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杰;杨现松;孙京栋
目的:研究一种既达到肿瘤根治性切除目的,又保留乳房美观外形的简便省时、完全可靠的手术方法.方法:选临床Ⅰ、Ⅱ期乳腺癌患者,经腋后线切口行肿瘤根治切除术,切除肿瘤表面皮肤,保留乳头乳晕,取部分背阔肌脂肪瓣行Ⅰ期乳房再造.结果:46例接受乳房再造患者成功45例,再造乳房美观效果为优者34例(75.6%),良7例(15.5%),差4例(8.9%);随访满1,2,3年者分别为9,11和16例.除1例腋淋巴结转移17枚患者术后38个月出现骨转移及锁骨下复发外,其余均无瘤生存.结论:使用背阔肌瓣重建乳房,组织量适中,损伤小,外形美观,适合应用于中国女性.
作者:韩炳生;朱红成;张雪鹏;张文杰;王心宽;董浩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卵管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肿瘤防治研究所1978年~1995年治疗的31例原发性输卵管癌,均给予手术治疗,基本术式为:全子宫+双附件+大网膜切除,其中7例给予盆腔淋巴结清除术.结果:手术+噻口替哌化疗、手术+以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手术+盆腔淋巴结清除术+以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5年生存率分别为14.2%(1/7),50.0%(7/14),71.4%(5/7).结论:彻底的手术治疗,辅以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曾昭暄 刊期: 2000年第06期
1 病例报告患者男,19岁.阵发性头痛1年,视力下降20 d,于2000年8月22日入院.患者1年前不明原因地出现阵发性头痛,双颞部较重,未曾治疗.后症状逐渐加重,伴有恶心及喷射性呕吐.20 d前时视力下降,语言欠流利.查体:双眼视力下降,粗测视野无异常,眼球活动自如.肌力Ⅴ级,右侧肢体共济运动差,生理反射(++),巴氏征(-).MRI及 CT检查示:左侧颞、顶、枕叶可见一不规则形肿块,大小约为 4.2 cm×7.0 cm×7.2 cm,有占位效应,左侧脑室三角区受压狭窄变形近消失,中线结构右移,周围伴有斑片状的水肿带.
作者:李万湖;卢占利;陈兆秋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苦参碱(MT)和氧化苦参碱(OMT)分别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鼠肝癌的预防阻断作用.方法:采用0.01%的DEN诱发大鼠肝癌 90 d,同时分别腹腔注射 MT 和 OMT 注射液15 mg/kg,停止诱癌及给药处理 30 d后,处死大鼠,观察大鼠肝脏的病理改变、肝表面癌结节数、肝/体重比和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的变化.结果:MT 组和 OMT 组大鼠的体重明显高于模型组,肝表面癌结节数、肝/体重比和血清 ALT、γ-GT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而 ALP 较模型组有所升高.另外,OMT 组的肝重、肝/体重比和血清 ALP 均明显低于 MT 组(P<0.05).结论:MT 和 OMT,尤其是 OMT,尽管不能完全阻断 DEN 诱发大鼠肝癌的发生,但能保护肝细胞免受损伤,延缓 DEN 诱发大鼠肝癌的形成.
作者:罗明;贺平;吴孟超;崔贞福;李琳芳;郭亚军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囊肉瘤的病理特征与临床诊断以及治疗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 33 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叶状囊肉瘤,根据间质细胞异形程度和核分裂数、是否浸润、是否含有特殊间质成分进行分级.结果:Ⅰ级 8例,Ⅱ级 16例,Ⅲ级 9例.Ⅰ级复发 3例误诊 6例,Ⅱ级复发 2例误诊 9例,Ⅲ级复发 5例误诊 7例.7例含特殊间质成分.结论:乳腺叶状囊肉瘤易误诊和复发,应与巨纤维腺瘤和乳腺癌鉴别.
作者:刘秀美;马金龙;侯刚 刊期: 2000年第06期
1997年3月~2000年5月,我们在传统胰腺空肠套入吻合法的基础上采用了一种简易安全的吻合方式,治疗壶腹周围癌患者42例,效果满意,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石学涛;李胜;张毅;程红梅;张鑫;程序瑞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武警山东总队医院曾于1997年报道12例以远处病变为首发症状的肺癌[1]患者,后又陆续收集44例,共计56例,报告并结合文献讨论如下.
作者:刘禄明;魏长虹;王立军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我院1998年5月~2000年3月共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72例,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祝爱峰;闫向远;吴希诗;任军华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临床未触及肿块由钼靶发现乳腺内簇状钙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临床未触及肿块而钼靶摄影发现乳腺内簇状钙化经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 79 例病例共86个病灶,分析其大小、数量、形态及分布情况并作良恶性对照研究.结果:79 例病例 86 个乳腺内簇状钙化灶,乳腺癌 41 个(占47.67%),其中 24 个为原位癌或早期浸润性乳腺癌,14 个为浸润性导管癌.良性病变 45 个(52.33%).结论:根据乳腺内钙化的X线特征可为临床估计其良恶性几率提供线索.
作者:刘权;王玖华;沈镇宙 刊期: 2000年第06期
1 乳腺癌60Co切线照射理论依据由于胸壁的弯曲,为改善靶区剂量的均匀性,必须加组织补偿.对60Co线或高能 X 线,为保护皮肤,一般用合适角度的楔形板作补偿(通过TPS来确定).如果不做组织补偿,由图1示,设MPD和MPD′分别位于两切线野中心轴00′和射野基底线AA′的中垂线,60Co γ线8 cm×15 cm在MPD和MPD′两点的百分深度剂量PDDMPD、PDDMPD′见表1,靶区剂量的给定位置是在 MPD 点或 MPD′点,60 Co γ线两点的肿瘤剂量相差,分别为30%和43.5%,因此必须加楔形板进行组织补偿.
作者:孙晓东;贾星;赵红;马安柱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性格缺陷作为易患素质的核心因素,是引发身心疾病的内因和基础.心理因素、性格缺陷和情绪障碍是身心疾病三大基本病理特征.研究表明[1],癌症患者同样具有三大基本身心疾病的病理特征.性格缺陷是肿瘤发病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作者:方晋平;高玫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膀胱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48例膀胱癌存档标本和4例正常膀胱组织中bFGF的蛋白表达.结果:48例膀胱癌存档蜡块中有23例阳性,浸润性癌显著高于浅表癌(P<0.01),除G1和G2之间外各分级阳性率之间差异也有显著性.阳性着色定位于肿瘤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正常逼尿肌及肿瘤基质.结论:bFGF可能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机制诱导膀胱癌血管生成,或通过胞内分泌作用刺激某些酶的产生,从而促进肿瘤的浸润.bFGF高表达对预测膀胱癌患者的复发和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拮抗bFGF的作用可能是治疗和预防膀胱癌复发和转移的一条新途径.
作者:边家盛;费凤玲;徐忠法;左文述;马恒;章咏裳 刊期: 2000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6期
35 例经放射治疗后复发或转移的食管癌患者采用爱迪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林建清;郭启祥;许天文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我院1997年3月以来对21例中心型肺癌进行放疗配合介入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崔光玉;李囡;张德荣;刘东升 刊期: 2000年第06期
1 病例报告患者女,45岁,以右乳腺癌根治术后7年,右胸部肿块4年于2000年3月24日入院.查体:中年女性,一般情况好,表浅淋巴结未及,右乳根治术后状态,原手术疤痕部位肿块15 cm×13 cm×6 cm,红肿,中间溃疡10 cm×9 cm×6 cm,有白色分泌物.
作者:赵付芝;刘辉;胡德蓉;李宝山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 T4 期乳腺癌术前尺动脉插管化疗的效果.方法:43例 T4 期乳腺癌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5-氟脲嘧啶、阿霉素联合药物经尺动脉插管和全身静脉化疗.结果:尺动脉插管化疗组与全身静脉化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6.4%和47.6%;5年生存率分别为45.5%和33.3%,尺动脉插管化疗组毒副反应相对轻.结论:T4 期乳腺癌患者经尺动脉插管化疗效果理想,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宋彬;成苏兰 刊期: 2000年第06期
1998年1~3月我科为19例卵巢癌术后患者进行套管针穿刺给药腹腔灌注化疗,共34例次,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晓;董玉丽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羟基喜树碱(HCPT)是从我国特有的喜树中提取的有效抗癌药物,已成功地用于消化道和泌尿系肿瘤的治疗,但对肺癌的治疗少见报道.1998年以来,我们应用长春天诚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HCPT联合DDP、CTX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28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甘志勇;刘衍平 刊期: 2000年第06期
1 病例报告患者女,25岁,已婚,因停经70 d,下腹胀痛48 h,逐渐加重伴恶心、呕吐、头晕2 h,于1999年10月4日入院,末次月经1999年7月25日,停经后无早孕反应.入院检查:Bp 9.3/6.7 kPa(69.8/50.2mm Hg),P 100次/min,T 36.4℃,面色苍白,急性痛苦病容,心肺正常,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明显,移动性浊音阳性.
作者:邬二喜;贾树森 刊期: 200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