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国;隋爱玲
3组中肺癌组48例,良性肺病组26例,健康对照组19例均空腹无菌取外周静脉血4mL留取血清待测.对行化疗的32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在化疗前及化疗后14 d采血,用电化学发光技术测定肿瘤标记物血清浓度.结果提示,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是NSCLC有价值的肿瘤标记物;3种标记物血清水平均随肺癌分期而增高;化疗前后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血清含量变化敏感;癌胚抗原和胃肠道癌抗原对腺癌、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对鳞癌相对敏感;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可提高肺癌诊断阳性率;并多项肿瘤标记物联合测定对提高肺癌的阳性检出率有较高临床价值.
作者:郑洪;赵学群;禹玺;陶家驹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集体心理干预技术对康复期癌症患者心理问题及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将64例接受常规治疗的住院癌症患者随机分组,其中心理干预组3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施予集体心理干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期8周.疗效评定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及免疫系统免疫指标,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8周评定.结果:治疗后干预组的Hamilton抑郁量表总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组的免疫系统指标除CD8外,CD3、CD4、CD4/CD8、NK活性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提高,其中NK活性一项,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集体心理干预能明显减轻癌症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作者:杨立忠;毛文奎;侯爱芝;解昌国;何颖;曹长水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作者:成建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护理管理是以提高护理质量为主要目的的工作过程,是控制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提供高品质护理服务的过程,就是体现护理专业价值的过程,即护理人员的价值定位.在现代医院护理管理中,护士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张桂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ⅠB和ⅡA期子宫颈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000年2月~2002年1月浙江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96例Ⅰ B和ⅡA期子宫颈癌病例.结果:35岁以下子宫颈癌患者48例,其腺癌比例及盆腔淋巴转移率高.所有患者术后病理未发现卵巢转移.13例宫颈肿瘤≥4 cm患者行新辅助化疗,均顺利手术切除.结论:近年来35岁以下患者子宫颈癌发病呈上升趋势.卵巢移位术是保留年轻妇女子宫颈癌患者卵巢功能的简便有效方法.对具有盆腔淋巴转移高危因素的患者选择新辅助化疗是合理的.
作者:胡明;朱滔;羊正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探讨鼻腔及副鼻窦肿物的CT检查价值及良恶性鉴别诊断.161例鼻腔、副鼻窦肿物,术后病理证实良性126例,恶性22例,炎症13例,进行CT分析统计学处理.累及部位多发、突入临近结构、形态是否均匀、有无骨质破坏和周围脂肪层受侵良恶性之间差异有显著性.CT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冠扫优于轴扫;病变累及部位、形态、密度、周围骨质及脂肪层变化是良恶性鉴别诊断要点.
作者:周玉滕;叶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大肠癌并急性肠梗阻Ⅰ期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1989年以来72例大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患者诊断、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术中灌洗等临床资料.结果:Ⅰ期切除吻合52例,切口裂开及切口感染各2例,并发肺部感染1例,2例术后2 d内死于中毒性休克、循环衰竭.结论:Ⅰ期切除吻合术在急性梗阻性大肠癌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作者:鞠俊玉;王绍臣;沈宝霞;张德君;张金富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西艾克和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对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3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吉西他滨0.8 g/m2静脉滴入,d1、d8、d15;西艾克4 mg静脉滴入,d1、d8;顺铂30 mg/m2静脉滴入,d1~d3,28 d为1个周期.结果:全组CR 2例,PR 12例,NC11例,PD 7例,总有效率达43.75%.初治有效率达56.25%,复治达31.25%,两组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毒性反应为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和西艾克疗效较高,毒性可耐受.
作者:束永前;黄普文;卢凯华;王榕生;穆庆霞;刘凌翔;朱陵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胸部放射治疗的各种恶性肿瘤在放射治疗后应用生脉注射液减轻放射性肺炎、肺纤维化的疗效等临床指标.方法:15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6例.对各种恶性肿瘤均行根治放疗.放射源为6 MV X射线,常规分割照射,照射剂量为40~60 Gy.对照组完成常规的放射治疗,治疗组常规放疗的同时应用生脉注射液25~40 mL静脉滴入,1次~,10~15 d为1个疗程,共给3~5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放射性肺炎、肺纤维化的发生率分别为19.7%、23.7%,对照组放射性肺炎、肺纤维化的发生率分别为36.8%、47.4%.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肺纤维化的发生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放射性肺炎、肺纤维化是恶性肿瘤的胸部放射治疗中及放射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纯中药制剂生脉注射液能明显降低其发生率.
作者:尹强;黄英昌;陈玉;牟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作者:赵春英;方琦;谈柯岚;路向前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检测胶质瘤DNA倍性、SPF及EGFR表达,探讨其与胶质瘤病理级别的关系及它们之间相关性.方法:46例手术切除的脑胶质瘤作为实验组;10例正常脑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ABC(Strept-Avidin-Bion Complex)法检测EGFR蛋白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技术(Flow-Cytometry,FCM)检测DNA含量及SPF.结果:对照组均为二倍体且无EGFR表达;胶质瘤Ⅰ级组、Ⅱ级组、Ⅲ~Ⅳ级组DNA异倍体率分别为13.3%、46.2%、77.8%,Ⅰ级组与Ⅲ~Ⅳ级组、Ⅱ级组与Ⅲ~Ⅳ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EGFR阳性率分别为20.0%、69.2%和83.3%,Ⅰ级组与Ⅱ级组、Ⅰ级组与Ⅲ~Ⅳ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SPF值随胶质瘤级别增高而升高,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EGFR阳性胶质瘤DNA发生率及SPF值均明显高于EGFR阴性胶质瘤(P<0.05).结论:DNA异倍体的发生、SPF值、EGFR阳性率与胶质瘤恶性级别正相关.EGFR表达与DNA异倍体及SPF有相关性.
作者:周伟;徐国本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DNA聚合酶β(DNA polymerase β)是一种修复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参与DNA的合成和修复的某些过程,其缺陷发现与一些肿瘤的发生有关.本研究从分子生物学基础上阐明宫颈癌的发生机理,了解有无DNA聚合酶β基因突变.方法:采用RT-PCR法(逆转录-DNA聚合酶链反应)、PCR-SS-CP(聚合酶链-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DNA序列分析法进行OPLB基因突变调查.结果:宫颈癌组织中存在DNA聚合酶β基因突变.测序结果表明DNA聚合酶β基因的第660位核苷酸由A变为G,其氨基酸变异为第182位氨基酸由精氨酸(Arg)变为甘氨酸(Gly).结论:宫颈癌中存在DNA聚合酶β基因突变现象,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作者:乔玉环;韩丽萍;史惠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对232例贲门癌患者采用食管全层与胃黏膜单层套入吻合进行消化道重建.术后无吻合口瘘,3个月内X线食管钡餐造影摄片,钡剂通过顺利,吻合口宽大,直径均在1.3 cm以上,头低脚高位(60.)无钡剂返流,术后6个月经纤维食管镜检查,从吻合口以上被套入胃壁内3 cm长的食管腔呈关闭状,并可见突起延伸的黏膜皱襞,镜身均能顺利通过吻合口,其中14例食管有较轻微的黏膜充血、水肿,9例黏膜面有轻度凸凹不平变化,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率9.9%,术后随访1~2年均无明显的胸骨后烧灼感、刺痛和咽下困难及进食呕吐等.初步临床实践体会,贲门癌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时,采用本吻合法层次清晰,缝合准确,抗张力强,吻合口径宽大、柔软,对预防吻合口瘘和狭窄有显著效果,同时具有一定的抗返流作用,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手术方法.
作者:李保中;肖建安;王海学;魏林生;靳迎军;贾海全;胡建民;张建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子宫颈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E6基因的含量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用半定量PCR检测20例慢性官颈炎,6例宫颈非典型增生,18例宫颈癌组织中HPV16 E6基因的含量.结果:宫颈非典型增生及宫颈癌组织中E6基因的含量显著高于慢性宫颈炎(P<0.01);宫颈癌及宫颈非典型增生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PV16 E6基因的含量随着宫颈疾病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加,定量检测HPV16 DNA的含量可能作为监测宫颈癌高危人群的一种方法.
作者:王云;罗兵;王言奎;戴淑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免疫功能状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手术前后3~6 d抽取外周静脉血,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D+3总T淋巴细胞、CD+4辅助T细胞、CD+8杀伤/抑制T细胞、CD+4/CD+8比值、CD+55NK细胞、CD+19总B淋巴细胞、CD+25IL-2受体细胞比例.结果:乳腺癌术后外周静脉血CD+3总T淋巴细胞、CD+4辅助T细胞、CD+25IL-2受体细胞比例较术前显著增高,CD+56NK细胞比例显著下降,CD+8杀伤/抑制T细胞、CD+4/CD+8比值、CD+19总B淋巴细胞变化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乳腺癌术后机体处于正性免调节状态,表现在以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为主,其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值得探讨.
作者:邹德宏;杨红健;谢尚闹;凌雨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作者:孟明慧;任清华;马灿华;王丽;姜枫勤 刊期: 2002年第05期
1995年8月~1999年8月,我院采用VDS+LFP(CF+5-FU+DDP)联合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56例.有效率(PR+CR)为60.7%(34/56),治疗后主观有效率92.6%.入组患者对此联合化疗耐受性好,毒副反应轻,提示VDS+LFP联合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与其他方案比较近期疗效高,副作用低,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潘勤;施为建;王朝霞;王继荣;李娟;王科明;陆彬彬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ATP-MgCl2加常规抗癌药物局部动脉灌注对晚期恶性肿瘤疗效的影响.方法:将对象分为A(化疗药+ATP-MgCl2)和B(单纯化疗药)2组,进行动脉灌注治疗,并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其副反应.结果:A组40例,CR 5例,PR 8例,MR 5例,SD 17例,PD 5例,有效率为32.5%.B组39例,CR 1例,PR 7例,MR11例,SD 14例,PD 6例,有效率为20.5%.2组间未见明显毒副反应差异.结论:ATP-MgCl2可提高抗癌药物的抗癌作用,对一些中、晚期恶性肿瘤具有较好的疗效,无明显的毒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肿瘤药物.
作者:金文昊;金哲洙;李瑞永;李学哲;崔成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作者:田桂兰;高桂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探讨食管癌外照射加腔内放疗的临床价值.1995年1~1995年12月将102例经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外照射加腔内放疗组(综合组)、单纯外照射组(对照组),各51例.6 MV X线外照射,综合组外照射剂量60 Gy 6周,补充腔内治疗2次,剂量10~12 Gy;对照组外照射剂量65~70 Gy 6~7周.结果:综合组的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72.5%、42.0%、28.5%、20.4%、14.2%,对照组的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52.9%、33.3%、21.5%、15.6%、11.7%,仅1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因局部复发或未控而死者综合组为50.9%,对照组为68.6%,差异有显著性(P<0.05);食管溃疡、瘘和狭窄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外照射结合腔内放疗可提高食管癌的局部控制率和1年生存率.
作者:刘阳晨;周绍兵;赵莺;叶宏勋;项其昌 刊期: 200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