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军
上颌窦癌术后即刻修复26例,其中上颌骨全切12例,半侧及部分颌骨全切的14例,共26例,随诊时间2~5年,不但早期恢复了癌症患者的咀嚼功能重建,也给患者心理上减轻一定的负担,获得满意效果.认为上颌窦癌术后即刻修复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永刚;王冬梅;邹淑娟;王志刚;崔永春;史本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术前尺动脉插管化疗在局部晚期乳腺癌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分析119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治疗组61例行尺动脉插管化疗,对照组58例行全身化疗,并对两组的近期临床疗效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尺动脉插管化疗组与全身化疗组有效率分别为90.16%和75.86%,差异有显著性(P<0.05).尺动脉化疗组毒副反应相对轻.结论:尺动脉插管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近期临床疗效优于全身化疗.
作者:邹天宁;汤学良;周绍强;唐一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作者:亓建;汤绪珍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作者:孟明慧;任清华;马灿华;王丽;姜枫勤 刊期: 2002年第05期
3组中肺癌组48例,良性肺病组26例,健康对照组19例均空腹无菌取外周静脉血4mL留取血清待测.对行化疗的32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在化疗前及化疗后14 d采血,用电化学发光技术测定肿瘤标记物血清浓度.结果提示,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是NSCLC有价值的肿瘤标记物;3种标记物血清水平均随肺癌分期而增高;化疗前后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血清含量变化敏感;癌胚抗原和胃肠道癌抗原对腺癌、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对鳞癌相对敏感;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可提高肺癌诊断阳性率;并多项肿瘤标记物联合测定对提高肺癌的阳性检出率有较高临床价值.
作者:郑洪;赵学群;禹玺;陶家驹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作者:郑群英;吴莹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免疫功能状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手术前后3~6 d抽取外周静脉血,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D+3总T淋巴细胞、CD+4辅助T细胞、CD+8杀伤/抑制T细胞、CD+4/CD+8比值、CD+55NK细胞、CD+19总B淋巴细胞、CD+25IL-2受体细胞比例.结果:乳腺癌术后外周静脉血CD+3总T淋巴细胞、CD+4辅助T细胞、CD+25IL-2受体细胞比例较术前显著增高,CD+56NK细胞比例显著下降,CD+8杀伤/抑制T细胞、CD+4/CD+8比值、CD+19总B淋巴细胞变化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乳腺癌术后机体处于正性免调节状态,表现在以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为主,其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值得探讨.
作者:邹德宏;杨红健;谢尚闹;凌雨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作者:赵春英;方琦;谈柯岚;路向前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作者:梁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大肠癌并急性肠梗阻Ⅰ期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1989年以来72例大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患者诊断、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术中灌洗等临床资料.结果:Ⅰ期切除吻合52例,切口裂开及切口感染各2例,并发肺部感染1例,2例术后2 d内死于中毒性休克、循环衰竭.结论:Ⅰ期切除吻合术在急性梗阻性大肠癌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作者:鞠俊玉;王绍臣;沈宝霞;张德君;张金富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比较DDP合并2周大剂量LV/5-FU 48 h连续输注与每月大剂量LV/5-FU 120 h连续输注治疗鼻咽癌新辅助化疗的近期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通过前瞻性对照研究,将46例中晚期鼻咽癌随机分成DDP合并2周大剂量LV/5-FU 48 h连续输注的治疗组25例;DDP合并每月5 d大剂量LV/5-FU 120 h连续输注的对照组的21例,对其疗效及毒副反应进行观察、比较与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2个疗程的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CR+PR)92.0%,对照组有效率81.0%,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3~4级毒性反应治疗组的患者比对照组的患者出现更多外周静脉炎(32.0%比23.8%),其余出现更少白细胞减少(40.0%比47.6%),黏膜炎(8.0%比38.1%),腹泻(4.0%比19.0%),恶心呕吐(24.0%比38.1%),但大多为Ⅰ~Ⅱ度.结论:DDP合并2周大剂量LV/5-FU 48 h连续输注比每月1次5 d大剂量LV/5-FU的方案更有效,毒性更低,值得进一步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许德明;雷桂华;王伟;劳逸;吴宏;陈国权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对400例临床疑诊为肺癌的患者进行纤支镜检查,病理诊断证实肺癌336例.提示纤支镜检查在肺癌临床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谷淑枝;吕丽荣;张文强;李爱君;范振芹;许进秀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ATP-MgCl2加常规抗癌药物局部动脉灌注对晚期恶性肿瘤疗效的影响.方法:将对象分为A(化疗药+ATP-MgCl2)和B(单纯化疗药)2组,进行动脉灌注治疗,并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其副反应.结果:A组40例,CR 5例,PR 8例,MR 5例,SD 17例,PD 5例,有效率为32.5%.B组39例,CR 1例,PR 7例,MR11例,SD 14例,PD 6例,有效率为20.5%.2组间未见明显毒副反应差异.结论:ATP-MgCl2可提高抗癌药物的抗癌作用,对一些中、晚期恶性肿瘤具有较好的疗效,无明显的毒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肿瘤药物.
作者:金文昊;金哲洙;李瑞永;李学哲;崔成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集体心理干预技术对康复期癌症患者心理问题及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将64例接受常规治疗的住院癌症患者随机分组,其中心理干预组3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施予集体心理干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期8周.疗效评定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及免疫系统免疫指标,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8周评定.结果:治疗后干预组的Hamilton抑郁量表总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组的免疫系统指标除CD8外,CD3、CD4、CD4/CD8、NK活性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提高,其中NK活性一项,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集体心理干预能明显减轻癌症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作者:杨立忠;毛文奎;侯爱芝;解昌国;何颖;曹长水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胎肝细胞(FLC)对肉瘤180(S180)小鼠的免疫功能影响和抗肿瘤作用.方法:建立S180荷瘤小鼠并以鼠胎肝细胞悬液(FLC)给予治疗,并检测T细胞亚群、巨噬细胞免疫球蛋白Fc受体(IgFcR)的表达、淋巴细胞转化率的程度及抑肿瘤生长率.结果:鼠胎肝细胞悬液可以提高CD3、CD4、CD8的表达,分别为40.74±2.95(P<0.01)、37.53±4.88(P<0.02)、24.99±2.74(P<0.05);提高巨噬细胞FcR的表达及淋巴细胞转化率(P<0.05);对肿瘤的抑制率不明显(P>0.05).结论:鼠胎肝细胞悬液可以提高细胞亚群的活化,提高细胞免疫功能,还可以从体液免疫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从而提高机体对肿瘤的抵抗力,但对肿瘤抑制不够显著.
作者:韦启后;覃志坚;覃淑云;郑子敏;秦静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胃泌素对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的影响.方法:建立人结肠癌SW480裸鼠移植瘤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5肽胃泌素(PG)组及对照组(生理盐水),观察移植瘤的体积、重量及细胞内cAMP含量的变化.结果:移植瘤的体积、重量、细胞内cAMP含量,PG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胃泌素在体内使人结肠癌移植瘤细胞内cAMP含量增加,从而促进移植瘤的生长.
作者:赵言明;何双梧 刊期: 2002年第05期
1995年8月~1999年8月,我院采用VDS+LFP(CF+5-FU+DDP)联合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56例.有效率(PR+CR)为60.7%(34/56),治疗后主观有效率92.6%.入组患者对此联合化疗耐受性好,毒副反应轻,提示VDS+LFP联合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与其他方案比较近期疗效高,副作用低,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潘勤;施为建;王朝霞;王继荣;李娟;王科明;陆彬彬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作者:张金凤;冯静;梁超;刘风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ⅠB和ⅡA期子宫颈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000年2月~2002年1月浙江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96例Ⅰ B和ⅡA期子宫颈癌病例.结果:35岁以下子宫颈癌患者48例,其腺癌比例及盆腔淋巴转移率高.所有患者术后病理未发现卵巢转移.13例宫颈肿瘤≥4 cm患者行新辅助化疗,均顺利手术切除.结论:近年来35岁以下患者子宫颈癌发病呈上升趋势.卵巢移位术是保留年轻妇女子宫颈癌患者卵巢功能的简便有效方法.对具有盆腔淋巴转移高危因素的患者选择新辅助化疗是合理的.
作者:胡明;朱滔;羊正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饮用水低剂量微囊藻毒素对大鼠实验性肝癌形成的促癌作用.方法:应用二乙基亚硝胺(DEN)致大鼠肝癌前病变细胞增生灶(Gamma-谷氨酰转肽酶阳性灶)发生的短期实验模型研究经饮水摄入低剂量微囊藻毒素的促肝癌作用.结果:二乙基亚硝胺启动后连续9周饮用含微囊藻毒素0.529μg/L的藻培养水,大鼠肝Gamma-谷氨酰转肽酶阳性灶数量和面积均出现上升趋势.结论:长期饮用微囊藻毒素污染的水促肝癌作用不可忽视.
作者:陈华;孙昌盛;胡志坚;薛常镐;陈铁辉;康天尝 刊期: 200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