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脏肿瘤流行病学分析

黑飞龙;李桂芬;孙桂民;李春华;龙村

关键词:心脏肿瘤/流行病学, 年龄分布, 病例对照研究, 流行病学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心脏肿瘤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1998年5月-2000年6月我院心脏手术患者中的38例心脏肿瘤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良性肿瘤发生率(92.1%)高于恶性肿瘤(7.9%).不同年龄发生率也不同,50~59岁年龄段发生率高,达26.3%,其次为40~49岁年龄段(21.1%).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这一现象在黏液瘤更为明显.结论:心脏肿瘤发生率较低,且绝大多数为良性肿瘤.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康莱特对晚期鼻咽癌放疗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康莱特注射液(KLT)加放疗治疗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及其对毒副反应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治Ⅲ、ⅣA期鼻咽癌患者62例.分为综合组(KLT联合放疗组)与单放组,各组31例.对两组的疗效和副反应予以观察对比.结果:综合组和单放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6%和83.9%,两组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生活质量提高率分别为71.0%和19.4%,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主要毒副反应的发生率综合组均明显低于单放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康莱特注射液加放疗能减轻晚期鼻咽癌患者放疗的毒副反应并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卫东;孙苏平;王向东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肝癌的氩氦刀冷冻治疗

    探讨氩氦刀冷冻治疗肝癌的方法、安全性及疗效.应用四刀系统对46例晚期肝癌患者分别采取开腹冷冻、经皮穿刺冷冻及手术切除肝断面的冷冻治疗.结果示,全组无手术死亡,无出血、胆瘘、肝破裂及穿刺道转移等并发症;术前AFP值增高的17例,术后AFP值均有下降,其中12例恢复正常,46例患者均得到1年以上随访,16例存活1年以上,30例1年内死亡,1年存活率为34.8%.其中肝癌病灶<5 cm者5例,均生存1年以上;病灶5~10 cm者共26例,1年存活9例(6例肝功能异常者均1年内死亡);病灶>10 cm者15例,有2例存活1年以上.初步研究结果示,冷冻为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提供了一有效的治疗途径;经皮穿刺或经腹冷冻治疗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且微创的治疗新方法.

    作者:吴晓安;邱国钦;陈玉强;向鑫;崔殿龙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胃癌微卫星不稳定性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目的:探讨胃癌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PCR),分别选用定位于第 3 及第 17 号染色体上的微卫星标记位点,对50例原发性胃癌及自身正常组织标本进行检测.结果:50 例胃癌中 MSI 发生率为 44%(22/50),微卫星DNA改变与癌的浸润深度无关,P=0.656 5;但有淋巴结转移者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04 9.结论:微卫星 DNA 的改变不同程度地反映胃癌的细胞生物学恶性行为,对胃癌临床分期及预后可能有参考意义.

    作者:姜斌;翟勇平;刘静;顾军;王雅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小肠原发性肿瘤3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肠肿瘤临床特点和早期诊断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小肠良性肿瘤5例均为平滑肌瘤;恶性肿瘤28例,其中平滑肌肉瘤13例(46.4%),淋巴肉瘤11例(39.2%),腺癌3例(10.7%),类癌1例(3.5%).临床上无特异性症状及可靠的诊断方法,内窥镜和全消化道钡餐造影是主要诊断手段.53.6%的恶性病例在手术时已有远处转移,仅13例(46.4%)行根治性切除.根治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为46.1%.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小肠恶性肿瘤患者生存率的关键,对无远处转移者应争取行根治术.

    作者:余汉毅;李远东;肖宏卫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患者VEGF、MVD、Neu基因观察及预后的研究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及癌基因(c-erbB-2/Neu)有否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33例,检测经动脉新辅助化疗后 VEGF及Neu基因的表达及MVD.同期设未行化疗的乳腺癌患者35例为对照组.结果:化疗后患者MVD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Neu基因阳性表达分别为48%(21/33)、51%(18/35),差异无显著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的VEGF 阳性表达分别为52%(17/33)、49%(17/35),差异无显著意义.化疗组VEGF 表达阳性者的MVD 高于阴性患者,但无相关性,r=0.27,P>0.05;对照组VEGF表达阳性者的MVD高于阴性患者,VEGF与MVD呈正相关性,r=0.38,P<0.05;术前化疗组乳腺癌患者3年内复发5例,未行术前化疗乳腺癌患者3年内复发13例,复发者其MVD明显高于未复发者,且复发者Neu基因均为阳性表达,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可以降低MVD;MVD及Neu基因的高表达可作为判断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新辅助化疗可以降低肿瘤患者术后复发率与MVD减少有关,对于估计肿瘤患者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昆宪;迟昆萍;贾玲;李琳;张会华;纳智明;陈居敏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经腹部皮下药泵注射化疗药物引起外渗的预防和护理

    我院1992年5月-2002年12月对43例肝癌患者进行了腹部皮下植入式药泵灌注化疗,其中发生药液外渗5例,通过精心护理,达到满意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李智芹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肺癌患者放疗中情绪变化的调查研究

    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在放疗3个不同期进行测定.焦虑分值显著高于常模组;抑郁指数增加,抑郁程度无变化.NSCLC患者在放疗期,存在严重情绪障碍-焦虑、抑郁,应配合抗焦虑、抑郁治疗,以提高患者适应能力和生存质量.

    作者:吕尊香;樊立凤;孙爱贞;郭秀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获得性他莫昔芬耐受MCF-7细胞膜受体的变化及格列卫的逆转作用

    目的:探讨耐受他莫昔芬(TAM)的MCF-7细胞膜受体等的变化及格列卫对耐药的逆转作用.方法:MTT法检测TAM对E2、EGF、Insulin刺激的MCF-7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与10-7 mol/L TAM孵育8周、16周后的MCF-7细胞ER、PR、EGFR及VEGF的变化,MTT法检测格列卫对耐药的逆转作用.结果:TAM抑制E2、EGF、Insulin刺激的MCF-7增殖;耐受TAM的MCF-7 ER、PR表达率由父代的93%、91%下降为41%、36%,EGFR由10%上升为39%,VEGF由36%下降至30%,对EGF刺激的增殖更敏感,格列卫可增强TAM的生长抑制作用.结论:耐受TAM的MCF-7细胞ER、PR表达下降,EGFR表达升高,EGF/EGFR刺激的细胞增殖作用增强,格列卫可能作为对TAM获得性耐药后逆转用药方案或贯序用药方案.

    作者:王雄文;张积仁;沈雁;钟灿灿;郑刚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肿瘤患者PET/CT全身检查的护理

    PET/CT是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和螺旋CT的解剖图象的融合,他具有PET在肿瘤的良恶性鉴别、临床分级、疗效评估、预后判断等方面提供重要信息的用途,而且PET与CT结合能检出小的病变组织,并能准确定位[1].2002年10月-2002年11月,山东省肿瘤医院对30例患者行18F-FDGPET/CT全身检查,护理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卢红;刘娟娟;王小玥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一例报告

    1 病例报告患者男,15岁,2002年6月12日因右下腹阵发性疼痛及左睾丸肿大及腹部肿物2个月入院,入院后行血象、血生化系列、B超、胸片及骨髓象检查拟诊为恶性淋巴瘤并于6月15日行左睾丸切除术,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诊断为左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型B细胞系,中度恶性.

    作者:刘智华;钟睿;邬蒙;吴新生;解策群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双介入法治疗中晚期肝癌的围手术期护理

    双介入法指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与在CT指导下经皮穿瘤内注射无水乙醇(PEI)的方法.我院采用此法治疗中晚期肝癌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吴洁;李南;黄仙萍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Fas/FasL系统与卵巢肿瘤的免疫逃逸的研究

    目的:检测 Fas、FasL 在上皮性卵巢癌及其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TIL) 中的表达,探讨 Fas 系统在卵巢癌免疫逃逸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 31 份上皮性卵巢癌、20份卵巢良性肿瘤、10份正常卵巢组织以及31份卵巢癌 TIL、12 份卵巢良性肿瘤 TIL 的 Fas 及 FasL 的表达.结果:卵巢癌组织的 Fas 表达明显低于卵巢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P<0.01;而其 FasL 表达明显高于后者,P<0.01.卵巢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的 Fas、FasL 表达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卵巢癌组织中含有丰富的TIL,其Fas及FasL的表达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TIL,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卵巢癌组织Fas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FasL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无关,但随组织学分级的升高而增加,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FasL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卵巢癌TIL中Fas及FasL的表达与各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0.05.结论: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存在 Fas 表达的下调和 FasL 表达的增加,FasL 高表达者预后不良.肿瘤细胞可能通过 FasL 的过度表达,逃避免疫监视,诱导 Fas 敏感的 TIL 凋亡,发生浸润和转移.

    作者:刘培淑;董瑞英;李爱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MMP-2和TIMP-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MMP-2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 TIMPs) TIMP-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形成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技术对95例NSCLC石腊组织标本的MMP-2、TIMP-2和肿瘤内微血管密度(IMVD)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MMP-2和TIMP-2在肺癌细胞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的正常肺组织,P<0.01,而且MMP-2在间质的纤维细胞中亦大量表达.MMP-2阳性表达癌组织中的IMVD高于阴性表达癌组织中的IMVD,P<0.05;TIMP阳性表达癌组织中的IMVD则低于阴性表达癌组织中的IMVD,P<0.05.MMP-2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而TIMP-2与其呈负相关,P<0.05.MMP-2表达随着肿瘤病理分级和TNM分期增高而有增高趋势,而TIMP-2的阳性表达情况则有下降趋势.结论:MMP-2和TIMP-2可能均参与了NSCLC新血管生成的调节,二者表达失衡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MMP-2和TIMP-2 的检测可作为判断NSCLC转移及预后的指标.

    作者:陈龙邦;李桂圆;王靖华;周晓军;马恒辉;徐炜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板蓝根组酸活性单体-5b逆转肝癌细胞耐药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板蓝根组酸活性单体-5b对肝癌耐药细胞BEL-7404/ADM逆转作用及机制.方法:利用BEL-7404细胞的多药耐药模型BEL-7404/ADM,应用MTT法、免疫组化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观察板蓝根组酸活性单体-5b对BEL-7404/ADM多药耐药逆转.结果:板蓝根组酸活性单体-5b能降低肝癌耐药细胞BEL-7404/ADM对ADM的耐药性,细胞MDR,p-gp的表达改变不明显,其细胞内ADM的含量明显增高.结论:板蓝根组酸活性单体-5b能逆转肝癌耐药细胞BEL-7404/ADM对ADM的耐药性,其逆转作用可能与降低P-gP药物外排功能、增加细胞内药物浓度有关.

    作者:韦长元;黎丹戎;姜飚;梁安民;唐东平;刘剑仑;侯华新;秦箐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bcl-6及p53在小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小B细胞淋巴瘤中bcl-6、p5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对34例小B细胞淋巴瘤进行bcl-6和p53的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果:bcl-6阳性率35.3%(12/34),且全部表达于滤泡中心细胞性淋巴瘤(12/12),与其他组类型小B细胞性淋巴瘤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01.p53蛋白阳性率26.5 %(9/34),其中滤泡中心细胞性淋巴瘤为41.7%(5/12),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为17.6%(3/17),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为33.3%(1/3),而套细胞淋巴瘤阴性为0(0/2),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bcl-6可作为滤泡中心细胞性淋巴瘤的特异标志而区别于其他类型小B细胞淋巴瘤;p53的异常表达在这一组恶性淋巴瘤中无类型倾向性;可能有多种基因异常参与了这一组疾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郭瑞珍;揭伟;梁群英;唐文台;肖庆邦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H22微波瘤苗免疫小鼠抑瘤及免疫效果的研究

    目的:研究H22微波瘤苗免疫小鼠的抑瘤及免疫效果.方法:用微波处理H22瘤株制备瘤苗,接种昆明小鼠右后肢外侧皮下0.2 mL,共接种3次,每次间隔7 d;对照组接种生理盐水.于末次接种后第7天每只小鼠左腋下皮下接种H22瘤株细胞2×106 .接种瘤株后第21天处死小鼠,测量瘤块的体积和重量,计算体积抑瘤率和重量抑瘤率,并进行血液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和体内淋巴细胞转化实验.结果:瘤苗组瘤块体积平均为2.86 cm3,明显小于对照组的8.02 cm3,差异有极显著意义,t=5.711,P=0.000,体积抑瘤率为64.34%.瘤苗组瘤块重量平均为2.55 g,明显小于对照组的6.35 g,差异有极显著意义,t′=5.055,P=0.000,体积抑瘤率为59.84%.瘤苗组CD3+,t=3.278,P=0.003、CD4+,t=2.548,P=0.017、CD8+,t=2.068,P=0.048和CD4+/CD8+比值,t=2.116,P=0.043,均以瘤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或极显著意义.淋巴细胞转化率瘤苗组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t=4.976,P=0.000.结论:H22微波瘤苗免疫小鼠对H22瘤株具有明显抑瘤作用.

    作者:孙立新;宋立刚;李民;胡大为;宋志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小鼠肝癌 H-22 细胞膜相关抗原肽提取物的抑瘤作用及其免疫机制的研究

    目的:应用小鼠肝癌 H-22 细胞膜相关抗原肽(TAP)提取物免疫小鼠,观察其对小鼠自身移植肿瘤生长及免疫学参数的影响,为制备肿瘤疫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微酸洗脱法制备相对分子质量≤3×103的细胞膜 TAP 提取物,皮下免疫小鼠,检测胸腺细胞周期时相和T细胞亚组百分数的变化;并检测脾细胞 Con A 反应性、IL-2 和 IFN-γ分泌活性、CTL 杀伤活性的变化,以及脾脏 T 细胞 CD3、CD69 和 TCR 的表达和抑瘤效应.结果:TAP 提取物免疫后,移植肿瘤的发生率降低,平均出现时间延迟,生长速度减慢;同时,脾细胞 CD69表达增加,Con A 反应性、IFN-γ和 IL-2 分泌活性和 CTL 杀伤活性不同程度增强;胸腺细胞 CD3 表达显著增高、CD+4 和 CD+8 T 细胞百分数也不同程度增高.结论:小鼠肝癌 H-22 细胞膜 TAP 提取物具有免疫原性,能有效激发免疫系统功能,抑制自身移植肿瘤的生长.

    作者:孙祖玥;吕喆;刘淑春;龚守良;李修义;赵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症及其护理

    1998年1月-2002年12月,我们对36例鼻咽癌放疗患者口腔黏膜炎症进行护理观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赵晓燕;张艳玲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乳腺腺纤维瘤癌变11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腺纤维瘤癌变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 1963-2001 年经病理证实的乳腺腺纤维瘤癌变 11 例进行分析,重点分析诊断方法、病理特点、治疗方式及预后因素.结果:11 例均为手术检出,其中 8 例为管内癌,1 例小叶原位癌,2 例浸润性导管癌.保守性手术 8 例,根治术或仿根治术 3 例,随访 3 个月~25 年,均健在.结论:乳腺良性肿瘤均应手术切除并做病理检查,本病属乳腺癌的早期病变,保守性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李祖彬;王璞良;郎荣刚;石松魁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心脏肿瘤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研究心脏肿瘤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1998年5月-2000年6月我院心脏手术患者中的38例心脏肿瘤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良性肿瘤发生率(92.1%)高于恶性肿瘤(7.9%).不同年龄发生率也不同,50~59岁年龄段发生率高,达26.3%,其次为40~49岁年龄段(21.1%).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这一现象在黏液瘤更为明显.结论:心脏肿瘤发生率较低,且绝大多数为良性肿瘤.

    作者:黑飞龙;李桂芬;孙桂民;李春华;龙村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主管: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主办: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