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莉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上皮型钙黏附蛋白(E-cadherin)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石蜡包埋的NSCLC患者标本90例分别进行VEGF及E-cadherin检测.结果:VEGF在NSCLC中表达阳性率为70.0%(63/90),E-cadherin的表达阳性率为52.2%(47/90);不同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p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的VEGF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VEGF与预后密切相关.E-cadherin与pTNM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关;VEGF与E-cadherin在NSCLC中的表达有显著相关性.结论:VEGF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E-cadherin缺失是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可作为判断肿瘤转移的有价值的指标.NSCLC中VEGF的高表达与E-cadherin表达的缺失共同促使了肿瘤的发生和转移,是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姚俊涛;韩军;孙莉;杨世勇;廖子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比较体内某参考点在平板床和非平板床CT片上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36例同时摄平板及非平板床CT片的成人胸部肿瘤患者,测量两种条件下CT片上前后径、体内参考点到前、后表面正中的距离.结果:两种条件下(平板床与非平板床)CT片上前后径、前径及后径差值均数分别为:(0.82±0.58)cm,95%CI[0.843 6,0.280 8];(0.56±0.43)cm,95%CI[0.548 7,0.124 4];(0.50±0.41)cm,95%CI[0.423 0,0.002 0].3组数据经自身配对t检验差异均有显著意义,t值分别为4.056、3.196、2.235,P值分别为0.000 3、0.003 1、0.031 6.结论:用CT片制定放射治疗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平板床与非平板床的差异.
作者:刘菊英;冯平柏;陆进成;翟振宇;许康雄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评价Ⅲ、Ⅳ期胃癌术后腹腔温热灌注化疗和全身静脉化疗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病例随机分为腹腔温热灌注化疗组42例和静脉化疗组36例,计算2年和3年的各期生存率及总生存率,观察毒副反应,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差异.结果:两组的3年生存率Ⅲ期分别为52.6%和13.3%,Ⅳ期分别为34.8%和4.8%;Ⅲ和Ⅳ期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2.9%和8.3%:两组之间在各期的3年生存率,P<0.05和3年总生存率上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腹腔化疗组显著低于静脉化疗组,P<0.05;腹痛、腹胀症状则腹腔化疗组较严重,P<0.01.结论:Ⅲ、Ⅳ期胃癌术后腹腔温热灌注化疗可以提高3年生存率和减少治疗的毒副反应.
作者:吴穷;郑荣生;秦凤展;孙惠娟;汪子书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海胆肠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SGC-7901人胃腺癌细胞和Bel7402人肝癌细胞系的作用,了解其体外抗肿瘤活性,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从海胆肠内提取水溶性多糖类成分.应用四氮唑蓝(MTT) 快速比色法测定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率.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提取物对培养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MTT实验显示,海胆肠提取物对培养的SGC-7901人胃腺癌细胞和Bel7402人肝癌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制程度随浓度升高而增强;经海胆肠提取物作用后的细胞,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均显示发生了特征性的形态学改变.结论:海胆肠提取物在体外可显著抑制人癌细胞株生长,其作用机制主要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作者:张忠玲;张翠;梁浩;刘亚民;陈卫宁;杜景云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宫颈癌患者拒绝放射治疗原因的调查分析,采取一系列应对策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 26 例宫颈癌患者拒绝放射治疗的原因调查,进行多因素相关统计分析,针对原因采取应对策略缓解心理应激.应对策略包括:转变放疗医生的观念、制定科普宣教方案、加强疏导、介绍有关放疗的知识、努力为患者营造一个充满亲情的社会环境,进行因人而异的心理干预.结果:26 例拒绝放疗的患者中,23 例患者接受了放射治疗,有效率达 88.45%.结论:大部分初拒绝放射治疗的中青年宫颈癌患者,在放疗医生的耐心讲解和科普宣教下能够消除心理障碍,积极配合放射治疗.
作者:王玉龙;刘智;刘立新;贺培娃;刘彩芳;冯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探讨氩氦刀冷冻治疗肝癌的方法、安全性及疗效.应用四刀系统对46例晚期肝癌患者分别采取开腹冷冻、经皮穿刺冷冻及手术切除肝断面的冷冻治疗.结果示,全组无手术死亡,无出血、胆瘘、肝破裂及穿刺道转移等并发症;术前AFP值增高的17例,术后AFP值均有下降,其中12例恢复正常,46例患者均得到1年以上随访,16例存活1年以上,30例1年内死亡,1年存活率为34.8%.其中肝癌病灶<5 cm者5例,均生存1年以上;病灶5~10 cm者共26例,1年存活9例(6例肝功能异常者均1年内死亡);病灶>10 cm者15例,有2例存活1年以上.初步研究结果示,冷冻为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提供了一有效的治疗途径;经皮穿刺或经腹冷冻治疗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且微创的治疗新方法.
作者:吴晓安;邱国钦;陈玉强;向鑫;崔殿龙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当前医药卫生改革逐步深入,作为卫生改革一项重要内容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也已在全国各地逐步实施.一项新的改革,一项新的管理模式,给卫生行政部门带来了新的课题,同时也给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就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有关问题,谈几点粗浅看法,以供商榷.
作者:王绍平;孙红;崔永春;申洪明;陈增谦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心脏肿瘤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1998年5月-2000年6月我院心脏手术患者中的38例心脏肿瘤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良性肿瘤发生率(92.1%)高于恶性肿瘤(7.9%).不同年龄发生率也不同,50~59岁年龄段发生率高,达26.3%,其次为40~49岁年龄段(21.1%).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这一现象在黏液瘤更为明显.结论:心脏肿瘤发生率较低,且绝大多数为良性肿瘤.
作者:黑飞龙;李桂芬;孙桂民;李春华;龙村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小肠肿瘤临床特点和早期诊断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小肠良性肿瘤5例均为平滑肌瘤;恶性肿瘤28例,其中平滑肌肉瘤13例(46.4%),淋巴肉瘤11例(39.2%),腺癌3例(10.7%),类癌1例(3.5%).临床上无特异性症状及可靠的诊断方法,内窥镜和全消化道钡餐造影是主要诊断手段.53.6%的恶性病例在手术时已有远处转移,仅13例(46.4%)行根治性切除.根治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为46.1%.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小肠恶性肿瘤患者生存率的关键,对无远处转移者应争取行根治术.
作者:余汉毅;李远东;肖宏卫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正常体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抑制剂(TIMPs)保持平衡状态,许多研究表明MMPs与TIMPs系统在食管癌的浸润及转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可能成为一个新的有价值的食管癌预后指标.
作者:林建清;林若柏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制备并鉴定抗PTEN(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10)兔多克隆抗体,利用该抗体研究PTEN蛋白在原发性肝癌中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以PCR扩增合成人PTEN全长cDNA序列;与6组氨酸融合表达载体pPROEX HTb构建原核表达重组体,转染进大肠杆菌诱导融合蛋白表达后将其纯化;用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抗PTEN多克隆抗体,经Western杂交鉴定后用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60例肝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采用制备的兔多克隆抗体进行Western blot的结果显示,在瞬时转染了pcDNA3.0-PTEN的MCF-7细胞裂解液中检测1条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8×103的特异性蛋白带,而转染了空载体pcDNA3.0的MCF-7细胞中未检测到该蛋白条带.免疫组化显示PTEN蛋白定位于肝细胞的胞质内,原发性肝癌组织内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8.33%,显著低于对应的癌旁肝组织内100%的检出阳性率.PTEN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肝癌患者的病理分级和有无癌栓显著相关.结论:获得了作用特异的PTEN兔多克隆抗体,该抗体可应用于研究PTEN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PTEN蛋白表达水平在预测原发性肝癌的进展和预后方面可能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作者:万兴旺;王红阳;江明;何雅琴;曹慧芳;刘淑琴;唐亮;邱秀华;吴孟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H22微波瘤苗免疫小鼠的抑瘤及免疫效果.方法:用微波处理H22瘤株制备瘤苗,接种昆明小鼠右后肢外侧皮下0.2 mL,共接种3次,每次间隔7 d;对照组接种生理盐水.于末次接种后第7天每只小鼠左腋下皮下接种H22瘤株细胞2×106 .接种瘤株后第21天处死小鼠,测量瘤块的体积和重量,计算体积抑瘤率和重量抑瘤率,并进行血液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和体内淋巴细胞转化实验.结果:瘤苗组瘤块体积平均为2.86 cm3,明显小于对照组的8.02 cm3,差异有极显著意义,t=5.711,P=0.000,体积抑瘤率为64.34%.瘤苗组瘤块重量平均为2.55 g,明显小于对照组的6.35 g,差异有极显著意义,t′=5.055,P=0.000,体积抑瘤率为59.84%.瘤苗组CD3+,t=3.278,P=0.003、CD4+,t=2.548,P=0.017、CD8+,t=2.068,P=0.048和CD4+/CD8+比值,t=2.116,P=0.043,均以瘤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或极显著意义.淋巴细胞转化率瘤苗组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t=4.976,P=0.000.结论:H22微波瘤苗免疫小鼠对H22瘤株具有明显抑瘤作用.
作者:孙立新;宋立刚;李民;胡大为;宋志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前列腺素类物质(prostaglandins,PGs)与卵巢上皮性浆液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 54 例卵巢上皮性浆液性肿瘤组织(浆液性卵巢癌 33 例;交界性浆液性瘤 10 例;良性浆液性瘤 11 例)和 10 例正常卵巢组织进行前列腺素E2(PGE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及血栓素 B2 ( TXB2 )水平检测.结果:PGE2、6-keto-PGF1 α及 TXB2 在浆液性癌组织中的水平明显高于交界性浆液性瘤、良性浆液性瘤和正常卵巢组织中的水平,均 P<0.05,而交界性、良性瘤和正常卵巢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均 P>0.05.在卵巢上皮性浆液性癌临床Ⅰ +Ⅱ与Ⅲ+ Ⅳ期间,组织学分级各级别间,有无腹水及有无淋巴结转移间 PGs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均 P>0.05.结论:1)PGs 可能与卵巢上皮性浆液性肿瘤发生发展有关;2)PGE2、6-keto-PGF1 α及 TXB2 可作为卵巢上皮性浆液性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指标.
作者:唐丽霞;马坚伟;王敏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健康教育在实行整体护理的过程中占很重要的位置,对患者有效治疗的顺利实施和康复起很大的作用,就我科实行健康教育的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石敬芹;张伟亮;刘桂芬;侯霞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板蓝根组酸活性单体-5b对肝癌耐药细胞BEL-7404/ADM逆转作用及机制.方法:利用BEL-7404细胞的多药耐药模型BEL-7404/ADM,应用MTT法、免疫组化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观察板蓝根组酸活性单体-5b对BEL-7404/ADM多药耐药逆转.结果:板蓝根组酸活性单体-5b能降低肝癌耐药细胞BEL-7404/ADM对ADM的耐药性,细胞MDR,p-gp的表达改变不明显,其细胞内ADM的含量明显增高.结论:板蓝根组酸活性单体-5b能逆转肝癌耐药细胞BEL-7404/ADM对ADM的耐药性,其逆转作用可能与降低P-gP药物外排功能、增加细胞内药物浓度有关.
作者:韦长元;黎丹戎;姜飚;梁安民;唐东平;刘剑仑;侯华新;秦箐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丁酸钠(NaB)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系HHUA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NaB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系HHUA,通过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观察NaB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用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细胞周期分布;用Western Blot 分析p21、p53、pRb和E2F1蛋白表达.结果:NaB能诱导HHUA细胞周期G1期阻滞,上调p21蛋白表达,促进pRb去磷酸化,下调E2F1 和p53蛋白表达.结论:NaB能抑制HHUA细胞体外生长,其诱导细胞周期G1期阻滞可能与p21等细胞周期调节蛋白的表达改变有关.
作者:荣风年;郭保岩;张国翔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放射性脑损伤是放射治疗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综述了放射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放射性脑损伤产生的原因、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治疗进展.
作者:庞伟;梁平;李济培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MMP-9和TIMP-1在早期宫颈癌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ICC、CIN和NCE中MMP-9和TIMP-1的表达情况,并检测癌细胞增殖标记指数(Ki-67标记).结果:从NCE→CIN→ICC,MMP-9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P<0.05,而TIMP-1未见升高.宫颈癌伴有盆腔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深肌层间质浸润、FIGO分期为Ⅱ期、组织学分级为Ⅲ级及Ki-67高度表达者,其MMP-9阳性表达率显著增高,而TIMP-1表达阳性率显著降低.宫颈癌中MMP-9表达高于TIMP-1者,其盆腔淋巴结转移和深肌层间质浸润的发生率显著高于MMP-9与TIMP-1表达平衡者,P<0.05.结论:MMP-9和TIMP-1表达可能在宫颈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转移中起一定作用.宫颈癌MMP-9表达增强而TIMP-1表达降低,其癌细胞增殖活跃、且更易发生侵袭转移,但并非惟一决定因素.
作者:江忠清;朱凤川;曲军英;郑秀;游彩玲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乳腺腺纤维瘤癌变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 1963-2001 年经病理证实的乳腺腺纤维瘤癌变 11 例进行分析,重点分析诊断方法、病理特点、治疗方式及预后因素.结果:11 例均为手术检出,其中 8 例为管内癌,1 例小叶原位癌,2 例浸润性导管癌.保守性手术 8 例,根治术或仿根治术 3 例,随访 3 个月~25 年,均健在.结论:乳腺良性肿瘤均应手术切除并做病理检查,本病属乳腺癌的早期病变,保守性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李祖彬;王璞良;郎荣刚;石松魁 刊期: 200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