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科杂志

内科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 主办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3-7768
  • 国内刊号:45-1347/R
  • 影响因子:0.90
  • 创刊:2006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广西
  • 语言:中文
  • 邮发:48-37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内科杂志   2018年4期文献
  •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炎症因子和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炎症因子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炎症因子水平和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1.84%)显著高于对照组(73.47%),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提高,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L-1β、CRP、IL-6和TNF-α水平显著降低并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PT和APTF水平显著增高、Fib水平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血清PT和APTT水平高于对照组、Fi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并改善凝血功能.

    作者:闫贵国;郭淑红;石晓娟;丁志强;章睿;梁鹏;李伟海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支气管镜肺灌洗治疗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生活质量以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支气管镜肺灌洗治疗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生活质量以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10月在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家庭氧疗和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行支气管镜肺灌洗术治疗.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灌洗前、灌洗后1周的肺功能、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生活质量.结果 灌洗治疗1周后,观察组患者FEV1%、FEV1/FVC显著高于灌洗前及对照组,血清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水平显著低于灌洗前及对照组,MRC评分低于灌洗前及对照组,ADL(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灌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给予家庭氧疗和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支气管镜肺灌洗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肺功能、减轻气道炎症和全身性炎症反应,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衡中;安玉东;屈蕾蕾;达春和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甘草酸二铵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甘草酸二铵注射液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自治疗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 将108例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研究组患儿给予甘草酸二铵注射液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检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及肌酸激酶(CK)水平;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4 d后,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6.3%)显著高于对照组(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IL-8、IL-17及TNF-α水平以及CK-MB、LDH及CK水平均显著下降,研究组患儿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草酸二铵注射液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急性重痘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有效缓解心肌细胞炎症反应,纠正免疫功能紊乱,促进患儿康复.

    作者:王玉珠;曹爱春;温菊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BD方案联合环磷酰胺、吡柔比星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BD方案联合环磷酰胺、吡柔比星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在给予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BD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环磷酰胺、吡柔比星治疗.治疗28 d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总生存率与平均生存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ORR(85.71%)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6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感染总发生率(40.0%)显著高于对照组(17.1%),胃肠道反应总发生率(37.14%)显著高于对照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者均可耐受,处理后缓解,不影响治疗.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平均生存(22.84±4.22)个月,对照组(20.78±3.61)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D方案联合环磷酰胺、吡柔比星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疗效确切,可延长患者生存期,患者耐受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林薇;邓丽贞;司艳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炎症反应与乳酸杆菌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炎症反应与乳酸杆菌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比较两组对象的炎症指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比较两组对象的糖脂代谢水平;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量比较两组对象的乳酸杆菌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乳酸菌杆菌水平、外周血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lc)、脂糖结合蛋白(LBP)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β(IL-6β)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可溶性脂蛋白胆固醇(sCD14)、白细胞介素10β(IL-10β)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的炎症反应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糖脂代谢水平低于健康对照者,体内乳酸杆菌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群,血清LDL-C含量与乳酸杆菌水平呈负相关,血清TNF-α、IL-6β水平与乳酸杆菌水平呈正相关.

    作者:杨婧;朱金芬;孟灵;马澜;彭志恒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辅酶Ⅰ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辅酶Ⅰ治疗病毒性心肌炎(VMC)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心肌炎患儿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辅酶Ⅰ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心肌酶水平、心功能、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24 h,观察组患儿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腺脱氢酶(LDH)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射血分数(EF)、每搏量(SV)、心排出量(CO)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82.5%),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用辅酶Ⅰ治疗心肌炎患儿疗效确切,有利于改善患儿心肌酶水平,增强心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德志;韩辉;陈桂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核转录因子-κB、正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新生儿窒息肾损伤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血清核转录因子-κB(NF-κB)、正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与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7年7月我院儿科收治的窒息新生儿178例为研究组,根据肾功能损伤情况,将患儿分为急性肾损伤组(AKI组,58例)和非急性肾损伤组(非AKI组,120例),根据窒息严重程度将AKI患儿分为重度窒息组和轻度窒息组;选取同期在我院产科出生的健康足月新生儿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比较AKI组、非AKI组、对照组小儿NF-κB、L-FABP、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及Apgar评分,对窒息患儿NF-κB、L-FABP水平与肾功能、Apgar评分的关系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AKI组患儿NF-κB、L-FABP、BUN、Scr水平均显著高于非AKI组患儿和对照组小儿,1 min Apgar评分显著低于非AKI组患儿和对照组小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AKI组惠儿NF-κB、L-FAB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小儿,1 min Apgar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小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窒息AKI患儿NF-κB、L-FABP、BUN、Scr水平均显著高于轻度窒息AKI患儿,1 min Apgar评分显著低于轻度窒息AKI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窒息患儿的NF-κB、L-FABP水平与BUN或Scr水平呈正相关,与1 min Apgar评分呈负相关.NF-κB、L-FABP联合检测诊断窒息新生儿肾损伤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84.4%、90.0%和88.2%.结论 窒息新生儿的NF-κB、L-FABP水平与BUN或Scr水平正相关,与1 min Apgar评分呈负相关;联合检测NF-κB和L-FABP水平早期诊断窒息新生儿肾损伤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作者:贺秀文;邓世霞;娄金环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平衡针结合柴胡疏肝散治疗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平衡针结合柴胡疏肝散治疗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糖水平和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取柴胡疏肝散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平衡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糖水平、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治疗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1%)显著高于对照组(78.1%),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P<0.05);观察组患者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平衡针与柴胡疏肝散联合治疗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有效调控血糖水平,有效修复神经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萍;贾丽霞;孙希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与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与血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50岁以上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6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组(简称稳定斑块组,10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组(简称易损斑块组,163例).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Hcy水平、血脂水平;对影响易损斑块发生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易损斑块组患者的年龄、男性比例、TC、LDL-C、脂蛋白LP(a)、Hcy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患者,HDL-C水平低于稳定斑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易损斑块组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比例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高Hcy水平、高LP(a)水平是易损斑块发生的危险因素,女性、高HDL-C水平是易损斑块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 高龄、高Hcy水平、高LP(a)水平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降低Hcy水平对减缓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可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刘杰;吴东峰;廖钦晨;吴坚;于坤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不明发病时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CTPI溶栓抉择及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通过CT灌注成像(CTPI)影像学确定脑组织缺血半暗带,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发病时间不明确、在我院经CTPI影像学检查证实存在缺血半暗带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1次.治疗14 d后,进行CTPI检查,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梗死区域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和血流平均通过时间(MTT);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和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栓相关因子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14 d后,观察组患者脑梗死核心区、缺血半暗带区的CBV、CBF显著增加且大于对照组,MTT显著减少且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Hcy、VWF和GMP-140水平均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NIHSS积分均明显降低、BI积分均明显升高,观察组患者的NIHSS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BI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血、尿、大便常规及肝肾功能异常,无颅内出血发生.结论 通过CT灌注成像影像学确定脑组织缺血半暗带,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缺血半暗带区脑组织灌注,降低血栓相关因子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治疗安全性高.

    作者:张金凤;李光;苏果;陈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ACHF)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408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预后分为存活组(358例)和死亡组(50例),对影响患者院内死亡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组患者的CHF病程、合并疾病、NYHA心功能分级、LVEF、BUN、血钠、肺部湿啰音/胸片肺淤血/肺水肿/胸腔积液、双下肢/骶部水肿、淤血性肝肿大/腹水情况与存活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左心射血分数<45%、BUN> 6.8 mmol/L、血钠>146或<135 mmol/L、肺部湿哆音/胸片肺淤血/肺水肿/胸腔积液、淤血性肝肿大/腹水为ACHF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导致ACHF患者院内死亡的因素复杂,左心射血分数、BUN、血钠水平异常等是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接诊ACHF患者应重点关注其心功能、水钠潴留及肾功能情况,对出现水钠潴留的患者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少患者院内死亡的发生.

    作者:徐玲香;潘生智;陆兴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其动态血压水平及血压类型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进行冠脉造影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依据冠脉造影结果将这些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检测比较三组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及血压类型.结果 三组患者日间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24 h平均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昼夜平均收缩压单支病变组明显低于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P<0.05).三组患者的昼夜收缩压变化、昼夜舒张压变化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水平变化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P>0.05).三组患者杓型、深杓型、反杓型、非杓型血压类型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变支数增多患者杓型、深杓型血压类型所占比例降低,反杓型、非杓型血压类型所占比例增加.结论 不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24 h动态血压水平和血压类型存在显著差异,患者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与其24 h动态血压水平和血压类型密切相关.

    作者:范晓涌;魏翰文;郑彬彬;王世明;佟勤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银杏叶提取物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及对患者TNF-α、IL-1β、IL-6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治疗帕金森病(PD)的疗效及对患者TNF-α、IL-1β、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PD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多巴丝肼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TNF-α、IL-13和IL-6水平以及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 Ⅰ、Ⅱ、Ⅲ部分)评分.结果 治疗15 d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76.67%)显著高于对照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TNF-α、IL-1β和IL-6水平均显著下降,实验组患者的TNF-α、IL-1β和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UPDRS I、Ⅱ、Ⅲ部分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实验组患者的UPDRS Ⅰ、Ⅱ、Ⅲ部分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能有效地降低PD患者TNF-α、IL-13和IL-6水平,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陈艳秋;屈桂英;苟怀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亚低温联合右美托咪定治疗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亚低温联合右美托咪定治疗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心搏骤停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并持续昏迷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为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亚低温治疗72 h;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右美托咪定静脉滴注治疗5d.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即刻、入院第5天、第10天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意识恢复、反射恢复和肌张力恢复时间.结果 入院即刻,两组患者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5天和第10天,研究组患者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的意识恢复、反射恢复和肌张力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亚低温联合右美托咪定治疗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能更有效地降低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缩短患者意识恢复、反射恢复和肌张力恢复时间,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王金莉;陈杰明;李金贵;林合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针刀松解术缓解膝关节病变患者疼痛及改善关节功能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针刀松解术缓解膝关节病变患者疼痛及改善膝关节功能的效果.方法 将80例膝关节病变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针灸疗法治疗,研究组采用针刀松解术治疗,连续治疗3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膝关节功能、疼痛和焦虑状况;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2.5%)显著高于对照组(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周后,两组患者的膝关节损伤及骨性关节炎转归评分(KOOS)均显著提高,研究组患者的KOO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数字评分法(NRS)、焦虑视觉模拟量表(VAS-A)评分均显著降低,研究组患者的NRS、VAS-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关节炎生活质量量表2-短卷(AIMS2-SF)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刀松解术治疗膝关节病变患者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安加华;华全红;王海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腹膜透析不充分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在终末期肾病腹膜透析不充分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9月我院进行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3例.对照组患者通过加大腹膜透析剂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原腹膜透析剂量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检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肾功能相关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和免疫功能状态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1.30%)显著高于对照组(6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BUN、Scr水平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的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IgG、IgA、IgM水平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的各指标的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4.35%)明显低于对照组(2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腹膜透析不充分的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保护残余肾功能,缓解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邓姗姗;朱明志;李拔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他克莫司软膏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口腔扁平苔藓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分析他克莫司软膏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口腔扁平苔藓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合并口腔扁平苔藓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曲安奈德口腔软膏联合胸腺肽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他克莫司软膏联合胸腺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ALT复常率、HBeAg和乙肝病毒DNA(HBV DNA)转阴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4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6.4%)显著高于对照组(67.8%),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CD4+和CD4+/CD8+水平均有所升高、CD8+水平有所下降,观察组患者的CD4+和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HBeAg转阴率(66.1%)显著高于对照组(42.4%),HBV DNA转阴率(76.3%)显著高于对照组(5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1.9%)显著低于对照组(2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他克莫司软膏联合胸腺肽进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口腔扁平苔藓患者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HBeAg、HBV DNA转阴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苏秋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厄多司坦联合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治疗老年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厄多司坦联合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治疗老年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老年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抗感染治疗基础上给予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厄多司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肺功能、痰液性状评分、炎性因子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0d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8.9%)显著高于对照组(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FEV1、FVC、PEF、MIP、MEP、PaO2、PaCO2均显著改善,观察组患者FEV1、FVC、PEF、MIP、MEP、PaO2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MD、MP显著降低、MVP评分显著升高,观察组MD、MP评分均低于对照组、MVP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hs-CRP、IL-10、TNF-α水平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的hs-CRP、IL-10、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1.1%)显著低于对照组(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厄多司坦联合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治疗老年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屈蕾蕾;边雨田;张衡中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免疫营养支持治疗对早期脓毒症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研究

    目的 观察免疫营养支持治疗对早期脓毒症患者内皮细胞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早期脓毒症患者9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实验组(48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综合治疗及营养支持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w-3脂肪酸和谷氨酰胺进行免疫营养支持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7d、28 d,对两组患者的慢性健康状况进行评价(APACHEⅡ);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白蛋白、前白蛋白、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可溶性E选择素(sE选择素)、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1(ET-1)水平;比较两组患者28 d内感染性休克及严重脓毒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治疗28 d后,实验组患者存活38例,对照组患者存活37例.治疗前、治疗后7d、28 d,两组患者的白蛋白、前白蛋白、降钙素原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的白蛋白、前白蛋白、降钙素原水平及APACHEⅡ评分的影响存在差异,治疗方法与治疗时间存在交互作用;两组患者的sTM、sE选择素、vwF、ET-1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的sTM、sE选择素、vwF、ET-1水平的影响存在差异,治疗方法与治疗时间存在交互作用.实验组患者的感染性休克或严重脓毒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免疫营养支持治疗可有效改善早期脓毒症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纠正患者的不良营养状态,有效缓解病情,但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尚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林勇军;熊滨;林忠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枳实导滞汤联合中药贴敷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枳实导泻汤联合中药贴敷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150例,随机分为A、B、C组,每组50例.A组患儿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B组患儿采用枳实导泻汤治疗,C组患儿采用枳实导泻汤联合腹痛散外敷神阙穴治疗,疗程5d.比较三组患儿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淋巴结的消散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5d,C组患儿腹痛改善情况显著优于A、B两组,治疗后1个月,C组患儿的腹痛复发率显著低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患儿呕吐、大便干结、食欲不振、舌苔厚腻消失的时间均显著短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8周,C组患儿淋巴结消散情况显著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C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8.0%)显著高于A、B两组(分别为84.0%、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枳实导泻汤联合中药敷贴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可显著改善腹痛症状、降低腹痛复发率,显著缩短呕吐、大便干结、食欲不振、舌苔厚腻持续时间,促进肠系膜淋巴结消散,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张俊绮;张丽;何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老年体位性低血压及其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老年体位性低血压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征象,严重的低血压会导致患者跌倒、晕厥、急性心肌梗死、出现急性脑血管病变等,护理人员要做好体位性低血压高危患者的评估工作并采取积极的预防干预措施,以减少老年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本文就老年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谭英葵;农冬晖;高熙;张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抵抗素导致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学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流行病学和遗传学研究结果显示,抵抗素与炎症、肿瘤、代谢性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等密切相关.抵抗素通过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炎性反应、心肌损伤、心肌肥厚等病理生理机制在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抵抗素导致HF发生的病理生理学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黄兴杰;夏中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局部晚期鼻咽癌治疗现状

    鼻咽癌是我国华南地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70%的患者就诊时已为中晚期,放射治疗是鼻咽癌患者主要的治疗手段.近年来,调强放射治疗成为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常用放疗技术,其治疗精确性高,局部控制率高;但部分患者治疗失败,而远处转移是患者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本文从诱导化疗、同期化疗、EGFR单抗、调强放射治疗、治疗失败五方面综述了局部晚期鼻咽癌治疗的现状,旨为提高治疗成功率提供参考.

    作者:杨保庆;王仁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母乳喂养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

    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在孕产妇喂养中的指导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让孕产妇掌握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对提高孕妇产后的自我护理能力及母乳喂养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母乳喂养健康教育的对象、健康教育途径、健康教育内容、健康教育发展方向以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综述,旨为更好地开展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作者:姚秋明;方跃平;莫双燕;黄瑜;黄利雪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中医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研究进展

    慢性支气管炎归属于祖国医学“咳嗽”“喘证”范畴,其病机以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及气血阴阳虚衰为本,痰饮、寒邪为标,证属本虚标实,饮食不当、体虚劳倦等均可成为其发病诱因,导致咳喘的发作或加重.中医治疗以清热解表、宣肺止咳、活血化瘀为治则,结合其他外治疗法如穴位注射、穴位贴敷及穴位埋线等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赵彩月;李小婵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心房颤动治疗方式的选择与哲学思考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引起脑卒中、心力衰竭等疾病的高危因素,致残率和致死率极高.房颤是各种复杂病因导致的结果,治疗方式因病因各异.药物治疗是房颤治疗的首选方式,但因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使其在房颤治疗中受到限制.房颤的非药物治疗方式,如射频消融术、外科迷宫术、起搏治疗术、左心耳封堵术等,近年来取得较快的发展,但费用高、风险大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因此,从哲学的角度全面认识房颤,从内因和外因的角度分析房颤病因,从辨证的角度选择房颤治疗方式,将对临床和科研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吕祥威;徐彤彤;赵位昆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症是全球多见的酶缺陷疾病,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病.G-6-PD缺陷症是导致中国南方、东南亚、地中海沿岸区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胆红素脑病的主要病因.本文就G-6-PD缺陷及其引起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情况、遗传方式、致病机理、防治等进行综述.

    作者:张树英;曾贵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硒对人体健康作用的研究进展

    硒是人体的必需微量元素,在人体各项生理功能的调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硒具有抗氧化、调节免疫、预防心血管疾病、抗病毒、抗衰老、抗癌等作用,缺硒会对人体重要器官功能产生影响,导致疾病的发生;相反,摄入适宜量的硒对人体健康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本文就硒对人体健康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张勇胜;李仁兰;刘妍;贺瑜;黄可可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强制性运动疗法和常规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强制性运动疗法和常规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常规组患者应用常规康复疗法进行康复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进行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arthel指数)、简易上肢功能检查量表(STEF)评分、间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2.0%)显著高于常规组(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8周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STEF评分、FMA评分明显升高,试验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STEF评分、FMA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应用强制性运动疗法进行康复训练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康复疗法,可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上肢功能、肢体运动能力和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冰婵;郑立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网络健康教育在HIV感染孕妇母婴阻断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网络健康教育在HIV感染孕妇母婴阻断管理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建立孕期档案、经HIV-1确认实验确诊为HIV/AIDS的孕妇152例为研究对象,对她们进行母婴阻断干预以及网络健康教育.比较实施网络健康教育前后孕妇的疾病知识知晓情况、母婴阻断干预前后孕妇的免疫功能状况以及母婴阻断成功率.结果 开展网络健康教育前HIV感染孕妇的疾病知识知晓率为23.68%,开展网络健康教育后的疾病知识知晓率为99.34%,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IV孕妇母婴阻断干预前的CD4+T细胞计数为5~520(M为167.5)个/μL,母婴阻断后CD4+T细胞计数为6~1010(M为479)个/μL.婴儿出生后6周和3个月时的两次检测结果均显示,孕妇所产的152例婴儿均未感染HIV,母婴阻断成功率达100%.结论 对进行母婴阻断干预的HIV感染孕妇进行网络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孕妇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以及免疫功能,促进母婴阻断的顺利实施,提高母婴阻断的成功率.

    作者:韦柳迎;黄金萍;文乐敏;卢祥婵;韦彩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GRACE评分评估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病情分析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评估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病情的价值.方法 选取3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选取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对患者进行GRACE评分并给予低危、中危、高危危险度分层,并对不同对象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对照组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低危、中危、高危患者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纤维蛋白原水平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D-二聚体水平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结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与其GRACE评分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而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GRACE评分,较为简便、快速、准确地评估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指导治疗.

    作者:陈旭宾;王焕君;郑雨羽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伤寒论》经方合用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经验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伤寒论》经方合用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经验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伤寒论》经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胃黏膜组织病理改变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脘痛、腹胀、嗳气、胃出血等主要临床症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单核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评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单核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各主要症状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4.3%)显著高于对照组(7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9%)显著低于对照组(2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伤寒论》中的经方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能有效抑制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邹小健;许勇辉;龙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生物反馈电刺激对女性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对女性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阴道试分娩的产妇9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产妇行常规盆底肌锻炼,观察组产妇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比两组产妇盆底肌张力、性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产后4个月,两组产妇盆底肌张力评分、女性性功能指数(FSFI)均升高,观察组产妇的各评分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显著下降,观察组产妇的SAS、SDS评分低于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并发症总发生率(8.51%)显著低于对照组(27.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有利于女性产后盆底肌功能的恢复,可较好地恢复女性功能,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黄嫩瑜;李华维;阮军谊;胡茜莹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宫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宫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宫腔镜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后24 ~ 48 h再行宫腔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血清hCG转阴时间、病灶消失时间及月经恢复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血清hCG转阴时间、病灶消失时间均显著少(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子宫穿孔及大出血,对照组患者出现轻度恶心呕吐7例(21.21%),观察组患者出现下腹不适、发热、腰骶部不适等症状12例(36.36%),经对症治疗后均在1~4d内消失.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P>0.05).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宫腔镜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生殖健康,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治疗安全性高.

    作者:张丽平;张桂香;张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家庭护理对行子宫切除术患者自尊及心理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家庭护理对子宫切除术患者自尊和心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58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29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子宫切除术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给予家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和护理干预1个月后的自尊、焦虑、抑郁评分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外表自尊、行为自尊、社会自尊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1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外表自尊、行为自尊、社会自尊评分均显著提高,且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1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护理干预能更有效地改善子宫切除术患者的自尊水平,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钟丽艳;朱俊;钟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肺功能及血气分析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及住院治疗时间.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I%)、PaO2、PaCO2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FVC、FEV1及FEV1%、PaO2、SaO2水平均显著升高,PaCO2水平显著降低,研究组患者的FVC、FEV1、FEV 1%、PaO2、SaO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喘憋消失时间及住院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肺功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治疗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婧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罗氟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罗氟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8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2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用布地奈德混悬液2 mg +0.9%生理盐水10 mL超声雾化吸入,2次/d;观察组患者43例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罗氟司特片治疗,0.5 mg/次,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评分,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比(FEV1%)、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呼气肺活量占比(FEV 1/FVC)、血氧分压(P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7d后,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评分均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的症状、体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FEV 1%、FEV1/FVC均明显提高,观察组患者的FEV1%、FEV1/FVC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PaO2明显提高、PaCO2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的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联合口服罗氟司特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与体征,提高肺功能及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李友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氯沙坦钾、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衰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及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氯沙坦钾与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慢性心衰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及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DCM慢性心衰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依那普利叶酸片组(A组)和氯沙坦钾组(B组)各33例.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及心肌纤维化指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比较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水平均显著降低、转化生长因子-31 (TGF-β1)显著升高,A组患者各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B组(LN水平除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LVEF水平均显著提高,A组患者LVEF水平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94%)略高于B组(84.8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A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03%)明显低于B组(24.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沙坦钾与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DCM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相当;与氯沙坦钾比较,依那普利叶酸片缓解患者炎症反应、改善心功能及降低心肌纤维化作用更为突出,治疗安全性更高.

    作者:周汉力;龙静;刘琼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及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内皮功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06%)显著高于对照组(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TC、TG、LDL-C水平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患者的TC、TG、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NO水平显著升高、ET水平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的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E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心电及血常规检查结果无明显异常.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保护内皮细胞功能,治疗安全性高.

    作者:李海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医护团队合作模式的建立与实践

    为探讨医护团队合作的实施方法与效益,本文总结了我院医护团队合作模式的建立与实施方法,分析医护团队合作的效益.医护团队合作模式可使个人与团队能力、患者满意率、医疗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建立医护团队合作模式能够提高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医疗、护理两个专业的共同发展.

    作者:赵小玲;陈爱国;王菊梅;孔慕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翻转课堂结合TBL教学模式在内科见习教学中的实践和探索

    翻转课堂结合基于团队的学习(TBL)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是对这两种教学模式的综合应用.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再在课堂上被灌输知识,进行被动的学习,而是在课前和课堂上参与各种有意思的教学活动,进行主动的学习.笔者将翻转课堂结合TBL教学模式应用于血液内科的见习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基本的探索和尝试,结果显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提高、学习兴趣高涨、学习深度增加、课堂讨论气氛浓烈,学生的表达、沟通、团队协作、文献查阅和临床思维能力均得到较大提高,取得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作者:赖颖晖;施玲玲;杨高晖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2013-2017年广西死因监测点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2013-2017年广西国家级死因监测点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情况,为更好地预防与控制心脑血管疾病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整理广西21个国家级死因监测点2013-2017年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信息,对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2017年,广西21个国家级死因监测点共报告居民死亡302 410例,年死亡率为650.68/10万.心脑血管疾病死亡126 338例,年死亡率为271.83/10万,其中心脏病死亡61 078例,年死亡率为131.42/10万,脑血管病死亡65 260例,年死亡率为140.41/10万.不同年份男性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份城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均显著低于乡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居民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均随年龄的增长不断增高.结论 广西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处于比较高的水平、男性高于女性、乡镇高于城市,60岁以上居民的死亡率明显增高.对高龄居民进行重点监测和定期随访、同时给予必要的干预可能会有助于降低居民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

    作者:黄金梅;蔡剑锋;许晶晶;滕有明;刘多;毛玮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50例AA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40例)与死亡组(1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血压、神经系统症状、缺血性并发症、急性肾损伤等情况,对AAD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死亡患者年龄≥65岁、发生低血压、出现急性肾损伤、发生缺血性并发症、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出现A型夹层的比例显著高于存活患者、手术治疗的比例显著低于存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出现低血压、神经系统症状、缺血性并发症、急性肾损伤、A型夹层是AAD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手术治疗为保护因素.结论 年龄≥65岁、出现低血压、神经系统症状、缺血性并发症、急性肾损伤、A型夹层是AAD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手术治疗为保护因素.在临床实践中可参考上述因素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积极进行治疗.

    作者:张焕耀;吴浩龙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导致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败血症患儿7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动脉血2~5 mL进行血液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结果 在76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中共检出病原菌76株,患儿均为单一菌种感染,检出革兰阳性菌44株(57.9%)、革兰阴性菌29株(38.2%)、真菌3株(4.0%).革兰阳性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7.63%)、屎肠球菌(11.84%)和金黄色葡萄球菌(9.21%)为主;革兰阴性菌以肺炎克雷白杆菌(8.42%)、大肠埃希菌(13.16%)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3.95%)为主.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均敏感;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均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环丙沙星、利奈唑胺、复方新诺明、左旋氧氟沙星、呋喃妥因、链霉素、莫西沙星、替加环素均敏感;大肠埃希菌对厄他培南、氨苄西林、庆大霉素、丁胺卡那、头孢替坦均敏感;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西胺卡那敏感;白色假丝酵母菌对伏立康唑、氟康唑和5-氟胞嘧啶敏感.结论 新生儿败血症患儿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率较高,不同病原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存在明显差异,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可有效降低患儿的病死率.

    作者:姜莉;李宇宁;庞立宏;刘红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年龄≥80岁的95例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4小时动态血压(ABPM)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杓型血压组(23例)和非杓型血压组(7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ABPM及血压变异性、靶器官损害情况;对影响高龄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在95例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非杓型血压患者72例占75.8%,杓型血压患者23例占24.2%.非杓型血压组患者的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显著高于杓型血压组患者,24小时收缩压变异系数(24h-SBP BPV)、24小时舒张压变异系数(24h-SBP BPV)小于杓型血压组患者,吸烟比例高于杓型血压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杓型血压组患者合并脑血管病、高血压性肾病、糖尿病的比例显著高于杓型血压组患者,服用ACEI、ARB类药物的比例显著低于杓型血压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糖尿病是影响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使其表现为非杓型血压的危险因素,而服用ARB类药物则是维持杓型血压的保护因素.结论 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以非杓型血压为主,夜间血压水平较高,变异系数下降,靶器官损害比较明显;吸烟和糖尿病是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非杓型血压形成的危险因素,服用ARB类药物则是维持杓型血压的保护因素.

    作者:王希;卢利菊;黄春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广西钟山县居民高血压前期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广西钟山县居民高血压前期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西钟山县7个乡镇共15个部门、年龄≥18岁的人群3 000名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 3 000被调查者中,正常血压907例(30.24%),高血压病患者541例(18.03%),高血压前期患者1 552例(51.73%).在1 552例高血压前期患者中,男性733例占54.17%,女性819例占49.73%.随着年龄的增大,人群高血压前期患病率不断增高,不同年龄组男女居民高血压前期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居民高血压前期患病率(54.17%)显著高于女性(49.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人口高血压前期患病率高于城镇人口(P<0.05);农民人群高血压前期患病率显著高于其他各职业人群(P<0.05),工人、公务员、教师、医务人员高血压前期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前期患者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血糖异常、高尿酸血症、超重、肥胖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正常血压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广西钟山县居民高血压前期患病率较高,男性、高龄、农民是高血压前期患病的主要人群,高血压前期患者的代谢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血压人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刘瑞俊;徐艳萍;陈建红;莫意德;叶爱玲;覃国英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