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东;王彩静;张春玲
动脉采血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操作之一,它多用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及使用呼吸机的危重病人,通常采用的穿刺部位是股动脉,经我们临床探索,发现动脉采血具有更多的优点,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王月华;王玉荣;冷启菊;李海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997年3月~1999年3月,将4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康莱特注射液+化疗组与单纯化疗组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提示,康莱特注射液能减轻化疗毒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吴小红;华东;沙玲君;吴蕾蕾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对20例晚期恶性肿瘤溶骨性骨转移患者予以阿可达90 mg静脉滴入,每4周重复1次.结果20例患者用药后,80%患者疼痛减轻,其中30%患者疼痛明显减轻.研究提示,阿可达控制骨转移性疼痛作用强,起效时间短,作用时间长,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少.
作者:肖文;窦玉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遗传因素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通过遗传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应用Li-Mantel和Falconer方法进行肝癌的分离比及遗传度的估算.结果:泰兴市肝癌的分离比为0.127 1,明显低于0.25,属于多基因遗传方式;遗传度为35.74%,其中男性(30.56%)明显低于女性(54.90%).结论:遗传因素是肝癌的危险因素之一,但不是泰兴市肝癌高发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李苏平;丁建华;吴建中;高长明;周建农;苏平;周学富;丁保国;王如鸿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们用陕西安康正大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纯中药制剂乳康片,对1 365例经诊断明确为乳腺增生病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雷秋模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脂质体的应用在肿瘤的治疗研究中是一个有意义的突破.脂质体抗癌剂,可使药物具有靶向性和缓释性,使药物特异地集中作用于肿瘤组织而提高治疗指数和药物疗效,减少药物毒性.另外脂质体还能防止化疗的常见副作用.
作者:张三泉;王劲;曾抗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22~63岁,平均50.4岁)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部分病例行薄层扫描.结果:肿瘤以单发多见,大小不等,大多数为边界清楚的圆形肿块,密度不均,CT值为-118~40 hu,实性部分有强化.结论:脂肪是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重要的依据之一.
作者:李万湖;李文武;陈兆秋;房俊飞;付政;崔永春;蒋兴莲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子宫颈深间质侵犯对子宫颈癌预后的影响及辅助腔内放射治疗的作用.方法:分析449例盆腔林巴结阴性的IB、ⅡA期子宫颈癌的治疗结果,观察子宫颈深间质侵犯对生存率影响及腔内放射治疗的作用.结果:子宫颈深间质侵犯者的5年生存率及ⅠB、ⅡA期患者的生存率的分别为86.1%、90.2%和84.6%,均较无宫颈深间质侵犯者低.子宫颈深间质侵犯辅助腔内放射治疗者的5年生存率为89.8%,ⅠB7/9,ⅡA 92.0%,较单纯手术者高.结论:子宫颈深间质侵犯是子宫颈癌重要的预后因素.这些思者术后应辅助治疗.高剂量率后装腔内放疗操作简便,副反应少,是一种治疗的选择.
作者:俞华;孙海燕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nm23-H1和CD44V6在结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152例结肠癌nm23-H1和CD44V6的表达.结果:152例结肠癌nm23-H1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P<0.05)、癌组织分化(P<0.01)关系密切;CD44V6表达与Dukes分期(P<0.01)、肿瘤浸润深度(P<0.01)、癌组织分化(P<0.05)及淋巴结转移(P<0.01)密切相关;nm23-H1和CD44V6表达,两者呈负相关(P<0.01),CD44V6阳性nm23-H1阴性表达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于CD44V6阴性nm23-H1阳性表达者(P<0.05).结论:nm23-H1和CD44V6在结肠癌中的表达与其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尤其CD44V6和nm23-H1表达在结肠癌转移中起协调作用,可成为临床估计肿瘤转移潜能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仲伟霞;孙兰萍;蔡淑萍;张德贤;孙菊杰;王利;王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近年来肿瘤分子流行病学标志的研究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综述了肿瘤分子流行病学和肿瘤易感基因生物学标志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肿瘤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机遇和挑战.
作者:徐德忠;王安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采用静脉滴注薏苡仁提取物(康莱特)注射液的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9例,每周期20 d,共3个周期.中位生存对间至报告期已达(459±76)d,效果明显.初步研究提示,康莱特治疗手术后肝癌和终末期肝癌患者,可延长其生命,改善其生存质量,且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王建文;李海英;李淑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为了观察爱迪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肿瘤的疗效,选择已确诊的晚期肿瘤患者128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4例,采用爱迪注射液联合化疗,对照组64例,单纯应用化疗.结果治疗组CR11例,PR 31例,CR+PR为65.6%(42/64),对照组CR 5例,PR 17例,CR+PR为34.4%(22/64),P<0.05.治疗组骨髓抑制率,消化道反应均低于对照组,而且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初步研究的结果提示,爱迪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晚期肿瘤,可增强化疗疗效,减轻化疗毒副作用,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建辉;饶荣生;丁剑午;胡蓉环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35例骨肉瘤病例为观察对象,以10例骨软骨瘤切除病例肿瘤基底部周围正常骨组织为对照组.SP法免疫组织化学标记HSP70、HSP90α、HSP90β及C-erbB2基因、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结果:各组织学类型的骨肉瘤细胞均有HSP70、HSP90α、HSP90β阳性表达.骨肉瘤组与对照组比较,HSP70、HSP90β、PCNA、C-erbB2表达差异育显著性.分化较差的骨肉瘤HSP70、HSP90α、HSP90β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分化较好者.结论:HSP70、HSP90α和HSP90β在骨肉瘤的增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李新功;徐志秀;常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对于影像学诊断发现的临床摸不到块的乳腺病灶,可以采用B超或者X线立体定位下进行活检.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FNA)和空心针穿刺活检(CNB)是目前常用的两种穿刺活检诊断方法.对于乳腺X线异常的病灶,X线立体定位穿刺活检不仅诊断敏感性高,而且可以使大量良性病变免于不必要的手术;另外它还有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由于存在组织学低估以及漏检等情况,穿刺活检尚不能完全取代手求活检.因此,必须合理地选择穿刺对象及掌握再次活检的指征.
作者:柳光宇;沈坤炜;沈镇宙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DAKO EnVision System方法,测定MMP-2在62例不同分期的大肠癌及其癌旁黏膜组织的表达.结果:全部大肠癌标本均有不同程度MMP-2阳性表达,并与癌旁黏膜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5 );MMP-2的表达随着大肠癌的分化程度的增高而减弱(P<0.05),与Ducks分期呈现正相关(P<0.01);琳巴结有转移组与无转移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MMP-2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预测大肠癌转移潜能的临床指标.
作者:史继敏;桂律;叶宣光;罗金芳;王丽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放射治疗是一个包括多环节,有复杂内容的完整过程.必须有医师、技术员、物理师和护士等密切配合及积极参与.临床上对放射线的选择应尽量符合放疗剂量学原则,即:①照射肿瘤的剂量要求准确,且剂量分布均匀;②尽量提高肿瘤内照射剂量,降低正常组织受量.放射治疗是肿瘤病人一种独特治疗的手段,主要表现:①放射治疗常用于肿瘤治疗,其他疾病少用或罕用;②无论是非肿瘤科医护人员,还是患者、家属及社会公众对放射治疗知之甚少且存有许多模糊甚至错误概念.
作者:杨靖;胡德荣;刘秀云;刘玉敏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用于小地域鼻咽癌发病因素分析的较优模型.方法:收集1989~1998年10年、前后5年、1997年和1998年的有关数据,分别在SAS、Splus软件中拟合3种模型:集合数据分析、logistic回归、Poissin回归.结果:鼻咽癌发病因素小地域分析的3种模型比传统分析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集合数据模型共发现4个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其中饮水来源与四会市的发病率分布一致;与泊松回归和logistic回归相比,集合数据模型的残差较小,结果较稳健.结论:集合数据模型可用于小地域的各种群体水平数据分析及其他肿瘤等少见病的危险因素研究.
作者:郭颖;骆福添;郭黎红;张力;刘国辉;倪涛洋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对胸大肌肌皮瓣在25例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修复中应用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25例患者中,2例皮瓣出现不同程度的坏死,1例完全坏死(占12%),其他均完全成活.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成活率高,可广泛应用于头颈部各个部位.
作者:邹淑娟;陶阳;房居高;王超;杜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院胸外科1985~2000年共行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切除540例,术后发生吻合中瘘18例(3.3%),现就其吻合方法及吻合口瘘的预防和治疗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巴宁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CT对脊柱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行CT检查并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40例脊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转移瘤共累及32个脊椎,CT表现为骨质破坏的占25/32,成骨型占4/32,混合型占3/32.在溶骨型转移中,18个病灶位于椎体后2/3,18个病灶同时累及椎弓及附件.16例伴周围软组织肿块(12例为局限性).4例骨巨细胞瘤和1例动脉瘤样骨囊肿均表现多房膨胀性骨质破坏.3例血管瘤显示为网眼状影像中夹杂低密度脂肪.3例神经纤维瘤均显示骶孔扩大.2例骨髓瘤表现为椎体及附件膨胀性溶骨破坏,骨皮质完整或破坏.脊索瘤、骨软骨瘤、畸胎瘤、软骨肉瘤及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各1例.在CT上也各有特点.结论:CT在明确病灶部位和范围及定性方面具有很大价值.
作者:齐滋华;马祥兴;李传福 刊期: 200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