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康莱特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

杨勇

关键词:癌, 非小细胞肺/中药疗法, 薏苡仁/治疗应用, 生活质量
摘要:康莱特注射液是从中药薏苡仁中提取的脂溶性抗癌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提高免疫、改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的作用[1].我科对收治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了随机临床对照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胃癌组织内树突状细胞的浸润及其预后意义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内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浸润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S-100蛋白抗体作为DC特异性标记物,对30例胃腺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和DC定量计数.结果:高分化和低分化胃癌组织中每个高倍镜视野的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1.43±12.05和10.45±13.54,两组DC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平均每个视野中的阳性细胞数分别为6.90±4.43和15.99±8.36,无淋巴结转移的DC数量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者,P<0.001;术后生存期<5年和≥5年的两组DC计数分别为4.68±3.29和10.47±7.71,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DC的浸润明显延长胃癌患者的生存,且与淋巴结转移有关,提示DC细胞的浸润程度可作为胃癌预后判断的指标.

    作者:徐陵;周健;王敏茹;朱晓莉;王青;孔军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卵巢甲状腺肿八例报道

    卵巢甲状腺肿是卵巢畸胎瘤的特殊类型,也是很少见的卵巢肿瘤,文献报道较少.我们近年来共收治800例卵巢畸胎瘤,其中8例为卵巢甲状腺肿,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作者:曾四元;李隆玉;李诚信;于晓红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硒化合物与EGFR/MAPK信号传导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目的:比较研究亚硒酸钠(Na2SeO3)及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MSC)与EGFR/MAPK信号传导的相关性,初步探索这两种硒化合物可能的与MAPK信号传导相关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细胞形态学、丫啶橙(acridine orange,AO)荧光染色、免疫组化及免疫蛋白印迹等方法,观察分析Na2SeO3和MSC在不同作用浓度与时间对人食管癌EC109细胞的细胞形态学改变以及EGFR、MAPK、act-ERK1/2蛋白的表达.结果:Na2SeO3及MSC这两种硒化合物对人食管癌EC109细胞EGFR及act-ERK1/2蛋白表达均有低浓度(1μg/mL)激活、高浓度抑制的作用;并均呈明显的时间和浓度的依赖性.但其区别表现在:1)细胞形态学观察:Na2SeO3主要表现为细胞肿胀,出现胞质空泡及颗粒状物质增多等毒性改变,并随剂量增加毒性改变愈明显;MSC则主要呈现细胞固缩、凋亡小体形成,未见明显细胞毒性作用.2)MSC组对EC109 细胞EGFR/act-ERK1/2信号传导的抑制作用均明显高于相应浓度的Na2SeO3组,P<0.01,但MSC 16μg/mL作用24、48 h时EGFR及act-ERK1/2蛋白表达有很微弱回升.结论:1)Na2SeO3和MSC对EC109细胞系细胞形态学影响与MAPK信号传导相关,且对EGFR/MAPK信号通路有抑制作用.2)与Na2SeO3比较,MSC低毒且具有更强的作用.

    作者:裴小娟;苏敏;田东萍;李冠武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骨肉瘤组织中Survivin基因表达及其与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的关系

    目的:探讨骨肉瘤中抗凋亡基因Survivin的表达状态及其与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技术、DNA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38例骨肉瘤、15 例骨软骨瘤、5例正常骨组织中Survivin Mrna表达及骨肉瘤组织中cyclin D1表达和细胞凋亡情况,比较Survivin Mrna 表达与骨肉瘤临床病理参数及cyclin D1 表达的关系.结果:Survivin Mrna在正常骨和骨软骨瘤组织无明显表达,但显著表达于骨肉瘤中65.8%(25/38),其表达率与骨肉瘤组织学分级无关,与WHO分型及转移有关,P<0.05;骨肉瘤细胞凋亡指数(AI)均值为8.3%(0~17%),Sur-vivin阴性组AI值显著高于阳性组,P<0.01;骨肉瘤中cyclin D1过度表达(71.1%,27/38),其与Survivin表达正相关,rs=0.370,P<0.05.结论:Survivin 选择性表达于骨肉瘤组织,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并与cyclin D1协同作用参与骨肉瘤的发生发展,Survivin可能是评价骨肉瘤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高大新;吕刚;黄涛;孟辉;杨向红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肝组织和外周血中AFPmRNA定量分析及临床应用的研究

    目的:通过检测AFP mRNA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肝组织和外周血中的基因表达,探讨AFP mRNA相对定量值作为HCC微转移指标的可能性,建立HCCAFP mRNA相对定量分析法.方法:建立敏感的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体系(Nested-RT-PCR),对肝组织和外周血中的AFP mRNA进行相对定量值分析.结果:在49例HCC及其癌旁和远癌组织、12例非肝肿瘤组织和8例正常肝组织中AFP mRNA相对定量值阳性分别为35例(71.4%)、20例(40.8%)、3例(6.1%)、0例、0例;35例肝癌患者中有23例术前外周血AFP mRNA相对定量值为阳性(657%),明显高于肝硬化、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HCC患者外周血术后72 h AFP mRNA相对定量值的阳性率22.9%(8/35),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组织和外周血中AFP mRNA相对定量分析可提高HCC阳性诊断率,并可作为HCC微转移的早期检测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对指导临床治疗及评价HCC治疗效果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温培娥;石学涛;崔树龄;张玲;周伟;顾洪涛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无心脏转移的肺癌患者心脏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探讨

    晚期肺癌心脏转移已被认为是此类患者短期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报道已较多[1,2].但有些肺癌患者经胸部CT、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未发现心脏转移癌的征象,而临床上出现不能用肺癌本身来解释的心悸、胸闷、心功能异常、少量心包积液及心电图异常.本研究回顾性总结分析了67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一步探讨肺癌患者癌细胞未直接侵犯心脏而产生心脏并发症的原因及机制.

    作者:王英丽;王晓华;孔祥泉;司海运;刘以林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胆囊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和P-耐药糖蛋白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和P-耐药糖蛋白(P-gp)在胆囊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和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64例胆囊癌组织标本中COX-2和P-gp蛋白的表达.结果:胆囊癌组织中COX-2和P-gp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71.9%(46/64)和65.6%(42/64),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两者的阳性率4.8%(2/42)和7.1%(3/42),P<0.05,P=0.006.COX-2的表达与胆囊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P<0.05,P=0.000、0.000、0.01,而与组织学分级无关;P-gp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P<0.05,P=0.002、0.001,而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无关;二者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均无关.COX-2与P-gp的表达调控呈正相关,两者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性,r=0.425,P<0.05.结论:在胆囊癌中,COX-2、P-gp参与肿瘤发生发展过程并与患者的预后有关,COX-2和P-gp的协同作用在肿瘤多药耐药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的应用会预防肿瘤耐药并提高化疗的疗效.

    作者:智迎辉;宋茂民;涂巍;郭仁宣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膝周恶性骨肿瘤瘤段关节灭活再植远期疗效观察

    恶性骨肿瘤多发于青少年,以往多采用高位截肢或关节离断,致残严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我们对45例膝周骨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瘤段关节截除,体外95%乙醇浸泡灭活再植,膝关节重建的保肢治疗,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黄惠民;陶志伟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术中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在不可切除的胰腺癌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在不可切除的胰腺癌中的作用.方法:2001年6月~2003年6月对16例经病理证实且不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施行125I粒子胰腺肿瘤植入术,所有患者术前CT与MRI均显示胰腺肿块,术中所见证实.结果:11例疼痛肿瘤患者中10例症状明显减轻,3例肿瘤缩小,1例肿瘤增大;4例Ⅰ期患者生存期均在20个月以上.2例出现了并发症,1例小肠梗阻,1例胰瘘.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能控制原发性胰腺肿瘤的局部生长,镇痛效果显著,并发症较低,有望提高早期患者的生存期.

    作者:吕孝鹏;孙新臣;孙临飞;权斌;刘鹏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诱导化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放射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评价诱导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放射疗效的影响.方法:127例病理确诊的Ⅲ、ⅣA期初诊鼻咽癌患者接受诱导化疗(含顺铂为主的联合方案1~3个疗程)加放射治疗,按TNM分期、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的匹配条件与同期127例单纯放疗患者配对进行比较,两组采用的放射治疗技术基本一致.结果:化放组和单放组3年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0.2%和24.4%,P=0.003,两组的3年总生存率(OS)、无瘤生存率(DF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无复发生存率(RFS)分别为78.1%和67.4%,P=0.085;72.1%和63.1%,P=0.047;88.1%和72.1%,P=0.001;84.9%和94.5%,P=0.105.对N2~N3期患者,两组的OS、DFS、DMFS分别为79.7%和64.9%,P=0.027;74.6%和60.2%,P=0.014;87.9%和68.6%,P=0.002.化放组化疗2个疗程的3年DFS要明显高于化疗1个疗程(83.1%对65.7%,P=0.049)或单纯放疗(83.1%对63.1%,P=0.01).结论:诱导化疗综合放疗能明显降低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远处转移率,提高无瘤生存率,但不能提高局控率和总生存率;诱导化疗力度不足(<2个疗程)将会影响疗效.

    作者:吴少雄;赵充;崔念基;卢泰祥;邓美玲;黄莹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男性肺腺癌与肺鳞癌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目前男性肺腺癌与肺鳞癌患者的部分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男性肺腺癌与肺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0岁组腺癌为35.0%(21/60),鳞癌为48.5%(33/68).肺腺癌与肺鳞癌发病均集中于产业工人、农民及文职人员.腺癌以Ⅳ期多56.7%(34/60),鳞癌以Ⅲ期多58.9%(40/68);腺癌发生转移占65.0%(39/60),鳞癌发生转移占30.9%(21/68).结论:男性肺癌的发病仍体现出腺癌比鳞癌患者年龄轻、分期晚及转移早的特点,但腺癌和鳞癌患者在职业构成比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确诊时两者的可手术治疗率均不高.

    作者:马万里;叶红;彭晓玲;白明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超短期培养法腹水染色体分析对良恶性腹水鉴别诊断的价值

    染色体畸变可能在细胞的癌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某些畸变甚至起着关键性作用.我们采用超短期培养法分析腹水染色体的结构、数目、形态,观察腹水染色体检查在良恶性腹水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丁然;杨君瑞;郑亮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卵巢癌端粒酶逆转录酶和脆性三联组氨酸蛋白表达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卵巢癌组织中端粒酶、脆性三联组氨酸蛋白表达状况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用端粒酶逆转录酶(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TRT)、脆性三联组氨酸(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蛋白抗体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4例卵巢癌、14例囊腺瘤和10例正常卵巢标本,并结合年龄、组织学分类、分级和临床分期进行分析.结果:卵巢癌组织均表达TRT,其中强阳性79.4%(27/34),弱阳性7例;14例囊腺瘤及10例正常卵巢上皮TRT表达均为弱阳性.癌组织与囊腺瘤及正常上皮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卵巢癌组织FHIT表达阳性47.1%(16/34),阴性18例;14例卵巢囊腺瘤组织FHIT表达阳性者为85.7%(12/14);10例卵巢正常形态组织FHIT表达均为阳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TRT表达与卵巢癌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HIT表达与年龄、组织学分类、分级和分期无相关性,P>0.05.结论:TRT表达升高、FHIT表达降低或缺失可能与卵巢癌的发生有关;二者可能作为临床诊断和预后的辅助指标.

    作者:赵坡;吕亚莉;钟梅;陈乐真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氟尿嘧啶低剂量持续静脉输注治疗晚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4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5-氟尿嘧啶(5-FU)低剂量持续静脉输注治疗晚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应用5-FU低剂量持续静脉输注为主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46例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给予5-FU持续静脉泵入,泵入速度为2mL/h维持360 h,均按计划完成化疗2个周期以上.结果:治疗达到PR 22例,SD 18例,PD 6例,有效率为47.8%(22/46).毒副反应较轻,大多为Ⅰ~Ⅱ级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结论:5-FU低剂量长时间持续静脉输注为主的联合化疗,是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安全有效的化疗途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锡芹;于金明;田禾;齐洁琳;步兵;刘志芳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血清CEA和hAFP测定对消化道良恶性疾病诊断价值的研究

    目的:通过检测消化道良恶性疾病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arcinoecmbryonic antigen,CEA)和甲胎蛋白(human alpha-fetoprotein,Hafp)表达状况以评估其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检测245例消化系良恶性疾病患者和200例健康成人血清肿瘤标志物CEA和Hafp的水平.结果:消化系恶性肿瘤组血清CEA(79.57±224.5)ng/Ml比消化系良性疾病组(4.03±4.6)ng/Ml增加20倍,P<0.01;良性疾病组比健康对照组(2.24±1.22)ng/Ml升高<2倍.亚组分析CEA对结直肠癌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68.1%和60.0%.结论:时间分辨荧光检测血清标志物具有超敏感特性,增强Hafp和CEA对恶性肿瘤特别是结肠癌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阳性率,有助于消化系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和签别能力.

    作者:骆燕;田耀洲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食管肉瘤样癌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

    目的:观察食管肉瘤样癌(sar-comatoid carcinoma,SC)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探讨其可能的组织起源.方法:采用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对4例食管SC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SC多见于50岁以上的男性.主要症状为进行性吞咽困难和胸骨后疼痛.肿瘤多呈息肉样或蕈样,表现为癌和梭形细胞肉瘤双相形态特征,癌和肉瘤组织相互之间可见移行过渡.免疫组化,4例SC中的癌成分对上皮性标记物CK和EMA均呈阳性表达,对间叶性标记物Vimentin表达阳性1例;肉瘤成分Vimentin表达阳性3例,弱阳性1例,部分瘤细胞S-100蛋白表达阳性2例,SMA阳性1例;同时对CK或EMA表达阳性各1例.结论:食管SC是一种不同于食管其他型癌的少见的恶性肿瘤,肉瘤样癌细胞的双重形态表象可能是癌细胞多向转化的结果.

    作者:赵尔增;张建中;郑燕华;张铭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康莱特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

    康莱特注射液是从中药薏苡仁中提取的脂溶性抗癌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提高免疫、改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的作用[1].我科对收治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了随机临床对照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勇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呼吸运动对调强放疗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评价静态调强放疗治疗肺癌等运动幅度较大肿瘤的可行性.方法:应用自行研制的运动体模系统模拟呼吸运动,测量不同运动幅度及不同运动方向对基于多叶光栅的静态调强放疗射束半影、剂量分布及绝对剂量的影响.结果:靶区运动明显增加了射野在运动方向的半影,导致了低剂量区面积增大及高剂量区不确定性的增加,但70%~90%的等剂量线变化不显著.虽然不同情况下各测量点的剂量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但若将运动等不确定性因素考虑在内,多次测量后总体变化幅度均在允许的范围之内.结论:靶区运动加宽了射束的半影,但在适当补偿运动等影响靶区确定的因素后,应用静态调强放疗治疗周期性运动的肿瘤是可行的.

    作者:李宝生;李大坤;王玉宝;尹勇;韩廷芒;刘同海;卢洁;刘娟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垂体肿瘤转化基因与恶性肿瘤

    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的高表达在促进细胞增殖、转化及肿瘤发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c-myc在调节DAN合成、细胞凋亡及分化中起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PTTG和c-myc的过度表达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是导致细胞恶性转化的重要因素.

    作者:孙少萍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乳腺癌骨扫描诊断骨转移特点分析

    目的:了解乳腺癌骨转移的特点.方法:通过对93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骨扫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乳腺癌骨转移的特点.结果:乳腺癌患者骨转移表现以异常放射性浓集灶为主,部分患者也可表现为放射性稀疏缺损区.骨转移病灶以脊柱及肋骨为多,占80%;颅骨、胸骨、骨盆及四肢骨约占20%.浸润性导管癌多,占35.5%;腺癌其次,占25.8%;髓样癌占12.9%;黏液癌仅占4.3%.结论:乳腺癌患者骨转移表现以异常放射性浓集灶为主,部分患者也可表现为放射性稀疏缺损区;浸润性导管癌和腺癌骨转移率高于髓样癌和黏液癌.

    作者:方永存;胡旭东;左文述;杨国仁;陈鸣陆;张鹏;李国梁;霍宗伟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主管: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主办: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