%和68.6%,P=0.002.化放组化疗2个疗程的3年DFS要明显高于化疗1个疗程(83.1%对65.7%,P=0.049)或单纯放疗(83.1%对63.1%,P=0.01).结论:诱导化疗综合放疗能明显降低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远处转移率,提高无瘤生存率,但不能提高局控率和总生存率;诱导化疗力度不足(<2个疗程)将会影响疗效.
作者:吴少雄;赵充;崔念基;卢泰祥;邓美玲;黄莹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5-氟尿嘧啶(5-FU)低剂量持续静脉输注治疗晚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应用5-FU低剂量持续静脉输注为主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46例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给予5-FU持续静脉泵入,泵入速度为2mL/h维持360 h,均按计划完成化疗2个周期以上.结果:治疗达到PR 22例,SD 18例,PD 6例,有效率为47.8%(22/46).毒副反应较轻,大多为Ⅰ~Ⅱ级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结论:5-FU低剂量长时间持续静脉输注为主的联合化疗,是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安全有效的化疗途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锡芹;于金明;田禾;齐洁琳;步兵;刘志芳 刊期: 2004年第12期
手术治疗十二指肠肿瘤患者12例,术前分别行B超、螺旋CT、钡剂造影、内镜检查;术中行常规冷冻病理切片检查;确诊良性肿瘤8例,恶性4例.除降部3例恶性肿瘤行传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外,其余病例行十二指肠节段性切除.结果:B超、钡剂造影、螺旋CT、内镜检出率分别为5/7、81.8%(9/11)、8/9及83.3%(10/12);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手术平均时间2.5 h(1.5~4 h),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平均5.5 h(4.5~6.5 h).所有病例术后恢复良好,无手术并发症出现.平均住院时间18 d(12~23 d).随访时间30(3~48)个月,无肿瘤复发.回顾分析结果显示,螺旋CT在诊断十二指肠肿瘤方面具有优势,十二指肠降段及水平段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行十二指肠节段切除安全简便,切实可行.
作者:姜海毅;丁红光;田晓卫 刊期: 2004年第12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放射治疗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我院作为全省惟一的省级肿瘤专科医院,1967年建院至今,已陆续购进了许多种不同性能的放疗仪器设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多年来,在不断地改扩建放疗用房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一些放疗机房防护设计中的经验和启示,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宗敏;刘秀云;梁兆军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食管肉瘤样癌(sar-comatoid carcinoma,SC)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探讨其可能的组织起源.方法:采用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对4例食管SC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SC多见于50岁以上的男性.主要症状为进行性吞咽困难和胸骨后疼痛.肿瘤多呈息肉样或蕈样,表现为癌和梭形细胞肉瘤双相形态特征,癌和肉瘤组织相互之间可见移行过渡.免疫组化,4例SC中的癌成分对上皮性标记物CK和EMA均呈阳性表达,对间叶性标记物Vimentin表达阳性1例;肉瘤成分Vimentin表达阳性3例,弱阳性1例,部分瘤细胞S-100蛋白表达阳性2例,SMA阳性1例;同时对CK或EMA表达阳性各1例.结论:食管SC是一种不同于食管其他型癌的少见的恶性肿瘤,肉瘤样癌细胞的双重形态表象可能是癌细胞多向转化的结果.
作者:赵尔增;张建中;郑燕华;张铭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目前男性肺腺癌与肺鳞癌患者的部分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男性肺腺癌与肺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0岁组腺癌为35.0%(21/60),鳞癌为48.5%(33/68).肺腺癌与肺鳞癌发病均集中于产业工人、农民及文职人员.腺癌以Ⅳ期多56.7%(34/60),鳞癌以Ⅲ期多58.9%(40/68);腺癌发生转移占65.0%(39/60),鳞癌发生转移占30.9%(21/68).结论:男性肺癌的发病仍体现出腺癌比鳞癌患者年龄轻、分期晚及转移早的特点,但腺癌和鳞癌患者在职业构成比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确诊时两者的可手术治疗率均不高.
作者:马万里;叶红;彭晓玲;白明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s)在肝细胞癌(HCC)肿瘤血管生成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9例(男34例,女5例)共41个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CC病灶VEGF、Flt-1和KDR/Flk-1的蛋白表达.观察病灶肿瘤大小、包膜、子灶、门静脉癌栓、肝门淋巴结转移和肝硬化等.记录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如年龄、HBsAg、HBV和AFP情况.手术结果记录病灶大小、数目、肝硬化和包膜情况.病理结果记录病理分级、肝硬化等情况.结果:在转移高危组、包膜欠完整和(或)无包膜组、小肝癌组中VEGF表达阳性率均高于转移低危组、包膜完整组和大肝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EGF的表达与Edmondson分级、HBV、HBsAg、AFP水平以及肝硬化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DR/Flk-1表达阳性病灶29个,阳性率为70.73%(29/41);KDR/lk-1在转移高危组、包膜欠完整和(或)无包膜组、小肝癌组中表达的阳性率也均高于转移低危组、包膜完整组和大肝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DR/Flk-1蛋白的表达亦与Edmondson分级、HBV、HBsAg、AFP水平、肝硬化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lt-1阳性病灶28个,阳性率为68.29%(28/41);Flt-1的表达与转移、包膜情况、肿瘤大小以及Edmondson分级、HBV、HBsAg、AFP水平、肝硬化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VEGF的表达与KDR/Flk1-存在相关性,P<0.001;而VEGF表达与Flt-1及KDR/Flk1的表达与Flt-1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VEGF通过结合其特异性酪氨酸激酶受体,特别是受体KDR/Flk-1促进HCC肿瘤血管生成因子而促进HCC的生长、浸润和转移.
作者:高志芹;朱月莉;史英红 刊期: 200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