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CR数字化摄影在乳腺摄影中的优越性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随机抽取50份钼铑双靶传统X线乳腺片与CR乳腺片,按照常规评判标准进行优、良、差三个等级对比评分.结果 传统X线乳腺片优片率16%(8/50),CR乳腺片优片率96%(48/50).结论 用普通钼靶X线机与CR系统结合实现了乳腺X线检查的半数字化,对诊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吕秀玲;孟海霞;李炯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损伤的疗效.方法 对46例胸腰段椎体骨折病例采用后路减压、复位、植骨椎管成形、椎弓根钉内固定.对治疗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全部病例获得随访,时间6-30个月.神经功能按Frankel法分级,除2例A级无恢复外,其他都有1-3级恢复.3例复位效果不满意,1例松动.结论 应用后路减压、复位、植骨椎管成形、椎弓根钉内固定重建脊柱的稳定性,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王世印;张郭锐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盐酸戊乙奎醚和阿托品用作老年人麻醉前经静脉用药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ASAⅠ-Ⅱ择期硬膜外或腰硬联合麻醉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Ⅰ组(盐酸戊乙奎醚组)和Ⅱ组(阿托品组),两组病人分别于麻醉前经静脉滴注盐酸戊乙奎醚0.01mg/kg和阿托品0.01mg/kg,观察注药后5、15、30、60分钟和120分钟的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和口干程度.结果 Ⅰ组病人心率血压均无明显变化(P>0.05);Ⅱ组注药15分钟后心率与基础值比较明显增快(P<0.05);收缩压略有增高,但仅持续至用药后60分钟.Ⅱ组注药后30分钟口干VAS评分与基础值比较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盐酸戊乙奎醚与阿托品均可根据其药理特性和老年人合并疾病不同,选择性用作老年人麻醉前用药,无孰优孰劣之别.
作者:罗成江;屈文慧;杨晓萌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青年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因素的差异,以提高防治效果.方法 选择17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48例(≤45岁)和老年组123例(≥60岁),比较两组间发病的性别差异、心血管危险因素及靶器官损害的特点.结果 青年组女性占3.1%,老年组占41.9%.青年组高血压家族史、吸烟、超重或肥胖、打鼾、饮酒、高盐饮食等危险因素发生率较老年组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糖尿病、血脂异常、并存临床情况在老年组明显多见,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男性、高血压家族史、吸烟、超重或肥胖、打鼾、饮酒、高盐饮食是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主要危险因素,血糖、血脂、尿酸代谢异常在老年病人中多见,防治应有侧重.
作者:李晓霞;雷宇;马云霞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12例心脏黏液瘤患者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 利用二维超声(2DE),彩色多普勒血流现象(FI),频谱多普勒观察黏液瘤的部位、大小、数目、形状、瘤蒂情况、表面特征、回声、瓣膜梗阻、反流情况及心脏继发改变.结果 检出黏液瘤12例,均为左房,在外院手术病检后均被证实.结论 超声心动图对心房黏液瘤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是首选的诊断方法.
作者:阿秀萍;马世霞;贾武梅;何静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脑动脉瘤栓塞术的麻醉处理.方法 对117例脑动脉瘤实施在DSA下行栓塞手术的病人,采用了局麻加强化麻醉、气管内静吸复合麻醉,并辅以防治脑血管痉挛和动脉瘤破裂的措施.结果 117例病人围麻醉期呼吸、循环平稳.无一例发生麻醉并发症.结论 充分的麻醉前准备,合适的麻醉选择,防治脑血管的痉挛和动脉瘤的破裂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朱立宏;闵红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电针治疗面瘫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采用针刺加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各治疗3个疗程.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治疗组治愈39例,治愈率为86.7%,对照组治愈32例,治愈率为68.9%,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χ2=4.11,P<0.05).结论 针刺配合电针治疗面瘫疗效优于单纯针刺.
作者:李天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旋转整复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成治疗组68例用旋转整复手法治疗,对照组52例用枕颌带牵引治疗.结果 总有效率和愈显率治疗组分别为98.53%、70.59%,对照组分别为84.62%、42.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结论 旋转整复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枕颌带牵引治疗.
作者:田彤;江凡;牛子瞻;张跃全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采用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结果 19例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3.5年,平均2.4年.骨折愈合时间10-32周,平均14.8周,完全恢复踝关节功能16例,优良率84.2%;2例内翻畸形,1例发生骨髓炎.结论 伤后在局部软组织损伤恢复后,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采取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恢复踝关节的解剖关系,使骨折部得到可靠的固定,恢复踝关节功能,是提高胫骨Pilon骨折手术疗效、减少局部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作者:白刚;徐文刚;赵少辉;纪东兴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儿科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特点.方法 对儿科肺炎支原体感染152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86例婴幼儿病例中出现肺部湿性罗音46例(53.49%),66例3岁以上患儿肺部出现湿性罗音12例(18.18%),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婴幼儿中合并肺外并发症24例(27.91%),3岁以上合并肺外并发症32例(48.49%),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婴幼儿病例肺部症状体征较明显,3岁以上患儿则肺部体征较轻,更易发生肺外并发症.
作者:余华;冷倩;王冬宁;张冀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实用微创经皮隧道置入钢板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经皮隧道置入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B型18例,C(C1,C2)型3例(均采用AO分型).结果 19例随访6个月-2年,平均13个月,均愈合,按Merchant标准,其中优15例,良3例,可1例.结论 应用微创置入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创伤小,固定牢靠,可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
作者:虎猛;姚刚;邓长云;顾月龙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介绍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并评估其疗效.方法 对3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乙状窦后入路,用Teflon棉行三叉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结果 疗效优者31例(91%),疗效良者2例(5%),疗效差者1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6%.结论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是治疗本病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治愈率高,复发率低.
作者:白雅林;刘带林;杜东平;刘清云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置管术在多发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办法.方法 对617例多发伤患者行中心静脉置管术,其中采用锁骨下静脉置管法418例和颈内静脉置管法199例.结果 本组617例共发生并发症46例,其中锁骨下静脉置管28例,颈内静脉置管18例.结论 对穿刺部位解剖结构的掌握及熟练运用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中伟;夏岑峰;陈伟;尹国强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对比观察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KP)和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骶管麻醉(KPS)用于体重小于20kg的患儿腹部及以下部位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 59例患儿随机分为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KP)组和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骶管麻醉(KPS)组,KP组30人,KPS组29人.观察两组麻醉前后SBP、DBP、SPO2、HR的变化程度以及术后意识恢复时间、不良反应等的发生率.结果 手术开始、手术结束前5分钟(停药后)SBP、DBP、HR两组间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手术结束后意识恢复时间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骶管麻醉用于小儿腹部及以下部位手术临床麻醉效果满意,呼吸循环稳定,术后清醒快,其临床效果优于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
作者:屈文慧;崔建宁;罗成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外伤致结肠破裂的急诊处理方式,以提高结肠破裂的治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外伤致结肠破裂的手术治疗方式,其中行结肠切除Ⅰ期吻合术16例,结肠造瘘术4例,结肠修补术4例.结果 23例治愈出院,1例行结肠切除Ⅰ期吻合手术的患者成瘘不治死亡,治愈率达96%.结论 结肠破裂应及时手术,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是治疗创伤性结肠破裂的关键.
作者:张敏;顾建中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比较阿力哌唑联合氯硝西泮与单一使用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兴奋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住院患者分成两组,研究组阿力哌唑联合氯硝西泮针剂注射1周后改口服;对照组氯氮平口服.治疗前、治疗后,以1、3、7、14、28天的(PANSS)量表作为疗效评定标准,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阿力哌唑联合氯硝西泮肌肉注射7天,兴奋因子减分率为34.83%(有效),2周50.9.1%(显效),其控制兴奋症状的疗效与氯氮平相当.结论 阿力哌唑联合氯硝西泮肌肉注射,能有效控制兴奋状态,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易接受.
作者:哈秀英;桂梦荔;雍生满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3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的效果.结果 34例随访6-24个月,除1例死亡,余骨折均愈合.其中DHS主钉切割、脱出1例,髋内翻2例.结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积极手术治疗,应用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疗效较好.
作者:王彦盛;刘东鹏;姜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关于十二指肠旁疝(PDH)的解剖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证实的4例PDH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均未能明确诊断,手术证实左侧PDH3例,右侧PDH1例,均行手术治疗,治愈出院.结论 PDH误诊率高,积极手术探查是正确诊断和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程志荣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使用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所推荐的网织红细胞活体染色Miller窥盘计数法对COULTER LH75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计数网织红细胞在准确性和重复性方面进行评价.方法 血液经COULTER LH750血液分析仪计数Ret后,取血与Baso染液混合染色,后经窥盘计数Ret.结果 健康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两方法对比P>0.05,无显著性差异,r=0.98,相关性良好.而溶血性贫血患者两法结果对比P<0.05,有显著性差异.批间重复性实验LH750分析仪的((x)±s)0.0123±0.0016;CV13.0%.而Miller窥盘目测法的0.0116±0.0037;CV31.9%.结论 COULTER LH750 血液分析仪计数网织红细胞具有准确性高、重复性好、检测速度快、标本不需特别处理、随到随做等优点.
作者:侯兴宁;李占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应用胃窗声学造影剂对胃周围脏器显像的效果.方法 对部分超声空腹检查显像效果不佳且可疑病例,行胃窗声学造影剂检查.结果 182例服用胃窗声学造影剂后与空腹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图像质量改善率为92.3%.结论 胃窗声学造影剂能明显改善胃周围脏器病变的显像效果,提高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郝进芳;叶秀芳;马乾凤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收治116例急性胰腺炎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急性胰腺炎患者中56例发生肝损害,重症胰腺炎肝功能损害较轻症胰腺炎重,胆源性胰腺炎肝功能损害较非胆源性胰腺炎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急性胰腺炎并发肝功能损害较多见,损害程度与病因、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作者:刘国焰;钟芬梅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ET-1在参附注射液预防房室传导阻滞(AVB)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 ,分别经尾静脉注射0.9%NS0.045mg/(kg·w)、参附注射液2.5、5、10mg/(kg·w),每日2次,连续5天;用维拉帕米(Ver)制备大鼠房室传导阻滞模型,BL-420生物机能信号系统记录大鼠注射Ver前及注射Ver后2、5分钟时的心率、Ⅲ°AVB发生率和死亡率并测定各组大鼠血浆ET-1的含量.结果 与NS组、参附注射液2.5mg/(kg·w)组比较,参附注射液5、10 mg/(kg·w)组能明显降低大鼠心率减慢的程度和死亡率,参附注射液10 mg/(kg·w)组能降低Ⅲ°AVB发生率(P<0.05或P<0.01);此外,参附注射液5、10mg/(kg·第3组w)组血浆ET-1含量增加(P<0.05或P<0.01).结论 参附注射液预防大鼠AVB的作用可能与血清浆ET-1的含量增加有关.
作者:陶虹;贺弋;周永忠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Survivin、 PCNA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Survivin、 PCNA的表达.结果 (1)膀胱移行细胞癌中Survivin、PCN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P<0.01);(2)随着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增高,Survivin、 PCN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P<0.05或P<0.01);(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Survivin与PCNA的表达率呈正相关(P<0.01).结论 Survivin、 PCNA的阳性表达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赵瑞宁;陈福宝;师宏斌;余洋;吴海峰;卢冠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脂和载脂蛋白水平与肝组织炎症病理分级(G)的关系.方法 采用RI-1000TM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96例经病理证实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32例正常人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脂蛋白(Lp-a)、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水平,并分析与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G0-G4)的关系.结果 各项血脂水平随着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的增高而降低,G4级降至低.在肝组织炎症病理分级为G4级患者,其血清TC、TG、HDL、LDL、VLDL、Lp-a、APOA-I水平均比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别有高度显著性(P<0.01) .降低比较敏感的是HDL和APOA-I,在G2级开始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均有高度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 血清HDL和APOA-I水平能很好地反映肝脏病理炎症活动度,能可靠地反映肝细胞损害的程度,比TC、TG更敏感.
作者:郑春梅;冯冰;龙尧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总结多发性大动脉炎(TA)的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及CT 征象,提高TA的CT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TA的多层螺旋CT检查资料,总结CT 检查方法及CT 表现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按照Lupi-Herrea分类法,包括Ⅰ型5例,Ⅱ型3例,Ⅲ型12例.受累血管48支. CT 表现包括:受累血管管壁增厚48支、管腔狭窄46支、闭塞2支,2例并有血管瘤样扩张.结论 正确选择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 能够为TA的正确诊断提供可靠信息.
作者:平学军;孟淑萍;汪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明确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癌组织中生长抑素受体(SSTR1-4)亚型表达水平以及肝癌组织中呈主要表达的SSTR亚型.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以及14例非癌肝组织中SSTR1-4的表达.结果 肝癌组织中,SSTR1-4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2.5%、70%、40%、25%.结论 肝癌组织中大多数有一种以上生长抑素受体亚型的表达,其中SSTR2为主要表达亚型.
作者:武曼群;杨少奇;李昭宇;杨力;马爱玲;韩恩善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用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方法,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其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二维超声检查97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和68例正常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的大小,并对血清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AI(apoAI)、apoB、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等水平在两组间比较.结果 (1)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血脂、FIB、CRP水平高于对照组;(2)FIB、CRP水平增高与颈动脉硬化患者斑块指数级别有明显关系;(3)Spearsman 相关分析显示CRP、FIB、LDL-C等水平升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显著正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与FIB、LDL-C等水平升高有关.结论 CRP、脂质、FIB水平升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多种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聚集有显著相关性.
作者:白永生;周丽萍;杜秦川;白向东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宁夏人群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β2 52 基因多态性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感染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及胃癌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PCR-RFLP)检测203例胃十二指肠疾病和胃癌患者,其中慢性胃炎72例,消化性溃疡55例,非贲门胃癌患者76例和66例无症状对照者的TNF-β2 52 NcoI基因型分布.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上述研究对象的血清HP抗体:细胞毒素相关基因蛋白(CagA)、空泡毒素(VacA)、尿素酶B(UreB)、尿素酶A(UreA).结果 慢性胃炎组、消化性溃疡组、非贲门胃癌组CagA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VacA 抗体阳性率在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组中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UreB 抗体在各组中无明显差异(P>0.05 ).UreA 抗体在胃癌组中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良性胃十二指肠病变组(P<0.05 ).TNF-β2 52 NcoI A/A、G/G、A/G基因型在Hp抗体阳性的胃十二指肠疾病和胃癌中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结论 CagA+HP感染与宁夏人群胃十二指肠疾病和胃癌密切相关.TNF-β2 52 NcoI基因多态性与宁夏人群CagA+HP感染的胃十二指肠疾病和胃癌无相关性.
作者:王美丽;杨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心脏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CPB)期间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择30例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术的心脏病患者,分别于CPB前、CPB 30分钟、CPB停机、CPB停机后2、6、24小时放免法测定血清中TNF- α、IL-6的浓度.结果 CPB后各个时间点的TNF-α、IL-6浓度与CPB前的浓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TNF-α、IL-6的血清水平在CPB开始后,逐渐升高.CPB结束后2小时,TNF-α血清水平达到高峰,CPB后24 小时TNF-α仍维持在很高的水平.IL-6在 CPB结束后6小时达到高峰,然后下降.TNF-α、IL-6血清水平(高峰值)与CPB时间及升主动脉阻断(ACC)时间正相关(P<0.01).TNF-α血清水平(高峰值)与IL-6血清水平(高峰值)正相关(P<0.01).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CPB期间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6释放增加;CPB和ACC的时间长短影响TNF-α、IL-6的释放,可能影响到术后患者炎性反应的程度;TNF-α血清水平影响IL-6血清水平.
作者:马云帆;郭德和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对比食管内照射支架与普通支架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9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分为两组,A组15例应用普通食管支架治疗,B组14例应用带有125I粒子的放射性食管支架进行治疗.术中、术后观察随访支架植入成功率、生存期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A、B 两组支架植入成功率均为100.0% ,吞咽困难程度均从3级改善到0级,B组的平均生存期为10个月,明显长于A组的5个月(P<0.01).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未发现与放疗有关的并发症.结论 125I粒子植入是安全的.125I粒子食管支架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优于普通支架,可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
作者:陈永祥;陈家华;牛涛;马生茂;李有金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灌注及波谱成像在髄母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髄母细胞瘤常规MRI及弥散、灌注、波谱检查资料.结果 测得肿瘤实性部分的ADC值明显降低, 11例均低于1.0×10-3mm2/sec;灌注增强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延长,相对值范围为1.031-1.087,时间-信号曲线显示造影剂流出段平缓;波谱曲线所有病例胆碱(Cho)峰均明显增高,8例于3.4ppm处可见氨基乙磺酸峰(Tau),呈峰值略低的M型.结论 弥散加权、灌注及波谱成像联合应用,并与常规MRI结合有助提高髓母细胞瘤的诊断准确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郭丽君;刘娜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运动心电图中ST/HR斜率、ST段延长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112例同期进行Bruce方案平板运动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且确诊的缺血性心脏病48例,对其ST/HR斜率、ST段延长、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测量,并进行相关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大ST/HR斜率和ST段延长呈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67,r=0.559,P均<0.0001.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大ST/HR斜率和ST段延长呈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799,r=0.513,P均<0.0001.结论 大ST/HR斜率及ST段延长对判断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都有临床价值,用大ST/HR斜率比用ST段延长值判断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更敏感,以大ST段延长值比用大ST/HR斜率值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更敏感.
作者:徐方芳;贾绍斌;马瑞琴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幽门螺杆菌(Hp)与消化性溃疡发病的关系.方法 对溃疡组与对照组进行询问服用NSAIDs史,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是否感染Hp.应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的方法计算病例组和对照组暴露于NSAIDs和Hp这一事件的优势比(OR)来评价发生消化性溃疡的相对危险度.结果 ①服用NSAIDs的消化性溃疡OR值为2.225;②服用NSAIDs发生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OR值为3.635;③服用NSAIDs发生胃溃疡的OR值为2.537 ;发生十二指肠溃疡的OR值为1.996;④单纯感染Hp的消化性溃疡患者OR值为6.85,单纯服用NSAIDs的消化性溃疡患者OR 值为6.10,既服用NSAIDs,且感染Hp的消化性溃疡患者OR 值为13.70.结论 ①服用NSAIDs发生消化性溃疡的机率较不服用NSAIDs的大;②服用NSAIDs发生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高于不服用NSAIDs;③服用NSAIDs发生胃溃疡比发生十二指肠溃疡的机率高;④ Hp感染者同时应用NSAIDs增加发生消化性溃疡的危险性.
作者:黄李雅;马斌武;任学云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探讨包虫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包虫病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1∶2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包虫病患病及其对照开展定量分析研究,选择单因素与多因素条件logistic分析.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农村居民包虫患病的危险因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有统计学意义的(P<0.05)有8项,分别是养犬、犬活动情况、犬活动附近有屠宰场或肉店、吃洗净后的瓜果、喝生水、生吃蔬菜、剪过羊毛和挤过羊奶.将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P<0.05),进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养犬、犬活动情况、喝生水、生吃蔬菜、剪过羊毛是包虫病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包虫病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行为因素、生活习惯的干预作用不容忽视.
作者:李丽;闫立民;冯运灵;乔富贵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细胞粘附分子变异型CD44v6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 检测54例食管鳞癌手术标本nm23-H1蛋白、CD44v6蛋白表达, 分析其表达与食管鳞癌生物学特性及临床特点之间关系.结果 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相比,nm23-H1表达降低,CD44v6表达增强;大于3年生存组与小于3年生存组相比,nm23-H1表达增强,CD44v6表达降低;nm23-H1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和临床分期呈负相关;CD44v6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结论 nm23-H1表达降低、CD44v6表达增强与食管鳞癌浸润转移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李海亮;高平;张宁妹 刊期: 2008年第02期
1 病例资料患者,女,45岁,因下腹痛10小时入院.入院查体:T39°,P90次/分,Bp 110/70mmHg.痛苦貌,下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左下腹可扪及一约12 cm×8cm×6cm包块,表面光滑,边界清,压痛明显.
作者:邱江涛;滕青;宫燕飞 刊期: 2008年第02期
1 病例资料患者,女,51岁,因上腹部闷胀不适半年,于2007年12月10日入院,平素健康.查体:发育正常,心肺(-),剑下略膨隆,腹部平软,肝脾及触及,腹部未触及到明显包块.腹部B超示上腹部略偏左可见14.6cm×12.0cm无回声区,边界欠清,形态不规则,其内可见不规则光带呈网格样回声,肝、胆、胰、脾及双肾未见异常.
作者:周俊;张占禄;赵鋆;黄允宁 刊期: 2008年第02期
1 病例资料患者,女,35岁,因停经3个多月,剧烈腹痛伴阴道流血2小时以不全流产急诊入院.查体:体温37℃,脉搏88次/分,血压95/70mmHg,痛苦表情.妇科检查:子宫增大约12周,质软,阴道活动性出血,宫口松,有血凝块及胚胎组织,宫腔深11cm.立即输液,行清宫术,夹出组织约60g,用刮匙搔刮清理宫腔时有突起,似有金属感,追问病史,患者22岁生育第一胎后曾宫内置环避孕(金属圆环),3年后曾在私人诊所行取环术,当时被告知环已完整取出.
作者:高月梅;高晓燕;伍彩霞 刊期: 2008年第02期
1 病例资料患者,女,32岁,以发作性腹痛伴呕吐3天为主诉入院.3天前进食鸡蛋后发生全腹疼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畏寒发热,当天下午解稀便3次,无黏液脓血便.当地卫生院曾以654-2解痉止痛,先锋霉素抗炎等治疗,疗效不佳且腹痛加剧,呕吐更加频繁遂来我院.
作者:吴银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薯蓣皂苷对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脑血流供应状况的影响.方法 69例T2DM患者在通过严格降糖、活血等一系列综合治疗基础上随机分治疗组35例,加薯蓣皂苷480mg,3次/日,口服.对照组34例原治疗不变.共观察2年,记录患者自觉症状,血流变,血脂,双侧颈总、椎动脉内膜厚度及颅内各血管的血流速度、搏动指数等指标的转归并加以分析.结果 治疗组症状及上述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结论 薯蓣皂苷可延缓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能改善大脑血流,是治疗和预防糖尿病合并动脉硬化患者的有效药物.
作者:赵通洲;郑军;王学梅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人工假体在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保肢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膝关节周围骨肿瘤患者22例.对化疗敏感的,由肿瘤内科行正规静脉化疗,术前72小时内常规行血管造影及瘤体动脉栓塞,行骨肿瘤广泛切除或根治性切除后,采用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重建.结果 22例患者术后随访12-60个月,其中17例患者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 4例出现复发.膝关节活动 0°-110°,根据Insall评分标准治疗后效果优15例,良3例,可4例,优良率85%.结论 人工假体是一种治疗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较好的保肢方法,能降低局部并发症及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黄永军;牛东生;牛晓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MSCT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狭窄及粥样硬化的准确性以及影像学价值.方法 对20例颈动脉病变的血管成像作回顾性分析 ,行MPR、CPR、MIP及VRT并综合比对各种重建技术.结果 狭窄:颈内、外动脉起始部轻度狭窄8例,中度狭窄3例,呈弧形或半月状.重度狭窄2例.颈动脉分叉处轻度狭窄10例,中度狭窄2例.颈内、外动脉远段轻度狭窄5例,中度2例.颈总动脉处轻度狭窄4例,重度1例.粥样硬化斑块:颈内、外动脉起始部10例,其中硬斑块7例,软斑块3例.颈动脉分叉处12例,其中硬斑块9例,软斑块3例.颈内、外动脉远段6例,其中硬斑块4例,软斑块2例.颈总动脉硬斑块3例.闭塞:2例左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闭塞.结论 CT血管造影检查对颈动脉狭窄程度及粥样硬化斑块具有较高的直观性和准确性.
作者:伍兴友;王维明;温大勇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低、高频超声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0例患者先应用低频探头进行检查(其检查结果设为A1组),然后再用高频探头进行补充检查(为A2组) ;另97例先用高频探头检查(其结果为B1组),再用低频探头进行补充检查者(为B2组).将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仅应用低频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A1组)符合率为65%,补充应用高频探头后(A2组),符合率为84%;仅用高频超声诊断急性急性阑尾炎(B1组)符合率为79.3%,补充应用低频探头后,符合率为85.6%(B 2组).综合应用高频与低频探头诊断急性阑尾炎的诊断符合率(A 2、B2组)与应用单一探头(A1 、B1)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低频与高频探头综合应用诊断急性阑尾炎可相互取长补短,明显提高超声诊断阑尾炎的符合率,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依据.
作者:黄宏;谢勤;罗燕娜;刘琼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原发腹膜癌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7例原发腹膜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浆液性乳头状腺癌15例,黏液性乳头状腺癌2例.临床表现以腹胀、腹痛、腹水、食欲差、消瘦为主,所有患者术前均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或卵巢癌,且CA125均高于正常,治疗以肿瘤细胞减灭术为主,术中均腹腔放入顺铂100mg,术后给予以铂类为主的化疗.结论 原发腹膜癌是一种起病隐匿,发病率较低的恶性肿瘤,易被误诊,临床应警惕腹胀、腹水患者原发腹膜癌的可能,积极的减瘤术和以PPD为主的腹腔化疗是目前治疗原发腹膜癌的好方法.CA125可作为诊断及检测预后的有效指标之一.
作者:李际春;马淑琴;韩淑霞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在大肠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0例大肠疾病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应用多层螺旋CT仿真结肠镜软件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图像重建与分析,与术后临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CT结肠成像(CTC)癌检出率100%,DukesA、B、C、D、淋巴转移、远处脏器转移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41.2%、41.7%、100%、41.2%、100%;CTC术前评估肿瘤占肠圈程度与术后大体标本比较<1/2、1/2-3/4、>3/4符合率均为100%;肿瘤纵轴长度与术后大体标本比较<2cm、2-5cm、>5cm符合率分别为100%、76.9%、25%.结论 CTC对大肠疾患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海;陈勇;杨银学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序贯吻合技术在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4例冠心病患者,15例采取体外循环下序贯式冠状动脉搭桥术,另19例采取非体外循环下序贯式冠状动脉搭桥术.结果 34例术中观察序贯桥血管均通畅,无围术期心梗,死亡1例(3%),总体并发症(胸骨哆开、二次开胸止血)发生率6%(2/34).术后近期随访心绞痛症状均消失,活动量明显增加.结论 序贯吻合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更加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而且并发症少,近期效果良好.
作者:王云;侯小东;万荣华;郭德和;方刚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半椎板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半椎板切除、间盘摘除、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患者8例,按JOA评分标准进行评定,影像学观察术后椎间隙高度恢复情况,同全椎板切除组术后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8例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3年,平均21个月,优6例(75% ),良2例(25%),优良率100 %;全椎板切除术后9例获随访,优3例(33. 3% ),良2例(22.2%),可2例(22.2%),差2例(22.2%),优良率55.6%;采用Wilconxon秩和检验, 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半椎板切除、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吕国栋;闫生亮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 Pipkin's骨折) 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11例此类病人,按Pipkin's骨折分型, Ⅰ型2例, Ⅱ型7例, Ⅲ型1例, Ⅳ型1例.按分型、年龄、术前影像及术中探查综合考虑治疗方法,取出游离小骨块1例, 可吸收螺钉固定骨折块9例, 全髋置换术1例.结果 随访6个月-6年, 疗效优3例, 良6例, 可1例, 差1例, 优良率81.8%.结论 治疗效果的关键是早期诊断, 按股骨头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按个体化原则选用手术切口.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是一种理想的固定方法.
作者:戴福全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定量气雾剂(MDI)吸入疗法是目前广泛使用的防治急慢性哮喘发作的常用给药方法[1],但气雾剂使用方法的正确与否可直接影响临床疗效.我科对使用定量气雾剂的哮喘患者进行健康干预,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静;马自萍 刊期: 2008年第02期
造成全身大面积皮肤糜烂的常见皮肤病,有天疱疮、类天疱疮、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重症药疹等.这些疾病病情凶险,发展迅速,病程较长,常伴有继发感染,如不及时正确处理,可导致水电解质紊乱,营养失调或合并其他脏器衰竭而死亡.针对以上病人特点,我科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张旭霞;潘美萍;郑丽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onitis,UC)主要表现是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等,多反复发作或长期迁延呈慢性经过.我科采用中药仙白汤结合西药保留灌肠治疗UC,同时配合精心的护理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少云;马志英 刊期: 2008年第02期
进行血液透析(HD)的糖尿病患者通常由于胰岛素分解代谢降低,食物的摄取和吸收减少易发生低血糖,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而延误病情.我科通过对14例维持性HD糖尿病患者的观察和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杜兰芳;赵彩萍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睾丸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6例睾丸原发性淋巴瘤进行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年龄62-75岁.主要症状为睾丸无痛性肿大.经免疫组化证实6例均为非霍奇金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其中4例为中心母细胞为主型,1例为中心母细胞-中心细胞混合型,1例为B免疫母细胞型.免疫组化染色肿瘤细胞CD20、CD45RO、CD79a均阳性,CD3、CD45Ra、CD30、PLAP均阴性.结论 睾丸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中老年人多见,出现睾丸弥漫性肿大,以非霍奇金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为主,正确的病理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淼;白洁;李晶;李永红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人血浆中辛伐他汀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Thermo-C18柱为分析柱;流动相为乙腈:水(60:40,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37 nm;柱温:35℃.结果 辛伐他汀、洛伐他汀与人血浆中的内源性物质均实现较好分离,在0.5-25.0 ng/ml的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7(n=5),回收率为93.06%,日内及日间RSD均小于3.01%,低检测限为 0.25ng/ml.结论 本法取样量小,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临床辛伐他汀的血药浓度监测.
作者:王健;刘晓峰;徐力生;王惠成;董玲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多发病、常见病,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死亡原因.传统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血脂异常等,但其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上世纪70年代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格陵兰岛爱斯基摩人冠心病的发病率很低与其食用海生动物和鱼类有关,近年来大量临床流行病学证实摄入富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而反式脂肪酸却增加非致命性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2].因而,游离脂肪酸(FFA)与冠心病的关系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现简述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谊文;贾绍斌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灵武地区成人血糖水平及其糖尿病患病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城乡居民2575例进行了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灵武地区平均空腹血糖水平为(4.24±0.79)mmol/L,DM标化患病率为3.16%,IGT标化患病率为7.32%;随着年龄的增长,平均血糖水平逐渐升高,DM患病率、IGT患病率均逐渐增加,城乡之间DM患病率及IGT患病率有明显的差异.结论 灵武地区成人DM患病率与全国平均水平一致,但IGT患病率明显高于全国水平.
作者:马翚;李金 刊期: 200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