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南江;张桂萍;杨惠;安启萍
1病例报告例1:患者女,46岁.因查体发现子宫肌瘤1年余,准备手术治疗,于1997年2月12日入院.妇科检查子宫颈扩张,可见一肌瘤样突起突出于子宫颈外口1 cm,表面不规则,质硬,触血,部分区域溃烂.子宫前位,正常大小.实验室检查Hb 137g/L,RBC 4.58×1012/L,HBsAg(+),HBcAb(+),HBeAb(+).
作者:李新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观察参桃软肝丸对小鼠移植性肝癌22的免疫调节效应及抑制瘤细胞生长作用.方法:采用荷瘤动物模型观察参桃软肝丸的药效,运用细胞化学特殊染色法检测该药对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的影响.结果:参桃软肝丸各用药组肿瘤细胞数分别为(0.19±0.08)×1012/L~(0.33±0.04)×1012/L,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瘤细胞生长抑制率由23.3%~55.8%呈剂量依赖性,每个高倍视野核分裂数分为(6.7±1.67)~(8.2±2.15)个;核分裂抑制率为20.4%~35.0%亦呈剂量依赖性;腹水内的T、Th百分率均高于生理盐水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参桃软肝丸不仅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并提高动物机体免疫力,增强抗肿瘤作用.
作者:陈林香;戴馨仪;周岱翰;陈雪馨;陈瑶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应用CAP(CTX+ADM+DDP)方案治疗28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近期有效率为43%(12/28),初、复治有效率分别为50%和25%.本组同时应用中药扶正治疗,并预防性应用止性措施,化疗毒副反应可耐受.
作者:董雷;徐晓丹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为了研究CF/5'-DFUR和DDP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将22例采用CF/5'-DFUR和DDP联合化学治疗.22例中CR 2例,PR 8例,有效率45.5%(10/22),主要毒副反应是轻度到中度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初步研究结果提示,CF/5'-DFUR+DDP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有效率较高,使用方便,副反应可耐受的优点,可在临床进一步观察使用.
作者:张景顺;潘洁;裘小民;陈萍;陆妙贤;周菁华;赵立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脑转移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脑转移瘤42例,均行手术治疗.41例术后行全脑放疗,其中13例再加化疗.结果:术后症状消失或好转37例,无明显变化4例,死亡1例.随访36例,平均生存期手术加放疗者为13.6个月、手术加放化疗者为14.3个月.结论:手术治疗联合放疗及化疗是治疗脑转移瘤的有效治疗方案.
作者:陈孟宗;潘蔚然;王成林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占所有大肠癌的60%,临床上发现常处于中晚期,手术根治往往对机体的创伤较大,治疗与护理不当可引起较多的并发症.1临床资料自1998年1月~2002年1月共收治直肠癌患者100例,其中低位性直肠癌58例.年龄大78岁,小的20岁,平均49岁.
作者:张春丽;毕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骨转移是晚期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产生的骨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1999年5月~2001年4月应用抗骨溶解制剂氯屈膦酸二钠(商品名为德维)治疗晚期癌症骨转移疼痛患者25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25例,男17例,女8例,年龄31~74岁,中位年龄53岁.
作者:徐建芳;陈焰;刘驯炎;杨宏凯;周岚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基因bax在入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68例NSCLC中bax蛋白的表达水平,用TUNEL法检测其中的细胞凋亡情况.研究对象:鳞癌38例,腺癌30例,同时检测11例正常肺组织作为对照.结果bax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4.41%,正常肺组织为100%,两者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在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9.47%,小于腺癌的73.33%(P<0.01);bax的表达与T和N情况、临床分期、年龄、性别和是否吸烟无关.NSCLC组织的凋亡指数(AI)为1.79±0.51,小于正常肺组织的14.33±5.62(P<0.05).在NSCLC中,bax蛋白表达阴性者生存时间长于阳性者(P<0.05).结论:bax蛋白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组织类型和预后相关,并通过对细胞凋亡的调控参与了肺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谢彤;祝家兴;左传田;刘德森;黄鼎铭;茅乃权;黄耀元;潘泓;潘琪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GP(健择+DDP)方案治疗晚期胰腺癌的近期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将20例晚期胰腺癌给予GP方案化疗2个周期,按WHO标准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有效率(CR+PR)为35%,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结论:健择加顺铂是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化疗方案.
作者:李平;王雅杰;李兆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9例食管癌组织中MMP-2和MMP-9的表达.结果:MMP-2和MMP-9阳性表达率在食管腺癌分别为84.61%、76.92%,明显高于食管鳞癌50.00%、43.48%(P<0.05);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93.33%、86.67%,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41.38%、37.93%(P<0.01).结论:MMP-2和MMP-9可能在食管癌侵袭及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林秋雄;曾仁海;蔡秀玲;林华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随机分组比较热放化综合与放化配合治疗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行放疗+化疗+热疗与32例行放疗+化疗对照,观察肿瘤的消退率和皮肤反应.结果:颈转移淋巴结的全消率在热放化组为65.71%(23/35),放化组为40.62%(13/32);放射的皮肤反应两组相似.结论:热疗配合放疗和化疗较放疗和化疗能显著提高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癌的全消率(P<0.05),热疗不会加重皮肤的放射反应.
作者:邵汛帆;莫志文;陈冬平;刘锦全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肝段化疗栓塞与常规化疗栓塞治疗肝癌对肝功能的影响程度.方法:通过两组各20例肝癌病人分别采用上述两种不同的栓塞后3 d,对复查肝功能的主要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不同的介入化疗栓塞方法治疗后肝功能指标变化,常规组ALT、AST、ALP、TBIL的改变(P<0.001)较节段组变化大(P>0.05),GGT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肝段化疗栓塞与常规化疗栓塞对肝功能的影响,后者较之前者变化明显.肝癌的介入化疗栓塞,应尽可能行肝段栓塞,以减轻肝功能的损害.
作者:薛德文;王艾秋;谢印法;刘素贞;李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回顾分析了90例晚期贲门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放化组、单放组、单化组,其3、5年生存率分别为32.4%、12.5%;4.8%和18.9%;3.1%、0.结果提示,晚期贲门癌放射治疗同时化疗能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作者:周绍兵;刘阳晨;项其昌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MTT法体外药敏试验指导下胃肠癌预见性化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取27例新鲜胃肠癌标本进行体外MTT法药物敏感试验(MTT试验组),27例同期胃肠癌患者作经验对照组.试验组按药敏试验结果化疗,耐药者按临床经验化疗;对照组按临床经验化疗.结果:27例药敏试验完成实验,药敏阳性者胃癌8例,肠癌5例;阴性者胃癌7例,肠癌7例.临床化疗结果:试验组中对药物敏感者化疗有效率76.9%,耐药者中有效率14.3%,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x2=10.7,P<0.01;试验组总有效率为44.4%.经验对照组化疗后有效率为25.9%,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x2=9.5,P<0.01.MTT实验结果与临床化疗结果的符合率为81.48%(10+12/27).结论:MTT法检测癌细胞对抗癌药或敏感试验可以预见胃肠癌的化疗.
作者:匡久树;蒋芹;黄小明;葛旭明;李小民;张为民;谢晓东;刘淑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TAE)能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而TAE+TPEI+PEI+32P-GMS能明显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3],其疗效与患者的术前、术中及术后处理、护理是至关重要的.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83例原发性肝癌均经临床生化及影像学检查确诊,根据接受治疗情况分为两组:①介入序贯组(TAE+TPEI+PEI+32P-GMS)43例,男32例,女11例,年龄38~65岁,平均46.6岁.
作者:刘爱香;张月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肝海绵状血管瘤是肝脏良性肿瘤,以往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随着介入医学的发展,介入栓塞已成为当前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我院自1995年~2000年对25例巨大肝血管瘤病人采取平阳霉素、地塞米松、超液态碘油的混合乳剂介入栓塞治疗,效果显著.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刘素贞;林涵颖;丁桂茹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类似物8肽对人原发性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的影响.方法:运用MTT比色法分析生长抑素类似物8肽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生长抑素类似物8肽可抑制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存在量效和时效关系.结论:生长抑素类似物8肽可抑制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
作者:张燕玲;张正;岳冀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1990年1月~1997年12月,我对42例Dukes'B、C期直肠癌进行随机分组:20例进行单纯根治术,22例进行根治术配合围手术期区域化疗.术后随访3年,发现区域化疗能明显降低中晚期直肠癌术后的局部复发率,在不具备放疗条件时可以作为防止局部复发的有效手段.
作者:把永忠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放射性皮肤损伤是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我科1998年7月~2000年7月采用自制的中药外敷治疗32例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收到满意效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2例患者,男7例,女25例;年龄25~68岁,中位年龄42岁.其中乳腺癌19例,肺癌5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癌3例,外阴癌2例,直肠癌3例.发生部位颈部、胸部、腋窝及会阴.
作者:蒋元品;李晓燕;王学芬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增效、减毒、改善生活质量作用.对63例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化疗前3天用参芪扶正注射液250 mL静脉滴入,每天1次,21 d为1个周期,2个周期为1个疗程;对照组为单纯化疗.治疗组总有效率(CR+PR)55.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7.6%,Ⅱ度以上血液毒性发生率降低,生活质量提高.参芪扶正注射液与化疗联用有明显协同、增效、减毒作用.
作者:陈南江;张桂萍;杨惠;安启萍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