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广西医科大学
  • 主办单位:广西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005-930X
  • 国内刊号:45-1211/R
  • 影响因子:0.78
  • 创刊:1977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广西
  • 语言:中文
  • 邮发:48-178
  • 全年订价:34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 全国高校自然科学优秀学报
  • 医药卫生综合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2011年2期文献
  • 32例老年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分析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发生率高、预后差,高龄DAI预后更差,目前尚缺乏明确的诊断手段和有效的治疗措施.我科2004年8月至2009年10月收治老年DAI病人32例.现就其临床特点、诊断及预后总结如下.

    作者:杨红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广西地区2006~2009年肾移植受者院外肺部感染的病原学分析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2006~2009年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病原学特点,为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提供用药参考.方法:对69例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9例检出病原体,按出现频度高低依次为普通细菌39例次,其次为真菌22例次,肺炎支原体血清学试验阳性8例次;结核杆菌3例次、衣原体血清学试验阳性3例次;巨细胞病毒抗体及基因阳性2例次;卡氏肺囊虫1例.检出病原体病例中,2种以上混合感染34例(69.4%).结论:广西地区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病原体检出结果较其他类似文献有一定差异.可能与广西独特的地域气候条件以及少数民族聚居区城乡居住环境和生活习惯有关.了解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病原学特征,有利于及时有效地控制肺部感染,提高治疗成功率.

    作者:聂峰;孙煦勇;秦科;黄莹;马茜华;谭庆;赖彦华;董建辉;李壮江;胡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女性面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

    目的:研究女性面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及正常参考值.方法:利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50名正常成年女性双侧100条面动脉,分段测量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①50名正常成年女性面动脉走行连续,灰阶图像血管腔通透性好,彩色图像血流信号丰富,血管束边缘连续光整.②面动脉频谱多普勒均呈高阻的双相频谱,收缩期双峰切迹明显,频谱波幅大、波峰高尖,频谱明亮.③面动脉下颌段彩色图像显示率100%,口唇段彩色图像显示率83%,鼻侧段彩色图像显示率70% ;面动脉下颌段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口唇段、鼻翼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唇段与鼻翼段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段内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左右侧面动脉各段内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建立女性面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血流参数参考值可为临床相关疾病的诊疗提供标准对照.

    作者:刘阳;张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转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提高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诊断、治疗及疾病转归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PV治疗11年后转化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病例,分析其临床及实验室特点,并作相关文献复习.结果:该患者符合国内及WHO 2008年PV诊断标准,转化后符合APL诊断;自初诊PV至转化为APL共11年;患者有JAK2V617F突变和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结论:PV可转化为APL,其转化可能是疾病的自然转归或长期羟基脲治疗所致,其相关性、佳治疗方案及预后需要进一步探讨.

    作者:杨飞燕;彭志刚;马劼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3种不同缩宫药物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3种不同缩宫药物用于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自然分娩的产妇900例,随机分为益母草组、米索前列醇片组、催产素组各300例,3组分别于胎儿前肩娩出后立即给予肌注益母草注射液40 mg,米索前列醇片600 μg口服,肌注催产素20 U,分别观察3组产后2 h及24 h的出血量.结果:益母草组、米索前列醇片组、催产素组产后2 h及24 h出血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益母草注射液更能有效的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而且作用时间长,无明显副反应发生.

    作者:陆丽琴;廖玲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1790例脑梗死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 790例脑梗死患者的年龄、糖尿病史、复发性脑梗死、梗死面积、肺部感染、意识状况、低蛋白血症及入院时白细胞计数、血糖、电解质等因素,并行多项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790例脑梗死患者中82例死亡,病死率4.58%.其中首次脑梗死的病死率1.00%,复发性脑梗死的病死率3.5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性脑梗死病死率为初发脑梗死病死率的3.58倍.结论:终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的因素有入院白细胞计数、意识状况、大面积脑梗死、复发性脑梗死、脑梗死的并发症(低蛋白血症、肺部感染)是脑梗死患者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应加强对低蛋白血症的监测和治疗.

    作者:陈雪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嗜铬细胞瘤72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提高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对72例经病理证实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血压、血、尿去甲肾上腺素升高为其主要特点,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良性嗜铬细胞瘤62例,恶性嗜铬细胞瘤10例.肾上腺原发肿瘤64例,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8例.结论:完善检查手段可提高嗜铬细胞瘤的检出率,确诊需病理检查,手术是根本的治疗方法.

    作者:蒋婵;秦映芬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南宁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南宁市院前急救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06~2010年南宁市院前急救资料进行分析,做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院前急救前5位的疾病依次为:交通伤、心血管意外、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从2008年起,交通伤在院前急救患者死亡原因中所占比例超过50%,成为致死的首要原因;出车时间的高峰集中在21∶00~24∶00时以及1,10,11,12月份.结论:①加强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专业化、专职化的急救队伍,不断提高院前急救水平.②加强民众心脑血管病健康教育,加强社区医疗预防保健职能,防患于未然.③建立完善可行的创伤快速急救通道及心脑血管病院前急救及院内急救绿色通道.④完善急救预案,加强急救器材及装备.⑤依据出诊高峰时段,合理安排人员及车辆.

    作者:李文靖;梁敏荣;林春博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36例高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观察

    目的:观察高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接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36例高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适形放射治疗单次剂量2 Gy,1次/d,总剂量60~80 Gy.结果:完全缓解16.7%(6/36),部分缓解52.8%(19/36),稳定27.8%(10/36),进展2.8%(1/36),总有效率69.5%.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5%,28%,7%.1,2,3年肿瘤相关生存率分别为62%,40%,13%.急性放射性肺炎2级3例,晚期放射性肺炎1级12例,2级2例.结论: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高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朱海生;严浩林;谭丽萍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2009~2010年河池市新生儿疾病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对广西河池市2009~2010年新生儿疾病筛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提出河池市有效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对策.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DELFIA),对2009~2010年在全市各医院出生的27 395例新生儿进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和苯丙酮尿症(PKU)筛查.结果:共筛查新生儿27 395例,筛查出可疑阳性63例,确诊CH 5例,发病率为1/5 479,高TSH血症4例,发病率为1/6 849,确诊PKU 1例,PKU发病率1/27 395.结论:河池市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但筛查覆盖率仍偏低,应进一步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扩大筛查覆盖率,提高人口素质.

    作者:杨志清;韦翠芬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超声引导在微型切口胆囊切开取石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在微型切口胆囊切开取石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36例确诊为胆囊结石患者均在B超实时引导下行微型切口胆囊切开取石术.结果:36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术中、术后无并发症,术后4~6 d出院.结论:超声引导下微型切口胆囊切开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在基层医院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易健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诊治体会

    目的:总结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诊断与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60岁以上老年AOS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非手术治疗9例,手术治疗36例.3例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2例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本组治愈出院,占82.2%(37/45),6例死亡,病死率为13.3%(6/45),自动出院2例,占4.4%(2/45).结论:老年性AOSC临床特点不典型,病情进展快,并存基础疾病多,早期诊断、准确掌握手术时机以及围手术期严格控制感染和预防并纠正休克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岑立成;甘能中;黄建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薄层扫描法测定妇肤康搽剂中苦参碱的含量

    目的:建立妇肤康搽剂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硅胶G为薄层吸附剂,甲苯-丙酮-醋酸乙酯-浓氨试液(2∶3∶4∶0.2)为展开剂,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再喷以少量5%亚硝酸钠溶液至斑点显色清晰,在λs=480 nm,λR=650 nm波长处扫描.结果:苦参碱在0.504 4~4.035 μg(n=6)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0);仪器精密度、同板精密度、板间精密度的标准差分别为0.58%、1.03%、1.23%;重复性标准差为0.62%;平均回收率为99.2%,标准差为2.4%.结论:薄层扫描法专属性强、可靠,可用于妇肤康搽剂品的质量控制.

    作者:宋宁宁;刘向红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疗效观察

    外伤性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常见疾病.文献报道肢体创伤伴周围神经损伤的发病率为1.64%[1].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和神经营养因子的临床应用,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大为提高,但周围神经损伤所致功能障碍恢复的康复治疗尚不尽人意,许多患者错过了早期恢复的佳时机.为此,2006年3月至2008年12月,我们对35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牛雪飞;苏辉棠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78例卵巢良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观察组)103例,开腹手术(对照组)75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镇痛例数、肿瘤复发率等.结果:观察组除手术时间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镇痛例数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01).两组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卵巢良性肿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微创的术式,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陈作珍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35例效果观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技术的发展及社会服务体系的改善,老年人口的增长日益显著,老年麻醉及手术也随之增加.老年人因机体生理变化,各器官功能均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如何确保患者手术安全,成为麻醉科医生一项艰巨任务.本院近年将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许文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初次血清孕酮水平预测早孕结局

    目的:探讨初次血清孕酮水平预测早孕结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576例4~6周早孕妇女,根据其孕酮值分为3组:A组孕酮>25 μg/L,B组15~25 μg/L,C组<15 μg/L;每例患者均行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彩色阴道B超检查.结果:A组、B组、C组相比,A组宫内正常妊娠率较高(56.64%),B组早期先兆流产率高(50.00%),C组稽留流产、异位妊娠率高(46.6%,42.53%),妊娠结局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初次血清孕酮水平检测,结合阴道B超检查,对预测早孕结局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王兴红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超声在肝外胆管癌术前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在肝外胆管癌术前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0例肝外胆管癌与超声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对比分析.根据手术及病理结果将50例胆管癌患者按肿瘤所在部位分为上段(34例)、中段(7例)、下段(9例)胆管癌.结果:超声定性、定位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4.0%(42/50)、90.0%(45/50).上段胆管癌定性、定位诊断准确率与中、下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能较早地发现肝外胆管癌,可作为术前诊断肝外胆管癌的有效检查手段.

    作者:梅陈玲;何云;杨红;廖新红;叶桂宏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乳腺癌超声征象与HER-2、P53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乳腺癌的超声表现与癌基因HER-2及抑癌基因P53的相关性.方法:经病理证实的364例乳腺癌,均行术前超声检查,术后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评价HER-2及P53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超声表现的相关性.结果:该组HER-2阳性表达率为28.02%(102/364),具有微钙化及血流分级Ⅱ~Ⅲ级者,肿块HER-2阳性表达率高于不具有上述征像的肿块(P<0.05);肿块>2cm组及血流分级Ⅱ~Ⅲ级组P53阳性率较高(P<0.05).结论:乳腺癌的超声征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癌基因HER-2和抑癌基因P53的表达水平.

    作者:王颖芳;李智贤;曾健;韦康来;黄华;李富;冯卫连;魏晏平;蒋芳艳;韦柳;庞彩霞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一个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家系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

    目的:探讨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HT)家系的临床特征及分子生物学特点.方法:对先证者进行家系调查;对家系成员及30例健康志愿者的ALK-1及ENG基因外显子进行PCR扩增并对PCR产物进行序列分析;对序列分析发现突变者进行限制性酶切实验.结果:①本家系包括5代共62位家系成员,包括先证者在内共19位家系成员反复鼻衄;②序列分析显示反复鼻衄家系成员的ENG基因第2外显子存在G207A突变;③酶切分析显示存在ENG基因第2外显子G207A突变者不能被限制性内切酶GsuI切断,而无G207A突变者可被限制性内切酶GsuI切断.结论:本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家系以反复鼻衄为主要表现,患者ENG基因第2外显子存在G207A突变,这种突变可能是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导致的ENG基因多态性.

    作者:周吉成;谭彬宾;章忠明;邓东红;马劼;赖永榕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纤维蛋白原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中的表达验证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与正常人血浆纤维蛋白原(Fg)含量的表达差异及Fg与急性STEMI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确诊为急性STEMI的患者血浆32例为急性STEMI组,同期行急性心肌梗死(AMI)筛查无异常的正常人血浆32例为对照组.应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验证Fg表达差异.结果:Western Blot法测定急性STEMI组血浆Fg灰度值为(0.933 3±0.256 8),对照组为(0.786 0±0.203 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54,P<0.01).ELISA 法测定急性STEMI组Fg含量为[(14.202 1±3.913 0)g/L],对照组为[(3.315 0±0.891 5)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25,P<0.01).结论:急性STEMI组患者的F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Fg可能对急性STEMI的发生、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郑慧蕾;韦恒;李浪;伍伟锋;黄伟强;黄凯;秦雪;谢丽;李若林;曾志羽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丙泊酚与依托咪酯和芬太尼联合诱导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丙泊酚、依托咪酯和芬太尼联合用于全麻诱导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90例行择期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3组:丙泊酚+芬太尼组(P组),依托咪酯+芬太尼组(E组),丙泊酚+依托咪酯+芬太尼组(C组),每组30例.观察全麻诱导期入手术室静卧10 min后(T0)、喉镜置入前(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1 min(T3)、插管后3 min(T4)5个时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结果:与T0相比,3组SBP、DBP在诱导后均下降(P<0.05),下降幅度(T1-T0)为P组>C组>E组;插管后SBP、DBP均上升(P<0.05),升高幅度(T2-T1)P组>E组>C组.但HR的升高幅度(T2-T1)C组>E组(P<0.05).结论:丙泊酚与依托咪酯和芬太尼联合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可使循环功能更趋稳定.

    作者:董彦鹏;孙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IGF-1、IGFBP-3、C肽与子宫内膜癌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IGFBP-3)、C肽(C-peptide)与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在血清水平上检测36例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患者及36例正常妇女血清中IGF-1、IGFBP-3、C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关系.结果:①血清IGF-1的表达量在子宫内膜癌组及正常对照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升高而升高(P<0.01).②血清IGFBP-3表达量在子宫内膜癌组及正常对照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F-1、IGFBP-3与糖尿病、高血压、绝经情况、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联(P>0.05).③血清C肽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血清C肽表达与糖尿病、高血压、绝经情况、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联(P>0.05).④子宫内膜癌组和正常对照组的Logistic回归方程P=1/[1-e-(-14.808+0.319×C肽+0.177×年龄+0.088×体重)].血清C肽、年龄、体重均是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危险因素(ORC肽=1.376,OR年龄=1.193,OR体重=1.091,均P<0.10).结论:血清IGF-1、IGFBP-3可能不是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影响因素,但随着血清IGF-1的增高,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越高.血清C肽和年龄、体重是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结合年龄、体重,检测患者血清C肽的水平可用于评估其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

    作者:吕旻彦;徐红;况燕;郭明华;何中慧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广西地区牙颌面畸形特点及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广西地区牙颌面畸形特点及治疗情况.方法:系统回顾1993~2010年在我院接受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共 186例牙颌面畸形患者的临床病历、石膏模型、面照片及头影测量等资料,分析研究牙颌面畸形特点及治疗状况.结果:患者求治年龄为(23.3±6.3)岁,男女比为1∶1.55,其中壮族21.5%,汉族77.4%.Ⅰ,Ⅱ,Ⅲ类骨性畸形分别占14.0%,54.8%和31.2%,主要表现为下颌前突、上颌前突、下颌后缩和上颌后缩.Ⅰ、Ⅱ类畸形常伴发上颌垂直发育过度和颏部发育不足,Ⅲ类常伴发下颌偏斜.63.4%的患者需双颌手术矫治.结论:广西牙颌面畸形表现类型较多,多伴发下颌偏斜、上颌垂直发育过度和颏部发育不足,畸形相对严重,多需双颌手术矫治.

    作者:宋继传;周诺;黄旋平;蒙宁;韦山良;宋少华;梁飞新;麦华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HER2阳性乳腺癌病人TOPOⅡa蛋白表达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DNA拓扑异构酶Ⅱa(TopoⅡa)蛋白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病人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1月至2008年2月资料完整的HER2阳性乳腺癌组织标本103例,所有病例均有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术前均未行新辅助化疗、放疗或内分泌治疗.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标本中TopoⅡa蛋白的表达情况,用卡方检验分析TopoⅡa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TopoⅡa蛋白在HER2阳性乳腺癌组织标本中的阳性率为38.8%,TopoⅡa蛋白表达与乳腺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转移个数密切相关(P<0.05),而与病人年龄、绝经状况、肿瘤大小、HER2、ER、PR、P53、P16状态无相关(P>0.05).结论:TopoⅡa蛋白在HER2阳性乳腺癌病人中的表达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和淋巴结局部转移的参考指标.

    作者:张垒;王强;李富;黄燕萍;曾健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超声多普勒测量大脑中动脉和肝内脐静脉血流速度预测胎儿α地中海贫血的研究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多普勒联合测量胎儿大脑中动脉(MCA)和肝内脐静脉(IHUV)血流速度预测胎儿α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的价值.方法:对127例具有α地贫风险的胎儿和正常对照组44例胎儿行二维及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胎儿MCA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和IHUV大速度(Vmax),并行羊膜腔穿刺或脐血穿刺术进行α地贫基因诊断.MCA-PSV和IHUV-Vmax均用中位数的倍数(MOM)表示.结果:重型α地贫胎儿MCA-PSV、IHUV-Vmax明显高于中间型α地贫、轻型α地贫和正常胎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CA-PSV和IHUV-Vmax预测胎儿重型α地贫的佳临界点分别为1.29,1.27 MOM.MCA-PSV>1.29 MOM、IHUV-Vmax>1.27 MOM预测胎儿重型α地贫的灵敏度分别为80.00%、63.33%,特异度分别为93.62%、75.18%.MCA-PSV和IHUV-Vmax相结合预测胎儿重型α地贫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6.67%、98.42%.结论:超声多普勒测量胎儿MCA-PSV、IHUV-Vmax可作为预测胎儿重型α地贫的一种非侵入性方法.MCA-PSV是预测胎儿重型α地贫的可靠参数,优于IHUV-Vmax.MCA-PSV和IHUV-Vmax相结合,可以提高预测胎儿重型α地贫的灵敏度、特异度,降低重型α地贫漏诊率.

    作者:马燕;龙凤;余健;李智贤;廖新红;叶桂宏;李敏清;马海英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激素加环磷酰胺治疗原发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肾损害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激素加环磷酰胺双治疗方案对原发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肾损害的干预效果.方法:56例完成使用激素加环磷酰胺双治疗方案的原发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肾损害患者,与17例激素单治疗的患者相对照,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完成1疗程前后的血尿、蛋白尿、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及慢性肾衰发生率.结果:①治疗1疗程后,单用激素组蛋白尿程度(中位数=2.00),激素加环磷酰胺组蛋白尿程度(中位数=0.00),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自身配对资料的非参数分析显示,激素加环磷酰胺双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血尿(治疗前/后=2.00/0.25)和蛋白质程度(治疗前/后=1.0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单治疗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1疗程后,确诊慢性肾衰发生率激素加环磷酰胺双治疗组(28/56),低于激素单治疗组(12/17),但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素联合环磷酰胺双治疗对原发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肾损害能有效保护肾脏,其治疗作用优于激素单治疗.

    作者:薛超;卜昆鹏;罗佐杰;廖蕴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颅骨及脊柱软骨肉瘤的CT及MRI表现

    目的:探讨颅骨及脊柱软骨肉瘤CT、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软骨肉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8例术前行MRI平扫检查,其中4例同时行MRI增强扫描;2例行CT平扫及增强.结果:肿瘤发生于颅骨7例,分别位于蝶骨嵴、筛板、岩斜区、颈静脉孔区、乳突、翼腭窝及额顶部;发生于腰骶部3例.肿瘤体积均较大,CT为等或略低密度、MRI为等或长T1信号的软组织肿块影,其内可见钙化灶;增强扫描多数病变周边强化相对明显,病灶内可见不均匀环状、弓状或隔膜状强化.临床表现与病变发生部位、周边组织结构受压程度相关.结论:颅骨及脊柱软骨肉瘤较少见,CT及MRI检查有一定特征性,表现为体积较大的孤立性肿块,与周边骨组织分界不清,病灶内出现钙化,增强扫描见特征性的环状、弓形强化提示本病.影像学可为本病做出准确定位及给予术前诊断,确诊须靠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

    作者:高杨;曾自三;符丹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正颌手术病人职业分布调查及心理特点分析

    目的:调查正颌手术病人的职业分布情况,分析不同职业牙颌面畸形患者的社会心理特点,探讨面对不同职业患者时正颌外科医生的应对策略,以寻求患者更好的合作,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105例正颌病人的职业情况进行调查,就不同职业正颌病人心理特点进行分析讨论.结果:105例病人中学生占58.1%,无业者占21.9%,干部、工人各占4.8%,其他职业占10.4%.不同职业患者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结论:在正颌手术病人中,学生占大多数,其次为无业者,正颌外科医生在接诊过程中应该充分注意不同职业患者的心理特点.

    作者:张钰芳;周诺;黄旋平;宋少华;蒙宁;韦山良;麦华明;梁飞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百分比检测的临床意义探讨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核细胞占全部白细胞的百分比(简称单核百分比)与慢性乙型肝炎炎症程度的关系.方法:检测炎症程度不同的慢性乙型肝炎普通型及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单核百分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慢性乙型肝炎普通型97例及慢性重型乙型肝炎16例患者单核百分比[分别为(10.0±2.6)%和(11.6±2.5)%],较正常对照组[(7.0± 1.6)%]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单核百分比[(11.6±2.5)%],较慢性乙型肝炎普通型组单核百分比[(10.0±2.6)%]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单核百分比不仅高于正常,且可能与慢性乙型肝炎炎症程度有关.

    作者:原彤彤;玉艳红;吴继周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血清MMP-9、Hpa、CL含量联合检测判断卵巢恶性肿瘤浸润转移程度的数学模型建立及验证

    目的:构建MMP-9、Hpa、CL含量联合检测卵巢恶性肿瘤浸润转移诊断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方法:利用SAS8.0软件包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以250例血清样本基质酶类(MMP-9、Hpa、CL)含量来建立回归模型,168例血清样本基质酶类含量用于验证所得到的模型,并与CA125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建诊断模型为:Logit(P)=14.90-43.24×CL-33.12×h1-43.80×mL+71.08×(CL×h1)+ 55.83×(CL×mL),采用该模型进行临床验证时,当模型计算值为211 899时,灵敏度为70.4%,特异度为63.9%,曲线下面积为0.732,标准误为0.038,95%可信区间为(0.656~0.807),P=0.000,灵敏度及特异度均高于其中任一种标志物单一检测.结论:MMP-9、Hpa、CL含量联合诊断模型可预测卵巢恶性肿瘤浸润转移程度,有望在临床上成为判断卵巢恶性肿瘤侵袭、转移的指标之一.

    作者:张玮;胡艳玲;王琪;杨幸子;阳志军;李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小颌畸形侧貌的软硬组织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成人小颌畸形患者未治疗前侧貌软硬组织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并找出对软组织侧貌影响较大的硬组织指标.方法:对20例成人小颌畸形患者的数字化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软硬组织测量,所得数据用SPSS 软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除Ul-NA角、Ll-NB角、LsSn-SN外,其余软硬组织指标均有与之相关的指标对应(P<0.05).结论:硬组织面型基本决定软组织面型这一普遍观点在小颌畸形患者面部同样成立,对软组织侧貌影响多的硬组织指标依次是:SNB角、ANB角、NPg-FH、NA-PgA、SNA角、U1-L1角.

    作者:孙尚彤;周诺;宋少华;黄旋平;蒙宁;韦山良;麦华明;梁飞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衰减超声征象与病理组织学分级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IDC)后方回声衰减超声征象与纤维组织/癌细胞(Fibrous/Cellular,F/C)比值、组织学分级之间的相关性,评价依据后方回声衰减超声征象预测组织学分级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IDC患者110例二维超声声像.记录病灶大小、超声形态、有无微小钙化、后方回声增强、后方回声衰减度及超声诊断结果.进行IDC后方回声衰减度与F/C比值、组织学分级相关性分析.结果:在IDC 110例患者中病变直径0.7~4.0 cm,平均(2.36±0.82) cm.病灶后方回声增强7例,后方回声衰减103例,其中衰减Ⅰ度48例、Ⅱ度36例、Ⅲ度19例.IDC组织学分级:Ⅰ级29例;Ⅱ级66例;Ⅲ级15例.F/C比值:(+)61例;(++)38例;(+++)11例.IDC病灶后方回声衰减度与F/C比值呈正相关(rs=0.149,P=0.134),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rs=-0.179,P=0.07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DC后方回声衰减度与病灶病理组织成分相关;IDC病灶后方回声衰减度对组织学分级有一定程度的提示作用.

    作者:李艳宁;李智贤;廖新红;杨红;韦敏怡;田桂湘;施丹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广西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调查

    目的:评估广西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的生存质量状况,并初步探讨影响其生存质量的因素.方法:运用KDQOL-SFTM1.2和SF-36对广西地区CAPD患者总体生存质量进行评估,并与深圳、广州等地区进行比较.同时分别比较性别、不同年龄(<40岁、40~60岁、>60岁)、不同透析时间(<12个月、12~24个月、>24个月)、透析充分性、残余肾功能对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广西CAPD患者KTDA总体评分为(56.8±23.1)分,SF-36总体分为(50.6±22.4)分,与我国广东省广州市和深圳市的同类研究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广西男性与女性CAPD患者在生存质量总体评分上无明显差别(P>0.05);CAPD患者的生存质量与透析时间的长短明显相关,透析时间12~24个月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透析12个月内及透析24个月以上的患者.结论:两广地区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差异较小;腹膜透析同样适合男、女性患者,尤其适合于<40岁患者.

    作者:黎伟;廖蕴华;黄燕林;黄莉;霍冬梅;李浩宇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IGFBP-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染色技术及荧光PCR法,以3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癌组织标本为研究对象,29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为对照,检测其中IGFBP-3表达水平.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IGFBP-3阳性表达率为31.428%,过度阳性表达率为8.571%;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的IGFBP-3阳性表达率93.103%,过度阳性表达率55.172%,IGFBP-3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1).子宫内膜癌组织中IGFBP-3 mRNA表达水平(0.684±0.544)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1.346±1.399)(P<0.05).结论:IGFBP-3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与IGFBP-3的表达水平降低有关.

    作者:郭明华;徐红;吕旻彦;何中慧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TIMP-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检测80例非小细胞肺癌癌组织和4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TIMP-1的表达.结果:TIMP-1在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50%,高于正常癌旁组织(25%)(P<0.05),在非小细胞肺癌中,TIMP-1表达随着肿瘤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增加而有增高趋势(P<0.05).TIMP-1的表达与有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TIMP-1参与了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TIMP-1的表达可作为判断非小细胞肺癌病理分级及转移和预后的指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戴磊;冼磊;陈铭伍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联合罂粟碱试验在血管性阴茎勃起功能障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检查联合罂粟碱试验在诊断血管性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临床诊断ED患者进行阴茎海绵体内注射血管活性药物(罂粟碱30 mg+酚妥拉明0.5 mg),采用CDUS测量阴茎深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期小流速(EDV)、阻力指数(RI)和直径(D),并进行比较.结果:40例ED患者中非血管性ED患者14例(35%),动脉性ED患者18例(45%),静脉性ED患者4例(10%),复合性ED患者4例(10%).动脉性ED组阴茎深动脉PSV<复合性ED组<非血管性ED组和静脉性ED组(均P<0.05);静脉性ED组和复合性ED组EDV明显高于动脉性ED组与非血管性ED组(P<0.05);非血管性ED组RI明显大于血管性ED各组(P<0.01);注射药物后阴茎深动脉增大率在ED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DUS检查在诊断各类型血管性ED及区别非血管性ED中有较高的价值,能够为临床选择治疗ED患者的方案提供良好的科学依据.

    作者:郭蔷;刘若川;孙宇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糖尿病足高危人群的早期发现及综合性干预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DF)高危人群的早期发现及综合性干预的效果.方法:对糖尿病患者使用计分法预测DF可能发生的高危人群,本文210例患者危险因子计分均>10分,纳入DF高危人群.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糖尿病知识宣教、饮食治疗、药物治疗、运动治疗及其他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足部保健、足部按摩等干预.结果:经过6个月的综合防治,观察组发生DF的人数和DF高危人群数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血糖控制良好人数比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各维度及综合评分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血脂及糖化血红蛋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早期发现DF高危人群,并对其进行综合性干预,可以有效地防止DF的发生和发展,对于减少患者和社会的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文军;刘红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去除血清中高、中丰度蛋白方法的优化

    目的:通过比较和优化血清样品制备方法,建立简便、灵敏的去除血清中高、中丰度蛋白的方法.方法:运用盐析法、有机溶剂法和亲和层析柱法去除血清中高、中丰度蛋白,经蛋白浓度测定和SDS-PAGE电泳分析,比较3种方法对高、中丰度蛋白去除效果及小分子蛋白的保留和分布情况.结果:乙腈沉淀法能去除血清样品中90%左右的高、中丰度蛋白,同时可残留更多15 ku以下的小分子蛋白;盐析沉淀法和亲和层析柱法均能去除血清样品中大部分高、中丰度蛋白,但所得的15 ku以下的小分子蛋白少于乙腈沉淀法所得到的相应蛋白.结论:用1.2倍体积乙腈沉淀法处理血清样品可去除绝大部分高、中丰度蛋白,同时收获更多的15 ku以下的小分子量蛋白.

    作者:胡蝶飞;李国坚;吴继周;臧宁;宁秋悦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肝细胞癌肝叶切除术围术期血清D-乳酸水平和二胺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目的:观察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行肝叶切除术的围术期血D-乳酸水平和二胺氧化酶(DAO)活性的变化,探讨全麻下肝叶切除术对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患者围术期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肝右叶切除术患者30例,按有无肝硬化分为肝硬化组(19例)和非肝硬化组(11例).两组病人均常规全麻下行肝右叶切除术.分别于术前、手术结束即刻、术后 24 h、术后48 h抽取静脉血测定血D-乳酸、DAO的浓度.结果:肝硬化组各时点血D-乳酸和DAO均明显高于非肝硬组(P<0.05),但两组组内各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下行肝叶切除术的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病人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在围术期无明显的变化.

    作者:戴伟忻;张光英;林成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卵巢上皮性癌相关抗原基因FXR1的表达及其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FXR1基因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价值.方法:用RT-PCR法检测FXR1基因在36例卵巢上皮性癌、15例卵巢良性肿瘤、13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结果:FXR1基因在卵巢上皮性癌(0.915±0.6883)、良性肿瘤(0.5778±0.4785)、正常组织(0.2855±0.2335)中均有一定程度表达.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高于良性卵巢肿瘤,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中的FXR1基因相对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织(P<0.05);良性卵巢肿瘤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卵巢组织(P<0.05);手术-病理分期为Ⅰ~Ⅱ期癌组织中的FXR1基因相对表达水平低于Ⅲ期(P<0.05);高分化癌组织中的FXR1基因相对表达水平低于中-低分化癌组织(P<0.05).结论:FXR1基因的表达可能与卵巢上皮性癌相关,可能在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阳志军;俸艳英;李力;张玮;张洁清;潘忠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氯化两面针碱、白花丹素、紫杉醇的体外肝细胞毒性研究

    目的:观察氯化两面针碱、白花丹素、紫杉醇在体外对肝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大鼠肝脏经胰蛋白酶和胶原酶消化,进行体外肝细胞培养.经糖原染色法(PAS)鉴定后,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氯化两面针碱、白花丹素、紫杉醇对肝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氯化两面针碱、白花丹素、紫杉醇对肝细胞IC50分别为(3.501 5±0.672),(13.289 1±1.165)和(2.163 9±0.748)mg/L,且高抑制率均超过80%,从而说明氯化两面针碱、白花丹素和紫杉醇均对正常肝细胞有毒性作用.结论:氯化两面针碱、白花丹素、紫杉醇可抑制肝细胞的增殖,对肝细胞有一定的毒性.

    作者:黄巨恩;徐雅玲;刘华钢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MMP-2,MMP-9及TIMP-1在通心络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中介导作用的研究

    目的:观察通心络对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兔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简称MMP-2,9)和其天然抑制物(TIMP-1)介导作用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运用球囊损伤腹主动脉加高脂饮食建立兔AS模型.38只新西兰兔随机分成5组:空白组(6只)、模型组(8只)、通心络组(8只)、辛伐他汀组(8只)和通心络加辛伐他汀组(8只).给药8周后采集耳缘静脉血检测血脂;多普勒检测髂动脉和主动脉的血流速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MP-2,9、TIMP-1的光密度值.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通心络组可减轻AS病变;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P<0.05);提高血流速度(P<0.05);下调MMP-2,9的表达(P<0.05);提高TIMP-1的表达;通心络合用辛伐他汀比单用辛伐他汀能进一步减少斑块的数目和降低MMP-2,9的表达.结论:通心络有明显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的作用,同时其有加快血流速度的作用,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AS模型兔血管壁中MMP-2,9及提高TIMP-1的表达,稳定斑块有关.

    作者:蔡志玲;陈永斌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ABCG2在不同微环境下肾上腺皮质癌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ABCG2在不同微环境下在肾上腺皮质癌细胞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利用SW-13细胞株建立体内及体外微环境模型,流式细胞技术检测ABCG2在不同微环境下肾上腺皮质癌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ABCG2在裸鼠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率[(5.41±2.57)%]明显高于标准培养基[(1.04±1.01)%]、干细胞培养基[(2.44±2.30)%]、裸鼠皮下移植瘤[(0.89±1.43)%]及腹腔转移瘤[(3.14±2.42)%]微环境的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CG2在不同微环境下肾上腺皮质癌细胞中的表达有差异,ABCG2为骨髓侧群细胞(side population,SP)特异表型,肾上腺皮质癌组织中可能存在SP细胞.

    作者:巫丽丽;罗佐杰;邝晓聪;秦映芬;梁杏欢;邹欣妤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早期肾脏皮质Na+,K+-ATP酶α1亚单位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早期肾组织Na+,K+-ATP酶α1亚单位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雄性12周龄原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12只,随机分为氯沙坦灌胃组(SHR-L组)和溶媒灌胃组(SHR-N组),每组6只;同源同龄雄性正常血压大鼠(Wistar Kyoto rats,WKY)6只作为对照组(WKY组).SHR-L组按每只大鼠30 mg/kg·d-1灌胃,WKY组及SHR-N组每日灌胃同体积的溶媒.灌胃8周后测定大鼠血浆和肾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变化;RT-PCR检测各组大鼠肾脏皮质Na+,K+-ATPaseα1亚单位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血浆和肾组织AngⅡ水平:SHR-N组与WKY组相比[(317.13±83.01) ng/L] vs [(180.61±50.02)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HR-L组与WKY组相比[(466.77±71.61) ng/L] vs [(180.61±50.02) ng/L],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SHR-L组与SHR-N组相比[(466.77±71.61) ng/L] vs [(180.61±50.02)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HR-L组灌胃8周后肾脏皮质Na+,K+-ATP酶α1亚单位mRNA表达明显降低.结论:氯沙坦能有效阻断AT1受体抑制肾脏皮质Na+,K+-ATP酶α1亚单位mRNA表达,这可能是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机制之一.

    作者:崔伟;范晓琴;黄炯媚;乔蕾;高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电热解作用对衰老SD老鼠真皮成纤维细胞活性影响的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电热解作用对衰老SD大鼠真皮成纤维细胞生长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应用D-半乳糖(1 000 mg/kg·d-1) 连续皮下注射,同时联合短波紫外线灯和金属钨灯照射背部造成SD大鼠皮肤衰老模型.分别在6,8,10,12 J/h功率下对衰老后SD大鼠真皮进行选择性电热解作用2 s,然后分别在术后14,35 d取标本制成病理切片光镜下观察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的数量变化.结果:经电热解作用后第35天的SD大鼠真皮中胶原纤维数量增加明显(P<0.05).结论:适度选择性的电热解作用可提高衰老SD大鼠真皮中成纤维细胞的活性,增加其对胶原纤维的分泌,从而提示电热解作用对老鼠皮肤可能有非剥脱性除皱的作用.

    作者:于海生;韦强;廖明德;蒙旭昌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N-乙酰半胱氨酸对H2O2刺激的支气管上皮细胞表达IL-8影响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支气管上皮细胞分泌白介素-8(IL-8)影响.方法:将6例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培养传代后分为:对照组,H2O2组,NAC+ H2O2组.NAC+ H2O2组中先给予NAC预孵育4 h之后给予H2O2.通过MTT法检测NAC和H2O2对细胞作用合适浓度,通过ELISA法检测人支气管上皮细胞上清中IL-8的含量,并检测细胞中谷胱苷肽(GSH)的含量,通过凝胶迁移率阻滞实验(EMSA)检测核转录因子-κB(NF-κB)、激活蛋白-1(AP-1)的表达.结果:(1)H2O2 组中GSH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NAC+ H2O2组GSH较H2O2组明显升高(P<0.01).(2)H2O2 组中IL-8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NAC+ H2O2组较H2O2组明显降低(P<0.01).(3) H2O2 组中转录因子NF-κB、AP-1的活性明显增强,NAC+ H2O2组NF-κB、AP-1的活性较H2O2组明显下调.结论:NAC可增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并通过下调NF-κB、AP-1活性而抑制IL-8的合成.

    作者:宾雁飞;张伟;安向红;何志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人肺腺癌A549细胞系干细胞样细胞的培养检测及其抗顺铂能力的研究

    目的:从人肺腺癌A549细胞系中培养获得含干细胞样细胞的球细胞(Sphere细胞),检测相关标志物表达及其对顺铂的耐药性.方法:采用含特定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诱导A549细胞的Sphere细胞形成,用亲脂荧光染料标记技术和免疫荧光法检测Sphere细胞中干细胞的存在,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干性标志物CD133,OCT4,CD56,CD117在Sphere细胞中的表达,用CCK8法检测顺铂处理后A549细胞及Sphere细胞的耐药性,并计算IC50.结果:A549细胞的Sphere细胞中含不对称分裂的干性标志物阳性细胞,且多种干性标志物表达比例升高,对顺铂耐药性也显著提高(P<0.05).结论: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细胞在特定培养条件下可形成富集了干细胞样细胞的Sphere细胞,并对顺铂的抵抗能力增强.

    作者:马晓雯;刘彤;孙力超;刘军;杨治华;冉宇靓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广西南北两地人群肝组织黄曲霉毒素B1暴露的对比

    目的:通过比较广西北回归线两侧的南宁地区和桂林地区人群肝组织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的暴露水平,探讨AFB1暴露与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南宁和桂林地区共165例HCC患者和95例正常肝组织中AFB1-DNA加合物的表达水平.结果:AFB1-DNA加合物阳性率分别为:南宁和桂林地区HCC组分别为59.5%(47/79)与 17.4%(15/86)(χ2=31.042,P<0.001);南宁与桂林地区对照组分别为15.5% (9/58)和10.8%(4/37)(χ2=1.632,P=0.121);南宁地区HCC组59.5%(47/79)与对照组15.5%(9/58)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484,P<0.001),桂林地区HCC组17.4%(15/86)与对照组10.8%(4/37)间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318,P=0.573).结论:广西AFB1暴露水平存在区域性差异,南宁地区AFB1暴露水平要远高于桂林地区.AFB1暴露是南宁地区HCC高发的危险因素.

    作者:苏卡;彭涛;李裕波;窦东伟;苏浩;李佳荃;秦雪;覃晓;黎乐群;刘志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龙眼肉醇提取物对东莨菪碱所致学习记忆获得性障碍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目的:探讨龙眼肉醇提取物(ALE)对东莨菪碱所致学习记忆获得性障碍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5组,连续灌胃21 d.第16天开始采用Morris水迷宫进行行为学测试,测试前20 min,除空白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东莨菪碱溶液,连续6 d.第21天测试结束后采集血清、海马和脑皮质标本,检测各组各标本中抗氧化能力相关指标.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有明显的学习记忆障碍,各标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下降,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ALE各组均能明显改善大鼠的学习记忆障碍,显著提高各标本SOD和GSH-Px活性,明显降低MDA含量(P<0.05或P<0.01).结论:ALE对东莨菪碱所致大鼠学习记忆获得性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密切相关.

    作者:骆萍;林军;李雪华;韦力;何萍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模型的制备

    目的:建立一种骨质疏松性骨折实验模型.方法: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组(OPFM)与一般骨折模型组(CFM),每组15只.OPFM组行腰背部双侧切口手术入路摘除双侧卵巢,CFM组同样采用双侧腰背部切口手术入路,仅摘除卵巢周围少许脂肪;术后3个月,经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证实OPFM组达到骨质疏松后,两组大鼠手术制造胫骨上段骨折,行髓内钉固定.术后1 d、5周X线观察所有大鼠骨折类型、骨折愈合情况.结果:①OPFM组大鼠的骨密度(BMD)与CFM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②术后1 d X线观察模型动物骨折位置、类型一致,内固定后骨折断端稳定;③术后6周X线观察CFM组骨折端骨痂致密,骨折线模糊;OPFM组骨折端骨痂较稀松,密度低,骨折线清晰可见.结论:本实验建立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动物模型方法可靠,易于复制,可应用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相关研究.

    作者:赵玉玺;宗少晖;韦波;曾高峰;熊春翔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经纤维支气管镜生物性肺减容术的动物实验

    目的:探讨生物性肺减容术糜蛋白酶代替胰蛋白酶的合适剂量、国产生物蛋白胶中纤维蛋白原与凝血酶的佳配比、706代血浆替换小牛血清的可行性.方法:9头健康约克幼猪(体重16~22 kg)分别标记1~9号.第一阶段用不同剂量(A,B两种)糜蛋白酶和不同配比(A',B'两种)生物蛋白胶配伍加上小牛血清通过纤维支气管镜给药于1~4号猪.观察术前、术后1周,术后1,3个月肺部影像学改变及测定肺容积,术后3个月时取出动物肺脏,观测形态学及病理改变.第二阶段根据以上结果用佳的糜蛋白酶和生物蛋白胶剂量配伍给药于5~9号猪,但用706代血浆替换小牛血清.结果:①使用糜蛋白酶剂量较小的1,2号猪3个月后靶肺段无显著缩小,质地柔软,病理未见肺组织纤维化改变;3号猪采用文献中生物蛋白胶原配方发现蛋白胶很快凝固且阻塞支气管腔,造成肺脓肿破溃后移至膈肌上引起广泛粘连;术后3个月,4号猪右肺容积/总肺容积于术前56.8%下降至51.6%,且靶区有纤维化表现,病理见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肺不张和炎症细胞浸润.②使用706代血浆替代小牛血清实验可使实验动物的靶目标肺段容积/总肺容积于术后3个月较术前明显减小和明显纤维化改变.结论:生物肺减容术中糜蛋白酶可以替代胰蛋白酶,706代血浆可以替代小牛血清,糜蛋白酶B+706代血浆+生物蛋白胶B'的配伍用药可使试验动物的靶目标肺段塌陷和肺纤维化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从而达到肺减容的目的,以上肺减容术方法有望在临床应用.

    作者:罗美群;黎雨;柳广南;黄斯明;苏红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脑损伤并骨折大鼠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目的:应用分级液压脑损伤及骨折的大鼠模型研究脑损伤后大鼠血清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及其对脑损伤后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3组,空白对照组10只,单纯骨折组48只,脑损伤骨折组144只,脑损伤按轻重分成轻、中、重3组,通过侧方液压脑损伤及开放骨折建立模型,损伤后按设计取SD大鼠血清及骨折标本,通过放射免疫荧光、X线片及骨折端骨痂形成的直径及生物特性测量了解血清中CGRP的含量、骨折愈合情况、骨痂直径及抗应力的大小.结果:模型建立后,轻、中、重度脑损伤骨折组CGRP含量明显升高,第7天达高峰,分别为(72.38±17.45) ng/L、(196.73±54.98) ng/L、(275.12±109.55) ng/L,随后逐渐下降,单纯骨折组CGRP含量也升高,第5天达高峰,为(74.70±20.76) ng/L,随后下降;脑损伤骨折组中CGRP含量明显高于单纯骨折组,且高峰时间长,除轻度脑损伤骨折组伤后3 h及伤后14 d外,各组、各时间点血清中CGRP含量明显高于骨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损伤骨折组骨痂无论在影像学提示的愈合情况、骨痂直径大小及骨痂抗应力强度均大于单纯骨折组,术后3,4周X线片、骨痂直径及抗应力重度脑损伤骨折组明显大于中度、轻度脑损伤骨折组及单纯骨折组,而中度脑损伤骨折组大于轻度脑损伤骨折组且骨痂致密(P<0.05).结论:脑损伤骨折大鼠骨折愈合快于单纯骨折,且脑损伤越重血清中CGRP含量越高,骨折愈合越快,骨痂量越大,愈合时间越短,因此脑损伤轻重可能与血清中CGRP含量及骨折愈合速度有相关性.

    作者:李兵;罗同青;胡朝晖;任占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大鼠Allen's脊髓损伤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目的:建立并评价大鼠Allen's脊髓损伤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脊髓损伤机制提供实验动物参考.方法:SD大鼠60只,体重230~270 g,随机分为空白组(20只),手术组(20只),功能评价组(20只).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手术组和功能评价组都采用Allen's法致伤.功能评价组作手术前后的BBB功能评分和斜板试验,空白组与手术组作病理切片HE染色.结果:功能评价组术前斜板度数和BBB评分均高于术后(P<0.05).手术组术后1 d脊髓神经元发生退变和坏死.结论:本实验建立的大鼠Allen's脊髓损伤模型方法可靠,易于复制,可用于脊髓损伤的相关研究.

    作者:熊春翔;宗少晖;曾高峰;韦波;赵玉玺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鉴定及BrdU标记的体外研究

    目的:拟在体外建立一种分离纯化、培养扩增、标记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方法.方法: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相结合,台盼蓝染色观察离心后细胞活性,绘制BMSCs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BMSCs表面标记.诱导传代细胞向成软骨细胞分化,2周后免疫组化检测Ⅱ型胶原的表达和阿尔新蓝染色检测蛋白多糖的表达.BrdU标记BMSCs,观察佳标记率及标记时间,并予四甲基偶氮唑盐方法测定标记后细胞活性.结果: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法能分离培养出纯度较高的BMSCs,分离后细胞活性均大于99%,BMSCs表面标记CD90、CD45、CD34阳性细胞表达分别为99.24%、0.03%、1.37%,BMSCs的生长曲线呈S形.成软骨诱导2周后Ⅱ型胶原免疫组化阳性,阿尔新蓝染色细胞基质被蓝染.BrdU标记后,MSCs标记率>95%,BrdU细胞标记佳时间为48 h,佳浓度为10 mg/L,标记后细胞活性高.结论: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相结合,可获得纯度较高BMSCs;BrdU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标记BMSCs的方法,BrdU对细胞标记率高.

    作者:韦庆军;陆定贵;赵劲民;韦积华;肖仕辉;李伟岸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低温缺氧对新生鼠肺组织内皮素转换酶-1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低温缺氧因素对内皮素转换酶-1(endothelin converting enzyme-1,ECE-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在肺出血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日龄5~7 d的Wistar新生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缺氧组(H1)、低温组(H2)和低温缺氧组(H3).C组置室温空气中,H1组给予缺氧干预(FiO2 5%~6%)6 h,H2组置低温环境中[温度(10±1)℃]6 h,H3组置低温缺氧环境中6 h(干预条件同上).各组开胸取肺,观察大体改变,并行切片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方法检测肺组织中ECE-1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C组肺外观无明显改变; H1、H2、H3各组肺大体均有改变,包括肺水肿、点状肺出血和局灶性肺出血;ECE-1mRNA在H1、H2、H3中表达均增强,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温、缺氧均可使新生鼠肺组织内ECE-1表达增强,ECE-1可能通过促进内皮素-1生成加速从而参与了低温缺氧所致肺出血的形成过程.

    作者:黄萍;李小乐;陈玉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精原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治疗原发性无精子症中的应用研究

    原发性无精子症(primary azoospermia)即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是男性不育中严重、难治的一种疾病.由于睾丸生精障碍引起,病因主要有遗传性疾病、先天性睾丸异常、睾丸本身病变、内分泌疾病、严重全身性疾病和营养不良、放射损伤及药物因素等.现有治疗手段的效果不佳.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是一群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它能向子代传递遗传信息,是男性体内唯一可复制的双倍体细胞.属于成体干细胞中的一种,在无精子患者和正常人体内都可以获取,位于生精上皮基底部.SSCs通过有序而又严格调控的细胞增殖和分化,产生精子.本文就近年来SSCs分离纯化和体外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SSCs移植技术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ICSI)在治疗原发性无精子症中的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作者:黄宗轩;张奇峰;左懿;贺铁豪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围术期音乐疗法对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进展

    音乐疗法是指通过唱歌、演奏乐器或选择欣赏音乐来达到治病效果的一种治疗方法.它是医学心理学与音乐相互结合交叉渗透的产物.自从1950年美国成立了全美音乐治疗协会后,音乐治疗(music therapy)发展成为一种专门疗法.美国政府将其规定为医学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程.1958年英国建立了英国音乐治疗协会,此后澳大利亚、德国、法国等45个国家先后成立了音乐治疗机构,150所大学设立音乐治疗教育.1979年以来已多次召开世界范围的音乐治疗学术会议.目前美国从事音乐治疗工作的国家注册医师有4 000多人,欧洲有数千人,日本有50多人.我国于80年代初期始开展音乐治疗,1997年由中央音乐学院高天创办第一家独立的音乐治疗所,并将现代音乐治疗法与电疗及中国传统医学结合,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治疗.目前我国音乐治疗工作尚处于起始阶段,无论临床实践还是基础理论都有待探索和发展,尤其音乐疗法对围术期细胞因子的影响国内外相关的文献报道并不多.现对此做一简单综述.

    作者:郑丽萍;应燕萍;秦科;谢园园;施莉莉 刊期: 201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