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ATP-MgCl2联合介入化疗晚期癌疗效观察

金文昊;金哲洙;李瑞永;李学哲;崔成爱

关键词:肿瘤/药物疗法, 药物疗法, 联合, 导管插入术, 股动脉
摘要:目的:探讨ATP-MgCl2加常规抗癌药物局部动脉灌注对晚期恶性肿瘤疗效的影响.方法:将对象分为A(化疗药+ATP-MgCl2)和B(单纯化疗药)2组,进行动脉灌注治疗,并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其副反应.结果:A组40例,CR 5例,PR 8例,MR 5例,SD 17例,PD 5例,有效率为32.5%.B组39例,CR 1例,PR 7例,MR11例,SD 14例,PD 6例,有效率为20.5%.2组间未见明显毒副反应差异.结论:ATP-MgCl2可提高抗癌药物的抗癌作用,对一些中、晚期恶性肿瘤具有较好的疗效,无明显的毒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肿瘤药物.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浆膜面单房囊性低度恶性间皮瘤一例

    作者:成建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安替可合并放射治疗食管癌疗效观察

    应用安替可配合放射治疗对64例食管癌做前瞻性随机研究,用药组30例,对照组34例.2组均采用60 Co常规照射,剂量为DT 70 Gy.用药组在放疗期配合口服安替可.随访率为100%.完全缓解率:用药组为73.33%,对照组为44.12%(P<0.05).1、2、3年生存率:用药组分别为76.67%、63.30%、50.0%,对照组分别为47.06%、32.35%及20.59%(P<0.05).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安替可配合放射治疗可提高疗效,有一定放射增敏作用.

    作者:徐坚;陈忠户;林海蓉;白志刚;潘清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肝癌及癌旁组织中p53基因及AFP、CEA等表达异常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从分子生物学及病理学角度对肝癌中抑癌基因p53和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的表达及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收集40例肝细胞癌(HCC)患者癌组织连带部分癌旁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53基因、AFP、CEA等.结果:p53基因癌内表达率为80%,癌旁组织为50%;AFP癌内表达率为87.5%,癌旁组织为80%;CEA癌内表达率为55%,癌旁组织表达不明显.结论:检测p53基因表达,并与AFP、CEA一起,对诊断肝癌、估计预后及制定术后治疗方案等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星;楚贻康;李伟;王学春;张金池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恶性血液病患者血一氧化氮、内皮素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变化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血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方法:采用RIA法、硝酸还原法对2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进行NO、ET、SOD测定.结果:26例初治恶性血液病患者NO、E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5),SOD低于正常水平(P<0.05).2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治疗后,10例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8例未缓解,其中完全缓解组NO、ET、SOD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部分缓解与未缓解组三者水平仍与正常对照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NO、ET、SOD可能与恶性血液病发病有关,对三者动态监测有利于判断疗效.

    作者:钱素英;夏兆雄;陈燕敏;徐建芬;徐雷艇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乳腺重复癌五例报告

    作者:亓建;汤绪珍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外照射结合腔内放疗中晚期食管癌102例疗效观察

    探讨食管癌外照射加腔内放疗的临床价值.1995年1~1995年12月将102例经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外照射加腔内放疗组(综合组)、单纯外照射组(对照组),各51例.6 MV X线外照射,综合组外照射剂量60 Gy 6周,补充腔内治疗2次,剂量10~12 Gy;对照组外照射剂量65~70 Gy 6~7周.结果:综合组的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72.5%、42.0%、28.5%、20.4%、14.2%,对照组的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52.9%、33.3%、21.5%、15.6%、11.7%,仅1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因局部复发或未控而死者综合组为50.9%,对照组为68.6%,差异有显著性(P<0.05);食管溃疡、瘘和狭窄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外照射结合腔内放疗可提高食管癌的局部控制率和1年生存率.

    作者:刘阳晨;周绍兵;赵莺;叶宏勋;项其昌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甾体激素受体PR、ER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激素受体PR、ER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159例子宫内膜组织中的PR、ER表达进行检测.结果:PR阴性子宫内膜癌的淋巴结阳性率明显高于PR阳性者,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ER阳性和阴性的淋巴结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PR、ER阴性表达的淋巴结阳性率为51.5%,而PR、ER阳性者为10.7%,两者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PR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淋巴结转移更具相关性,可将PR、ER表达结果作为评估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参考指标之一.

    作者:陈雅卿;楼洪坤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大剂量醛氢叶酸加5-FU持续静脉滴注治疗晚期贲门癌的初步研究

    目的:评价大剂量醛氢叶酸加5-FU持续48 h滴入为主方案治疗晚期贲门癌的客观疗效及毒副反应,探索晚期贲门癌较合理治疗方案.方法:对入选的27例晚期贲门癌患者采用大剂量醛氢叶酸+5-FU持续48 h滴入为主方案进行治疗,平均2.89个疗程.结果: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10例,稳定(NC)12例,进展(PD)4例,有效率为40.74%.主要的毒副反应为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骨髓抑制、脱发及腹泻.上述毒副作用除恶心呕吐较明显外,其余绝大多数均为Ⅰ~Ⅱ度反应,且发生率不高,经常规对症治疗后见好转.结论:大剂量醛氢叶酸+5-FU持续48 h滴注为主方案治疗晚期贲门癌疗效好,毒副反应轻.

    作者:江艺;徐绮腻;杨钰贤;许香华;邱希辉;张盛奇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半定量PCR检测子宫颈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16型DNA的研究

    目的:探讨子宫颈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E6基因的含量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用半定量PCR检测20例慢性官颈炎,6例宫颈非典型增生,18例宫颈癌组织中HPV16 E6基因的含量.结果:宫颈非典型增生及宫颈癌组织中E6基因的含量显著高于慢性宫颈炎(P<0.01);宫颈癌及宫颈非典型增生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PV16 E6基因的含量随着宫颈疾病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加,定量检测HPV16 DNA的含量可能作为监测宫颈癌高危人群的一种方法.

    作者:王云;罗兵;王言奎;戴淑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癌痛克对微循环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脂质过氧化物的影响

    作者:孟明慧;任清华;马灿华;王丽;姜枫勤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及西艾克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西艾克和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对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3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吉西他滨0.8 g/m2静脉滴入,d1、d8、d15;西艾克4 mg静脉滴入,d1、d8;顺铂30 mg/m2静脉滴入,d1~d3,28 d为1个周期.结果:全组CR 2例,PR 12例,NC11例,PD 7例,总有效率达43.75%.初治有效率达56.25%,复治达31.25%,两组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毒性反应为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和西艾克疗效较高,毒性可耐受.

    作者:束永前;黄普文;卢凯华;王榕生;穆庆霞;刘凌翔;朱陵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浅谈护理管理中护士的价值体现

    护理管理是以提高护理质量为主要目的的工作过程,是控制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提供高品质护理服务的过程,就是体现护理专业价值的过程,即护理人员的价值定位.在现代医院护理管理中,护士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张桂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饮水微囊藻毒素污染促肝癌作用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饮用水低剂量微囊藻毒素对大鼠实验性肝癌形成的促癌作用.方法:应用二乙基亚硝胺(DEN)致大鼠肝癌前病变细胞增生灶(Gamma-谷氨酰转肽酶阳性灶)发生的短期实验模型研究经饮水摄入低剂量微囊藻毒素的促肝癌作用.结果:二乙基亚硝胺启动后连续9周饮用含微囊藻毒素0.529μg/L的藻培养水,大鼠肝Gamma-谷氨酰转肽酶阳性灶数量和面积均出现上升趋势.结论:长期饮用微囊藻毒素污染的水促肝癌作用不可忽视.

    作者:陈华;孙昌盛;胡志坚;薛常镐;陈铁辉;康天尝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诺维本致兔耳缘静脉损伤防护措施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护脉膏及喜疗妥对诺维本致兔耳缘静脉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在兔耳缘静脉注射诺维本前10 min,将护脉膏及喜疗妥分别涂在兔耳缘静脉及其周围,厚度为3 mm,4 h后重涂1次.分别在24 h后、7 d后、15 d后取标本,观察兔耳缘静脉病理学改变,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护脉膏及喜疗妥对诺维本致兔耳缘静脉急性病理损伤、亚急性病理性损伤、慢性病理性损伤均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但护脉膏的保护作用明显优于喜疗妥.结论:两种防护措施对诺维本致兔耳缘静脉损伤均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孙桂芳;杨秀云;徐功立;张振美;刘理慧;靳昭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上颌窦癌术后即时修复的研究

    上颌窦癌术后即刻修复26例,其中上颌骨全切12例,半侧及部分颌骨全切的14例,共26例,随诊时间2~5年,不但早期恢复了癌症患者的咀嚼功能重建,也给患者心理上减轻一定的负担,获得满意效果.认为上颌窦癌术后即刻修复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永刚;王冬梅;邹淑娟;王志刚;崔永春;史本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垂体腺瘤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各种类型垂体腺瘤合理有效的治疗方式.方法:对采用口服溴隐亭、伽玛刀、经鼻-蝶入路和经颅入路手术治疗的129例垂体瘤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伽玛刀组23.2%的患者和经鼻-蝶组10.0%的患者治疗后肿瘤完全消失,经鼻-蝶组和经颅手术组肿瘤的次全切除率分别为90.0%和94.9%,术后复发率为5.1%.结论:育龄妇女的垂体PRL微、小腺瘤可先试用口服溴隐亭治疗并随访;伽玛刀可作为各类垂体微、小腺瘤和部分大型腺瘤首选的治疗手段;采用经颅入路显微手术和术后辅助放射外科治疗是提高垂体巨型腺瘤全切除率、降低复发率的重要手段.

    作者:卢刚;黄礼明;王卫余;王坚;厉民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23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回顾分析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的临床及病理因素.乳腺癌术后胸壁局部复发23例,占同期全部乳腺癌手术病例的3.86%,病理学类型多为浸润性导管癌,Ⅲ期患者复发率为13.9%,腋窝淋巴结转移数超过4枚者多发率高为12.5%,原发灶ER(-)及PR(-)的患者复发多发生于术后第1、2年内,复发后12例2年内死亡.所有病例随访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2%、66.7%、54.5%.回顾分析结果表明,乳腺癌患者术中应采取措施预防癌残留及种植,术后易复发的高危人群应行规范化的治疗,同时应实施胸壁放疗,可望提高生存期.

    作者:宋万新;李明虎;李煜;刘志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卡莫氟与亚叶酸钙合用治疗晚期大肠癌临床观察

    观察卡莫氟(Carmofur,HCFU)与亚叶酸钙(LV)合用治疗晚期大肠癌41例近期疗效.采用HCFU 300 mg/d,LV 45 mg/d,分3次服用.消化道反应明显者于进餐前30 min口服吗叮啉10 mg.完全缓解(CR)为0,部分缓解(PR)16例,NC 15例,PD 10例,总有效率39.02%;副作用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反应,无明显骨髓抑制.HCFU与LV合用治疗晚期大肠癌疗效确切,毒副反应轻,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郑国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癌症康复期患者的集体心理干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集体心理干预技术对康复期癌症患者心理问题及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将64例接受常规治疗的住院癌症患者随机分组,其中心理干预组3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施予集体心理干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期8周.疗效评定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及免疫系统免疫指标,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8周评定.结果:治疗后干预组的Hamilton抑郁量表总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组的免疫系统指标除CD8外,CD3、CD4、CD4/CD8、NK活性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提高,其中NK活性一项,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集体心理干预能明显减轻癌症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作者:杨立忠;毛文奎;侯爱芝;解昌国;何颖;曹长水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恩丹西酮与胃复安对预防呕吐疗效对比分析

    为了观察恩丹西酮与胃复安对预防恶性血液病化疗性呕吐临床疗效,将恶性血液病86例(计206个疗程)随机分为恩丹西酮组(治疗组)和胃复安组(对照组).治疗组42例(计112个疗程),化疗前用恩丹西酮8 mg静脉推注,每疗程2次;对照组44例(计94个疗程)用胃复安20 mg加入5%GS 500mL中静脉滴入,连用5 d.结果前者总有效率95.2%(94.6%),急性呕吐有效率84.8%,正常进食率45.2%(42.8%);后者分别为68.2%(68.1%)、31.9%及6.8%(7.4%).2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

    作者:陆紫敏;顾凤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主管: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主办: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