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菊;王燕
目的:探讨目前男性肺腺癌与肺鳞癌患者的部分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男性肺腺癌与肺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0岁组腺癌为35.0%(21/60),鳞癌为48.5%(33/68).肺腺癌与肺鳞癌发病均集中于产业工人、农民及文职人员.腺癌以Ⅳ期多56.7%(34/60),鳞癌以Ⅲ期多58.9%(40/68);腺癌发生转移占65.0%(39/60),鳞癌发生转移占30.9%(21/68).结论:男性肺癌的发病仍体现出腺癌比鳞癌患者年龄轻、分期晚及转移早的特点,但腺癌和鳞癌患者在职业构成比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确诊时两者的可手术治疗率均不高.
作者:马万里;叶红;彭晓玲;白明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大剂量甲氨堞呤(methotrexate,MTX)化疗的脑脊液药代动力学.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27例肿瘤患者静脉滴入MTX(1.0~3.0 g/次)后的脑脊液和血浆中MTX浓度进行连续测定.结果:滴入MTX后0、6、12、24和36 h的脑脊液浓度分别为(1.65±1.52)×10-6、(4.3±3.34)×10-7、(1.46±1.10)×10-7和(3.19±4.38)×108mol/L,36 h时已测不出MTX浓度,它的药-时曲线与血浆相类似.直线回归方程:Y=0.057 97+0.010 82X(r=0.835 7).结论:脑脊液中MTX代谢呈二室模型,与血药浓度正相关.
作者:赵帆;赵永新;肖拥军;孙延亮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研究老年肺癌患者肺切除术后早期右心血流动力学改变和氨力农对右心功能的作用.方法:肺癌患者50例,肺叶切除组31例,全肺切除组19例.用多谱勒超声测定术前、术后右心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使用氨力农7 d观察.结果:肺切除术后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较术前降低,其中肺叶切除组P<0.05,t=2.088,全肺切除组P<0.01,t=4.141;右室舒张末容积指数(RV-EDVI)较术前增加,肺叶切除组P<0.05,t=2.651,全肺切除组P<0.05,t=2.735;平均肺动脉压(mPAP)较术前增加,肺叶切除组P<0.01,t=3.701,全肺切除组P<0.01,t=4.912;肺动脉收缩压(PAsP)较术前增加,肺叶切除组P<0.01,t=3.534,全肺切除组P<0.01,t=4.291;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较术前增加,肺叶切除组P<0.05,t=2.723,全肺切除组P<0.01,t=3.104;右室收缩压(RvsP)较术前增加,肺叶切除组P<0.05,t=2.587,全肺切除组P<0.05,t=2.778.使用氨力农可降低RVEDVI、mPAP、PAsP、PVRI和改善RVEF.结论:肺切除术后早期右心功能减退,平均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增高.氨力农能够改善右心功能,减少术后心脏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费秀渠;罗小东;林淑华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s)在肝细胞癌(HCC)肿瘤血管生成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9例(男34例,女5例)共41个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CC病灶VEGF、Flt-1和KDR/Flk-1的蛋白表达.观察病灶肿瘤大小、包膜、子灶、门静脉癌栓、肝门淋巴结转移和肝硬化等.记录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如年龄、HBsAg、HBV和AFP情况.手术结果记录病灶大小、数目、肝硬化和包膜情况.病理结果记录病理分级、肝硬化等情况.结果:在转移高危组、包膜欠完整和(或)无包膜组、小肝癌组中VEGF表达阳性率均高于转移低危组、包膜完整组和大肝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EGF的表达与Edmondson分级、HBV、HBsAg、AFP水平以及肝硬化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DR/Flk-1表达阳性病灶29个,阳性率为70.73%(29/41);KDR/lk-1在转移高危组、包膜欠完整和(或)无包膜组、小肝癌组中表达的阳性率也均高于转移低危组、包膜完整组和大肝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DR/Flk-1蛋白的表达亦与Edmondson分级、HBV、HBsAg、AFP水平、肝硬化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lt-1阳性病灶28个,阳性率为68.29%(28/41);Flt-1的表达与转移、包膜情况、肿瘤大小以及Edmondson分级、HBV、HBsAg、AFP水平、肝硬化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VEGF的表达与KDR/Flk1-存在相关性,P<0.001;而VEGF表达与Flt-1及KDR/Flk1的表达与Flt-1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VEGF通过结合其特异性酪氨酸激酶受体,特别是受体KDR/Flk-1促进HCC肿瘤血管生成因子而促进HCC的生长、浸润和转移.
作者:高志芹;朱月莉;史英红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评价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对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并对影响疗效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1995年1月~2001年1月对90例肝癌患者行肝动脉介入治疗.24例单纯肝动脉灌注化疗(TAI),66例肝动脉灌注化疗加碘油栓塞(LP-TACE).分析其生存率与治疗方法、次数、门脉癌栓、肿瘤分型、肿瘤大小、肝功能Child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1)全组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50.0%、26.7%、16.7%、3.3%、1.1%.TACE组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59.1%、31.8%、22.7%、4.5%、1.5%;TAI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25.0%、12.5%,无存活3年者.TACE组疗效较好,P<0.01;2)生存期与治疗次数呈正相关,P<0.01;3)门脉内无癌栓者的生存率显著高于门脉内有癌栓者,P<0.05;4)单结节型生存率高,弥漫型差,P<0.01;瘤径≤5cm者疗效好,P<0.01;5)肝功能Child A级者疗效较好,P<0.05;6)Ⅰ期生存率高,Ⅲ期差,P<0.01.结论:肝癌介入治疗的远期疗效与治疗方法、次数、门脉癌栓、肿瘤分型、肿瘤大小、肝功能Child分级、临床分期密切相关,积极地超选择性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喻建华;万会平 刊期: 2004年第12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放射治疗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我院作为全省惟一的省级肿瘤专科医院,1967年建院至今,已陆续购进了许多种不同性能的放疗仪器设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多年来,在不断地改扩建放疗用房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一些放疗机房防护设计中的经验和启示,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宗敏;刘秀云;梁兆军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卵巢癌组织中端粒酶、脆性三联组氨酸蛋白表达状况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用端粒酶逆转录酶(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TRT)、脆性三联组氨酸(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蛋白抗体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4例卵巢癌、14例囊腺瘤和10例正常卵巢标本,并结合年龄、组织学分类、分级和临床分期进行分析.结果:卵巢癌组织均表达TRT,其中强阳性79.4%(27/34),弱阳性7例;14例囊腺瘤及10例正常卵巢上皮TRT表达均为弱阳性.癌组织与囊腺瘤及正常上皮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卵巢癌组织FHIT表达阳性47.1%(16/34),阴性18例;14例卵巢囊腺瘤组织FHIT表达阳性者为85.7%(12/14);10例卵巢正常形态组织FHIT表达均为阳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TRT表达与卵巢癌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HIT表达与年龄、组织学分类、分级和分期无相关性,P>0.05.结论:TRT表达升高、FHIT表达降低或缺失可能与卵巢癌的发生有关;二者可能作为临床诊断和预后的辅助指标.
作者:赵坡;吕亚莉;钟梅;陈乐真 刊期: 2004年第12期
手术治疗十二指肠肿瘤患者12例,术前分别行B超、螺旋CT、钡剂造影、内镜检查;术中行常规冷冻病理切片检查;确诊良性肿瘤8例,恶性4例.除降部3例恶性肿瘤行传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外,其余病例行十二指肠节段性切除.结果:B超、钡剂造影、螺旋CT、内镜检出率分别为5/7、81.8%(9/11)、8/9及83.3%(10/12);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手术平均时间2.5 h(1.5~4 h),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平均5.5 h(4.5~6.5 h).所有病例术后恢复良好,无手术并发症出现.平均住院时间18 d(12~23 d).随访时间30(3~48)个月,无肿瘤复发.回顾分析结果显示,螺旋CT在诊断十二指肠肿瘤方面具有优势,十二指肠降段及水平段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行十二指肠节段切除安全简便,切实可行.
作者:姜海毅;丁红光;田晓卫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食管肉瘤样癌(sar-comatoid carcinoma,SC)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探讨其可能的组织起源.方法:采用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对4例食管SC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SC多见于50岁以上的男性.主要症状为进行性吞咽困难和胸骨后疼痛.肿瘤多呈息肉样或蕈样,表现为癌和梭形细胞肉瘤双相形态特征,癌和肉瘤组织相互之间可见移行过渡.免疫组化,4例SC中的癌成分对上皮性标记物CK和EMA均呈阳性表达,对间叶性标记物Vimentin表达阳性1例;肉瘤成分Vimentin表达阳性3例,弱阳性1例,部分瘤细胞S-100蛋白表达阳性2例,SMA阳性1例;同时对CK或EMA表达阳性各1例.结论:食管SC是一种不同于食管其他型癌的少见的恶性肿瘤,肉瘤样癌细胞的双重形态表象可能是癌细胞多向转化的结果.
作者:赵尔增;张建中;郑燕华;张铭 刊期: 2004年第12期
将68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分为单纯化疗组和联合组(艾迪注射液+化疗),单纯化疗组32例给予NP(诺维本+顺铂)方案,联合组36例化疗的同时给予艾迪注射液50 mL+5%葡萄糖250 mL静脉滴入,化疗方案同单纯化疗组.结果联合组的总有效率(CR+PR)为55.6%(20/36),单纯化疗组为46.9%(15/32),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临床症状改善率及生存质量的提高,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度以上白细胞降低的发生率联合组较单纯化疗组低.初步研究结果提示,艾迪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NSCLC有明显的协同、增效、减毒和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
作者:王燕;安聿玫;许海平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为探讨综合治疗对肾癌肺转移患者的治疗作用,15例肾癌合并肺转移的患者中,14例行肾癌根治术.术后7~10 d开始生物治疗和化疗.白介素-Ⅱ(IL-2)100万U,静脉滴入,1次/d,连续7d;5-氟尿嘧啶(5-FU)500mg/m2,静脉滴入,1次/d,连续5 d.1个月后开始第2个疗程.干扰素-α(IFN-α)300万U,肌肉注射,隔日1次,连续治疗8周,休息4周后重新开始下1个疗程.如果雌激素、孕激素受体阳性,给予孕激素甲地孕酮0.5,1次/d口服,长期服用.结果示,15例患者中,CR 1例(6.7%),无瘤生存期为38个月;PR 3例(20%),持续时间6~14个月(平均9.4个月);MR 2例(13.3%);SD 2例(13.3%);PD 7例(46.7%).初步研究结果提示,采用根治性手术、化疗、生物治疗等综合方法是治疗肾癌肺转移患者的较好方法.
作者:邱祥政;孙三元;王阔兴;贺厚光;范涛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为研究孚贝(卡莫氟)联合肝动脉灌注对大肠癌肝转移疗效及不良反应,对40例不能手术切除的肝转移患者行大肠癌根治术加孚贝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和肝动脉加门静脉灌注化疗.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孚贝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20例;对照组:肝动脉加门静脉灌注化疗20例中15例合格病例.观察组肝转移灶CR 1例,PR 12例,近期有效率65.0%(13/20).对照组CR 1例,PR 9例,近期有效率66.7%(10/15).1、2、5年生存率观察组分别为90.0%(18/20)、65.0%(13/20)、25.0%(5/20);对照组为93.3%(14/15)、66.7%(10/15)、26.7%(4/15).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口服孚贝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是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智;王刚成;庄兢;韩广森 刊期: 2004年第12期
康莱特注射液是从中药薏苡仁中提取的脂溶性抗癌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提高免疫、改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的作用[1].我科对收治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了随机临床对照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勇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在不可切除的胰腺癌中的作用.方法:2001年6月~2003年6月对16例经病理证实且不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施行125I粒子胰腺肿瘤植入术,所有患者术前CT与MRI均显示胰腺肿块,术中所见证实.结果:11例疼痛肿瘤患者中10例症状明显减轻,3例肿瘤缩小,1例肿瘤增大;4例Ⅰ期患者生存期均在20个月以上.2例出现了并发症,1例小肠梗阻,1例胰瘘.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能控制原发性胰腺肿瘤的局部生长,镇痛效果显著,并发症较低,有望提高早期患者的生存期.
作者:吕孝鹏;孙新臣;孙临飞;权斌;刘鹏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评价静态调强放疗治疗肺癌等运动幅度较大肿瘤的可行性.方法:应用自行研制的运动体模系统模拟呼吸运动,测量不同运动幅度及不同运动方向对基于多叶光栅的静态调强放疗射束半影、剂量分布及绝对剂量的影响.结果:靶区运动明显增加了射野在运动方向的半影,导致了低剂量区面积增大及高剂量区不确定性的增加,但70%~90%的等剂量线变化不显著.虽然不同情况下各测量点的剂量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但若将运动等不确定性因素考虑在内,多次测量后总体变化幅度均在允许的范围之内.结论:靶区运动加宽了射束的半影,但在适当补偿运动等影响靶区确定的因素后,应用静态调强放疗治疗周期性运动的肿瘤是可行的.
作者:李宝生;李大坤;王玉宝;尹勇;韩廷芒;刘同海;卢洁;刘娟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乳腺癌骨转移的特点.方法:通过对93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骨扫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乳腺癌骨转移的特点.结果:乳腺癌患者骨转移表现以异常放射性浓集灶为主,部分患者也可表现为放射性稀疏缺损区.骨转移病灶以脊柱及肋骨为多,占80%;颅骨、胸骨、骨盆及四肢骨约占20%.浸润性导管癌多,占35.5%;腺癌其次,占25.8%;髓样癌占12.9%;黏液癌仅占4.3%.结论:乳腺癌患者骨转移表现以异常放射性浓集灶为主,部分患者也可表现为放射性稀疏缺损区;浸润性导管癌和腺癌骨转移率高于髓样癌和黏液癌.
作者:方永存;胡旭东;左文述;杨国仁;陈鸣陆;张鹏;李国梁;霍宗伟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为观察膀胱灌注羟基喜树碱(HCPT)+白介素-2(IL-2)预防膀胱癌复发的临床疗效,将12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HCPT组55例,每次用HCPT 20 mg+生理盐水40 mL;HCPT+IL-2组66例,每次用HCPT 20 mg+IL-2 1 000 U+生理盐水40 mL.开始每周灌注1次,共8次,之后每2周灌注1次,共8次,再后每个月灌注1次,共8次,再后每2个月灌注1次至2年.在灌注期间每3个月复查膀胱镜1次,对可疑病变,取活组织检查.结果示,随访2年,HCPT组复发率为25.5%(14/55);HCPT+IL-2组复发率为7.6%(5/6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6,P<0.05.初步研究结果提示,HCPT+IL-2较单独HCPT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效果更好.
作者:王焱旻;廉吉虎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和P-耐药糖蛋白(P-gp)在胆囊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和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64例胆囊癌组织标本中COX-2和P-gp蛋白的表达.结果:胆囊癌组织中COX-2和P-gp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71.9%(46/64)和65.6%(42/64),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两者的阳性率4.8%(2/42)和7.1%(3/42),P<0.05,P=0.006.COX-2的表达与胆囊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P<0.05,P=0.000、0.000、0.01,而与组织学分级无关;P-gp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P<0.05,P=0.002、0.001,而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无关;二者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均无关.COX-2与P-gp的表达调控呈正相关,两者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性,r=0.425,P<0.05.结论:在胆囊癌中,COX-2、P-gp参与肿瘤发生发展过程并与患者的预后有关,COX-2和P-gp的协同作用在肿瘤多药耐药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的应用会预防肿瘤耐药并提高化疗的疗效.
作者:智迎辉;宋茂民;涂巍;郭仁宣 刊期: 2004年第12期
就肝脏肿瘤放射治疗后肝组织的病理及影像变化予以综述.病理表现以肝静脉阻塞为特征,具体分为4期.影像方面:核素扫描为示踪剂稀疏,B超为低回声,CT、MRI表现多样,可呈无变化、低密度(信号)以及强化表现,延迟期强化为其特征,这一点有助于与肝癌进行鉴别.
作者:姜鹏;王义善;徐元强;于洪升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与宫颈癌前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和宫颈癌的关系以及与它们的预后关系.方法:采用第2代杂交捕获试验法检测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994例随访手术治疗患者99例,随访患者同时行宫颈细胞学、阴道镜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按宫颈病变严重程度比较高危型HPV的检出率,以及比较术前术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感染高危型HPV变化情况.结果:以HPVDNA≥1.0 Pg/mL为阳性标准,慢性宫颈炎、CIN各组及宫颈癌分别为46.92%(206/439)、65.71%(23/35)、81.82%(36/44)、98.41%(62/63)、82.32%(340/413).随访患者细胞学,阴道镜检查除1例CIN3患者为阳性,其余均为阴性,术后HPV持续阳性率为21.18%,其中1例诊断为宫颈原位癌.结论: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有明显相关性;宫颈锥切术后HPV持续阳性患者为复发的高危人群,应严密随访.
作者:李隆玉;张燕玲;郭久柏 刊期: 200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