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腔内注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观察

王军;朱宇泽;高建飞;杜光祖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 胸腔闭式引流, 胸腔内注药治疗, 恶性胸腔积液, 胸腔穿刺引流, 现报告如下, 常见并发症, 恶性肿瘤, 胸水, 疗效, 患者
摘要:恶性胸腔积液是多种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院对58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予以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穿刺引流胸水并胸腔内注药治疗,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高频超声与钼靶片对35岁以下女性乳腺癌临床诊断价值的探讨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与钼靶片诊断35岁以下女性乳腺癌的相关临床特征及其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6年3月收治的35岁以下女性乳腺癌的高频超声、钼靶片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对诊断乳腺癌的雌孕激素受体状态及C-erbB-2表达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35岁以下青年乳腺癌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66.7%,钼靶片诊断符合率为68.2%,超声与钼靶片联合诊断符合率为71.1%.在超声、钼靶、联合诊断乳腺癌患者中E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5%、61.5%和60.8%,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0%、65.4%和69.6%,C-erbB-2表达率分别为76.5%、87.0%和85.0%.结论 超声与钼靶对35岁以下乳腺癌诊断率差异无显著性,联合诊断对提高诊断率意义不大.超声、钼靶诊断率与ER、PR、C-erbB-2阳性表达无显著性相关.

    作者:刘新杰;罗民;周冬仙;周文斌;马捷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23例临床分析

    目前,在原发性食管肿瘤中,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是鳞癌.其他组织学类型少见,而小细胞癌就更少见,约占所有食管肿瘤的0.4%~7.6%[1],在1995年全世界范围统计病例不到200例.近来,仍有相对零散的病例报告.小细胞癌作为一种组织病理学及临床生物学行为独特的肺癌类型已被广泛认识,其特征是临床具有明显侵袭性,易发生转移,预后极差.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primary esophageal small cell carcinoma,PESC)的特征和肺小细胞癌相似.虽然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采取了多种治疗方式,其中包括外科手术切除,放疗,化疗或者综合治疗,但由于恶性度极高,患者预后极差.我们于1997年3月至2004年3月共收治PESC患者23例,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范献生;王宇;李书沛;曹景峰;岳光成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养阴柔肝法配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目前,在我国超过80%的肺癌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失去手术机会,化疗在缩小肿瘤的同时,其严重的毒副反应常使身体机能受到严重的打击.以往常用的瘤体大小、无瘤生存期等指标,过分强调瘤体的反应,而忽视了患者自身的感受.随着WHO健康新概念的提出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生存质量在肿瘤学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衡量和评价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我们临床使用养阴柔肝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霆;马胜林;李勇强;张艳;贾英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胸腔置管灌注药物治疗恶性胸腔积液49例护理体会

    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发展迅速,常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为减轻患者的痛苦,延长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提高护理效率,我们采用胸腔置管灌注化疗的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燕;杜筱;刘迎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与单药吉西他滨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与单药吉西他滨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 将53例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两组,27例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联合组),26例单纯应用吉西他滨化疗(单药组),对其疗效及毒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 可评估病例51例.联合组和单药组有效率分别为15.4%和12.0%(x2=0.0031,P=0.9555),临床获益率(CR+PR+SD)分别为76.9%和44.0%(x2=5.7955,P=0.0161);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73.1%和48.0%(x2=3.3623,P=0.0667);CA199降低率分别为55.6%和47.6%(x2=0.2444,P=0.6211);Ⅲ~Ⅳ度血液学毒性发生率分别为14.8%和11.5%(x2=0.0029,P=0.9573).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与单药吉西他滨治疗晚期胰腺癌安全有效,前者在临床获益方面优于后者,在延长生存期方面也显示出一定的优势,但该差异未达到有显著性;在严重血液学毒性反应和降低CA199方面,二者差异无显著性.

    作者:孙衍伟;安永恒;梁军;丁兆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THP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疗效观察

    自1997年5月至2001年10月,我们采用吡柔比星(THP)膀胱腔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肿瘤术后复发,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斌;王广珊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33例膀胱内灌注吡柔比星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吡柔比星(THP)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33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2周THP 30 mg膀胱灌注,每周1次,共8次;以后每月1次,共10个月,随访期间内行膀胱镜检查.结果 30例可评价疗效,无肿瘤复发28例,复发2例,复发率为6.7%;发生不良反应者12例(40.0%),均为不同程度膀胱刺激症状.结论 THP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近期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小,耐受性良好.

    作者:刘再成;贾元歆;熊海志;解贵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前列腺癌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前列腺癌(human prostate cancer,Pca)和前列腺增生(benign of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中的表达,探讨VEGF与前列腺癌的相关性及其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 收集整理我院1997至2004年收治的23例前列腺癌患者和1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蜡块标本,其中前列腺癌组为实验组,前列腺增生作对照组.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VEGF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中的表达,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其表达情况,并应用二步法免疫组化技术进一步验证其试验结果.结果 VEGF在前列腺增生组织中呈低表达,前列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在前列腺癌组织的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中,VEGF表达情况亦有差异性.结论 VEGF与前列腺肿瘤的发病年龄、前列腺体积、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ic special antigen,PSA)和组织类型无相关性;与前列腺增生亦元明显相关;与前列腺癌的生长、浸润和转移呈正相关,是检测前列腺癌的较好的分子标志物.

    作者:黄红卫;潘正跃;史子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膀胱灌注不同化疗药物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观察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保留膀胱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全膀胱切除者,但术后复发率高,因此如何降低术后复发率至关重要.我院2003至2006年对91例行保留膀胱手术的膀胱癌患者,术后34例膀胱灌注吡柔比星治疗,30例灌注卡介苗,27例灌注丝裂霉素,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尚中义;于昌连;曹俊峰;那日苏;于洪波;刘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超声造影对肝脏实性肿块的诊断及治疗的进展

    超声诊断问世几十年里,经历了几次飞跃.从A超和M超,到显示实时切面图像的灰阶二维B超,超声诊断有了突破性进展.在二维超声上叠加彩色血流信号以及对血流多普勒信号的分析,大量的心血管性疾病得以明确.近几年,三维成像、造影成像模式的相继出现,超声在临床各个领域中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我们从超声对肝内肿块诊断的变化,体会到从二维超声到超声造影的巨大技术进步.

    作者:覃东琼;陈桂荣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进展期胃癌术后腹腔温热化疗278例回顾分析

    目的 总结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温热化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在1990年代后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比较腹腔温热化疗组(治疗组)和常规静脉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腹腔温热化疗+常规静脉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化疗,两组治疗方案及剂量均相同.分析两组患者化疗毒副作用、腹腔复发率和生存率.结果 两组毒副作用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腹腔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温热化疗可提高生存率,预防腹腔复发,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杜剑平;胡冰;胡长路;孙玉蓓;陈曼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p33ING1基因和MVD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p33ING1基因、MVD在乳腺癌中表达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对115例乳腺癌标本进行p33ING1基因和MVD表达检测.结果 p33ING1在乳腺癌的阳性表达率为61.7%,与肿瘤浸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激素受体呈明显负相关.MVD与肿瘤组织学分级及腋下淋巴结转移呈明显正相关,与肿瘤的大小、年龄及激素受体状况无相关性.结论 p33ING1阴性者MVD表达明显高于p33ING1阳性者,呈负相关,p33ING1的过度表达及MVD的减少共同参与了抑制细胞生长、促进细胞凋亡的过程.

    作者:赵增虎;张建宇;刘俊堂;张维连;李成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睾丸平滑肌肉瘤一例

    患者男,17岁,发现右侧睾丸一无痛性肿物7个月余,2005年10月31日就诊于某院泌尿外科.查体:右侧阴囊内可触及一约25 cm×10 cm×9 cm肿物,表面光滑、质中、无触痛、透光反射阴性、平卧位无缩小,睾丸、附睾存在,结构消失,分界不清,精索无明显增粗,未触及肿大淋巴结.术前检查:B超腹腔探查未探及肿大淋巴结,胸片未见肺部占位.2005年11月4日在硬膜外腔阻滞麻醉下行睾丸高位切除术.术后病理:(右)睾丸平滑肌肉瘤(低分化).免疫组化:actin(+)、SMA(-)、S-100(-)、CK(-)、Mesothelial(-).未行放化疗.2006年2月底出现腰部右侧憋胀疼痛,自查后发现右上腹部一肿物,无明显腹痛.入院查体:右上腹部膨隆,可触及一肿物,质硬、无压痛、固定,与肝、肾分界不清,肿物下缘为锁骨中线肋弓下约7 cm.行CT检查示:右肾前方见圆形软组织密度影,中心密度低,与肾分界不清,侵犯肾门部,右肾盂扩张,肺内可见多个圆形结节影,边缘光滑.B超探查右侧阴囊内低回声结节(1.5 cm×1.0 cm).临床诊断:(1)睾丸平滑肌肉瘤术后复发;(2)腹腔淋巴结转移瘤;(3)肺转移瘤.我科于2006年3月9日采用CAO方案(CTX 800 mg,d1,8;VCR 2 mg,d1,8;ADM40 mg,d1)行静脉化疗,化疗后复查肿瘤稍有增大.2006年3月31日、4月22日、5月17日采用CVAD方案(CTX 800 mg,d1,8;VCR 2mg,d1,8;ADM 40 mg,d1;DTIC 40 mg,d1~3)化疗三疗程,化疗后疗效评价为NC,化疗期间恶心呕吐,呕吐胃内容物(消化道反应为Ⅱ度),无明显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但患者体质明显下降,体重减轻约10kg.患者及家属拒绝继续治疗,于2006年8月6日死亡.

    作者:李海;白培青;谷春晓;任成波;樊静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恶性脑胶质瘤的化疗以及与放疗的相互作用

    脑恶性胶质瘤的治疗是一直困扰着医学界的一大难题,在所有的原发脑部恶性肿瘤,大约一半是胶质细胞瘤,按照WHO的分级标准,Ⅰ和Ⅱ级为低分级胶质瘤,Ⅲ和Ⅳ级为高分级胶质瘤.高分级的胶质瘤大约占胶质瘤总数的75%,而且恶性程度极高,侵袭性很强,如果不治疗,往往在数周内导致死亡[1].标准的脑原发肿瘤治疗包括手术、术后放疗,尽管放射治疗的一些新方法、新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并提高了局控率和生存时间,但相对于单纯手术后的4~5个月而言,手术加放射治疗的总的中位生存时间仍然只有9~12个月.近30年来的研究表明,辅助化疗的效果并不乐观,通常使用的化疗药物,如亚硝脲类,也只对预后带来微弱的改善[2].近来,更多的研究者试图从新的角度、新的思路来改善恶性胶质瘤的预后,比如,使更多的高活性化疗药物能通过血脑屏障、克服多药耐药、放化疗结合,以及放化疗使用过程中的时间、剂量强度的佳组合等都已经成为新的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作者:林清;金冶宁;吴国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新鱼腥草素钠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水的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新鱼腥草素钠注射液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0例恶性胸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5例应用新鱼腥草素钠注射液加顺铂胸腔灌注,对照组25例单纯应用顺铂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胸水的变化和副反应.结果 治疗组胸水控制有效率(CR+PR)为96.0%,对照组为56.0%,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副反应为轻度发热、胸痛,对照组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及胸痛.结论 新鱼腥草素钠注射液联合顺铂胸腔灌注能有效地控制恶性胸腔积液,毒副反应小,疗效肯定.

    作者:李银杰;李建秀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肾嗜酸细胞瘤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 提高对肾嗜酸细胞瘤的认识,探讨肾嗜酸细胞瘤的治疗方法.方法 报告2例肾嗜酸细胞瘤并复习国内外文献.结果 本组例1术前疑诊为肾嗜酸细胞瘤,并为术中快速冰冻切片证实,行保留肾脏的腹腔镜肿瘤剜除术,术后随访2年,一般情况良好,无复发,无转移.例2术前诊为肾癌,行腹腔镜左肾根治性切除术,术后随访3年,无复发,无转移,肝、肾功能均正常.结论 肾嗜酸细胞瘤的诊断要点:(1)肿瘤无明显症状,多为偶然发现,肿瘤生长缓慢,无周围浸润或远处转移,多为单发;(2)肿瘤突出于肾轮廓之外,呈外突性生长;(3)肿瘤切面呈棕褐色;(4)CT示肿块密度均匀,无出血、坏死,有完整包膜;(5)病理检查:光镜下肿瘤由单一的嗜酸细胞构成,电镜下细胞富含线粒体.一旦确诊,应尽可能行保留肾脏的手术,避免行根治性肾切除术.

    作者:陈修德;金讯波;熊晖;蒋绍博;夏庆华;赵勇;孙鹏;王慕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多希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和评价多希紫杉醇联合顺铂(D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性.方法 将我科近几年收治的4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多希紫杉醇联合顺铂(DP方案),对照组采用长春瑞滨联合顺铂(NP方案).2周期化疗后进行疗效、毒性对比研究.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45.5%和37.5%,疾病进展时间(TTP)分别为6.3和5.9个月,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0.1和9.0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45.8%和39.4%,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在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毒性反应发生率方面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多希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与NP方案相比较,疗效相似,但毒性反应低于NP组,患者更易耐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曲范杰;王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肿瘤切除联合同期心脏手术1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肿瘤切除联合同期心脏手术的经验.方法 从2000年至2007年,我科共实施肿瘤切除联合同期心脏手术18例,其中根治性肾切除7例,肺癌根治4例,肺楔形切除3例,食管贲门癌根治2例,子宫及卵巢切除2例.同期心脏瓣膜置换1例,冠脉旁路移植(CABG)16例.体外循环3例,非体外循环15例.结果 全组患者无院内死亡,1例术后发生膈下脓肿经引流痊愈.随访6~80个月,术后远期4例死亡,1例死于心肌梗死,3例死于癌扩散.本组术后1,5年生存率分别为86.6%和70.9%.结论 肿瘤切除联合同期心脏手术安全可行,远期效果可能与肿瘤自身生物学行为相关.

    作者:宋波;肖锋;李岩;张明礼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p73基因与消化道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p73基因是肿瘤抑制基因p53家族的新成员,其在编码蛋白的结构、功能及表达特征方面与p53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在其他方面有非常显著的差异.为提高对p73基因研究的认识,以及为肿瘤冶疗提供新基因的靶点,现就p73基因与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生、发展、预后及表达作一综述.

    作者:贾道全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以贫血为首发症状的肿瘤患者309例分析

    贫血是血液疾病的常见病,如果以贫血为首发表现或为主要症状者,要进行系统检查,以免漏诊、延误病情,尤其对老年人更应该注意.我院收治以贫血为首发症状住院而经检查确诊为肿瘤的患者309例,对其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扈美芹;辛凯;季英;辛广亮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癌症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