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临床新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新医学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 国际刊号:1674-3806
  • 国内刊号:45-1365/R
  • 影响因子:0.88
  • 创刊:2008
  • 周期:月刊
  • 发行:广西
  • 语言:中文
  • 邮发:48-173
  • 全年订价:30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临床新医学杂志   2014年8期文献
  • 输卵管妊娠的病理表现与早期水泡状胎块的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与早期水泡状胎块的鉴别诊断。方法对32例输卵管妊娠病理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绒毛的镜下改变,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2例输卵管妊娠标本中,25例部分绒毛有水肿,10例有中央池形成,7例个别绒毛呈扇贝状,5例绒毛间隙成片滋养细胞轻度异型,2例种植部位滋养细胞轻度异型,2例个别绒毛滋养细胞环绕绒毛花边样增生。结论输卵管妊娠的病理表现主要为绒毛水肿、绒毛中央池形成、扇贝状绒毛、个别绒毛滋养细胞环绕绒毛花边样增生、滋养细胞异型。病理诊断应与水泡状胎块进行鉴别。

    作者:贠世娟;赵素香;夏新予;王琼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05~2013-08该中心接收的11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实验组施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照组施行骨折内固定术。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的住院时间及开始康复训练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6个月实验组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2个月后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与骨折内固定相比,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科学合理的选择。

    作者:周鹏程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捆绑式胰肠吻合技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体会(附11例报告)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应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捆绑式胰肠吻合技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采用捆绑式胰肠吻合技术。结果1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均存活,无胰漏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捆绑式胰肠吻合技术安全有效,值得在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潘观宁;欧强;韦翊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结肠途径治疗机在329例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结肠途径治疗机在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使用结肠途径治疗机在329例患者肠镜检查前进行肠道准备,以肠道清洁程度、肠道清洁范围为主要疗效评价指标,并记录严重不良事件。结果329例患者均未发生肠穿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操作过程痛苦少,依从性好,肠道清洁程度及全结肠清洁率高。结论用结肠途径治疗机行肠道准备是一种安全、高效、快捷、患者耐受性好的清肠方法,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作者:苏彩日;劳有益;韦彩香;王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崇明地区颜面再发性皮炎174例发病原因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崇明地区颜面再发性皮炎的病因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入选的174例颜面再发性皮炎患者通过填写调查表,结合斑贴试验、血清总IgE浓度测定、过敏原筛查(酶联免疫印迹法)和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的检测结果,综合分析该病的发病原因和影响因素。结果颜面再发性皮炎的发病原因依次为环境和季节、不明原因、化妆品护肤品、食物和药物因素。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和季节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血清总IgE、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斑贴试验、过敏原筛查可呈阳性反应。结论崇明地区颜面再发性皮炎以中青年女性多见,春秋季节发病多,斑贴试验、血清总IgE浓度测定、过敏原筛查和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检测对面部皮炎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张娟;宋万里;孟亚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无管化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31例

    目的:探讨无管化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无管化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发现残留结石1例,经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ESWL )治疗后残留结石排出,本组取净结石率为96.8%。手术时间34~56 min,平均42.8 min。术后2例需要输血,其中1例进行高选择性肾动脉介入治疗止血。术后住院3~7 d,平均4.3 d。结论选择性地对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进行无管化处理,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处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炳权;杨志坚;刘肇华;莫劲军;陈敏坚;庞程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16层螺旋 CT 对十二指肠憩室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十二指肠憩室及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经临床证实十二指肠憩室患者的16层螺旋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患者共发现憩室28个,24个位于十二指肠降段,4个位于十二指肠水平段;憩室表现为含液、含气或气液相间的囊袋状影;15例合并胆道系统结石,4例合并胰腺炎,1例合并胆、胰管扩张。结论16层螺旋CT对十二指肠憩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并能及时发现胆、胰疾病。

    作者:岑家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26例临床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特点,减少漏诊、误诊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经补钾后1~18 h病情迅速缓解,并予正规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22例甲功恢复正常,2例反复发作2次,经调整抗甲状腺药物后甲功恢复正常,2例因口服药出现不良反应改131 I治疗甲功恢复正常。26例随访6个月~1年内无周期性麻痹复发。结论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补钾治疗后症状迅速改善,积极有效控制甲亢是预防复发的关键,同时注意避免饱餐、感染、过度劳累、静脉输入高渗葡萄糖等诱发因素。

    作者:姜甲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靶控输注镇痛研究进展

    靶控输注是以药代-药效动力学理论为基础,通过计算机控制药物注射泵,以血浆或效应室药物靶浓度为调控目标从而控制麻醉深度。近年靶控输注开始应用于镇痛治疗,并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该文通过总结近年国内外的研究,对靶控镇痛的优点、特点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黎阳;彭丹晖;黄冰(综述);谭毅(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肝硬化不同胆囊壁增厚或改变超声分型与病理生理机制的关系研究进展

    肝硬化患者胆囊壁增厚常在灰阶超声检查时不同个体表现出具有不同特征的增厚类型。门静脉高压,低蛋白血症,腹水,炎性反应等都是导致肝硬化病人胆囊壁增厚的主要病因,但关于不同类型增厚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目前尚不明确。该文将肝硬化时胆囊壁增厚根据灰阶超声表现进行分型,并就其与增厚机制之间的关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宋如昕;唐碧秋(综述);杨东红;马苏美(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参考文献中英文作者姓名的著录方法

    医学期刊的论文中,引用英文文献的比例很高,但有不少作者将英、美人的姓名搞错,以至用光盘核对时出现错姓、错名或姓名全错。英、美人姓名的习惯写法是:“名”可以有1个、2个或3个,但“姓”只有一个。姓是不可以简写的;“名”可以缩写,第一个字母大写,不用缩写点。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中国临床新医学》杂志稿约

    《中国临床新医学》杂志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出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由中国医师协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共同主办的国家级医学学术性科技期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 CN45-1365/R,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674-3806,邮发代号为48-173,国内外公开发行。欢迎踊跃投稿和订阅。办刊宗旨为:报道国内外医学科学的新研究成果,传播医学科学的新理论和信息,交流医学科学的新经验,介绍医学科学的新技术。报道内容包括基础研究、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教学研究中的发明创造、成果报告和学术经验,临床疾病诊疗中的新技术、新项目、新方法等。主要栏目设置有:院士特稿、博硕论坛、基金课题报告、实验研究、临床论著、技术创新、护理研讨、短篇报道、循证医学、新进展综述等。

    作者:《中国临床新医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血清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肿瘤的关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具有维持现有的血管和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作用。 VEGF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结合而起生物学作用。各种肿瘤的发生与VEGF和VEGFR的表达异常有关,导致肿瘤向周围组织侵犯和向远处转移。 VEGF和VEGFR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和在血液中的含量与肿瘤的发生和转移的关系已有大量报道,因而检测两者的表达或含量对肿瘤的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其中的血液中可溶性VEGF和VEGFR含量的检测是一种简便、经济和无创性的检查方法,与其他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其诊断价值。

    作者:罗焰芳(综述);黄华艺(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中国临床新医学》杂志基金课题论文和博士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征稿及奖励启事

    《中国临床新医学》杂志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出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由中国医师协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共同主办的国家级医学学术性科技期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45-1365/R,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674-3806,邮发代号为48-173,国内外公开发行。办刊宗旨:报道国内外医学科学的新研究成果,传播医学科学的新理论和信息,交流医学科学的新经验,介绍医学科学的新技术。报道内容包括基础研究、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教学研究中的发明创造、成果报告和学术经验,临床疾病诊疗中的新技术、新项目、新方法等。栏目设置:专家特稿、基金课题报告、博硕论坛、临床研究、技术创新、护理研讨、短篇报道、循证医学、新进展综述等。

    作者:《中国临床新医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5年征稿征订启事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创刊于1989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主办,国内公开发行。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中国知网( 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2011年版影响因子1.031,在预防医学领域影响因子连续8年排前7名。是中国食品卫生专业唯一的核心期刊。该杂志于2003~2004、2005~2006和2007~2008年度连续获得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一等奖;获得卫生部首届医药卫生优秀期刊三等奖。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的应用概况

    自我管理作为一种对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方法,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可有效降低再住院率、病死率及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该文根据国内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应用状况,从对策、促进和实施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邱小芩;张敏;黄小娟;黄漫(综述);谭毅(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作者书写统计学符号须知

    本刊执行国家标准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请作者书写统计学符号时注意以下规格:1.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x珋表示,不用大写X珚表示,也不用Mean或M(中位数仍用M);2 C.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不用SD;3憫.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x珋,不用SE,也不用SEM;4烫.t检验用英文小写t;5@.F检验用英文大写F;6痧.卡方检验用希腊文小写χ2;7憫.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8槝.自由度用希腊文小写υ(钮);9寣.样本数用英文小写n;10唵.概率用英文大写P;11=.以上符号x珋、s、sx珋、t、F、χ2、r、υ、n、P均用斜体。望作者注意。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研究进展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也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已经渐渐被广大患儿家属以及小儿外科医师所接受,该文回顾性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就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肌沟斜疝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杨桦(综述);邓洪强(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NF-κBp65信号通路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异位症( endometriosis ,EMS)是妇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是引起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症等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对其机制包括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在EMS中作用机制进行了不少研究,但仍未完全阐明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该文对NF-κBp65在EMS中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NF-κBp65的研究及应用上升到新的领域。

    作者:黄小凤(综述);李卫红(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细节护理在骨科全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骨科全麻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49例骨科全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75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74例在此基础上实施细节护理。分别在术后72 h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及患者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心理状况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骨科全麻术后患者应用细节护理模式,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护理满意率,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王巧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不同剂量308 nm 准分子激光治疗白癜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稳定期白癜风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124例白癜风患者,分为两组,将2012-12~2013-05就诊的6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3-06~2013-12就诊的62例患者作为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测定小红斑量( minimal erythema dose ,MED)作为起始治疗剂量,按仪器提供剂量调整方法调整治疗剂量。治疗组的起始治疗剂量,根据前期治疗总结各部位一个有效剂量作为起始治疗剂量,并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提高治疗剂量,每周治疗两次。分别评价两组治疗10次、20次、30次后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0次、20次后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30次后疗效出现差异,其中治疗组痊愈26例,痊愈率41.9%,显效28例,显效率87.0%,好转8例,有效率100.0%;对照组痊愈13例,痊愈率21.0%,显效29例,显效率67.7%,好转16例,有效率93.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提高308 nm准分子激光起始剂量可提高白癜风治疗效果。

    作者:洪基琼;梁艳萍;蓝丽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鞭炮爆炸致眼外伤58例的急救与护理

    目的:总结鞭炮爆炸致眼外伤的急救及护理方法。方法对该院2011-02~2014-02收治的58例(61眼)因鞭炮爆炸致眼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急救和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经急救和护理,58例(61眼)中49例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有9例视力恢复较差。全部病例3个月后随访,视力均基本稳定。结论鞭炮爆炸致眼外伤后如能及时诊治,并根据伤情给予相应的急救处理和精心护理,愈后良好,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作者:唐新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高压氧综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高压氧综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PHN)的疗效及护理特点。方法将80例PHN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及激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高压氧治疗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治疗3个疗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进行疼痛评估,比较治疗前、后疼痛情况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 P<0.05),且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高压氧综合治疗PHN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疼痛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手段。

    作者:谢金萍;陈洁莲;谢治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综合干预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综合干预对乳腺癌根治术后的患者焦虑精神状态的影响。方法将乳腺癌根治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2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124例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关怀等综合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得分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乳腺癌根治术后的患者进行综合干预,可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李玲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系统护理干预对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01~2010-12该院收治的18岁以上腹股沟疝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一般整体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使用镇静剂情况、排尿情况、阴囊积液及切口感染情况,评估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分析两种护理方法对成人腹股沟疝手术患者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镇痛剂使用率、导尿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是疝修补术患者的理想辅助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蓝玉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性心肌病一例

    1病例介绍患者,男,14岁,因“活动后气促8年,加重伴胸闷2月”于2013-09-22入院。患者自幼体质差,易感冒,于8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气促,四肢乏力,肌肉进行性萎缩,无畏光、脱发,无皮肤、面部红斑等不适。曾于2008年至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行左小腿腓肠肌肌肉活检,提示肌营养性不良,肌电图检查表现为肌源性改变,诊断为肌营养不良症,予以对症支持治疗(具体不详)后,病情有所好转出院。2个月前因受凉感冒后,气促再发加重伴胸闷,活动时明显,为心前区闷胀感,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咳嗽,咳少许白色粘痰及双下肢浮肿,无明显胸痛,无咳血,无黑朦、晕厥,无肌肉疼痛,无畏光、脱发,无皮肤、面部红斑,无畏寒发热,无恶心、呕吐等不适,即到某医院就诊,诊断:(1)心衰原因(扩张型心肌病待查),全心普大,心功能Ⅲ级;(2)肌营养不良症。予以利尿、改善心肌代谢等对症支持治疗后病情稍有好转后出院。出院后仍有活动后胸闷、气促,不能胜任日常生活学习,为求进一步诊治到我院就诊。门诊拟“心肌病待查”收入我科住院治疗。既往史无特殊,其弟弟及舅舅有类似疾病。入院查体:体温36.8℃,脉搏107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88/50 mmHg ,神清,消瘦体质,营养差,自主体位,眼睑无浮肿,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无怒张,呼吸平稳,双肺呼吸音粗,左下肺闻及湿啰音。心尖呈抬举样波动,心界向左下大,心率107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部平软,查体无特殊。脊柱侧弯畸形,活动受限。步行呈“鸭步”态,四肢肌肉萎缩,双膝关节外翻畸形,四肢肌张力正常,肌力Ⅳ级。双下肢轻度浮肿。辅助检查:三大常规、肾功能、电解质、补体C3、C4、IgG、IgA、IgM及抗核抗体谱均未见明显异常;B型钠尿肽前体3423.00 pg/ml。肝功全套+心肌酶谱:肌酸激酶3716 U/L,心型肌酸激酶84 U/L,乳酸脱氢酶428 U/L,α-羟丁酸脱氢酶331 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72 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68 U/L。

    作者:许书英;罗权海;覃绍明;韦开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肠系膜扭转致全小肠坏死一例

    1病例介绍患者,女,56岁,因腹痛、呕吐、肛门停排6 h入院。入院时查体:生命体征正常,神志清楚,痛苦表情,心肺未发现异常,腹部平坦,未见肠型及蠕动波,中腹部轻压痛,轻微肌紧张,无反跳痛,肠鸣音稍减弱。腹部透视:小肠轻度扩张,并见少量液平。腹部彩超:肝胆、脾、胰、双肾未见异常。患者无腹部手术史。尿淀粉酶(尿液)1036 U/L↑,血淀粉酶38 U/L,血常规:WBC 8.5×109/L、HGB 155 g/L、PLT 114×109/L、NEUT%91.0%↑。腹部平片:见小肠数个气液平。入院诊断:肠梗阻。予以胃肠减压、禁饮食、预防感染、补液等治疗。患者腹痛无缓解,并逐渐加重,入院后30 h,患者出现腹部膨隆,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腹腔穿刺,抽出暗血性液体,积极术前准备,在全麻下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探查发现腹腔内大量红色不凝血样液体,全小肠系膜扭转约270度,空肠自起始约10 cm处以下空肠及全回肠、回盲部坏死。术中诊断:肠系膜扭转,绞窄性肠梗阻,肠坏死。行坏死的空肠及全回肠、回盲部切除,升结肠空肠吻合术,术后抗感染、补液、深静脉营养等治疗2个月,后因发生吻合口漏,严重营养不良衰竭死亡。

    作者:汪先忠;胡长勇;黄道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术前介入治疗在外科手术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术前介入治疗在减少手术出血量、提高完整切除率和降低手术死亡率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10~2013-12行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手术患者48例,以术前介入治疗+手术12例作为试验组,直接手术36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指标包括手术出血量、完整切除率和手术死亡率。结果试验组1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完整切除肿瘤10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中出血量为(1976.67±273.34) ml。对照组33例顺利完成手术(完整切除肿瘤18例),1例术中死亡,2例术后死亡,术中出血量为(2597.22±801.24) ml。试验组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 P<0.05),肿瘤完整切除率比对照组的高( P<0.05)。两组手术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术前介入治疗可减少手术出血量,提高完整切除率,对手术死亡率则不具有影响。

    作者:吴东波;冯泽荣;刘杨桦;张学军;农淑珍;何纯钢;刘超;林家威;杨胜富;邵新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穴位埋线治疗失眠症3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失眠患者按就诊顺序半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30)给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n=30)给予阿普唑仑治疗。比较两组睡眠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18例,好转9例,未愈3例。对照组治愈13例,好转7例,未愈10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失眠症疗效良好,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叶翠河;何庆君;何奕辉;欧彩娣;黄新华;黄德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以呼吸泵衰竭改善窗为切换时机序贯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研究

    目的:探讨以呼吸泵衰竭改善窗为切换时机序贯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并呼吸衰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COPD并呼吸衰竭经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好转,呼吸泵衰竭改善窗出现后的10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组(序贯通气组)52例和传统治疗组(对照组)54例。序贯通气组立即拔除气管插管,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支持脱机;对照组以传统有创机械通气方式脱机。比较两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发生率、再插管率和住院死亡率。结果两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3.9±1.5)d和(15.5±6.1)d,住ICU的时间分别为(4.9±1.8)d和(20.3±5.5)d, VAP发生率分别为15.38%(8/52)和35.19%(19/54),病死率分别为11.54%(6/52)和27.78%(15/5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两组再插管率分别为19.23%(10/52)和16.67%(9/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对COPD并呼吸衰竭需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当呼吸泵衰竭改善窗出现后,立即拔管改无创序贯通气治疗,可以缩短有创通机械通气时间及住 ICU的时间,降低VAP发生率及住院死亡率。

    作者:龙胜泽;秦志强;黄国兰;黄桂香;龙胜规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本刊严正声明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后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与传统后路开放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并发症比较分析

    目的:分析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MIS-TLIF)与传统后路开放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OPEN-PLIF)术后并发症情况,并探讨分析并发症的特点及防治。方法对行腰椎融合手术患者26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40例行OPEN-PLIF,125例行MIS-TLIF,观察记录手术后各项指标及并发症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IS-TLIF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OPEN-PLIF组( P<0.05)。 MIS-TLIF组术后出现并发症8例次(6.4%),其中神经根刺激症状1例,伤口感染1例,脑脊液漏1例,泌尿系统疾病1例,消化道系统疾病1例,心肺系统疾病2例,内固定并发症1例;开放PLIF组出现并发症24例次(17.1%),其中神经根刺激症状8例,伤口感染2例,脑脊液漏3例,泌尿系统疾病2例,消化道系统疾病2例,血液系统疾病3例,心肺系统疾病2例,内固定并发症2例。 MIS-TLIF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OPEN-PLIF组( P<0.05)。结论微创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且安全可靠。

    作者:黎华;李荣祝;韦建勋;尹东;梁斌;丘德赞;韦敏克;唐林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中国临床新医学》杂志编辑部启事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住院艾滋病患者305例的生存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住院艾滋病( AIDS)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延长AIDS患者生存时间的策略。方法对2010-01~2012-12住院的305例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生存率的危险因素。结果截止研究终点,305例患者中,死亡204例(66.9%),存活101例(33.1%)。第1~3个月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45%、25%、11%,中位生存时间为27.4 d。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感染途径为性传播和其他途径的死亡风险比静脉吸毒低(HR=0.878,HR=0.373),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高者的死亡风险比较低者低( HR=0.157,HR=0.423),入院时抗病毒治疗者死亡风险较低( HR=0.378);入院时合并发热者( HR=3.033)、合并AIDS相关性脑病者( HR=1.678)死亡风险较高。结论 AIDS住院患者的住院生存时间相对较短,感染途径、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入院时是否合并发热、是否合并AIDS相关性脑病,以及是否抗病毒治疗是影响住院生存时间的主要因素。

    作者:张伊玲;曹咏红;张勇;徐彩玲;吴秋婵;卢瑞朝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中国临床新医学》杂志征集广告启事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神经梅毒38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早期诊断、分型依据和治疗情况。方法选择2004-09~2014-01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江苏大学附属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38例神经梅毒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患者中男28例,女10例,年龄1 d~75岁,平均51.1岁,神经梅毒患者中间质型10例(脑膜血管梅毒8例,脊髓膜血管梅毒1例,脑膜神经梅毒1例),主质型22例(麻痹性痴呆14例,脊髓痨8例),视神经损害2例,无症状型神经梅毒3例,先天性神经梅毒1例;血清、脑脊液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 RPR)及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测定( TPPA)均阳性,部分患者脑脊液检查显示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升高和白细胞计数升高(以单核细胞为主)。除3例放弃治疗外,35例经治疗后好转的患者血清及脑脊液抗体滴度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脑脊液白细胞数、蛋白量均降至正常。结论神经梅毒可防可治,脑脊液梅毒诊断试验是神经梅毒诊断的重要依据,同时需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及时正确治疗能够控制病情。

    作者:夏海平;任乃勇;钱进军;赵康仁;刘娜;于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神阙贴穴位贴敷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神阙贴穴位贴敷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02~2013-08收治的1~12个月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神阙贴穴位贴敷辅助治疗,对照组仅予以常规综合治疗。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临床指标(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和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治疗后7 d胸片炎症阴影的恢复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后WBC、GRAN#、CRP、HsCRP、HGB、MCV的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神阙贴穴位贴敷有助于促进小儿支气管肺炎炎症吸收,提高疗效的作用,是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一种疗效确切、方法简便、价格低廉、无毒副作用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段捷华;樊小阳;张俊华;覃睿;罗志华;何燕华;梁登贺;余冬林;张惠;王钢;翁田芳;徐治超;杨秀坚;吴姗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70岁以上老年人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栓塞治疗

    目的:探讨>70岁老年人颅内动脉瘤破裂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5例>70岁经CT检查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且全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患者,按Hunt-Hess分级,Ⅱ级15例,Ⅲ级17例,Ⅳ级及以上13例。经数字减影造影( DSA)发现动脉瘤48个。依据动脉瘤的不同结构和不同位置,采取单纯弹簧圈栓塞、支架结合栓塞与球囊辅助栓塞;术后予“3H”、“尼莫地平”预防血管痉挛治疗,同时治疗基础疾病。结果成功栓塞44个动脉瘤,栓塞成功率为91.67%。术后评分优良37例,轻度残疾5例,重度残疾1例,死亡2例。结论血管内栓塞可以有效治疗>70岁患者破裂颅内动脉瘤,防止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肖泉;张国志;陈海浚;庞刚;钟书;梁有明;叶劲;蓝胜勇;刘若平;唐秀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书写文稿摘要、关键词和作者简介的要求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的(1999)17号文件精神,入编正式期刊要执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为此,来稿中请书写摘要、关键词和作者简介。论著摘要采用结构式摘要,内容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连排,不分段。其他文体可采用报道指示性摘要。摘要均用第三人称写法。关键词尽可能选用《医学索引》( Index Medicus )的医学主题词表( MeSH )中的词语。重点文稿还须增加英文摘要及关键词。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学历、学位、职称、研究方向(任选)等。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聚乳酸利福喷丁微球的制备及其小鼠体内肺靶向性研究

    目的:制备聚乳酸利福喷丁微球,评价其体外释药特性及其在小鼠体内的肺靶向性。方法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聚乳酸利福喷丁微球,动态透析法考察其体外释药性能。实验动物静脉注射后,测定其各组织的药物浓度,研究其体内相对分布百分率及其肺靶向性。结果制得的聚乳酸利福喷丁微球在7~30μm粒轻范围的占聚乳酸利福喷丁微球总数的81.6%,平均粒径为(14.2±3.1)μm,包封率为78.39%,载药量为(39.6±3.6)%(n=5),体外释药T50为68 min,较对照组延长了4.5倍。小鼠实验表明,制得聚乳酸利福喷丁微球后,药物在肺组织中的相对分布百分率明显高于其他组织与血液,并较对照组提高了3.3倍。结论该法制得的聚乳酸利福喷丁微球具有明显的缓释性及肺靶向性。

    作者:范颖;郭梅红;梁凯;孔晓龙;陈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普拉克索治疗晚期帕金森病32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晚期病人的疗效。方法将32例已经使用复方左旋多巴制剂治疗2~6年以上的Hoehn-Yahr Ⅳ~Ⅴ级的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加用普拉克索治疗12周后对疗效进行评估。运动症状:治疗前后采用PD评定量表( UPDRS)进行评估。非运动症状:主要观察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症状的变化,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患者UPDRS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晚期PD患者在应用复方左旋多巴治疗的基础上添加普拉克索治疗可以减少左旋多巴用量,有效缓解运动及非运动症状,明显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韦春英;韩敏;莫颖敏;刘波;陶然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乳腺癌患者术后服用三苯氧胺导致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服用三苯氧胺( tamoxifen,TAM)引起的子宫内膜病理变化。方法将服用TAM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或B型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异常患者80例分为绝经前组(58例)和绝经后组(22例)。根据服用TAM时间(T)长短,分为T<2年组40例和T≥2年组40例,进行子宫内膜活检。结果口服TAM易发生子宫内膜病变,且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均发生在绝经后组。乳腺癌患者使用TAM发生子宫内膜病变与服药时间长短并无显著关联。结论乳腺癌患者使用TAM治疗发生子宫内膜病变的风险增加,建议用药前进行妇科评估,包括B超了解子宫内膜厚度,并加强用药期间的随访工作。

    作者:王亚丽;陈龙舟;李青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64层螺旋 CT 尿路造影对泌尿系统先天性发育畸形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尿路造影( CTU)对泌尿系统先天性发育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膀胱镜、手术等临床证实为泌尿系统先天性发育畸形的34例患者行CTU检查,结合分期增强扫描对泌尿系统发育畸形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4例患者中,发现肾脏缺如2例,肾发育不全6例,肾脏融合畸形(马蹄肾)4例;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7例,先天性输尿管狭窄8例,输尿管开口异常4例;膀胱憩室2例,先天性膀胱直肠瘘1例。与手术结果对比,诊断率达到100%。结论 CTU对泌尿系统先天性发育畸形的确诊及分类具有重大临床意义,为临床手术提供指导。

    作者:莫少武;陈松;黄泽和;陈广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白细胞介素-9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9(IL-9)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75例(病例组)和健康体检者50名(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组血清IL-9及C反应蛋白( CRP)水平,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另根据脑梗死面积的大小分为小面积梗死组和大面积梗死组,测定两组血清IL-9及CRP水平并进行比较;同时分析IL-9与CRP之间的关系。结果病例组血清IL-9和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大面积梗死组IL-9和CRP水平较小面积梗死组显著升高(P<0.01);血清IL-9与CRP水平呈正相关( r=0.896,P=0.000)。结论 IL-9可能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其机制可能与IL-9介导的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邱洪兵;梁汉锦;袁学进;张松林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替吉奥胶囊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替吉奥胶囊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替吉奥胶囊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对照组给予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和5-氟尿嘧啶方案治疗,全部患者均接受至少4个周期的化疗。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9例,稳定10例,进展1例;对照组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9例,稳定17例,进展4例。两组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胃肠道反应和神经系统毒性,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吉奥胶囊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安全有效。

    作者:夏宝军;黄治虎;任武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统计7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7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41例,发生率为5.65%。患者年龄、基础疾病数、侵入性操作、NIHSS评分、住院时间以及抗菌药物使用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侵入性操作( OR=6.763)的危险性高。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复杂,根据不同危险因素,实施针对性的措施可减少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

    作者:赖丰赟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