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丽;王晓华;孔祥泉;司海运;刘以林
将68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分为单纯化疗组和联合组(艾迪注射液+化疗),单纯化疗组32例给予NP(诺维本+顺铂)方案,联合组36例化疗的同时给予艾迪注射液50 mL+5%葡萄糖250 mL静脉滴入,化疗方案同单纯化疗组.结果联合组的总有效率(CR+PR)为55.6%(20/36),单纯化疗组为46.9%(15/32),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临床症状改善率及生存质量的提高,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度以上白细胞降低的发生率联合组较单纯化疗组低.初步研究结果提示,艾迪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NSCLC有明显的协同、增效、减毒和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
作者:王燕;安聿玫;许海平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目前男性肺腺癌与肺鳞癌患者的部分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男性肺腺癌与肺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0岁组腺癌为35.0%(21/60),鳞癌为48.5%(33/68).肺腺癌与肺鳞癌发病均集中于产业工人、农民及文职人员.腺癌以Ⅳ期多56.7%(34/60),鳞癌以Ⅲ期多58.9%(40/68);腺癌发生转移占65.0%(39/60),鳞癌发生转移占30.9%(21/68).结论:男性肺癌的发病仍体现出腺癌比鳞癌患者年龄轻、分期晚及转移早的特点,但腺癌和鳞癌患者在职业构成比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确诊时两者的可手术治疗率均不高.
作者:马万里;叶红;彭晓玲;白明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通过检测消化道良恶性疾病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arcinoecmbryonic antigen,CEA)和甲胎蛋白(human alpha-fetoprotein,Hafp)表达状况以评估其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检测245例消化系良恶性疾病患者和200例健康成人血清肿瘤标志物CEA和Hafp的水平.结果:消化系恶性肿瘤组血清CEA(79.57±224.5)ng/Ml比消化系良性疾病组(4.03±4.6)ng/Ml增加20倍,P<0.01;良性疾病组比健康对照组(2.24±1.22)ng/Ml升高<2倍.亚组分析CEA对结直肠癌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68.1%和60.0%.结论:时间分辨荧光检测血清标志物具有超敏感特性,增强Hafp和CEA对恶性肿瘤特别是结肠癌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阳性率,有助于消化系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和签别能力.
作者:骆燕;田耀洲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反义硫代磷酸寡核苷酸(asODN)抑制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100A4基因表达的作用.方法:将S100A4反义寡核苷酸通过脂质体转染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LA N 6和SK-N-SH,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方法分析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asODN对两细胞株中S100A4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asODN明显抑制S100A4 mRNA的表达,其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加逐渐增强,0.9μmol/L的asODN可使2株细胞S100A4 mRNA相对丰度与对照组相比下调达30%以上,P<0.05;asODN的抑制作用24 h达高峰,以后逐渐降低.结论:asODN能够下调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100A4基因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S100A4在NB细胞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高晓宁;唐锁勤;张晓飞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hTERT基因在HBsAg阳性与阴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探讨HBV病毒感染与hTERT基因表达在HCC中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73例HCC患者组织中hTERT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情况,其中HBsAg阳性53例,HBsAg阴性20例,比较二者表达的差异.结果:hTERT蛋白在HBsAg阳性H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为48/53,在HBsAg阴性HCC组织中阳性表达为12/20,两组病例hTERT蛋白表达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TERT mRNA在HBsAg阳性HCC组织中阳性表达为46/53,hTERT mRNA在HBsAg阴性HCC组织中阳性表达为11/20,两组病例hTERTmRNA表达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学分析显示,HCC中HBsAg与hTERT mRNA的表达有显著关联性,与hTERT蛋白的表达强度成系统性的线性趋势,P<0.01.结论:HBsAg阳性HCC组织中hTERT基因表达的阳性率和阳性强度均明显高于HBsAg阴性HCC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中HBV病毒感染与hTERT基因表达之间具有相关性,提示在HCC发生发展中可能存在二者的相互作用.
作者:周旭;易继林;郭悦青;刘恩宇;李兴睿;刘谨文;杨志芳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为观察膀胱灌注羟基喜树碱(HCPT)+白介素-2(IL-2)预防膀胱癌复发的临床疗效,将12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HCPT组55例,每次用HCPT 20 mg+生理盐水40 mL;HCPT+IL-2组66例,每次用HCPT 20 mg+IL-2 1 000 U+生理盐水40 mL.开始每周灌注1次,共8次,之后每2周灌注1次,共8次,再后每个月灌注1次,共8次,再后每2个月灌注1次至2年.在灌注期间每3个月复查膀胱镜1次,对可疑病变,取活组织检查.结果示,随访2年,HCPT组复发率为25.5%(14/55);HCPT+IL-2组复发率为7.6%(5/6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6,P<0.05.初步研究结果提示,HCPT+IL-2较单独HCPT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效果更好.
作者:王焱旻;廉吉虎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食管肉瘤样癌(sar-comatoid carcinoma,SC)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探讨其可能的组织起源.方法:采用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对4例食管SC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SC多见于50岁以上的男性.主要症状为进行性吞咽困难和胸骨后疼痛.肿瘤多呈息肉样或蕈样,表现为癌和梭形细胞肉瘤双相形态特征,癌和肉瘤组织相互之间可见移行过渡.免疫组化,4例SC中的癌成分对上皮性标记物CK和EMA均呈阳性表达,对间叶性标记物Vimentin表达阳性1例;肉瘤成分Vimentin表达阳性3例,弱阳性1例,部分瘤细胞S-100蛋白表达阳性2例,SMA阳性1例;同时对CK或EMA表达阳性各1例.结论:食管SC是一种不同于食管其他型癌的少见的恶性肿瘤,肉瘤样癌细胞的双重形态表象可能是癌细胞多向转化的结果.
作者:赵尔增;张建中;郑燕华;张铭 刊期: 2004年第12期
康莱特注射液是从中药薏苡仁中提取的脂溶性抗癌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提高免疫、改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的作用[1].我科对收治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了随机临床对照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勇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评价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对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并对影响疗效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1995年1月~2001年1月对90例肝癌患者行肝动脉介入治疗.24例单纯肝动脉灌注化疗(TAI),66例肝动脉灌注化疗加碘油栓塞(LP-TACE).分析其生存率与治疗方法、次数、门脉癌栓、肿瘤分型、肿瘤大小、肝功能Child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1)全组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50.0%、26.7%、16.7%、3.3%、1.1%.TACE组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59.1%、31.8%、22.7%、4.5%、1.5%;TAI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25.0%、12.5%,无存活3年者.TACE组疗效较好,P<0.01;2)生存期与治疗次数呈正相关,P<0.01;3)门脉内无癌栓者的生存率显著高于门脉内有癌栓者,P<0.05;4)单结节型生存率高,弥漫型差,P<0.01;瘤径≤5cm者疗效好,P<0.01;5)肝功能Child A级者疗效较好,P<0.05;6)Ⅰ期生存率高,Ⅲ期差,P<0.01.结论:肝癌介入治疗的远期疗效与治疗方法、次数、门脉癌栓、肿瘤分型、肿瘤大小、肝功能Child分级、临床分期密切相关,积极地超选择性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喻建华;万会平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在不可切除的胰腺癌中的作用.方法:2001年6月~2003年6月对16例经病理证实且不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施行125I粒子胰腺肿瘤植入术,所有患者术前CT与MRI均显示胰腺肿块,术中所见证实.结果:11例疼痛肿瘤患者中10例症状明显减轻,3例肿瘤缩小,1例肿瘤增大;4例Ⅰ期患者生存期均在20个月以上.2例出现了并发症,1例小肠梗阻,1例胰瘘.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能控制原发性胰腺肿瘤的局部生长,镇痛效果显著,并发症较低,有望提高早期患者的生存期.
作者:吕孝鹏;孙新臣;孙临飞;权斌;刘鹏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为研究孚贝(卡莫氟)联合肝动脉灌注对大肠癌肝转移疗效及不良反应,对40例不能手术切除的肝转移患者行大肠癌根治术加孚贝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和肝动脉加门静脉灌注化疗.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孚贝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20例;对照组:肝动脉加门静脉灌注化疗20例中15例合格病例.观察组肝转移灶CR 1例,PR 12例,近期有效率65.0%(13/20).对照组CR 1例,PR 9例,近期有效率66.7%(10/15).1、2、5年生存率观察组分别为90.0%(18/20)、65.0%(13/20)、25.0%(5/20);对照组为93.3%(14/15)、66.7%(10/15)、26.7%(4/15).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口服孚贝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是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智;王刚成;庄兢;韩广森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层连接蛋白受体(LN-R)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与胃癌侵袭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我院1994年5月1日~1998年9月30日经病理诊断明确、随访资料完整的65例胃癌组织标本、31例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LN-R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特征、预后间的关系.结果:胃癌中LN R阳性表达率为38.5%(25/65),阳性细胞表达产物主要见于细胞膜和细胞质,癌旁组织阳性表达率为9.7%(3/31),两者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胃癌组织中LN-R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病变部位、病理分化程度无关;与肿瘤大小、大体形态、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值分别为0.006、0.008、0.001、0.009及0.001;阳性表达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率及死亡率均高于阴性者,P值分别为0.046及0.0079.结论:1)胃癌组织中存在着LN-R蛋白高表达现象.2)LN-R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发生密切相关,肿块越大、浸润深度越深、临床分期越晚,LN-R蛋白表达水平越高;LN-R可作为判断胃癌细胞侵袭转移力的指标,其表达与胃癌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王宁菊;王燕 刊期: 2004年第12期
卵巢甲状腺肿是卵巢畸胎瘤的特殊类型,也是很少见的卵巢肿瘤,文献报道较少.我们近年来共收治800例卵巢畸胎瘤,其中8例为卵巢甲状腺肿,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作者:曾四元;李隆玉;李诚信;于晓红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食管中下段癌手术路径的合理选择、手术技巧以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总结我院1996年1月~2003年12月食管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91例食管中下段癌的临床资料,其中经左胸切口75例,经右胸切口116例.结果:经右胸切口切除食管长度足够,清除淋巴结彻底,不切开膈肌,吻合方便,对呼吸功能影响较小,减少手术并发症方面有一定优势,安全性较好.结论:手术路径的选择主要依据肿瘤的具体情况和个人手术习惯而定,合理掌握手术指征.对于食管中下段癌Ⅰ、Ⅱ期优先考虑经右胸路径手术.
作者:陈景伟;阎晓刚;墙华 刊期: 2004年第12期
就肝脏肿瘤放射治疗后肝组织的病理及影像变化予以综述.病理表现以肝静脉阻塞为特征,具体分为4期.影像方面:核素扫描为示踪剂稀疏,B超为低回声,CT、MRI表现多样,可呈无变化、低密度(信号)以及强化表现,延迟期强化为其特征,这一点有助于与肝癌进行鉴别.
作者:姜鹏;王义善;徐元强;于洪升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乳腺癌骨转移的特点.方法:通过对93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骨扫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乳腺癌骨转移的特点.结果:乳腺癌患者骨转移表现以异常放射性浓集灶为主,部分患者也可表现为放射性稀疏缺损区.骨转移病灶以脊柱及肋骨为多,占80%;颅骨、胸骨、骨盆及四肢骨约占20%.浸润性导管癌多,占35.5%;腺癌其次,占25.8%;髓样癌占12.9%;黏液癌仅占4.3%.结论:乳腺癌患者骨转移表现以异常放射性浓集灶为主,部分患者也可表现为放射性稀疏缺损区;浸润性导管癌和腺癌骨转移率高于髓样癌和黏液癌.
作者:方永存;胡旭东;左文述;杨国仁;陈鸣陆;张鹏;李国梁;霍宗伟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通过检测AFP mRNA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肝组织和外周血中的基因表达,探讨AFP mRNA相对定量值作为HCC微转移指标的可能性,建立HCCAFP mRNA相对定量分析法.方法:建立敏感的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体系(Nested-RT-PCR),对肝组织和外周血中的AFP mRNA进行相对定量值分析.结果:在49例HCC及其癌旁和远癌组织、12例非肝肿瘤组织和8例正常肝组织中AFP mRNA相对定量值阳性分别为35例(71.4%)、20例(40.8%)、3例(6.1%)、0例、0例;35例肝癌患者中有23例术前外周血AFP mRNA相对定量值为阳性(657%),明显高于肝硬化、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HCC患者外周血术后72 h AFP mRNA相对定量值的阳性率22.9%(8/35),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组织和外周血中AFP mRNA相对定量分析可提高HCC阳性诊断率,并可作为HCC微转移的早期检测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对指导临床治疗及评价HCC治疗效果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温培娥;石学涛;崔树龄;张玲;周伟;顾洪涛 刊期: 2004年第12期
染色体畸变可能在细胞的癌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某些畸变甚至起着关键性作用.我们采用超短期培养法分析腹水染色体的结构、数目、形态,观察腹水染色体检查在良恶性腹水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丁然;杨君瑞;郑亮 刊期: 2004年第12期
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胸部恶性肿瘤的一种并发症.因其蛋白含量高、增长迅速等特点,严重损害了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从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期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作者:王春艳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研究老年肺癌患者肺切除术后早期右心血流动力学改变和氨力农对右心功能的作用.方法:肺癌患者50例,肺叶切除组31例,全肺切除组19例.用多谱勒超声测定术前、术后右心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使用氨力农7 d观察.结果:肺切除术后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较术前降低,其中肺叶切除组P<0.05,t=2.088,全肺切除组P<0.01,t=4.141;右室舒张末容积指数(RV-EDVI)较术前增加,肺叶切除组P<0.05,t=2.651,全肺切除组P<0.05,t=2.735;平均肺动脉压(mPAP)较术前增加,肺叶切除组P<0.01,t=3.701,全肺切除组P<0.01,t=4.912;肺动脉收缩压(PAsP)较术前增加,肺叶切除组P<0.01,t=3.534,全肺切除组P<0.01,t=4.291;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较术前增加,肺叶切除组P<0.05,t=2.723,全肺切除组P<0.01,t=3.104;右室收缩压(RvsP)较术前增加,肺叶切除组P<0.05,t=2.587,全肺切除组P<0.05,t=2.778.使用氨力农可降低RVEDVI、mPAP、PAsP、PVRI和改善RVEF.结论:肺切除术后早期右心功能减退,平均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增高.氨力农能够改善右心功能,减少术后心脏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费秀渠;罗小东;林淑华 刊期: 200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