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鸿海;杨堃
调强放疗是一新兴的正在发展中的放疗技术,综述了调强放疗技术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调强放疗的优势、实现方式、射野数及强度水平数、时间剂量分割策略及调强放疗实施方面的进展,并展望了调强放疗的未来发展方向。
作者:于金明;李宝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放射性食管炎临床放射治疗中常见,治疗上往往缺乏有效方法。1997年以来我们用硝苯地平联合思密达治疗60例放射性食管炎疗效显著,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0例食管癌、中央型肺癌患者均经病理证实。男45例,女15例;年龄42~85岁,平均年龄57岁。其中食管癌55例,中央型肺癌5例。
作者:丁涤非;吴霞;陈玉明;李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机体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采用90项症状清单、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对52例卵巢癌患者及5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测评。所有卵巢癌患者均采用流式细胞法检测了其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结果:与卵巢良性肿瘤组相比,卵巢癌患者精神症状多、焦虑及抑郁程度重,伴有中、重度抑郁及焦虑的患者其外周血CD8细胞百分比明显增高、CD4/CD8值降低、NK细胞活性低下。结论:大部分卵巢癌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症状。中、重度的抑郁及焦虑可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在对卵巢癌患者进行躯体治疗的同时,有必要同时提供心理治疗干预。
作者:朱根海;陈春英;杨舒盈;杨剑国;梁茱;黄运策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脑瘤卒中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脑瘤卒中患者的CT及临床资料。结果:13例患者均急性发病,CT表现为局部高密度,可合并周围结节或囊性占位及灶周水肿。均早期行血肿清除,肿瘤完全切除12例,部分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术后Karnorfsky 80分以上5例,70~80分2例,60~70分4例,60分以下2例。结论:由于脑瘤卒中,颅内压急剧升高,临床症状加重,易误诊。CT表现为出血征象与肿瘤征象并存。早期手术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并在术中行快速冰冻,病理学检查,有利于确定手术方式,提高疗效。
作者:商晓鹰;张连群;杨凤海;李忠民;吕明;王继跃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诺维本是一种半合成的长春新碱类抗癌药,该药广泛用于小细胞肺癌、乳腺癌等的治疗,临床上取得可喜的疗效。但诺维本局部静脉炎的发生率较高,据文献报告为19.1%~40.5%。表现为注射部位及肢体的疼痛、红肿、水疱。因此预防和治疗诺维本引起静脉炎对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非常重要。本科自1997~2000年间应用诺维本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24例,采用2%利多卡因100mg+地塞米松5 mg,静脉冲入预防和治疗静脉炎,总结如下。
作者:刘伟先;杨金山;刘晶;张玲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原发性气管肿瘤并不多见,约占呼吸道原发性肿瘤的1%[1]。原发性气管肿瘤中良性肿瘤发病较少,恶性肿瘤以原发性气管癌较多,其中以鳞癌多。由于气管肿瘤的发病率低,临床医师对之缺乏认识,常造成漏诊或误诊。现将经纤维气管镜检查及病理证实的10例原发性气管癌报道如下。
作者:李戈阳;汤华战;李红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索检测肺癌淋巴结转移的新途径。方法:应用CT、病理和细胞角蛋白19(CK19)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法,对15例可手术的原发性肺癌患者60枚区域淋巴结分别进行癌转移检测。结果:60枚区域淋巴结中,16枚经CT诊断为转移,其中有11枚CK19 RT-PCR为阳性,44枚CT阴性中有24枚阳性;15枚经病理诊断为转移的,CK19 RT-PCR均为阳性,而45枚病理诊断为阴性的淋巴结中有20枚为阳性。结论:与传统的CT、组织病理检查相比,CK19 RT-PCR法可提高淋巴结癌转移的检出率,从而准确地评价其转移状况。
作者:蒋晓东;朱广迎;王绪 刊期: 2001年第01期
1病例报告患者男,46岁,因骶尾部脊索瘤术后二便障碍3个月,1999年9月来我院就诊。述小便须蹲位,一次需20~30min,大便须长期服用泻药以维持通畅。查体见腰骶部有长约18 cm手术疤痕,鞍区感觉减退,叩击空洞感。给予推拿治疗:小腹部顺时针按摩约6 min,按揉中级、气海、关元每穴位约1 min;腰骶部以骶部为中心,用按揉、滚法按摩,一指禅指法沿脊突两侧自腰至骶尾部自上而下揉按,各手法交替进行,以透热为度,约15min;按揉两侧肾俞、命门穴各约1 min;然后以轻震骶尾部结束治疗。手法轻柔内透。20 d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服用少量泻药维持大便通畅。1个疗程后,大小便均正常,鞍区感觉明显好转。
作者:姜洪洋;吕华;靳庆燕 刊期: 2001年第01期
1病例报告患者,女,63岁,因进食阻噎感8个月,胸闷、憋气1个月,于2000年4月20日入院。既往无午后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病史。查体:体温36.9℃,呼吸、血压、脉搏正常,表浅淋巴结无肿大,心肺腹未及异常。肝、肾功能及血象正常。胸部CT报告上纵隔食管左后方一占位病变,与食管关系紧密,密度均匀,食管被推向右前方,诊断:纵隔肿瘤。纤维食管镜检查报告距门齿20~25cm食管后壁见外压性改变,局部粘膜无异常。于2000年4月25日行手术治疗,术中见纵隔胸膜肥厚粘连,肿物位于上段食管后壁,分离过程中流出干酪样坏死物质约10ml,术中考虑结核而行病灶清除术,局部撒链霉素后关胸。术后病理报告:送检物为纤维结缔组织、神经及脂肪组织,有淋巴细胞浸润及少量坏死,并见郎罕细胞及类上皮细胞。
作者:李庆云;黄建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1988年10月~1998年10月,我科共抢救猝死恶性肿瘤患者44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4例中,男38例,女6例,男女之比为6.3:1;年龄36~73岁,平均年龄为58.8岁。其中肺癌16例,胃癌10例,肝癌6例,胰头癌3例,鼻咽癌2例,淋巴瘤2例,急性白血病2例,胆囊癌1例,头颈部癌2例。
作者:王颖;孙晶华;刘月伟;李志宏;胡细毛;许刚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薏苡仁提取物(康莱特,KLT)注射液对晚期原发性肝癌(PHC)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用KLT治疗晚期PHC 52例为治疗组,并以常规对症处理治疗42例晚期PHC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T-LS)及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外周血CD3+细胞、CD4+细胞、CD4+/CD8+细胞比值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均<0.05),CD8+细胞无显著性改变(P>0.05),血清sIL-2R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CD3+细胞、CD4+细胞、CD4+/CD8+细胞比值及sIL-2R较治疗前无显著性改变(P均>0.05)。结论:KLT对晚期PHC患者的免疫功能有一定改善作用
作者:覃玉桃;韦长元;李挺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骨转移癌是恶性肿瘤晚期常见并发症之一,常给患者造成严重痛苦。我科于1997年11月~1999年12月应用放射治疗骨转移瘤25例41个病灶,止痛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韩金声;盛翠平;顾红秀;徐旭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1病例报告患者女,58岁。5年前无意中扪及左前上胸部一枣样大小肿块,质硬,不活动,无压痛,无其他不适。肿块缓慢增大,近半年来,生长迅速。专科检查:老年女性,神志清,精神好,表浅淋巴结不大,左前上胸壁锁骨下区明显饱满,隆起,质硬,无压痛,不活动,余未见异常。胸部CT示:左上胸壁于第2前肋处示约8 cm×7 cm×7 cm的软组织密度肿块影,边缘光整,以向胸廓内生长为主,内示斑块状、细条状致密钙化灶,其周边示散在放射状略高密度瘤骨,肋骨呈膨胀性网格状改变,局部骨轮廓破坏消失,肿块向外压迫胸肌移位。CT诊断:左胸壁肿物,考虑良性肿瘤,不除外恶变的可能。术中所见:肿瘤位于第2前肋,约10 cm×10 cm×8 cm,侵及第1肋下沿,表面光滑,边缘清晰,主要向胸腔内生长,并和肺粘连。术后病理:“第2肋骨”纤维结构不良,局部富于细胞并生长活跃,考虑恶变。
作者:房俊飞;钟伟;李万湖;付政 刊期: 2001年第01期
1病例报告患者女,48岁。因右乳皮肤红肿3个月,肿物2周入院。查体:右乳皮肤发红,以乳头为中心,直径约10 cm,乳晕区皮肤橘皮征阳性,皮肤增厚,皮温高,触痛。右乳外上象限可触及4.0 cm×2.5 cm×2.0 cm质硬肿物,活动差,边缘距乳头约2.0cm,同侧腋下可触及直径约2.0 cm质硬肿大淋巴结,与基底粘连。右乳腺钼靶片:右乳外上象腺可见直径2.4 cm肿物阴影,边缘不整,其内未见钙化影。术中见右乳外上象限直径4 cm肿物,与周围分界不清。临床诊断:右乳腺炎性乳腺癌(T4dN2M0)。
作者:高彦;仲伟霞;孙兰萍;李万湖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研究p21(WAF1)蛋白在乳腺癌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微波修复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了82例乳腺癌及20例乳腺良性病变中p21(WAF1)蛋白的表达。结果:p21(WAF1)蛋白表达位于细胞核中,部分伴有浆染色;p21(WAF1)蛋白在乳腺良性病变细胞核基本不表达,部分有细胞浆着色,乳腺癌中表达率为58.54%(48/82),其阳性表达与组织高分化、ER阳性、临床分期早有关,与淋巴结有否转移、C-erbB-2、nm23蛋白表达以及是否复发及生存期长短无关。结论:细胞周期调控因子p21(WAF1)蛋白阳性诱导细胞高分化,其缺失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起重要作用。
作者:滕晓东;高翠玉;吴德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化疗加中药治疗肺癌术后病人生存率。方法:术后两年内以CDDP、CTX和ADM联合化疗5个疗程,口服自制中药康复丸3~4年。结果:40例肺癌术后病人1年5年和1O年生存率分别为80.00%、60.00%和47.50%;鳞癌分别为90.91%、72.73%和59.09%;腺癌分别为69.23%、38.46%、38.46%;小细胞肺癌分别为60.00%、60.00%和20.00%;Ⅰ期分别为100.00%、78.86%和71.43%;Ⅱ期分别为80.00%、73.33%和46.67%;Ⅲ期分别为54.55%、18.18%和18.18%。结论:化疗加中药能明显提高肺癌术后病人生存率。
作者:刘昌俊;李岩;刘文波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我院于1983年~2000年5月共收治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胸膜间皮瘤12例,其中11例为恶性,1例为良性,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2例住院患者,男10例,女2例;年龄36~68岁,平均53.2岁,年龄在40岁以下1例(8.3%),年龄在40岁以上11例(91.7%)。其中1例有石棉接触史,余均无石棉接触史。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半个月~24个月,平均4.2个月,入院前均未确诊,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5例,6例疑诊为胸腔积液,1例疑诊为肺部块影。
作者:杨志坚 刊期: 2001年第01期
1989年至1998年,我科共经治淋巴管瘤28例,均经术后病理证实,就其手术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28例。男11例,女17例。年龄8个月~43岁,平均13.6岁,12岁以下者占82.1%。部位:胸腹壁12例,臀部5例,四肢4例,颈部3例,腋窝1例,腹膜后2例,小肠系膜1例。瘤体大直径2.5~20 cm×10 cm。
作者:江克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L-精氨酸预防大剂量顺铂急性肾毒性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适合用大剂量顺铂(100mg/m2)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顺铂加精氨酸周期)和对照组(单用顺铂周期),两组形成自身对照(即1例患者的2个周期进行自身对照)。L-精氨酸的用法为1O g/(m2·d),在用顺铂的当天给予,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化疗后24 h尿β2-微球蛋白(β2-MG)的变化。结果:38例对可评价疗效的患者中,显效23例对(60.5%),有效12例对,总有效率92.1%(35/38)。加L-精氨酸周期化疗后的尿β2-MG值(x±s)明显低于不加精氨酸周期的尿β2-MG值(x±s),两者相比,,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O.005。3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CR 3例,PR 12例,总有效率50%,疗效较好。结论:L-精氨酸可显著预防大剂量顺铂的急性肾毒性,而不影响顺铂的抗癌活性。
作者:王京芬;刘秀菊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治疗中晚期食管癌首选放疗。后装放疗主要用于:①早期小而表浅的肿瘤;②根治性放疗后癌残留或局部复发的姑息治疗;③晚期食管癌姑息治疗。我院自1993年6月~2000年6月应用高剂量率后装机腔内放射治疗中晚期食管癌7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王作志;陈景春;魏长虹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