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然;杨君瑞;郑亮
目的:评价诱导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放射疗效的影响.方法:127例病理确诊的Ⅲ、ⅣA期初诊鼻咽癌患者接受诱导化疗(含顺铂为主的联合方案1~3个疗程)加放射治疗,按TNM分期、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的匹配条件与同期127例单纯放疗患者配对进行比较,两组采用的放射治疗技术基本一致.结果:化放组和单放组3年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0.2%和24.4%,P=0.003,两组的3年总生存率(OS)、无瘤生存率(DF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无复发生存率(RFS)分别为78.1%和67.4%,P=0.085;72.1%和63.1%,P=0.047;88.1%和72.1%,P=0.001;84.9%和94.5%,P=0.105.对N2~N3期患者,两组的OS、DFS、DMFS分别为79.7%和64.9%,P=0.027;74.6%和60.2%,P=0.014;87.9%和68.6%,P=0.002.化放组化疗2个疗程的3年DFS要明显高于化疗1个疗程(83.1%对65.7%,P=0.049)或单纯放疗(83.1%对63.1%,P=0.01).结论:诱导化疗综合放疗能明显降低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远处转移率,提高无瘤生存率,但不能提高局控率和总生存率;诱导化疗力度不足(<2个疗程)将会影响疗效.
作者:吴少雄;赵充;崔念基;卢泰祥;邓美玲;黄莹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反义硫代磷酸寡核苷酸(asODN)抑制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100A4基因表达的作用.方法:将S100A4反义寡核苷酸通过脂质体转染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LA N 6和SK-N-SH,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方法分析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asODN对两细胞株中S100A4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asODN明显抑制S100A4 mRNA的表达,其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加逐渐增强,0.9μmol/L的asODN可使2株细胞S100A4 mRNA相对丰度与对照组相比下调达30%以上,P<0.05;asODN的抑制作用24 h达高峰,以后逐渐降低.结论:asODN能够下调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100A4基因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S100A4在NB细胞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高晓宁;唐锁勤;张晓飞 刊期: 2004年第12期
1病例报告例1,患者女,38岁,咳嗽半年,痰中带血3个月,胸部CT显示左肺中心型占位,直径5 cm,表面短毛刺状,并左上肺不张.1998年6月8日入院,诊断为肺癌.在全麻下行左全肺切除、肺门淋巴结清除.术后病理为肺腺癌混合纤维肉瘤,肺门、隆突下、纵隔淋巴结腺癌转移4/4、3/3、1/4.术后给顺铂+依托泊苷方案化疗4个疗程.术后8个月死于脑转移.
作者:巴宁;董晓丽;庄振利;徐向东 刊期: 2004年第12期
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就已开展了外科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工作.近半个世纪以来,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原发性肝癌的外科治疗有了很大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当今的肝脏外科,已不存在手术禁区,也不认为巨大肝癌不能切除.目前,全世界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外科手术切除仍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和有效的措施.
作者:中华外科学会肝脏外科学组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D1(cyclindependent kinas,cyclin D1)和细胞周期依赖激酶4(cyclin-dependent kinase 4,CDK4)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yclin D1、CDK4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的表达.结果:cyclin D1在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揶毛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72.22%和88.89%,CKD4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67%、61.11%和72.22%,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组与葡萄胎比较,cyciin D1和CDK4的表达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中,cyclinD1和CDK4的表达成正相关,r=5.675,P=0.017;妊娠滋养细胞肿瘤Ⅰ~Ⅱ期、Ⅲ~Ⅳ期组织中,cyclin D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和93.75%,CDK4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和87.5%,随肿瘤临床期别的增加,cyclin D1和CDK4的表达率逐渐升高.结论:cyclin D1和CDK4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过度表达,并与其发生和发展有关.
作者:余志英;漆秀梅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评价静态调强放疗治疗肺癌等运动幅度较大肿瘤的可行性.方法:应用自行研制的运动体模系统模拟呼吸运动,测量不同运动幅度及不同运动方向对基于多叶光栅的静态调强放疗射束半影、剂量分布及绝对剂量的影响.结果:靶区运动明显增加了射野在运动方向的半影,导致了低剂量区面积增大及高剂量区不确定性的增加,但70%~90%的等剂量线变化不显著.虽然不同情况下各测量点的剂量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但若将运动等不确定性因素考虑在内,多次测量后总体变化幅度均在允许的范围之内.结论:靶区运动加宽了射束的半影,但在适当补偿运动等影响靶区确定的因素后,应用静态调强放疗治疗周期性运动的肿瘤是可行的.
作者:李宝生;李大坤;王玉宝;尹勇;韩廷芒;刘同海;卢洁;刘娟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在不可切除的胰腺癌中的作用.方法:2001年6月~2003年6月对16例经病理证实且不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施行125I粒子胰腺肿瘤植入术,所有患者术前CT与MRI均显示胰腺肿块,术中所见证实.结果:11例疼痛肿瘤患者中10例症状明显减轻,3例肿瘤缩小,1例肿瘤增大;4例Ⅰ期患者生存期均在20个月以上.2例出现了并发症,1例小肠梗阻,1例胰瘘.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能控制原发性胰腺肿瘤的局部生长,镇痛效果显著,并发症较低,有望提高早期患者的生存期.
作者:吕孝鹏;孙新臣;孙临飞;权斌;刘鹏 刊期: 2004年第12期
就肝脏肿瘤放射治疗后肝组织的病理及影像变化予以综述.病理表现以肝静脉阻塞为特征,具体分为4期.影像方面:核素扫描为示踪剂稀疏,B超为低回声,CT、MRI表现多样,可呈无变化、低密度(信号)以及强化表现,延迟期强化为其特征,这一点有助于与肝癌进行鉴别.
作者:姜鹏;王义善;徐元强;于洪升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内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浸润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S-100蛋白抗体作为DC特异性标记物,对30例胃腺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和DC定量计数.结果:高分化和低分化胃癌组织中每个高倍镜视野的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1.43±12.05和10.45±13.54,两组DC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平均每个视野中的阳性细胞数分别为6.90±4.43和15.99±8.36,无淋巴结转移的DC数量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者,P<0.001;术后生存期<5年和≥5年的两组DC计数分别为4.68±3.29和10.47±7.71,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DC的浸润明显延长胃癌患者的生存,且与淋巴结转移有关,提示DC细胞的浸润程度可作为胃癌预后判断的指标.
作者:徐陵;周健;王敏茹;朱晓莉;王青;孔军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食管中下段癌手术路径的合理选择、手术技巧以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总结我院1996年1月~2003年12月食管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91例食管中下段癌的临床资料,其中经左胸切口75例,经右胸切口116例.结果:经右胸切口切除食管长度足够,清除淋巴结彻底,不切开膈肌,吻合方便,对呼吸功能影响较小,减少手术并发症方面有一定优势,安全性较好.结论:手术路径的选择主要依据肿瘤的具体情况和个人手术习惯而定,合理掌握手术指征.对于食管中下段癌Ⅰ、Ⅱ期优先考虑经右胸路径手术.
作者:陈景伟;阎晓刚;墙华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食管肉瘤样癌(sar-comatoid carcinoma,SC)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探讨其可能的组织起源.方法:采用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对4例食管SC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SC多见于50岁以上的男性.主要症状为进行性吞咽困难和胸骨后疼痛.肿瘤多呈息肉样或蕈样,表现为癌和梭形细胞肉瘤双相形态特征,癌和肉瘤组织相互之间可见移行过渡.免疫组化,4例SC中的癌成分对上皮性标记物CK和EMA均呈阳性表达,对间叶性标记物Vimentin表达阳性1例;肉瘤成分Vimentin表达阳性3例,弱阳性1例,部分瘤细胞S-100蛋白表达阳性2例,SMA阳性1例;同时对CK或EMA表达阳性各1例.结论:食管SC是一种不同于食管其他型癌的少见的恶性肿瘤,肉瘤样癌细胞的双重形态表象可能是癌细胞多向转化的结果.
作者:赵尔增;张建中;郑燕华;张铭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80例乳腺癌、27例乳腺不典型增生以及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COX-2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组织中COX-2阳性表达率为57.5%(46/80),明显高于乳腺不典型增生11.1%(3/27)和正常乳腺组织10.0%(2/20),P<0.01.COX-2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相关,P<0.05.COX-2高表达的乳腺癌术后5年无病生存率明显高于COX-2低表达者,P<0.05.结论:COX-2表达可以作为判定乳腺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有效生物学指标.
作者:王西京;代志军;赵世平;刘小旭;康华峰;薛锋杰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为研究孚贝(卡莫氟)联合肝动脉灌注对大肠癌肝转移疗效及不良反应,对40例不能手术切除的肝转移患者行大肠癌根治术加孚贝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和肝动脉加门静脉灌注化疗.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孚贝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20例;对照组:肝动脉加门静脉灌注化疗20例中15例合格病例.观察组肝转移灶CR 1例,PR 12例,近期有效率65.0%(13/20).对照组CR 1例,PR 9例,近期有效率66.7%(10/15).1、2、5年生存率观察组分别为90.0%(18/20)、65.0%(13/20)、25.0%(5/20);对照组为93.3%(14/15)、66.7%(10/15)、26.7%(4/15).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口服孚贝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是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智;王刚成;庄兢;韩广森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大剂量甲氨堞呤(methotrexate,MTX)化疗的脑脊液药代动力学.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27例肿瘤患者静脉滴入MTX(1.0~3.0 g/次)后的脑脊液和血浆中MTX浓度进行连续测定.结果:滴入MTX后0、6、12、24和36 h的脑脊液浓度分别为(1.65±1.52)×10-6、(4.3±3.34)×10-7、(1.46±1.10)×10-7和(3.19±4.38)×108mol/L,36 h时已测不出MTX浓度,它的药-时曲线与血浆相类似.直线回归方程:Y=0.057 97+0.010 82X(r=0.835 7).结论:脑脊液中MTX代谢呈二室模型,与血药浓度正相关.
作者:赵帆;赵永新;肖拥军;孙延亮 刊期: 2004年第12期
恶性骨肿瘤多发于青少年,以往多采用高位截肢或关节离断,致残严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我们对45例膝周骨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瘤段关节截除,体外95%乙醇浸泡灭活再植,膝关节重建的保肢治疗,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黄惠民;陶志伟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卵巢癌组织中端粒酶、脆性三联组氨酸蛋白表达状况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用端粒酶逆转录酶(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TRT)、脆性三联组氨酸(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蛋白抗体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4例卵巢癌、14例囊腺瘤和10例正常卵巢标本,并结合年龄、组织学分类、分级和临床分期进行分析.结果:卵巢癌组织均表达TRT,其中强阳性79.4%(27/34),弱阳性7例;14例囊腺瘤及10例正常卵巢上皮TRT表达均为弱阳性.癌组织与囊腺瘤及正常上皮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卵巢癌组织FHIT表达阳性47.1%(16/34),阴性18例;14例卵巢囊腺瘤组织FHIT表达阳性者为85.7%(12/14);10例卵巢正常形态组织FHIT表达均为阳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TRT表达与卵巢癌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HIT表达与年龄、组织学分类、分级和分期无相关性,P>0.05.结论:TRT表达升高、FHIT表达降低或缺失可能与卵巢癌的发生有关;二者可能作为临床诊断和预后的辅助指标.
作者:赵坡;吕亚莉;钟梅;陈乐真 刊期: 2004年第12期
将68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分为单纯化疗组和联合组(艾迪注射液+化疗),单纯化疗组32例给予NP(诺维本+顺铂)方案,联合组36例化疗的同时给予艾迪注射液50 mL+5%葡萄糖250 mL静脉滴入,化疗方案同单纯化疗组.结果联合组的总有效率(CR+PR)为55.6%(20/36),单纯化疗组为46.9%(15/32),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临床症状改善率及生存质量的提高,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度以上白细胞降低的发生率联合组较单纯化疗组低.初步研究结果提示,艾迪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NSCLC有明显的协同、增效、减毒和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
作者:王燕;安聿玫;许海平 刊期: 2004年第12期
康莱特注射液是从中药薏苡仁中提取的脂溶性抗癌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提高免疫、改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的作用[1].我科对收治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了随机临床对照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勇 刊期: 2004年第12期
晚期肺癌心脏转移已被认为是此类患者短期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报道已较多[1,2].但有些肺癌患者经胸部CT、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未发现心脏转移癌的征象,而临床上出现不能用肺癌本身来解释的心悸、胸闷、心功能异常、少量心包积液及心电图异常.本研究回顾性总结分析了67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一步探讨肺癌患者癌细胞未直接侵犯心脏而产生心脏并发症的原因及机制.
作者:王英丽;王晓华;孔祥泉;司海运;刘以林 刊期: 2004年第12期
染色体畸变可能在细胞的癌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某些畸变甚至起着关键性作用.我们采用超短期培养法分析腹水染色体的结构、数目、形态,观察腹水染色体检查在良恶性腹水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丁然;杨君瑞;郑亮 刊期: 200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