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康片治疗乳腺增生病1365例临床观察

雷秋模

关键词:乳腺疾病, 增生/中药疗法, 纤维囊性病, 乳腺/中药疗法, 片剂, 投药, 口服
摘要:我们用陕西安康正大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纯中药制剂乳康片,对1 365例经诊断明确为乳腺增生病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阿可达治疗骨转移疼痛疗效分析

    对20例晚期恶性肿瘤溶骨性骨转移患者予以阿可达90 mg静脉滴入,每4周重复1次.结果20例患者用药后,80%患者疼痛减轻,其中30%患者疼痛明显减轻.研究提示,阿可达控制骨转移性疼痛作用强,起效时间短,作用时间长,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少.

    作者:肖文;窦玉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顺铂联合多巴胺及速尿治疗恶性腹水临床疗效观察

    为了观察顺铂联合多巴胺及速尿治疗恶性腹水的疗效和毒性.将39例恶性腹水患者抽尽腹水后,腹腔注入顺铂、多巴胺、速尿.治疗后CR 18例,PR 9例,NR 12例,有效率RR(PR+CR)69.2%.初步研究结果提示顺铂联合多巴胺及速尿腹腔内注射,疗效满意,且方法安全、简单、实用.

    作者:赵新华;华力明;杨波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临床未扪及肿块的乳腺病灶穿刺活检现状

    对于影像学诊断发现的临床摸不到块的乳腺病灶,可以采用B超或者X线立体定位下进行活检.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FNA)和空心针穿刺活检(CNB)是目前常用的两种穿刺活检诊断方法.对于乳腺X线异常的病灶,X线立体定位穿刺活检不仅诊断敏感性高,而且可以使大量良性病变免于不必要的手术;另外它还有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由于存在组织学低估以及漏检等情况,穿刺活检尚不能完全取代手求活检.因此,必须合理地选择穿刺对象及掌握再次活检的指征.

    作者:柳光宇;沈坤炜;沈镇宙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爱迪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肿瘤的疗效观察

    为了观察爱迪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肿瘤的疗效,选择已确诊的晚期肿瘤患者128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4例,采用爱迪注射液联合化疗,对照组64例,单纯应用化疗.结果治疗组CR11例,PR 31例,CR+PR为65.6%(42/64),对照组CR 5例,PR 17例,CR+PR为34.4%(22/64),P<0.05.治疗组骨髓抑制率,消化道反应均低于对照组,而且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初步研究的结果提示,爱迪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晚期肿瘤,可增强化疗疗效,减轻化疗毒副作用,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建辉;饶荣生;丁剑午;胡蓉环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肾错构瘤10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研究肾错构瘤的影像学特点及组织学表现.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1980年7月~2000年5月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肾错构瘤.结果:术前B超确切诊断率为70%,CT确切诊断率为90%,静脉肾盂造影确切诊断率为0.结论:B超、CT检查对该病具有特异性影像学诊断价值.

    作者:张建军;刘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康莱特注射液治疗晚期肝癌临床观察

    采用静脉滴注薏苡仁提取物(康莱特)注射液的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9例,每周期20 d,共3个周期.中位生存对间至报告期已达(459±76)d,效果明显.初步研究提示,康莱特治疗手术后肝癌和终末期肝癌患者,可延长其生命,改善其生存质量,且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王建文;李海英;李淑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手术切除横窦脑膜瘤12例临床体会

    脑膜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肿瘤之一,多为良性,发病率较高,仅次于胶质瘤,居第2位[1],绝大多数情况下,须通过手术切除才能达到根治目的.模窦脑膜瘤较少见,手术治疗有一定难度,报道甚少.1990年6月~2001年2月我科共收治横窦脑膜瘤12例,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吴焕春;王霞;司道继;齐明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双肺转移瘤介入联合爱迪注射液治疗的临床观察

    为了观察介入加爱迪注射液静脉滴注对双肺转移瘤的疗效,对18例双肺转移癌患者行双侧支气管动脉联合灌注DDP、5-FU或OPT等,并以超液化碘油将MMC或E-ADM乳化后栓塞.介入前1天开始静脉滴注爱迪注射液50mL,连续10 d.4周为1周期,连用两个周期评定疗效.结果全缓解5.6%,部分缓解50%,稳定44.4%,无恶化病例,毒副反应轻微.

    作者:葛信国;徐定满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LFD化疗方案联合HCPT治疗晚期直肠癌46例临床观察

    应用LFD方案+HCPT治疗46例晚期直肠癌患者,疗效CR 2例,PR 28例,有效率65.2%;毒副反应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脱发、胃肠道反应,均能逆转且患者能耐受.研究结果显示,对于直肠癌术后,常规化疗后复发、转移或初治的晚期直肠癌患者,LFD方案联合HCPT仍可获得较高的缓解率.

    作者:黄钰东;杨艳;张秀凤;高绍荣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热休克蛋白在骨肉瘤中的表达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35例骨肉瘤病例为观察对象,以10例骨软骨瘤切除病例肿瘤基底部周围正常骨组织为对照组.SP法免疫组织化学标记HSP70、HSP90α、HSP90β及C-erbB2基因、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结果:各组织学类型的骨肉瘤细胞均有HSP70、HSP90α、HSP90β阳性表达.骨肉瘤组与对照组比较,HSP70、HSP90β、PCNA、C-erbB2表达差异育显著性.分化较差的骨肉瘤HSP70、HSP90α、HSP90β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分化较好者.结论:HSP70、HSP90α和HSP90β在骨肉瘤的增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李新功;徐志秀;常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康莱特注射液联合MV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1997年3月~1999年3月,将4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康莱特注射液+化疗组与单纯化疗组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提示,康莱特注射液能减轻化疗毒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吴小红;华东;沙玲君;吴蕾蕾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乳腺癌中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蛋白p27Kip1表达水平

    目的:探讨p27Kip1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132例乳腺癌和16例正常乳腺组织中p27Kipl蛋白的表达水平,对其中有完整随访资料的90例乳腺癌进行了临床病理学特征和生存时间关系的分析.结果:p27Kip1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中高表达率为100%(16/16);在乳腺癌中高表达率为40.15%(53/132),低表达率为59.85%(79/132),差异有显著性(P<0.005).不同类型的乳腺癌中p27Kip1蛋白的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1).乳腺癌组织p27Kipl蛋白表达水平与病理组织学分级、肿瘤内坏死、核分裂数、腋淋巴结转移情况、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显著相关(P<0.005),与肿块大小、年龄、ER水平、月经状况无显著关系.生存关系分析显示p27Kip1蛋白低表达的乳腺癌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p27Kipl蛋白高表达者(P<0.001).Cox模型则显示p27Kip1蛋白是乳腺癌的一个独立的预后标志物.结论:①p27Kip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组织学类型无关;②p27Kip1蛋白是检测乳腺癌预后有价值的独立指标,有助于临床选择高危复发病例;③p27Kip 1蛋白表达水平可做为术后进一步治疗的参考指标.

    作者:刘喜波;傅燕萍;苏晓英;孟春琴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大肠癌组织p53、PCNA的定量检测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p5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结直肠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自动化图像分析技术及SP法免疫组化,对53例大肠癌、30例大肠腺瘤及10例正常肠黏膜进行p53、PCNA的定量检测.结果:p53、PCNA阳性率分别为52.38%、97.73%.上述指标各参数值在正常肠黏膜→腺瘤→腺癌的顺序呈递变趋势,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腺癌组中,上述各参数值明显增高.p53与PCNA呈正相关,与组织分化程度无关.结论:定量检测p53、PCNA对判断大肠癌的恶性程度、预测其淋巴结转移趋势和预后有重要价值.

    作者:晋雯;高美钦;杨代兴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小地域分析的集合数据模型在鼻咽癌发病因素研究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用于小地域鼻咽癌发病因素分析的较优模型.方法:收集1989~1998年10年、前后5年、1997年和1998年的有关数据,分别在SAS、Splus软件中拟合3种模型:集合数据分析、logistic回归、Poissin回归.结果:鼻咽癌发病因素小地域分析的3种模型比传统分析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集合数据模型共发现4个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其中饮水来源与四会市的发病率分布一致;与泊松回归和logistic回归相比,集合数据模型的残差较小,结果较稳健.结论:集合数据模型可用于小地域的各种群体水平数据分析及其他肿瘤等少见病的危险因素研究.

    作者:郭颖;骆福添;郭黎红;张力;刘国辉;倪涛洋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肺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一例报告——附细胞学特点分析

    恶性黑色素瘤是起源于成色素细胞的恶性肿瘤,可发生在人体的任何部位,但以下肢尤其是足部多见,其次是头面部和外阴部等处,原发于肺部者罕见.我们通过肺穿刺细胞学检查发现l例,并经病理确证,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

    作者:王爱兰;陆作为;宋现让;王燕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CYP1A1与GSTM1的多态性与原发性肝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1A1(cytochrome P4501A1,CYP1A1)与谷胱苷肽S-转移酶M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M1,GSTM1)的多态性与原发性肝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等位特异PCR和多重PCR技术对5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100名健康对照的CYP1A1和GSTM1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肝癌患者CYP1A1第7外显子462Val的等位变异频率为0.46,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的变异频率(0.22),病例组GSTM1的纯合型缺失频率(0.65)也显著高于对照组(0.41),携带有CYP1A1Val/Val纯合变异和GSTM1纯合缺失基因型的人患肝癌的风险大大增加,前者的比值比(odds ratio,OR)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95%CI)为4.13(1.28~13.35),后者的OR值及95%CI为2.72(1.35~5.46),二者联合OR值及95%CI为8.50(1.74~41.50).结论:CYP1A1和GSTM1的多态是原发性肝癌的遗传易感因素,二者的等位变异增加了患肝癌的风险.

    作者:朱文昌;陈清;罗晨玲;楚心唯;吴敏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MVP与ICE方案交替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临床观察

    为探讨中晚期NSCLC的有效化疗方案,于1995年6月~1999年6月优选应用MVP与IC方案交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43例,获得总有效率(CR+PR)为56.5%,不失为目前治疗中晚期NSCLC的一个值得重视推荐的交替方案.

    作者:韩东;王彩静;张春玲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防治

    我院胸外科1985~2000年共行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切除540例,术后发生吻合中瘘18例(3.3%),现就其吻合方法及吻合口瘘的预防和治疗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巴宁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国产药物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现状

    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存质量.作者就近年来常用且疗效明显的13种中西药物和生物免疫制剂总结归纳成文,仅供临床同行参考.

    作者:殷宪淼;李梅林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淫羊藿苷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体内外效应的研究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ICA)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方法:采用ICA与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比试验,观察ICA在体外及小鼠体内对白血病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结果:ICA在体内外对白血病细胞均有较明显的诱导分化和抑制增殖作用,且与ATRA合用可产生明显的协同效应.结论:ICA具有明显的抗白血病细胞作用.

    作者:葛林阜;董政军;姜国胜;黄宁;唐天华;王鲁群;马焕文;孔凡盛;周芳;郭鹏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主管: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主办: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