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以颞浅血管为蒂的颞浅筋膜瓣为携带的扩张预构皮瓣的手术设计、操作技巧和一些应该注意的问题,并应用于面部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手术分两期进行,术前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测定仪探测出颞浅动脉及其额、顶分支的位置和走行方向;Ⅰ期手术时,以颞浅动、静脉为蒂,形成颞浅筋膜岛状瓣,筋膜瓣的大小为5×4cm~8cm×7cm(平均为6.8cm×5.2cm);分别在颈部、耳后乳突区和额部进行剥离,形成容纳扩张器的皮肤软组织腔隙;将颞浅筋膜瓣转移至该腔隙内,舒展地固定于已剥离好的腔隙的皮瓣深面,在筋膜瓣下埋置适当大小的扩张器.注水完毕后,进行Ⅱ期手术,取出扩张器,形成以颞浅筋膜瓣为携带的预构皮瓣,修复面部组织缺损.预构皮瓣的大小为8cm × 4cm~17cm×7cm(平均11.89cm×6.39cm),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或另行植皮修复.为确保皮瓣转移安全,对7例预构皮瓣进行了术前延迟处理.结果:临床应用10例,其中预构颈部皮瓣4例、预构耳后乳突区皮瓣5例、预构额部皮瓣1例.除1例耳后乳突区预构皮瓣发生远端小面积坏死外,其余皮瓣全部成活.除1例耳后供瓣区区需另行植皮修复外,其余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扩张时间3~5个月,平均4.05个月.结论:皮瓣预构技术可摆脱人体固有的皮肤血管构筑的限制,在原不存在轴型血管的部位形成轴型皮瓣,或将任意型皮瓣转化为轴型皮瓣,是对传统皮瓣形成技术的一种改良,是皮瓣外科学领域的一项新进展.组织扩张技术在皮瓣预构中的作用,除可促进皮瓣的新生血管化,提供更大面积的薄型皮瓣外,还有助于皮瓣供区的关闭,降低供瓣区继发畸形的发生率.
作者:焦鹏;刘元波;唐欣;朱姗;甄文俊;欧阳小康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腋窝烧伤、烫伤后瘢痕是烧伤整形科常见畸形.腋部瘢痕挛缩畸形依其严重程度可呈现三种不同形式[1]:轻度为腋窝部蹼状、条索状瘢痕挛缩;中度为腋胸瘢痕挛缩粘连;重度为臂一胸瘢痕挛缩粘连.多因创面为深度烧、烫伤,包扎不当,缺乏有效康复治疗及功能锻炼所致.临床上常用单纯游离皮片移植或局部皮瓣修复,但往往因皮片后期继发挛缩及供瓣区限制,导致术后效果欠佳.我科采用瘢痕瓣联合游离皮片移植术治疗臂-胸瘢痕粘连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徐成;袁伟;李军;庞星原;任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应用小切口清除顶泌汗腺治疗腋臭术后发生的并发症的原因,以期改进手术方法,总结围手术期经验,减少并发症.方法:回顾2004年4月-2008年3月于我科门诊治疗的315名小切口顶泌汗腺清除术病例,统计其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各类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315名患者,手术后效果满意306例(97%),异味残留9例(3%),出现皮下血肿31例(10%),伤口延迟愈合12例(4%).无皮肤坏死和上肢功能障碍,术区瘢痕轻微.结论:小切口顶泌汗腺清除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经过总结经验,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许澎;谭谦;吴杰;郑东风;周宏礽;陈曦;王淑琴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改进手背深度烧伤后指蹼区域的植皮方式,大限度地恢复指蹼的外形及功能.方法:手术切除手背深度烧伤创面,取自体中厚皮分区移植,手背与指背区所植皮片的连接点位于第一指节的中段,使指蹼区皮片呈自然弧形与残存指蹼皮肤连接.术后10天左右拆线,出院后给予相应康复训练以保持手部及指蹼的外形和功能.结果:本组病例共40例,计48只手,植皮成活率均在95%以上,术后随访3月~2年,手背及指蹼外形良好,功能基本正常.结论:改进后的植皮方式在保证指蹼功能的基础上更有利于恢复指蹼的自然外形.
作者:韩军涛;谢松涛;王洪涛;朱雄翔;胡大海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AHG)注射隆乳后并发症的处理策略. 方法:对注射PAHG隆乳112例术后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分析112例PAHG注射隆乳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并进行处理,注射隆乳取出术后,有I例切口延期愈合,1例置入假体形成包膜挛缩,其余Ⅰ期愈合良好,术后1年内随访,乳房未触及明显硬块.同期置入假体者的乳房形态好,乳房外形及手感均感满意.结论:在彩超照片引导,手术直视下清除PAHG及切除变性组织,才是大限度地取出PAHG的方法.若就医者有强烈要求且术中PAHG清除较彻底,局部组织较为完整的前提下可考虑同期行假体置入.否则取出至少3个月后重新评价局部情况,判断是否行假体置入.
作者:逯岩;蒋晓燕;张心霞;项艳;刘桂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一种应用吸脂术的下面部年轻化整形美容手术方法.方法:临床79例患者在下面部年轻化手术中应用吸脂术,其中单纯下面部吸脂术45例,下面部除皱术结合吸脂术34例.结果:79例患者中随访68例,随访时间6个月至3年.单纯下面部吸脂术38例,效果满意32例,改善6例;除皱术结合下面部吸脂术30例,效果满意29例,改善1例;未出现皮肤坏死、面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下面部吸脂术具有面部年轻化的效果,且安全简便、恢复快,无切口瘢痕.在传统的面部除皱术中结合下面部吸脂术,可减少手术并发症,增加面部年轻化效果.吸脂术在下面部年轻化手术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广泛推广.
作者:任冲;马海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腋臭症是多汗症和臭汗症的统称,大多数学者认为与大汗腺、顶泌汗腺分泌旺盛以及其分泌液经腋部细菌分解后所产生的六碳至十碳的不饱和支链脂肪酸有关.腋部细菌中的类白喉杆菌与顶泌汗腺分泌物反应可产生腋臭味;项泌汗腺的分泌受性激素影响,青春期较为严重;与遗传有关[1].腋臭症是美容外科常见病.腋臭症治疗方法较多,我科自1998年4月起采用腋窝皱折平行双切口腋毛区皮下修剪结合XH-Ⅱ超高频美容仪烧灼皮下汗腺、毛囊的术式治疗腋臭症,效果满意.
作者:魏明;张克勤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前牙的缺陷不仅给患者的饮食和发音带来困难,还影响到患者在公众面前的形象,和整体美感.作者通过对84例上前牙残根进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和铸造桩核,以及金属烤瓷冠修复,美容效果令患者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比较附着体义齿与传统可摘局部义齿的临床综合修复效果.方法:选择37例因传统可摘局部义齿无法戴用或对此类修复体效果不满意的复杂牙列缺损患者,附着体义齿修复前首先请患者对现有可摘局部义齿就咀嚼功能恢复、舒适度、发音与美观3个主观项目进行评价,其次由修复科医师对义齿的固位情况、对基牙的影响、对口腔卫生的影响3项客观指标进行评价,并在附着体义齿修复后1~5年再对上述6项指标进行评价.SPSSI 3.0统计软件对传统可摘局部义齿和附着体义齿的综合修复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附着体义齿修复后的主客观满意度均明显高于传统可摘局部义齿(P<0.05).结论:附着体义齿对复杂牙列缺损的临床修复综合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可摘局部义齿,但由于其设计与临床、技工室操作要求较严、价格相对较高,应选好适应证并充分做到知情同意.
作者:彭利辉;潘小波;钟爱喜;刘光雪;黄燕飞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正畸学与口腔医学其它学科联系较为密切,这是正畸临床医师共有的体会.工作中经常可见到一些需做口内治疗患者,如龋齿,慢性尖周炎,根尖囊肿等;双颌前突,下颌前突患者常建议拔除下颌智齿;正畸治疗前后出现牙周问题的患者,需到牙周科就诊等.下面介绍的就是正畸与修复相互协作的典型病例.
作者:李建社;金作林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治疗牙科患者牙科焦虑症(dental anxiety,DA)的作用以及对口腔临床治疗的影响.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一般牙科患者予以筛选,筛选出分值高于50分的焦虑抑郁患者60例并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心理干预治疗和一般治疗,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心理干预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的SAS和SDS分值有非常明显降低(P<0.01),心理干预治疗组的同组患者中,其在心理干预前后的SAS和SDS分值有非常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心理干预对缓解牙科患者的焦虑情绪有显著效果.
作者:陈栋;焦红卫;卢海红;吴海苗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直丝弓矫治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矫治质量高的特点,是目前正畸界较为流行的一种新的矫治技术.特别是在较少弯制弓丝,有效控制牙齿和矫治程序上有明显的优势.2004~2006年,我们应用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错牙合畸形4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石乐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前牙金沉积烤瓷冠的美学修复效果.方法:采用金沉积烤瓷冠对68例前牙缺失的患者进行修复并对修复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统计结果.结果:68例对修复的综合满意度达94.60%,对外形美观的满意度达93.70%.结论:前牙金沉积烤瓷冠具有良好的美学修复效果.
作者:韦玲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下颌后缩与下颌前突两类青少年患者牙齿发育进程的差异性分析,探讨生长发育期儿童牙齿发育早晚对下颌矢状向骨型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错(牙合)患者143(男80例,女63)例,年龄9~12.9(平均11.5)岁,依据头颅侧位片上SNB角、SNA角以及ANB角的测量结果,分为下颌后缩组(SNA正常,SNB<77.6,ANB≥5)与下颌前突组(SNA正常,ANB<0).在全口曲面断层片上应用Demirjian评价牙龄方法评定样本牙齿成熟度并转化为牙龄,比较两组间牙龄的差异性.结果:下颌后缩组患者的平均牙龄为11.9岁,牙龄年龄差为0.3岁;下颌前突组患者的平均牙龄为11.5岁,牙龄年龄差为0.1岁.两组牙龄之间未发现明显的差异性;下颌后缩患者的牙齿发育相对于下颌前突患者有轻微提前的趋势.结论:下颌后缩与下颌前突两类青少年患者的牙龄没有显著性差异,提示牙齿发育的早晚对下颌矢状向骨型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李新平;顾泽旭;曹军;徐静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纤维桩在后牙残冠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后牙残冠残根病例共124例随机分为纤维桩(A组)和金属桩核修复组(B组),随访观察2~3年.结果:A组1例发生牙体折裂、修复体脱落,B组根折3例,脱落4例,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纤维桩在后牙核桩冠修复中固位与金属桩无显著差异,而很少会发生根折或牙折,在后牙残冠残根修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顾卫平;王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不同的应力刺激对软骨细胞与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共培养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扩传兔MSCs及软骨细胞,二者按7:3比例混和,以5.0 x 107/ml的细胞密度接种于聚羟基乙酸(PGA)支架上,一周后根据不同的施加力分为4组:离心组、摇床组、搅拌组,静止培养作为对照组.6周后取材行相关检测.结果:三受力组形成的细胞材料复合物基本保持原来的体积与外形.HE染色结果显示大量成熟软骨陷窝形成,细胞外基质沉积均匀;Safranin-0及甲苯胺兰染色显示有大量的GAG形成,免疫组化检测Ⅱ型胶原表达强阳性.三受力组标本组织湿重、体积,GAG含量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力学刺激有利于促进少量软骨细胞与BMSCs共培养体外软骨分化;并在三维支架材料上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
作者:田甜;章庆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人表皮黑素细胞(MC)、角质形成细胞(KC)单独培养和共培养的表面形态以及α-促黑素(α-MsH)对细胞表面形态的影响.方法:分别纯化培养来自人包皮的表皮MC和KC,MC以自配的添加MC生长物质的MCDB153培养基培养,KC以KC无血清培养基(K-SFM)常规培养.传第2代后以1:10的比例将两细胞接种到3cm × 3cm的小培养皿中,以K-SFM培养基继续培养,单独或混合培养的细胞经添加合或不舍100nM α-MSH的培养基干预3天后,0.5%戊二醛固定10min,原子力显微镜常温常压下,触模式扫描.结果:正常人表皮MC有3个树突,每个树突有明显的二级分枝,除主干和分支见到膨出的颗粒物质,我们在树突的侧缘底侧和顶端还发现有丝状伪足结构,经α-MSH刺激后树突明显变长、变细,主干和分支表面膨出颗粒物质更为密集,许多已脱离枝干,丝状伪足则未有明显变化.表皮KC表面可见许多片状或钩状突起.共培养后,KC与MC接触部位可见明显的丝状伪足样结构,未连接部位则未见到丝状伪足样结构,添加α-MSH后,两细胞连接处的丝状伪足样结构明显增多.结论:通过胞吐和丝状伪足输送可能是黑素小体从MC向KC传递的两种主要方式,α-MSH可能通过促进这两种结构的发生而发挥促黑素传递的作用.
作者:马慧军;田燕;李铀;刘雯;赵广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寻正常皮肤与增生性瘢痕中表皮干细胞标记物的表达,从组织学角度探讨表皮干细胞参与瘢痕增生的证据.方法:术中切取8例伤后6月增生性瘢痕患者的瘢痕组织及同例患者的正常皮肤,将其制备切片并分组,用Elivision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表皮干细胞表面标志物β1整合素和CK19的表达,计数阳性细胞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瘢痕组织真皮层中,表达阳性细胞数β1整合素和CK19较正常皮肤β1整合素和CK19明显增多(P<0.05),成纤维细胞数显著增多.结论:在病理性瘢痕的发生中,表皮干细胞可能在细胞因子作用下分化为成纤维细胞,从而参与瘢痕形成.
作者:刘玲;陈敏亮;雷永红;付小兵;解永学;孙同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为了了解茶多酚在不同浓度对豚鼠皮肤色素沉着是否具有抑制作用;方法:应用棕黄色豚鼠UVB照射诱导皮肤色素沉着实验动物模型,照射后外用不同浓度茶多酚(1%,3%,5%)3周后,采用HE、Schmorl、Imokawa等多种方法染色,观察其对黑素细胞(MC)和黑素颗粒的影响;结果:照射后外用茶多酚各浓度组与UVB组相比MCI、多巴阳性黑素细胞数及含黑素颗粒细胞教均明显减少,茶多酚的抑制作用有随浓度逐渐增加的趋势(见图1);但与氢醌组相比MCI、多巴阳性黑素细胞数及含黑素颗粒细胞数减少有差异.结论:荼多酚对UVB诱导的豚鼠皮肤色素沉着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高浓度时抑制作用明显,但与3%氢醌相比抑制作用较弱(P<0.05),有显著性差异.
作者:刘林刚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与经胶原涂层处理的煅烧骨(CCB)复合行体外培养时贴附、增殖能力的变化,探讨构建组织工程骨体外培养的适时间.方法:制备鼠尾胶原(Ⅰ型胶原),无菌条件下,将煅烧骨置于胶原液中,2h后取出骨块,置滤网中将孔内外的胶原溶液沥干.体外培养的大鼠MSCs经矿化液诱导向成骨细胞分化.将分化后的成骨细胞滴加到涂胶原的煅烧骨块上,同时以未涂胶原的煅烧骨块为对照组.3夭,7天时取材,扫描电镜下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成骨细胞在煅烧骨表面的贴附数量及形态,用细胞计数法测定细胞在两组材料的生长曲线,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成骨细胞的ALP活性.结果:扫描电镜发现实验组成骨细胞的贴附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细胞计数认为实验组细胞在材料上粘附数量多,增殖速度快.实验组ALP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胶原修饰的煅烧骨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能明显提高成骨细胞的贴附,并且促进成骨细胞活性维持,体外培养7~8天时,材料上的细胞数达到大,应尽快植入体内.
作者:高全文;柳春明;宋慧锋;柴家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建立家兔菜花耳模型,比较撞击与注射静脉血两种方法的效果.方法:12只家兔分A、B、C三组,每组4只(8只耳廓),A组以重600g、直径4cm的砝码从100cm高落下,撞击到耳廓前外侧面固定的位置上3~7次直至出现明显血肿;B组则往耳廓内注射1ml静脉血,14天重复同样的试验,A、B两组各试验6次,第6次试验后20天结束试验,C组为对照,比较各组试验开始到结束耳廓厚度以及组织病理变化. 结果:撞击和注射静脉血均可形成耳廓血肿,多次试验后耳廓增厚,增厚以纤维增生为主,类似人菜花耳的病理变化,反复撞击耳廓比注射静脉血增厚更明显.结论:通过反复撞击家兔耳廓建立菜花耳的动物模型的方法比较理想.
作者:韦文朗;柳大烈;张锡流;刘泳铖;林辉;韦俊彬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8(Caspase-8)在各阶段婴幼儿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婴幼儿血管瘤消退的关系.方法: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方法检测Caspase-3和Caspase-8及mRNA在15例不同时期婴幼儿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aspase-3和Caspase-8在各期均有表达,在增生早期和中期表达较弱,增生晚期表述强,消退期表达减少,但仍有表达;Caspase-3 mRNA和Caspase-8 mRNA在各期均有表达,增生晚期表达显著,消退期表达减少.结论:Caspase-3和Caspase-8参与了婴幼儿血管瘤细胞的凋亡过程,它们的活化诱导了细胞凋亡的发生,可能在婴幼儿血管瘤自发消退的过程中发挥着作用.
作者:张茜;欧阳天祥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的两种异构体(TGF-β1和β2)及其受体(TGF-β RⅡ)在黑毛白皮小香猪皮肤及毛囊中的表达特征.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确定TGF-β亚型及其受体在黑毛白皮小香猪皮肤及毛囊中的定位和表达量的变化规律.结果:TGF-β1蛋白颗粒主要分布于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后期及退行期的毛囊外根鞘和内根鞘细胞,在皮下脂肪细胞中亦有弱阳性表达.TGF-β2的蛋白颗粒在表皮角质形成细胞有阳性表达,在真皮乳头层大部分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中均有强阳性表达.在毛囊的退行期,毛囊外根鞘细胞,毛隆突细胞和结缔组织鞘成纤维细胞中有阳性表达.TGF-β R Ⅱ主要存在于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在毛囊结缔组织鞘中部分成纤维细胞和外根鞘细胞中有阳性表达,特别是在退行期早期的毛乳头基质细胞,外根鞘细胞中有强阳性表达,在退行中晚期的外根鞘部分细胞中有阳性表达,但明显减弱.TGF-β1、TGF-β2和TGF-β RⅡ在猪皮肤中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7.0±2.5,24.2±3.1,13.2±2.9. 结论:TGF-β的异构体及其受体主要表达于毛囊生长期晚期和退行期早期,可能在毛囊从生长期向退行期转化的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作者:曾东;余文林;杨传红;毕媛;李勤;胡志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esveratrol)对超长任意皮瓣成活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69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23)、灌胃组(n=23)和外用药处理组(n=23).在大鼠背部设计蒂在尾部的3cm×9cm大小任意皮瓣,皮瓣掀起后原位缝合.分别测定皮瓣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c,MDA)含量、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各组毛细血管生成情况.术后7天观察皮瓣成活面积.结果:两个处理组术后12h、24h皮瓣组织中MD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MPO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天皮瓣成活面积处理组明显高于较对照组.结论:白藜芦醇对超长任意皮瓣具有保护作用,可提高皮瓣的成活面积.
作者:董苑梅;王师平;郭树忠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开展汉族瘢痕疙瘩家系的遗传学研究.方法:收集无亲缘关系的汉族瘢痕疙瘩家系的临床资料,绘制家系图谱,抽取部分家系成员的外周静脉血样.结果:三个汉族瘢痕疙瘩家系中四代家系1个,三代家系2个;家系成员共62人,发病13人,可疑发病1人,2个未发病肯定携带者,1个未发病可疑携带者;三代发病家系1个,两代发病家系2个;采集家系成员外周静脉血样37份.结论:这三个汉族瘢痕疙瘩家系的遗传模式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外显不完全,家系调查有助于瘢痕疙瘩的进一步遗传学研究.
作者:宋良萍;陈阳;察鹏飞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整合素β3在血管瘤发生、发展及退化过程中的表达状况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人血管瘤增生期、消退期及正常皮肤组织中整合素β3的表达,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增生期血管瘤标本中整合素β3的表达明显高于消退期及正常皮肤组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消退期标本与正常皮肤组织中β3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整合素β3在血管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磊;王玉荣;杨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在软组织中脂肪组织占大部分的体积,其形态大小是动态变化的,并取决于所含脂肪细胞的数目和成熟脂肪细胞的体积,此变化过程受体内外各种因素调节.软组织形态异常导致肥胖,通过了解体内外各种因素的调节机制有可能为软组织形态异常的修复找到新的治疗方法和方向,目前日渐成为整形外科的研究热点.
作者:韦强;陈石海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成纤维细胞是皮肤真皮中丰要的细胞成分,在合成分泌纤维和细胞外基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组织创伤修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老化突显,可以表现为皮肤干燥粗糙,皱纹增多、加深,皮肤松弛,弹性下降等.这些临床表现都与成纤维细胞数量减少、合成功能下降或异常有关.因此,在皮肤老化的研究中,人们越来越关注成纤维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及其对皮肤老化产生的影响.本文就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丛敬;吴景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随着人们对美容的要求越来越高,临床整形外科学对外鼻的整形术在逐年增加,外鼻的解剖学结构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往国内、外有关头面部研究资料对外鼻的根部、鼻尖和鼻翼的形态研究较全面,但很少述及鼻背的情况.鼻背骨性宽是外鼻宽大畸形的丰要基础,做上颌骨鼻突截骨术可以取得外鼻挺拔秀美的效果.本文就鼻背缩窄截骨整形术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安阳;陈兵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白癜风为皮肤科常见疾病,在我国人群中的发病率为0.09%~0.54%[1],近年来有增多趋势,它是由于皮肤和毛囊的黑素细胞内酪氨酸系统的功能减退、丧失引起的一种以局限性或泛发性色素脱失为特征的皮肤粘膜疾病.尽管白癜风基本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牛理活动,但由本病造成的皮肤损害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外观容貌,对患者的生活、学习、工作、交际等方而带来许多负而凶素,从而影响其生活质量.因此,研究白癜风的治疗方法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作者:张大维;树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白癜风临床表现为皮肤粘膜白斑,常累及头面、手等暴露部位,是一种常见的损美性疾患,各种族均可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病理学上主要影响毛囊间表皮的黑素细胞,毛球内黑素细胞亦有一定程度的受累,表现为表皮、粘膜或其他组织内黑素细胞的减少或消失.但黑素细胞破坏的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多数学者认为白癜风是一种多因性疾病[1].本文就近年来关于白癜风的病因学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杨海平;徐丽霞;顾恒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前,颅、颌面骨缺损的修复对于整形外科和口腔颌面外科的治疗仍是挑战[1].用于修复骨缺损的骨移植材料若想应用于临床,必须要具备可充分提高体内骨愈合能力的组织学证据,而通过不同方法将不同的骨移植材料进行动物实验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检测方法.但如果在实验动物模型的选择上缺乏一致性,则很难客观地比较各种移植物之间的修复效果,只有采用标准动物模型才能有效地对其效果进行评估[2].颅骨因缺少肌肉组织,血液供应及骨再生能力均较差[3],所以可用于进行骨缺损部位骨移植材料修复效果的分析.
作者:尹宏宇;崔磊;曹谊林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穿支皮瓣是近年来组织缺损修复的一项新技术,它在传统肌皮瓣的改良之上,保留了供区的肌肉、筋膜和神经,极大地减少了供区并发症的发生率,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组织缺损修复技术研究的热点,本文就其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石俊;张海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组织工程学是近年来细胞生物学、工程材料学和临床医学交叉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组织工程学基本的思路是在体外将分离的种子细胞接种到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载体支架上,通过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具有一定结构功能的组织或器官.从组织工程学的观点来看,人工皮肤主要有三类:①表皮替代物,即培养表皮片;②真皮替代物,即胶原凝胶、胶原海绵合成膜、透明质酸膜及壳聚糖膜等构成的人工真皮;③具有双层结构的人工皮肤,包括:活性皮肤替代物、脱细胞异体真皮和人工网膜上培养的表皮片构成的复合皮.
作者:曹小曼;亓发芝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我科2001年来23例色素血管性斑痣性错构瘤病的临床表现及分型.方法:收集、研究和评价我院2001~2008年间23例色素血管性斑痣性错构瘤的资料,根据传统和Happle分类方法进行分型,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23例患者中以中年女性多见(15例),平均年龄21.4岁.根据传统分类,常见的为Ⅱ型,占78%,其次为Ⅲ型,占13%.根据Happle新分类方法,18例为phakomatosis cesioflammea,3例为phakomatosis Spilorosea,2例为未分类型,18例有太田痣.结论:色素血管性斑痣性错构瘤病临床上较少见,往往因认识不够容易造成误诊及漏诊,详细询问病史和全面查体有助于准确的诊断.
作者:余文林;李勤;曾东;程飚 刊期: 2009年第05期
2005年7月~2008年12月,我们采用铜蒸汽激光用于光动力治疗微静脉畸形患者63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辉;韦文朗;刘泳铖;梁桂枝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高能窄谱红光照射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红光照射,治疗波长为633nm,能量密度为126J/cm2,每次照射20min,每3~4天照射一次,4周后观察疗效;对照组外用5%硫磺霜治疗,每天2次,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红光治疗组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有效率为37.50%,两组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红光照射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疗效确切、安全且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曹妍;郭盛华;常红芹 刊期: 2009年第05期
2004年11月~2008年11月,我们采用水杨酸粉封包联合核素90Sr-90Y敷贴治疗跖疣患者107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秦元;曹媛;李冰;刘惊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采用SPLIT-FACE模式观察新型强脉冲光治疗面部黄褐斑的疗效.方法:选取10名黄褐斑受试者,随机将每人左右面部分为治疗侧(给予强脉冲光治疗,共6次,每次间隔3~4周)和未治疗侧(不予治疗).由医生根据患者黄褐斑面积及颜色进行4级评分,计算总积分及积分下降指数;由受试者对疗效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治疗侧总积分于第1次治疗后由治疗前的5.6显著下降至4.7,第2次治疗后略有回升,第4次治疗后积分再次下降,至第6次治疗后达3.8.治疗侧大部分时间点上积分下降指数明显高于未治疗侧.治疗侧疗程结束后80%的受试者表示对治疗满意或非常满意.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轻微红斑及痴皮,仅1例出现轻度色素沉着.结论:新型强脉冲光治疗面部黄褐斑效果好、安全性高.
作者:吴严;李远宏;徐媛媛;贾丽丽;祝霞;高兴华;陈洪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可调长脉冲1064nm Nd:YAG激光治疗匐行性血管瘤的有效性.方法:10例匐行性血管瘤患者均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其中3例皮损泛发,累及躯干和四肢,其余患者的皮损较局限.6例患者的组织病理检查均符合匐行性血管瘤的改变.所有患者均用可调长脉冲1 064nm Nd:YAG激光治疗.结果:10例患者经1064nm Nd:YAG激光治疗1~2次后,均取得了满意疗效.结论:可调长脉冲1064nm Nd:YAG激光是一种治疗匐行性血管瘤的有效方法.
作者:董秀芹;王红燕;方俊华;梁倩雯;黄新霞;何志琴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Er:YAG激光治疗面部浅表瘢痕的疗效.方法:478例面部浅表瘢痕患者,应用Er:YAG激光首先在瘢痕表面进行表层汽化,扫描光斑重叠25%-40%,使创面的基部基本平整.结果:478例患者经治疗后瘢痕平整,有效率100%,患者满意卒100%.结论:Er:YAG激光具有精确度高、损伤小、操作方便的优点,且术后并发症少、色素沉着程度轻.故我们认为Er:YAG激光是治疗面部浅表瘢痕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李文;鲁刚;陈艳清;李世荣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眼睑肌及面肌痉挛是一种以主动肌和拈抗肌不协调而产生阵发性或持续性收缩导致的运动障碍性疾患.长时期眼轮匝肌的非节律性的强直性收缩可导致眼轮匝肌肥大,提上睑肌腱膜炎、上睑下垂、睑外翻、倒睫、角膜炎等.严重者影响容貌及健康.笔者自2005年7月~2008年11月,应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眼睑及面肌痉挛42例均获得较好疗效,现将临床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徐权;艾玉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也是增加五官美感、人类表达感情的重要的器官.以往对重睑手术开展的较多,但对内眼角的美学不是很重视,笔者在多年的工作中体会到,美的内眼角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作者:王殿龙;周建富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鼻-鼻中隔成形术治疗外伤性歪鼻. 方法:自2003年8月~2008年5月,共收治外伤性歪鼻患者26例,男23例,女3例,年龄20~48岁,平均年龄31岁.应用内窥镜下鼻-鼻中隔成形术治疗外伤性歪鼻.结果:19例外形恢复正常,7例外形改善,总有效率100%.结论:内窥镜下鼻-鼻中隔成形术具有可视性,精确,微创,出血少,并发症少和疗效好等优点,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嵇宪生;高岚;王晓霞;陈菁华;李蕾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寻求一种简单有效、方便实用的内眦赘皮矫正方法.方法:对155例伴有不同程度内眦赘皮的单睑惠者,一期进行重睑成形术和采用Y-V推进新月形去皮法矫正内眦赘皮.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重睑形态自然,效果良好、内眦瘢痕不明显、无复发.结论:重睑术同期Y-V推进新月形去皮法矫正内眦赘皮是一种简单有效、方便实用的内眦赘皮矫正方法.
作者:梁志伟;王玉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自2007年10月~2008年9月,笔者采用腋窝皱襞小横切口,行修剪加电凝法治疗腋臭65例,采取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沈军;李嗣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半导体激光脱毛是一种有效的脱毛方法,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我科引进的美国科医人公司的半导体激光脱毛仪对于面部乃至身体的多毛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一例巨大黑毛痣脱毛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余静;胡永璐;郝瑜;王艺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头面部急症临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以我院近两年来367例头面部外伤急症患者为样本,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及诊治水平的分析.结果:受伤原因、性别差异、年龄分布、职业文化因素、受伤部位等因素的在头面部外伤的发生率中有显著差异.结论:其中交通伤的头面部外伤急症的首要原因,男女发病人数比例为3:1,发病年龄集中在20~40岁年龄段,发病人群中以无固定职业的人群常见.早期合理的处理头面部外伤急症,能达到美学修复,减少瘢痕的形成.
作者:李安平;朱占魁;张浩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降低门诊小切口腋臭术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67例未接受专科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75例接受专科护理的患者为实验组,实验组给予术前教育、术中护理支持、术后电话跟踪指导家庭护理、重视患者自觉症状、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加强术后伤口管理等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血肿发生率、皮肤糜烂发生率、皮肤坏死率、瘢痕增生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血肿发生率、皮肤糜烂发生率、皮肤坏死率、瘢痕增生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是门诊小切口腋臭术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茂玉;侯勇;熊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唇裂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10例唇裂手术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一组纳入CNP组,另外一组按照常规护理作为对照,记录两组患者的总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并进行对比.结果:纳入CNP的唇裂手术患者与常规护理患者相比,平均住院日缩短,平均住院费用降低,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CNP在唇裂患者中的应用有助于降低费用,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马婕;何萍;何英莲;封兴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先天性上睑下垂是眼部美容整形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手术治疗是矫正先天性上睑下垂的唯一方法[1].因患者的个体差异、下垂程度、术前肌力的判定及术者的经验有所不同,而致术后效果有时不尽人意.笔者收集了2000~2008年26例此类患者,对其行再次修复术,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菁芳;郑永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下颌骨骨折手术治疗的径路及其优缺点.方法:口内切口采用小钛板坚固内固定技术治疗16例下颌骨骨折.术后1周、3个月、6个月,根据患者开口度,咬合关系,X线示骨折对位,对线情况,评估其愈合情况.结果:16例患者伤口全部Ⅰ期愈合.15例咬合关系恢复到伤前咬合关系,1例出现局部咬合关系不良.术后张口度≥37mm,X线示骨折线对位良好.结论:口内入路坚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疗效确切,避免了面部皮肤瘢痕和面神经损伤,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秦春梅;高岭;郅克谦;闫长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寻求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矫正唇裂继发畸形中上唇瘢痕处局部组织缺少,而裂侧上唇红唇组织过多的畸形.方法:采用裂侧横行旋转红唇粘膜肌肉瓣矫正唇裂继发红唇凹陷畸形,利用裂侧过多的粘膜肌肉组织来修复凹陷部的组织缺损.结果:此法简便易行,术中供瓣区组织量充足,术后组织瓣成活率高,瘢痕隐蔽,效果显著.结论:这使一个比较复杂的畸形用较简便的方法一次得以矫正,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黔;范金财;栾杰;张旭辉;刘立强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使用真实的唇裂患者数据和真实的外科手术术式对软组织进行虚拟切开操作,部分实现唇裂手术仿真.方法:利用薄层CT获取原始数据,运用均值聚类算法进行图像分割,使用marching cubes等值面提取算法构建几何模型并优化,利用VTK(Visualization Toolkit)的3D Widget框架构建虚拟手术刀的行为,实现软组织切开操作.结果:系统的实验验证采用来自真实患儿的薄层CT数据,仿真了唇裂修复术软组织切除等效果,实现了唇裂修复手术的部分仿真步骤.结论: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研究方法的可行性,为涉及软组织操作的颌面外科手术仿真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封兴华;李云鹏;魏建华;林勤 刊期: 2009年第05期
2007年9月~2008年9月,我们运用中西医结合、内外并治的方法治疗黄褐斑患者106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雪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1 皮肤老化与嫩肤皮肤衰老是内源性因素与外源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原因不同可将其分为自然老化和光老化[1].皮肤的自然老化主要是由机体的内源性因素引起的真皮胶原纤维变直结构疏松,弹力纤维呈进行性降解、变细,锚纤维变短[2],临床表现为皮肤松弛、皱纹、干燥、脱屑、脆性增加、修复功能差等:光老化是由于长期日光累积性照射所产生的原胶原和前胶原大量减少,皮肤的支撑结构丧失,以及胶原纤维束超微结构紊乱,皮肤弹性明显下降,共同成为光老化皮肤松弛和皱纹深大的结构基础[3],弹性纤维进行性变性、增生、变粗、卷曲、形成浓染的团块状聚集物,锚纤维几乎消失,皮肤弹性和顺应性亦随之丧失[4],其临床特点为:皮肤出现皱纹、松弛粗糙、毛孔粗大、色素沉着、雀斑样痣、毛细血管扩张[5]、假性瘢痕、癌前病变和恶性肿瘤等.
作者:梁洁;刘仲荣;杨慧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护肤品咨询是一件长期的工作,主要目的是解决消费者盲目购买护肤品、仅仅追求名牌护肤品、未能正确使用护肤品的不正确认识,指导消费者正确认识、购买、使用护肤品,充分发挥护肤品的作用,更好的改善消费者肤质,尽可能维持健康的皮肤状态.许多护肤品咨询从业者仅侧重于服务,而对于护肤品咨询中可能进行的科研有所疏忽.需要强调的是,任何长期的护肤品咨询中,均有进行科学研究的必要.
作者:齐显龙;高剑;刘岚;刘玲;张海龙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调查上海市公立医院开展皮肤美容治疗的现状.方法:通过调查问卷、查阅医院和科室官方网站、咨询科室负责人和实地查看等方法,调查上海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开展皮肤美容治疗的项目、设备情况、治疗的适应证、工作人员以及诊室,治疗室情况.结果:所调查的48家医院中,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能够全面开展美容皮肤疗法分别有5家和6家,部分开展美容皮肤疗法分别有11家和6家.未开展或很少开展美容皮肤疗法分别有4家和16家.结论:由于准入门槛较高,仪器设备价格较责、相关医务人员数量不足等原因,上海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只有部分能够全面开展各种美容皮肤疗法.
作者:李大宁;刘进芬;冯新青;石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从文献引证的角度透视<中国美容医学>的学术水平和期刊质量.方法:依据<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hinese Medical Citation Index,CMCI),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该刊2003~2007年所载论文的被引率以及著者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结果:该刊2003~2007年共发文2501篇,被引980篇,总被引频次2123次,平均发文被引比例为39.2%.单篇论文平均被引2.2次.单篇论文高被引15次. 结论:该刊论文内容新颖、有一定的见解,拥有水平较高而稳定的作者群,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是本高质量的学术性期刊,也是医学界的统计源期刊.
作者:张向阳;王学娟;刘延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