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放射治疗病人的心理行为及处理

杨靖;胡德荣;刘秀云;刘玉敏

关键词:肿瘤/放射疗法, 心理现象和过程
摘要:放射治疗是一个包括多环节,有复杂内容的完整过程.必须有医师、技术员、物理师和护士等密切配合及积极参与.临床上对放射线的选择应尽量符合放疗剂量学原则,即:①照射肿瘤的剂量要求准确,且剂量分布均匀;②尽量提高肿瘤内照射剂量,降低正常组织受量.放射治疗是肿瘤病人一种独特治疗的手段,主要表现:①放射治疗常用于肿瘤治疗,其他疾病少用或罕用;②无论是非肿瘤科医护人员,还是患者、家属及社会公众对放射治疗知之甚少且存有许多模糊甚至错误概念.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手术切除横窦脑膜瘤12例临床体会

    脑膜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肿瘤之一,多为良性,发病率较高,仅次于胶质瘤,居第2位[1],绝大多数情况下,须通过手术切除才能达到根治目的.模窦脑膜瘤较少见,手术治疗有一定难度,报道甚少.1990年6月~2001年2月我科共收治横窦脑膜瘤12例,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吴焕春;王霞;司道继;齐明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爱迪注射液在食管癌放疗中的应用

    1998年10月~2000年6月,将96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与单纯放疗组进行临床观察比较,结果提示,爱迪注射液能有效地提高放疗效果,减轻放疗的毒副作用.

    作者:吴一鸿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尿脱氧吡啶酚在肺癌骨转移中的临床意义

    采用全自动免疫化学光法对正常人、肺癌不伴骨转移、肺癌伴骨转移分别进行尿脱氧吡啶酚的测定.尿DPD/cr在正常人、肺癌不伴骨转移、肺癌伴骨转移中的水平分别为3.85±2.00nmol/mmol;6.30±2.05 nmol/mmol;13.65±3.15 nmo1/mmol;肺癌患者伴骨转移者尿DPD/cr明显高不伴骨转移者和正常对照组.脱氧吡啶酚对肺癌骨转移早期诊断是一个灵敏的骨代谢指标.

    作者:卢丽琴;周永列;钦志泉;吕世良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成人睾丸内胚窦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成人睾丸内胚窦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我院1980年1月~1995年12月收治的成人睾丸内胚窦瘤共11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临床Ⅰ、Ⅱ期患者经规范治疗,可获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临床分期、手术方式与预后关系密切,术后的多药联合规范化疗和/或放疗是防止复发的重要因素.AFP的动态观察可判断肿瘤是否复发和转移.

    作者:白续国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大肠癌MMP-2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DAKO EnVision System方法,测定MMP-2在62例不同分期的大肠癌及其癌旁黏膜组织的表达.结果:全部大肠癌标本均有不同程度MMP-2阳性表达,并与癌旁黏膜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5 );MMP-2的表达随着大肠癌的分化程度的增高而减弱(P<0.05),与Ducks分期呈现正相关(P<0.01);琳巴结有转移组与无转移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MMP-2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预测大肠癌转移潜能的临床指标.

    作者:史继敏;桂律;叶宣光;罗金芳;王丽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乙醇诱导肝癌HCC-9204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探讨乙醇对肝癌细胞系HCC-9204凋亡的诱导作用,建立乙醇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模型.方法:用噻唑蓝(MTT)法检测浓度分别为2%~10%的乙醇对HCC-9204的杀伤作用.然后用6%乙醇作用6 h诱导HCC-9204细胞凋亡.以透射电子显微镜、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调亡细胞的形态学变化、DNA断裂情况和不同细胞周期的DNA含量变化.结果:乙醇对HCC-9204细胞的杀伤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6%乙醇可使HCC-9204细胞产生明显的凋亡形态学变化,大部分细胞为TUNEL阳性,并且流式细胞仪分析可见明显的亚二倍体凋亡峰.结论:低浓度乙醇能有效诱导HCC-9204细胞凋亡.

    作者:杨连君;司晓辉;王文亮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子宫颈深间质侵犯对子宫颈癌预后的影响

    目的:观察子宫颈深间质侵犯对子宫颈癌预后的影响及辅助腔内放射治疗的作用.方法:分析449例盆腔林巴结阴性的IB、ⅡA期子宫颈癌的治疗结果,观察子宫颈深间质侵犯对生存率影响及腔内放射治疗的作用.结果:子宫颈深间质侵犯者的5年生存率及ⅠB、ⅡA期患者的生存率的分别为86.1%、90.2%和84.6%,均较无宫颈深间质侵犯者低.子宫颈深间质侵犯辅助腔内放射治疗者的5年生存率为89.8%,ⅠB7/9,ⅡA 92.0%,较单纯手术者高.结论:子宫颈深间质侵犯是子宫颈癌重要的预后因素.这些思者术后应辅助治疗.高剂量率后装腔内放疗操作简便,副反应少,是一种治疗的选择.

    作者:俞华;孙海燕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肾动脉化疗栓塞结合手术治疗晚期肾癌

    目的:探讨动脉化疗栓塞(LP-TRAE)、手术综合治疗晚期肾癌的价值.方法:先行肾动脉插管化疗栓塞,4周后行手术治疗.结果:15例患者行根治性切除9例(60.0%),姑息性切除6例(40.0%).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66.6%、37.5%.结论:LP-TRAE结合手术治疗晚期肾癌较单纯化疗、姑息性手术相比,疗效高,复发率低,生存期延长.

    作者:谢印法;张鑫;于竹成;薛德文;李玲;张慧芳;薛洪范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左右侧结肠癌的临床病理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右侧结肠癌(RS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方法:对1977~1996年经病理诊断的111例左侧结肠癌(LSCC)和203例RSCC作临床病理对比研究.结果:RSCC多见于升结肠(59例),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136例),以低分化腺癌常见(74例).RSCC的特征:①腹痛(67%)、腹部包块(63.1%)和贫血(21.2%)分别明显多于LSCC(44.1%、21.6%和9.9%);②分化差的高度恶性癌(72.4%)和预后差的Duke'sC、D期癌(46.8%)分别明显多于LSCC(36%和30.6%);③肠系膜、大网膜淋巴结转移癌(31.5%)和有远处转移的晚期癌(21.7%)分别明显高于LSCC(20.7%和12.6%).上述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RSCC比LSCC分化更差、侵袭和转移能力更强、恶性度更高.

    作者:张兆祥;胡余昌;石新兰;朱忠尧;黄利鸣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胸大肌肌皮瓣Ⅰ期修复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附25例临床分析

    对胸大肌肌皮瓣在25例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修复中应用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25例患者中,2例皮瓣出现不同程度的坏死,1例完全坏死(占12%),其他均完全成活.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成活率高,可广泛应用于头颈部各个部位.

    作者:邹淑娟;陶阳;房居高;王超;杜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放射治疗病人的心理行为及处理

    放射治疗是一个包括多环节,有复杂内容的完整过程.必须有医师、技术员、物理师和护士等密切配合及积极参与.临床上对放射线的选择应尽量符合放疗剂量学原则,即:①照射肿瘤的剂量要求准确,且剂量分布均匀;②尽量提高肿瘤内照射剂量,降低正常组织受量.放射治疗是肿瘤病人一种独特治疗的手段,主要表现:①放射治疗常用于肿瘤治疗,其他疾病少用或罕用;②无论是非肿瘤科医护人员,还是患者、家属及社会公众对放射治疗知之甚少且存有许多模糊甚至错误概念.

    作者:杨靖;胡德荣;刘秀云;刘玉敏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顺铂联合多巴胺及速尿治疗恶性腹水临床疗效观察

    为了观察顺铂联合多巴胺及速尿治疗恶性腹水的疗效和毒性.将39例恶性腹水患者抽尽腹水后,腹腔注入顺铂、多巴胺、速尿.治疗后CR 18例,PR 9例,NR 12例,有效率RR(PR+CR)69.2%.初步研究结果提示顺铂联合多巴胺及速尿腹腔内注射,疗效满意,且方法安全、简单、实用.

    作者:赵新华;华力明;杨波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乳康片治疗乳腺增生病1365例临床观察

    我们用陕西安康正大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纯中药制剂乳康片,对1 365例经诊断明确为乳腺增生病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雷秋模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动脉采血部位探讨

    动脉采血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操作之一,它多用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及使用呼吸机的危重病人,通常采用的穿刺部位是股动脉,经我们临床探索,发现动脉采血具有更多的优点,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王月华;王玉荣;冷启菊;李海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肝癌和肝硬化患者TTV感染的研究

    目的:了解肝癌和肝硬化患者输血传染病毒(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TTV)感染状况.方法:采用套式PCR技术检测及血清稀释法检测血清TTV滴度.结果:肝癌中TTV阳性为山东临沂8例(8/25)、广州6例(6/16)、广西28例(28/65);肝硬化中TTV阳性为6例(6/16).结论:本组肝癌和肝硬化患者中39.3%的TTV感染,TTV感染可能对肝癌、肝硬化有促进作用.

    作者:胡相起;杜绍财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肿瘤分子流行病学的现状及其易感基因生物学标志研究进展

    近年来肿瘤分子流行病学标志的研究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综述了肿瘤分子流行病学和肿瘤易感基因生物学标志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肿瘤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机遇和挑战.

    作者:徐德忠;王安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LFD化疗方案联合HCPT治疗晚期直肠癌46例临床观察

    应用LFD方案+HCPT治疗46例晚期直肠癌患者,疗效CR 2例,PR 28例,有效率65.2%;毒副反应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脱发、胃肠道反应,均能逆转且患者能耐受.研究结果显示,对于直肠癌术后,常规化疗后复发、转移或初治的晚期直肠癌患者,LFD方案联合HCPT仍可获得较高的缓解率.

    作者:黄钰东;杨艳;张秀凤;高绍荣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香菇多糖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为观察香菇多糖(天地欣)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采用天地欣3~5 mg溶于生理盐水40 mL中,注入胸腔内,每周1次,连续2周为1疗程,共2个疗程.结果显效6例(15%),有效26例(65%),无效8例(20%),总有效率为80%(32/40).研究结果提示,香菇多糖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较好,且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平;王雅洁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双肺转移瘤介入联合爱迪注射液治疗的临床观察

    为了观察介入加爱迪注射液静脉滴注对双肺转移瘤的疗效,对18例双肺转移癌患者行双侧支气管动脉联合灌注DDP、5-FU或OPT等,并以超液化碘油将MMC或E-ADM乳化后栓塞.介入前1天开始静脉滴注爱迪注射液50mL,连续10 d.4周为1周期,连用两个周期评定疗效.结果全缓解5.6%,部分缓解50%,稳定44.4%,无恶化病例,毒副反应轻微.

    作者:葛信国;徐定满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国产药物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现状

    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存质量.作者就近年来常用且疗效明显的13种中西药物和生物免疫制剂总结归纳成文,仅供临床同行参考.

    作者:殷宪淼;李梅林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主管: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主办: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