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管内皮细胞抑制素的研究进展

黄纯;李凯

关键词:肿瘤, 血管内皮细胞抑制素
摘要:近年来,肿瘤治疗观念正在发生根本性改变,靶向治疗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20世纪70年代初,Folkman等[1]首先提出恶性肿瘤生长和转移依赖于肿瘤新生血管的观点,由此开创了肿瘤血管形成和血管靶向治疗的研究.目前发现的抑制血管生长的因子主要有干扰素、白介素12、白介素18、血小板因子4、肿瘤坏死因子、血小板反应素、血管抑制素(angiostatin)及内皮抑制素(endostatin)等[2].其中O'Reilly等[3]发现的内皮抑制素为理想,它不仅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转移,使肿瘤细胞凋亡,而且不产生耐药,毒副作用轻,较有希望成为新一代抗肿瘤药物.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性肺癌肉瘤9例分析

    肺癌肉瘤即同一瘤体中同时见到上皮性和间叶性两种混合成分的恶性肿瘤,临床少见,国内外文献仅见零星散在报道.我院于1970年1月~1999年12月共收治9例,占同期全部肺恶性肿瘤的0.12%,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永利;杨萍;修元德;王茂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氟脲嘧啶脱氧核苷治疗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氟尿嘧啶脱氧核苷(floxuridine,FUDR,氟苷)治疗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疗效和毒性.方法观察组(A组)25例,接受FUDR治疗;对照组(B组)30例,接受5-Fu治疗.结果 A、B两组治愈率分别为92.0%(23/25)及93.3%(28/30,P>0.05).A组消化道反应、脱发、口腔溃疡、局部静脉炎发生率低于B组(P<0.01).结论 FUDR治疗滋养细胞肿瘤疗效确切,毒性较5-Fu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雷钧;潘玫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乳腺癌组织中c-erbB-2、p53、PCNA和nm23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生物学指标c-erbB-2、p53、PCNA、nm2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乳腺癌预后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180例乳腺癌组织切片c-erbB-2、p53、PCNA、nm23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c-erbB-2表达与患者年龄(≥35岁)、临床期别、腋淋巴结状态、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与ER、PR受体呈正相关;p53蛋白的表达与患者临床期别、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呈负相关,与腋淋巴结状态呈正相关;PCNA的表达与患者临床期别、腋淋巴结状况呈负相关,与ER、PR呈正相关;nm23蛋白的表达与患者腋淋巴结状态呈负相关,与病理类型、ER、PR呈正相关.结论生物学指标c-erbB-2、p53、PCNA、nm23应与临床预后因素(临床期别、组织学分级、腋淋巴结状态及病理类型等)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对乳腺癌预后评价的正确性.

    作者:曹亚丽;吴晓波;王忆丽;瞿伟;涂剑宏;雷秋模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术前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直肠癌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术前加速放疗联合手术治疗直肠癌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 1996年9月至1998年12月对直肠癌术前加速放疗的疗效及毒性反应进行了前瞻性随机分组研究,综合组和单纯手术组各51例.术前加速放疗采用8 MV X线照射,每日2次,每次2 Gy,间隔6~8 h,DT 40 Gy/20F/2周,放疗与手术间隔2~28 d,中位时间为10 d.结果综合组及单纯手术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8.0%、75.5%、75.5%和88.2%、63.1%、53.7%(P=0.03);综合组手术切除率为100.0%(51/51),单纯手术组为94.2%(48/51,P>0.05);综合组淋巴结转移率为15.7%(8/51),单纯手术组为35.3%(18/51,P<0.05);综合组局部复发率为11.8%(6/51),单纯手术组为43.1%(22/51,P<0.05);综合组远处转移率为15.7%,单纯手术组为11.8%(6/51,P<0.05).结论术前加速放疗加手术综合治疗可以提高直肠癌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加速放疗缩短了治疗时间,急性毒性反应可以耐受,未增加手术难度和术后并发症.

    作者:邱荣良;吴慧;姬社青;张景伟;王建华;赵玉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囊性肾细胞癌六例

    囊性肾细胞癌(CRCC)是肾细胞癌的一个亚型,占全部肾肿瘤的1%~2.5%.我院1994~2003年共收治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耀辉;刘乔保;肖民辉;杨晓华;余闫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乐沙定及氟尿嘧啶/甲酰四氢叶酸治疗晚期胃癌近期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乐沙定(L-OHP)联合甲酰四氢叶酸(FA)及氟尿嘧啶(5-Fu)持续静脉输注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 L-OHP 85 mg/m2, 静脉点滴2~3 h, d1;FA 100 mg/m2,静脉点滴2 h;5-Fu 400 mg/m2,静脉推注,并继以5-Fu 600 mg/m2,持续静脉点滴22 h,d1,d2.每2周为1周期,至少应用3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全部病例均可评价疗效,CR 1例(4.3%),PR 9例(39.1%),总有效率43.5%.主要毒性反应为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和外周神经毒性,但多数患者反应轻微.结论乐沙定联合FA及5-Fu持续静脉输注治疗晚期胃癌疗效确切,且毒性反应轻微,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燕;孙雅红;冯斌;范开席;韩明勇;郭其森;宋丽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腹膜假黏液瘤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腹膜假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 PMP)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992至2002年经手术和病理诊断的腹膜假黏液瘤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进行随访.结果全组均行手术治疗,其中2例行姑息性局部切除,2例行局部切除,3例行局部切除加阑尾切除术,3例行局部切除加阑尾及卵巢切除术.1例术后10个月死亡,1例18个月死亡,2例失访,余6例3~72个月健在.结论腹膜假黏液瘤是一个既包括良性又包括交界性和恶性的一类黏液性病变,应综合分析做出诊断.阑尾与腹膜假黏液瘤的发生有直接的关系.其预后与浸润状况及分化程度有关.

    作者:张仁亚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128例隆突性皮纤维肉瘤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隆突性皮纤维肉瘤的诊断、复发原因及早期扩大切除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1969~2001年我院共收治128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对其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8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行扩大切除54例,扩大切除加植皮或转移皮瓣修复术56例,局部切除术后行放疗10例.首诊误诊率高达52.2%.全组病例复发率为53.1%,8例死于肿瘤转移.首次手术即时或延期(术后3个月内)行扩大切除者60例,8例(13.3%)复发,明显低于总体复发率53.1%(χ2=28.4,P<0.001).局部切除后行放射治疗10例,2年内4例(40%)复发,与总体复发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χ2=0.642,P>0.05).结论认识不足,首次治疗误诊,局部手术切除范围过于保守是局部复发率高的主要原因;早期三维扩大切除可有效降低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局部复发率;放射治疗不能降低局部复发率.

    作者:宗光全;刘绪舜;王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甲状腺癌前哨淋巴结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前哨淋巴结能否准确地反映颈部淋巴结病理学状况以及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术前在甲状腺肿瘤周围分四点注射亚甲蓝溶液2~3 ml,然后常规行甲状腺癌根治术和颈部淋巴结清扫,将染色的前哨淋巴结和未染色的淋巴结分别送病检,比较两者的病理学状况.结果 30例甲状腺癌中有24例发现染色呈蓝色的前哨淋巴结,12例为阳性,无假阴性,其敏感度、准确性、假阴性率分别为85.7%、80.0%和0.结论甲状腺癌前哨淋巴结能准确地反映颈部淋巴结病理学状况.甲状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是处理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问题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作者:曹红亮;刘爱华;王建国;汪江平;陈仁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肝癌介入治疗后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二例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有可能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一旦出现,预后极差.我院2002年1月~2003年10月救治成功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庆丰;马爱英;沈杰;刘秋如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放化早期相伴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化疗早期同时联合放射治疗的疗效.方法 46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被随机分为化放同时组(24例)和先化后放组(简称序贯组,23例).化放同时组在化疗的第1周期开始放射治疗,序贯组化疗4个周期后开始放射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放射治疗,1次/d,2 Gy/次,总量DT 60 Gy/周.照射野包括原发灶、肺门、纵隔及双锁骨上淋巴引流区.化疗方案均为EP方案.结果同时组总有效率高于序贯组(87.5%对69.6%),差异无显著性(χ2=2.58,P=0.11).同时组化疗和序贯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83.3%、41.7%和69.6%、13.0%(χ2=4.69,P=0.03).结论化放同时组疗效优于序贯组,提示放射治疗与化疗早期同时开始可提高疗效;常规放疗60 Gy/6周可以耐受.

    作者:蒋月;葛红;单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食管类癌七例

    类癌是一组发生于胃肠道和其他器官的嗜铬细胞肿瘤,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类型分为典型类癌(TC)和非典型类癌(AC).其临床、组织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可因发生部位不同而异.类癌能分泌5-HT、缓激肽、组胺等生物活性因子,引起血管运动障碍、胃肠症状、心脏和肺部病变等,称为类癌综合征[1,2].食管类癌罕见.

    作者:张芳;郭培军;蔡春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ICE和CCE方案治疗晚期肺腺癌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异环磷酰胺(IFO)联合卡铂(CBP)、足叶乙甙(Vp-16)与环磷酰胺(CTX)联合CBP、Vp-16治疗晚期肺腺癌的效果.方法应用IFO联合CBP、Vp-16(IFO组)和CTX联合CBP、Vp-16(CTX组)随机对照治疗晚期肺腺癌患者61例,其中IFO组32例,CTX组29例.治疗结束后4周评价疗效.结果 IFO组近期有效率为31.3%(10/32),CTX组为24.1%(7/29),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IFO组中位生存期7.5个月(2~24个月),CTX组7.0个月(1~18个月).IFO组镜下血尿发生率为12.5%(4/32),CTX组为0(P<0.05).其他毒性相似(P>0.05).结论 ICE和CCE 方案对晚期肺腺癌均有较好的疗效,且IFO对晚期肺腺癌的疗效较CTX为优.

    作者:陈建安;何琼华;陈立军;刘红兵;李星;许玉香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卡氮芥联合X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转移瘤临床疗效探讨

    随着放、化疗效果的提高及生存率的延长,癌症脑转移的发生率有增高趋势.由于血脑屏障的作用,脑组织中抗癌药物的浓度明显低于脑外组织,使脑成为癌细胞逃避化疗药物杀灭的避难所.卡氮芥为一种能透过血脑屏障的周期非特异性的药物,抗瘤谱广,用药后1 min就有相当于血液中药物量的18%进入脑脊液,6 h达60%[1].我们采用联合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全脑放射治疗,与单纯常规放射治疗对照研究,以探讨其临床疗效.

    作者:赵桂英;张树平;张崴;胡珊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三维适形放疗和化疗同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析

    目的比较三维适形放疗和化疗同步与单纯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耐受性.方法对84例初治的ⅢA~Ⅳ期局部晚期NSCLC进行随机分组,同步放化疗组43例(A组),单纯化疗组41例(B组).A组采用NP方案化疗,同期分别给予原发灶和纵隔转移淋巴结区三维适形放疗(TRT),原发灶DT 64~70 Gy,常规分割32~35次(中位剂量66 Gy);B组采用NP方案化疗.结果 A组有效率(CR+PR)为65.9%(27/41),其中有6例(14.6%)手术治疗;B组有效率为48.8%(20/41),手术治疗2例(4.8%).A、B两组治疗有效率和手术切除率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A组骨髓抑制、肝肾损伤较B组未见明显增加.A组轻、中度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为53.7%(22/41).结论三维适形放疗同期化疗较单纯化疗有效率(局部控制率)高,手术切除率提高,治疗时间缩短,且耐受性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张恩宁;张淑玲;付爱芹;曲维庆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脑转移瘤30例神经表现分析

    脑转移瘤是指人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至脑内者,除肝、肺、骨转移者外,脑转移居第4位.脑转移瘤在颅内肿瘤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占脑瘤的10%~15%.脑转移瘤以癌多,肉瘤脑转移极少见.年龄以40~60岁为多见.脑转移瘤脑部表现因脑神经功能急剧损伤和颅内压进行性增加,多预后不良,如不治疗,平均生存期1~3个月.我们分析我院1997年10月至2004年6月收治的30例病理已确诊为恶性肿瘤脑转移的神经表现,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海军;超员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非小细胞肺癌肿瘤血管生成研究进展

    血管生成是机体正常生理过程所必需的,见于女性的生殖系统及胚胎发育,并受到严格控制[1];在病理情况下,见于机体创伤修复、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视网膜病、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研究证实,新生肿瘤血管是肿瘤获取代谢营养的形态学基础,也是肿瘤细胞迁移游走形成转移的必经之路[2].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SCLC)的生物学特性与其他实体肿瘤一样,血管形成对其生长转移有重要作用.我们就NSCLC肿瘤血管形成、检测方法以及肿瘤血管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做一综述.

    作者:王立红;顾岩;孙勤暖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高能聚焦超声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初步研究

    目的评价高能聚焦超声(FUS)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FEP-BY01聚焦超声热疗仪对32例BPH患者行FUS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填写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PSS),进行直肠指诊、B超及尿流率等检查,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IPSS均值由21.2±5.3降为18.6±5.3,降低12.3%;前列腺体积均值由治疗前的60.1±36.8变为51.2±32.4,缩小14.8%;大尿流率均值由治疗前5.9±1.5升至8.72±2.1,提高48.0%.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FUS短期内能改善BPH症状,缩小前列腺体积,提高大尿流率.

    作者:赫崇军;李清;熊六林;姚松森;许清泉;黄晓波;王晓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胃底平滑肌肉瘤长期误诊二例

    胃平滑肌肉瘤临床少见,瘤体大多数位于近半胃,术前明确诊断困难,我院医治两例均经手术证实,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玉农;秦亚东;方向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前程超分割加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前程超分割、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程超分割每次DT 110 cGy,2次/d,5 d/周,30~40 Gy/2.5~3.5周;后程加速超分割DT 145~150 cGy/次,2次/d,5 d/周,至总量DT 60~70 Gy/4.5~5周,两次照射间隔时间≥6 h.行常规分割放疗者设为对照组.结果前程超分割加后程加速超分割组与常规分割组的有效率及1年生存率分别为83.8%、70.9%和70.0%、4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前程超分割加后程加速超分割组放射性食管炎较对照组重,但能耐受.结论前程超分割加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与常规放疗相比,疗程短、疗效高,可显著提高食管癌局部控制率和1年生存率.

    作者:王翠微;金红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癌症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