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3-3289
  • 国内刊号:11-1881/R
  • 影响因子:0.76
  • 创刊:1985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医学文摘, 哥白尼索引(波兰),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SA 科学文摘(英),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文摘杂志,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期刊
  • 临床医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2003年2期文献
  • 超声背向散射积分对基因转染猪慢性缺血心肌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心肌背向散射积分(IBS)及IBS周期变化幅度(CVIB)用于检测基因转染猪慢性缺血心肌治疗的价值.方法在猪冠脉左旋支(LCX)放置Ameroid环建立慢性心肌缺血模型,4周后分组注射携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液(Ad.VEGF-B)或磷酸盐缓冲液(PB).应用背向散射积分技术联机分析技术,观测正常状态、置环后2周、4周及注射Ad.VEGF-B液或PB液2208062后2周、4周左室乳头肌短轴观侧后壁标化平均背向散射积分(%AII)和背向散射积分周期变化幅度(CVIB)的变化.结果对照组置环后2周、4周及PB对照注射后%AII逐渐升高,而CVIB逐渐降低;基因转染组置环后2周、4周%AII和CVIB变化同对照组,注射后2周和4周%AII较对照组明显降低,CVIB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结论 IBS能早期、快速、准确地检测慢性缺血心肌基因转染治疗前后心肌结构和室壁运动改善的情况,为临床研究和治疗冠心病提供可靠指标.

    作者:徐静;赵宝珍;顾俊彦;王忠;赵旭升;陆世萍;张娟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自制被覆聚氨酯膜与非覆膜不锈钢支架在动脉系统应用的实验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自制覆膜与非覆膜Z型不锈钢支架在动脉系统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本实验共用9条健康杂种犬,按观察时间随机分为3组(3条/组).应用介入放射学方法分别将自制Z-SSS支架9枚和PU-SSS支架11枚置入犬的腹主动脉.实验动物分别于支架置入后2周、4周、12周行血管造影复查.处死实验动物,行组织学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枚Z-SSS和10枚PU-SSS成功置入靶血管.Z-SSS和PU-SSS的管腔开通率分别为:100%和27.27%,两者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1).支架置入4周时,两种支架表面内皮化基本完成.PU-SSS引起的局部血栓形成、炎性反应和平滑肌细胞增生明显.2周、4周、12周时,两种支架新生内膜厚度分别为(359.23±50.15)μm、(440.87±58.38)μm、(581.28±121.25)μm和(178.49±14.67)μm、(1202.79±421.05)μm、(1466.06±463.19)μm,两者具有显著差异(P<0.01).4周时,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细胞率分别为:(46.07±14.73)%和(85.23±18.25)%,两者具有显著的差异(P<0.01).扫描电镜:12周时支架表面内皮细胞成熟.置入12周的支架金属丝表面光洁,未见腐蚀现象.结论①Z-SSS具有良好的机械特性、理化稳定性、抗凝血性和生物相容性,是一种较理想的动脉支架.②PU-SSS目前尚不适合于临床应用.

    作者:刘晋;徐克;张曦彤;黄亘;张斌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超声监测失血性休克大鼠肝脏血流动力学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超声监测大鼠失血休克性过程肝脏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可行性及可靠性.方法在大鼠失血性休克前、后及再灌注24h内,用7.5MHz探头对大鼠肝脏进行二维超声(2DUS)、彩色血流速度图(CVI),脉冲多普勒(PW)检查,测量PV、肝动脉(HA)血流参数.结果休克期肝血流动力学改变早于肝生化指标的改变,表现为肝内血流分布减少;PV流速降低;HA的Vmin降低,RI升高(P<0.01).再灌注期肝内血流分布增多;HA的Vmax、Vmin、较休克升高,RI下降,有非学显著性差异(P<0.01);但创性超声检测血流可作为监测失血休克大鼠模型肝脏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可靠方法.

    作者:李智贤;杨红;李艳宁;赵晓琴;邝晓聪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海洛因白质脑病的CT诊断

    目的探讨海洛因白质脑病的CT特点及CT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0例海洛因引起的白质脑病的CT表现与临床资料,男6例,女4例,年龄13~38岁.有吸毒品海洛因史2~4年.其中5例做了增强CT扫描.结果海洛因自质脑病的CT表现为小脑齿状核、大脑后部脑白质、内囊后肢、胼胝体压部、大脑脚、中脑、桥脑对称的低密度影8例,以小脑损害为重,小脑中线两侧对称性边界的类圆形蝴蝶样病灶为特征.其中2例表现为双侧豆状核、内囊区对称性低密度灶.增强扫描无强化.结论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的CT表现有特征性,CT对本病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易文中;易明君;李维金;陈结;刘祚国;易刚;胡思连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新型乏氧显像剂99Tcm-HL91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试验研究

    目的探讨新型乏氧显像剂99TcmHL91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临床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脑乏氧断层显像,其中临床诊断脑梗死1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例,取标记好的99Tcm-HL91 555~1110MBq静脉推注,20~30min内行脑乏氧断层显像,17例患者同时进行了CT或MRI检查,11例患者次日行99Tcm-ECD脑灌注断层显像,三种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 18例患者中脑乏氧显像阳性者5例,分别为脑梗死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例.11例同时行99Tcm-ECD脑血流灌注显像者中6例表现为局部脑血流灌注减低,CT或MRI检查异常者9例.结论 99Tcm-HL91脑乏氧显像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影响因素较多,但对脑血流灌注显像出现低灌注区时可以区分组织乏氧或坏死,对指导治疗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冯珏;冯亚青;边艳珠;刘永宁;吕培源;张琳;李金福;田国章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脑内缺血性病变的CT灌注图像比较研究

    目的评价动态时间-密度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C),大峰值时间(time to peak,PT),以及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和相对血流量(relative flow,RF)图像在观察脑内缺血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了84例脑内缺血性病变的CT灌注图像,包括无颈内动脉闭塞性病变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8例;合并单侧或双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21例;Moyamoya病患者12例;开颅术后患者33例.由两名有经验的神经影像专家评价相应层面的常规CT图像、动态时间-密度曲线下面积、大峰值时间以及平均通过时间和相对血流量图像显示病灶的清晰性和敏感性.结果 84例患者的常规CT图像检出78个梗死、软化灶,其中10例患者的常规CT图像未能发现责任病灶.此78个病灶在灌注图像上的面积均比常规CT图像上病灶面积大,且CT灌注图像共检出94个缺血性病灶,经x2检验,P<0.01.33例开颅术后患者以及18例无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AC、PT、MTT、RF图像显示病灶面积无显著性差别,P>0.05.而21例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以及12例Moyamoya病患者的8个病灶在PT和MTT图像上较RF图像显示更清晰.结论综合分析AC、PT、MTT、RF图像有利于全面、准确地评价脑组织血流灌注状态.

    作者:刘翔;戴建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CT检查在小儿癫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研究CT检查对小儿癫痫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临床均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患儿200例CT表现、癫痫原因及CT检查与癫痫发作形式的关系.结果 CT正常88例.异常112例,其中脑萎缩31例,颅内感染性病变25例,先天疾患20例,脑积水8例,脑内缺血性改变8例,脑肿瘤6例,双侧基底节区钙化灶5例,小儿脑瘫5例,蛛网膜囊肿2例,2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结论颅内感染性病变是癫痫患儿常见的病因;CT检查对症状性癫痫患儿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杨州;李莉媛;李健丁;张跃珍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硬脑膜静脉窦血栓的影像学诊断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磁共振各序列及CT在诊断脑硬膜静脉窦血栓中的价值.方法 20例经MRI及MRV(其中15例曾行CT检查)诊断为脑静脉窦血栓的病人,着重观察静脉窦内异常信号、脑肿胀、脑实质内异常信号及有无乳突炎等.结果 15例行CT扫描病人中,7例可见脑内异常密度影,1例可见上矢状窦增宽,有高密度影充填,MRV显示上矢状窦血栓11例,上矢状窦合并横窦、直窦或乙状窦血栓7例,左横窦及乙状窦血栓1例,右侧乙状窦血栓1例.SE序列显示脑实质内异常信号8例.显示上矢状窦、横窦、乙状窦高信号影14例.结论硬膜窦内高信号影可提示本病,而MRV与原始图像结合在诊断静脉窦血栓及随访观察中有极大的价值,T1WI在显示脑肿胀、出血等方面优于T2WI,但T2WI对于乳突炎的显示又明显优于其他序列.磁共振检查的优越性是CT及血管造影所不及的.

    作者:叶玉芳;刘连祥;吴晶;王连庆;吴育锦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磁共振灌注成像对高级胶质瘤、转移瘤及脑脓肿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对Ⅲ~Ⅳ级胶质瘤、脑转移瘤及脑脓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本组31例病人行PWI,绘制出灶周区和对侧对称区的信号强度-时间曲线,计算两兴趣区大信号强度下降百分比、相对脑血流容积(rCBV)之比值Q.并计算病变自身的rCBV.结果Ⅲ~Ⅳ级胶质瘤、脑转移瘤和脑脓肿的QSRR分别为1.88、0.31、0.95,QrCBV为2.61、0.26、1.01,各组Q值间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而病变的灌注间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PWI在Ⅲ~Ⅳ级胶质瘤、脑转移瘤及脑脓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钱银锋;余永强;郑斐群;张诚;柏亚;陈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磁源成像对中、英文语言功能区的研究

    目的探索通过中、英文单词刺激健康志愿者后用磁源成像(MSI)无创伤性测定语言功能区的位置.方法作者使用脑磁图对8例右利健康志愿者进行语言接受功能区的功能成像,在此过程中,受试者进行分别听150对中、英文单词的文字识别任务.结果 MSI显示8例受试者中有7例左侧半球内的兴奋明显强于右侧半球,有1例双侧大脑半球内的兴奋大致相等;中、英文单词刺激的磁反应波峰的后期兴奋(刺激后300~600ms)的磁源均位于颞上回和颞中回的后部.结论 MSI是一项有发展前途的、无创伤性的检查方法,它不但可以判断语言优势半球,而且可以判定语言功能区的位置.

    作者:张华宁;孙吉林;吴杰;李素敏;吴晶;赵华东;吴育锦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评定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临床研究进展

    血管内皮细胞不仅具有生理屏障作用,而且具有极为活跃的代谢功能.在生理和应激情况下,血管内皮细胞分泌产生多种因子,控制血管的张力,调节和平衡血管的舒张及收缩,同时还具有活化血小板、促进单核细胞黏附和血栓形成、产生炎症反应,并影响脂蛋白的代谢、摄取以及血管生长和重塑等[1,2].

    作者:刘月洁;李晓红;李建国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小儿髋部的超声显像

    肌肉骨骼系统超声的第一个成功运用是对婴儿髋部的评价.超声显像之所以特别适用于婴儿髋部,是因为它可以成功地显示软骨.

    作者:郭瑞军;甄景琴;王明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超声评价急性肾衰竭

    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是一种死亡率较高的重症疾病,若能及时诊断,给予正确治疗,则能提高存活率.

    作者:刘利平;刘望彭;康春松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

    目的了解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和发生及转移的情况,描述该病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病理活检证实的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28例中,原发部位为纵隔8例,腹部16例,颈部1例,鼻咽部1例,盆腔1例.1例未发现原发病灶而仅表现为头皮和颅内的转移.腹部肿瘤有8例(8/16)转移,纵隔肿瘤有4例(4/8)转移,盆腔1例转移.28例中共有13例骨髓转移.结论神经母细胞瘤可以发生在肾上腺髓质及交感神经链的任何部位,可伴有早期转移.影像学检查能全面地对病灶进行定位,并对临床分期及预后有一定帮助.

    作者:周莺;邵虹;李玉华;朱铭;仲卿雯;施美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肾错构瘤声像图特征与病理学基础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简称错构瘤)声像图特点与病理学基础的关系.方法对28例肾错构瘤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不同回声强度错构瘤的病理类型,肿瘤内的血流分布情况.结果肾错构瘤的回声类型分为高回声、高低相间回声、低回声、混合性回声.肿瘤位于肾上极8例,下极14例,肾中部6例,向肾外生长7例,肿瘤大于10cm的15例.彩色多普勒检查,肾错构瘤内的血流供应分4种类型:①穿透型;②中心型;③边缘型;④混合型.病理结果:高回声肾错构瘤为变性成熟的脂肪组织,低回声肾错构瘤为异型性的平滑肌和畸形的血管组织,高低相间回声肾错构瘤为同时含有脂肪、血管和平滑肌组织,混合性回声肾错构瘤为肿瘤内出血的表现.结论超声显像从图像回声强度可较准确地估计肾错构瘤所含脂肪、平滑肌和血管的比例,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的情况,为错构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作者:李泉水;李建辉;许晓华;熊华花;李沿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肝包虫囊肿术后肝脏形态的变化特点

    目的了解肝包虫囊肿手术摘除后肝脏形态的变化特点.方法对344例B超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包虫囊肿术后肝脏的超声图像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术后肝脏形态变化取决于术前肝包虫的部位和大小:一般右肝包虫引起肝右叶缩小或消失,肝左叶再生增大;左肝包虫则肝左叶缩小或消失,右肝再生增大.往往包虫越大,萎缩与再生就越明显.肝脏的萎缩与再生是在包虫生长过程中形成的,术后肝脏的形态结构将不会再改变.结论肝包虫囊肿是肝脏的良性占位性疾病,不管包虫多大,压迫多么严重,部分肝叶总能通过再生保持正常的肝脏体积和肝脏功能,术后肝脏形态的变化就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

    作者:王先银;农红;张秋兰;王冠玲;张丽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小儿肝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

    目的分析小儿肝母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比较CT、MRI诊断准确性.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母细胞瘤30例,分别行CT/MRI检查.CT检查平扫/增强为30/12例,MRI检查20例.结果肝母细胞瘤的定位准确率,CT检查为97%,MRI检查为100%.定性准确率,CT检查为93%,2例术前定性误诊,MRI检查为95%,1例术前定性误诊.比较两种检查方法,CT与MRI对肿瘤均能明确作出定性诊断,两者之间无差异(P>0.05).但MR由于多轴位成像,显示毗邻关系清晰,定位诊断准确,优于CT.结论 CT与MRI相结合,能更全面提供临床诊疗信息,有利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作者:张铎;孟恒;韩向君;孙民;杨淑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彩超诊断孤立性左心室肌致密化不全1例

    患者男,51岁.因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收入院.查体:双肺呼吸音弱,双下肺可闻湿啰音,BP:14/10kPa,无紫绀,颈静脉怒张,心脏浊音界向左扩大,心律不齐,偶闻早搏,心尖部可及2/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夜间胸闷憋气难以平卧,心衰Ⅱ.平素体力活动部分受限.

    作者:秦王燕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超声诊断子宫巨大恶性肿瘤并多发肌瘤破裂1例

    患者女,46岁.以下腹部胀痛伴恶心半小时来我院诊治.查体:腹部膨隆,全腹压痛及反跳痛,下腹部可触及一18cm×17cm×16cm实性包块.

    作者:盛桂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腹膜假性黏液瘤超声误诊1例

    患者女,70岁,以腹胀伴右下腹包块1年入院.无发热、恶心、呕吐,大、小便正常.查体:右下腹肌稍紧张,无压痛、反跳痛,可触及一表面光滑,较平坦,活动度差的包块.

    作者:李莉;雷秋香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CT诊断颈段椎动脉瘤1例

    患者男,65岁,查体颈椎X线片示骨质增生,CT检查第5颈椎左侧横突孔扩大,邻近部分椎体、左侧侧块及椎弓根骨质吸收,边缘硬化,形成一横断面2.0cm×1.8cm的骨质缺损影,其内呈软组织样密度影,CT值50Hu左右.

    作者:都基权;刘禄明;姚辉疆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右腓骨、足骨不发育并胫骨发育不全1例报道

    患者男,22岁,汉族,自出生发现右小腿畸形、短缩,近踝关节处极度跖曲,跟骨发育差,跖骨极度内旋畸型,足趾3、4、5缺如,右髋、膝关节功能发育正常.

    作者:郝永杰;吴轶娜;黄东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脂餐在双房胆囊结石B超诊断中的应用

    胆结石为常见病,病人常以不同方式利胆排石,但双房胆囊结石者排石无效,故不要仅满足于胆结石的诊断,更要进一步检查有无双房胆囊畸形的存在.

    作者:付丽萍;李连凤;吴淑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超声诊断前列腺结石1例

    患者男,49岁,以自觉会阴部疼痛肿胀伴排尿困难3天,来院就诊.查体:见阴囊部触及肿胀区,表面皮肤发红,触之疼痛剧烈.肛检:前列腺增大、凸起,无明显触痛.

    作者:李引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B型超声诊断膀胱电线1例

    患者男,67岁,因尿频、尿急、尿痛伴有血尿来我院就诊.尿常规检查,红细胞+++,白细胞++,脓球少许.应用ATL超9型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

    作者:连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双侧输尿管囊肿1例

    患者男,7岁,于1年前开始出现小便排尿中断,时有尿频、尿急、尿痛,来我院门诊就诊.超声扫查显示:左肾大小为7.7cm×4.2cm,肾盂分离宽约1.2cm,左侧输尿管上段宽0.6cm,下段宽1.1cm;右肾大小为7.6cm×4.4cm,肾盂分离宽约0.9cm,右侧输尿管上段宽0.7cm,下段宽1.2cm.

    作者:丁翊;张云山;路平;贺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致膝关节广泛骨质破坏1例

    患者男,42岁.5个月前因着凉后左膝及小腿痛,服用抗风湿药不缓解而逐渐加重,伴下肢浮肿来诊.

    作者:曹殿波;沈成刚;张秀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双下肢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

    患者男,64岁,因左下肢红肿疼痛5天收入院.查体:左小腿下段及足背部红肿,行走困难,右小腿未见明显异常,活动正常,足背动脉搏动正常.

    作者:彭国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淋球菌引起化脓性上颌窦炎1例报告

    患者男,42岁.半月前自觉左侧面部肿痛,左上后牙旁边发现一脓肿.在当地切开引流,引流后切口不愈合,形成瘘道,结合抗炎治疗,效果不佳.

    作者:夏东彬;张宗德;姚士林;牛志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CT诊断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1例

    患者男,54岁.因相继出现两侧肢体活动障碍,饮水呛咳,随之意识不清,尿失禁4h而入院.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但有大量饮酒史.查体:BP140/90mmHg,双肺听诊可闻及痰鸣音.

    作者:孟凡晶;陆朝晖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输卵管系膜囊肿1例

    患者女,51岁,右下腹隐痛4天.查体:右下腹压痛,反跳痛,右侧麦氏点稍外,可触及一约5cm×4cm×5cm大小包块,位置深,活动较好,基底不清,质韧,触痛明显,妇检无异常.

    作者:王文革;李娟;王红霞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超声诊断胎儿裂腹畸形1例

    患者女,23岁,停经36周,产前常规超声检查.超声所见:胎儿头位,双顶径约7.9cm,侧脑室对称无扩大,脊柱连续完整,股骨长径7.4cm,胎心率147次/分,律齐.

    作者:田瑞霞;左鲁生;南苏虹;朱先存;张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肝脏淋巴管瘤1例

    患者男,58岁,以突发性右上腹疼痛伴阵发性加重急诊入院.查体:体温36.5度,腹软,右上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莫菲氏征阴性.肝区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实验室检查阴性.

    作者:侯敏;孙经建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超声诊断先天性巨大胆总管囊状扩张1例

    患儿女,5岁.因持续右上腹疼痛、发热,伴恶心、呕吐入院.查体T 40℃、P 120次/分,患儿痛苦面容,皮肤黏膜轻度黄染,右上腹可触及10cm×12cm包块,质中,压痛明显,余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田太成;曾玉红;赵青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周围型小肺癌的CT表现

    目的分析≤3cm周围型小肺癌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7例病理证实的≤3cm周围型小肺癌的SCT、HRCT表现.结果支气管气像、空泡征和磨玻璃样改变见于肺泡癌和腺癌,空洞只见于鳞癌.与2~3cm病灶相比,≤2cm病灶中支气管气像、空泡征和磨玻璃样改变出现率较高,而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出现率较低.结论HRCT显示病灶内部结构和边缘形态明显优于SCT.CT表现与病理分型和病变大小有一定联系.

    作者:陈明;谢敬霞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符合线路SPECT18F-FDG显像用于乳腺癌诊断及分期的初步结果

    目的探讨符合线路SPECT18F-FDG显像在乳腺癌诊断及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组织学确诊的乳腺癌患者共17例,术前及术后行18F-FDG显像检查的患者分别为9例和8例.检查前患者禁食6h以上,静脉注射18F-FDG 111~159.1 MBq1h后进行显像.图像经迭代法重建,并计算病灶与对侧相应部位或邻近正常组织的放射性计数比值(T/B).结果乳腺原发恶性病灶11个,18F-FDG显像均可见局限性放射性异常浓聚,T/B值为1.35~4.52;腋窝淋巴结转移灶19个,18F-FDG显像发现其中5个有18F-FDG摄取增高,T/B值为1.37~2.06.5例18F-FDG显像发现远处转移灶,2例患者18F-FDG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结果与骨显像、超声、CT及MRI一致.2个良性病灶CT和超声考虑为转移灶,而18F-FDG显像未见FDG摄取增加.结论符合线路SPECT 18F-FDG显像在乳腺癌诊断及分期方面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对肿物定性诊断优于CT和超声检查,但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灶的检出率较低.

    作者:范岩;付占立;胡怀湘;赵建新;赵光宇;王荣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支气管树解剖与仿真内镜

    目的探讨支气管走行方向对仿真支气管成像效果的影响.方法 120例正常自愿者人群均分为6组,分别接受不同参数组合的成像,并分别对第S1、S4、S6、S8、S10段支气管作CT仿真支气管镜(VB)观察,测定VB下末端支气管内径.结果与轴面接近垂直走行的段支气管S1、S10在仿真内镜下走行远,测量管径细小;接近水平走行的段支气管S4、S6在仿真内镜下测量管径大;斜行支气管S8在上述两者之间.结论支气管的走行方向直接影响仿真支气管镜的观察效果,垂直于扫描平面的支气管效果佳.

    作者:于红;李惠民;肖湘生;李成洲;刘士远;张沉石;金莉卿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孤立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目的探讨孤立型细支气管肺泡癌局部生长的CT表现特点与组织病理发现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孤立型细支气管肺泡癌30例,男10例,女20例,年龄42~71岁,平均60.0岁.采用螺旋CT增强扫描24例,平扫6例.21例对肿块追加高分辨CT扫描.CT图像上观察病灶的部位、大小、密度分布、内部结构及边缘特征,并评价其征象与组织病理发现的相关性.结果按CT图像上密度分布将肿瘤分为三种类型:Ⅰ型为含毛玻璃样征的不均匀密度肿块10例(33%),病理为肿瘤细胞沿肺泡壁生长,伴散在含气肺泡,毛玻璃样征为肿瘤内血管(中等密度)与血管周围的含气肺泡(低密度)对比所致.Ⅱ型为含空泡征或支气管气像的不均匀密度肿块7例(24%),病理为肿瘤细胞沿肺泡壁生长伴有散在肺泡塌陷,残留含气支气管.Ⅲ型为均匀软组织密度肿块13例(43%),病理为肿瘤细胞沿肺泡壁生长伴散在肺泡塌陷,绝大多数未塌陷肺泡被黏液充填,无含气支气管.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图像上不同的密度分布与肿瘤的生长特征以及有无含气肺泡及支气管等病理发现有关.

    作者:余建群;杨志刚;张尚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DTI对急性心梗患者左室功能动态改变的定量研究

    目的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定量测定二尖瓣环及梗死节段室壁运动速度,动态观察急性初发前壁心梗患者(AMI)冠状动脉内支架(经桡动脉介入)术后,左室局部及整体功能的改变.方法经心尖二腔、四腔、心尖左室长轴三个切面,测定15例正常对照,28例AMI患者的二尖瓣环、左室各壁中段及近心尖段18个位点心肌组织峰值收缩速度(VS)、舒张早期速度(VE)、舒张晚期速度(VA),观察AMI患者术后1周内、1个月及3个月时心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反映左室整体功能的二尖瓣环平均VS、VE、VE/VA及局部VS、VE,AMI患者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减低.无室壁瘤组其梗死节段VS、VE于术后1个月时即有恢复,而整体功能术后3个月较1周内明显恢复.而有室壁瘤组局部及整体功能3个月内均无改善.结论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可定量、精确反映心梗患者局部及整体功能,对鉴别梗死节段心肌存活性、预测左室重塑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韩若凌;王建华;王岳恒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早期高血压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研究

    目的探讨早期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变化.方法应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46例原发性早期高血压患者和46例正常对照者充血性反应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和峰值流速变化.结果早期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充血性反应后内径和峰值流速的变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含服硝酸甘油后的变化率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别.结论早期高血压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减低,并可以被高分辨率超声检测.

    作者:牟楠楠;梁春香;刘建平;靳新香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体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体瘤诊断、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为颈动脉体瘤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点,并对不同临床治疗方法与超声表现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对8例颈动脉体瘤均做出了准确诊断.肿块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颈总动脉分叉增宽,血供丰富是其主要特点.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点与临床治疗方法间有一定的关系.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不仅能对颈动脉体瘤做出明确诊断,而且对颈动脉体瘤的术式选择、术前准备、术后疗效观察等都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柏山;贾化平;段云友;郭庆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心肌代谢和灌注不匹配的定量评价及心功能恢复的预测

    目的定量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心肌代谢和血流灌注不匹配区域与发病1个月后左室功能恢复之间的关系.方法接受再灌注治疗的AMI患者18例,1周内实施201TlCl和123I-β-甲基碘苯十五烷酸(123I-BMIPP)双核素心肌断层显像并制成BMIPP/Tl图像,分析BMIPP/Tl异常区域与1个月后左室功能恢复之间的关系.结果 BMIPP/Tl在0.94~0.85区域的像数与1个月后左室射血分数和室壁运动计分的改善(△LVEF和△WMS)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但BMIPP/Tl<0.85区域的像数和△LVEF和△WMS不相关.结论应用BMIPP/Tl图像定量评价AMI再灌注后心肌代谢和灌注的不匹配程度,可以客观地评价疗效和预测慢性期心功能的恢复,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建华;近藤武;韩若凌;王岳恒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肥厚型心肌病的MR首过心肌灌注初步研究

    目的评价心肌首过灌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肥厚型心肌病(HCM)心肌缺血的诊断作用.方法对21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行MR心脏形态学及功能学检查,并进行MR心肌灌注检查,随后对心肌灌注参数进行分析,同时对比分析心功能变化.结果局部心肌大信号强度增加值(SIm)减低9例,其中合并心内膜下缺血3例;灌注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较,左室短轴缩短率及局部室壁增厚率明显下降.结论 MR心肌首过灌注成像能够准确地判断肥厚型心肌病的缺血改变,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多方面对肥厚型心肌病进行评价.

    作者:田春艳;谢敬霞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声学密度定量检测川崎病早期冠状动脉损害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声学密度定量技术(AD)在川崎病早期冠状动脉损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川崎病急性期超声心动图检查冠状动脉有囊样、瘤样改变的15例(川崎病Ⅰ组),超声心动图检查冠状动脉内径正常、壁回声异常的20例(川崎病Ⅱ组),正常对照组30例,测定左室后壁心包组织及左、右冠状动脉壁的组织背向散射积分(IBS).用冠脉壁IBS和心包IBS比值,作为冠脉壁校正IBS(IB%).结果①各组之间心包IB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川崎病Ⅰ组、Ⅱ组冠脉壁IBS值和IB%值均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声学密度定量技术有助于在早期检出冠状动脉病变,对早期和非典型川崎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梁海南;熊奕;吴瑛;吴本清;黄若谷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胃肠道充气螺旋CT的窗口技术

    目的探讨CT显示胃肠道及其病变的适宜窗口.方法随机选取50例行胃肠道充气螺旋CT检查者断面图像68帧,在四种不同窗宽窗位下,观察六个指标的显示情况.结果第③窗(窗宽为180~280Hu,窗位为-20~+20Hu)时,直径约0.3~0.5cm细小结节或小血管断面,软组织内密度对比,脂肪与软组织对比的显示为优,气体与脂肪的对比、胃肠腔轮廓及软组织形态轮廓方面显示较好,可不同程度兼顾到所需观察的多种组织,较好显示胃肠道及其病变.结论窗宽180~280Hu,窗位-20~+20Hu,是观察胃肠道的较适宜窗口.

    作者:董丽卿;刘永华;韩萍;孔祥泉;田志梁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IP衰减临床测试方法探讨

    1材料与方法富士CR IP ST-VN依据曝光次数不同将21块IP分为三个对照组,曝光次数相同或相近的IP为一组,每组7块,第Ⅰ组:1~7号IP;第Ⅱ组:8~14号IP;第Ⅲ组:15~21号IP.

    作者:王凯;于涛;刘晶;郭启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长骨骨纤维结构不良的MR诊断

    目的探讨长骨骨纤维结构不良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长骨骨纤维结构不良的MRI表现,其中9例做了增强.结果单骨型12例:股骨8例,胫骨2例,腓骨1例,肱骨1例;多骨型3例:2例同时侵犯股骨和胫骨,1例同时侵犯肱骨和尺骨.MR表现:7例T1WI呈不均匀等低信号,T2W1呈不均匀高信号;6例T1WI呈均匀极低信号,其中T2WI上3例为均匀高信号,3例仍为极低信号;2例T1WI和T2WI均为较均匀等信号.所有病灶边界均清楚,其中3例病变周围可见完整或不完整硬化带,全部患者未见明显软组织肿块及骨膜反应.9例增强后表现为不同程度强化,其中3例为均匀强化,6例为不均匀强化.结论长骨骨纤维结构不良的MRI表现并无特征性,信号特点取决于组织结构.

    作者:常恒;贾宁阳;王晨光;万卫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国产内支架治疗前列腺增生

    目的探讨国产前列腺内支架治疗前列腺增生引起排尿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前列腺增生引起排尿困难的患者,置入35枚前列腺内支架.支架均为国产镍钛记忆合金编织而成.结果 32例均一次治疗成功,28例置入支架后立即自行排尿,3例因前列腺增生过大,前列腺尿道部过长,置入1个支架,排尿仍有困难,再次置入第2个支架后,立即自行排尿,1例伴有糖尿病的患者,置入支架1周后排尿困难未改善,而进行外科手术治疗.28例生活质量积分0~3分,19例术后随访6~18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术前27.59±4.11,术后6.93±3.76(P<0.001),大尿流率术前(1.79±3.89)ml/s,术后(14.25±3.65)ml/s(P<0.001).结论前列腺支架治疗前列腺增生引起的排尿困难是可靠的.

    作者:陈光利;梁熙虹;孙福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超声介入无水乙醇治疗肝癌量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肝癌瘤内无水乙醇注射量、注射时间间隔与疗效以及纤维隔生成关系.方法取人肝癌SMMC-7721裸鼠皮下移植24只,随机分为乙醇量化短间隔组(A组)、乙醇量化长间隔组(B组)、乙醇少量长间隔组(C组)各8只,全部裸鼠在接种10天后瘤内注射无水乙醇,每组均共计注射2次.各组均在末次注射后5天处死,取肿瘤组织分别行病理组织学、电镜检查,治疗前后分别采用高频超声测量肿瘤三径并计算肿瘤生长指数.所有实验均在双盲条件下进行.结果 A组与B组肿瘤生长指数(分别为0.072±0.018与0.094±0.028)均明显低于C组(1.982±0.482)(P<0.01),A、B二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病理组织学见A组肿瘤坏死变性严重,坏死面积大于80%的占87.5%.C组无一例坏死达80%以上.电镜观察A组绝大部分呈凝固性坏死,未见残留癌细胞,B组于肿瘤周边可见残留癌细胞与少量炎症细胞与纤维组织.C组周边癌细胞生长旺盛,并有炎症细胞浸润与纤维束形成.结论无水乙醇治疗肝癌量化与短时间间隔(3~5天一次)注射对提高疗效有重要作用.

    作者:林礼务;高上达;何以敉;杨发端;叶真;薛恩生;俞丽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和探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PLE)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治疗肝血管瘤12例,瘤体小3.3cm×3.0cm,大12.0cm×13.0cm,采用Seldinger技术股动脉插管,将导管超选择至肿瘤供血动脉插管后,注入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并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供血动脉.术后定期复查.结果介入治疗栓塞后碘油沉积良好,所有瘤体均有不同程度缩小,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治疗肝血管瘤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可成为治疗肝血管瘤的重要手段.

    作者:郭元星;印建国;汤建荣;杨炳飞;张亚琴;李铁林;李彦豪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介入法动脉灌注化疗结合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

    目的探讨放疗结合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效果的评价.方法对30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行放疗加超选择性食管供血动脉灌注化疗并随访3~24个月,观察临床及放射学改善情况,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大部分患者临床指标明显改善,其中10例行术前放疗加灌注化疗致肿瘤缩小后再行手术治疗,病检示癌巢中心明显坏死,间质纤维化和炎症细胞浸润等.结论放疗结合经导管直接向肿瘤供血动脉灌注化疗药物,能增加局部的药物浓度和药物效应,减轻全身毒性反应,有效缩小局部肿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综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方法.

    作者:刘璋;陆志锋;周运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监测PTCA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

    目的探讨PTCA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特点.方法 30例PTCA术后患者,穿刺部位发现包块和/或听诊有血管杂音,常规彩超检查股总动脉、股浅动脉、股总静脉、股浅静脉及血管周围组织.结果14例单纯血肿;5例假性动脉瘤;2例血肿伴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动静脉瘘;8例动脉硬化改变(股总动脉、股浅动脉内大量斑块沉积).结论 PTCA术后穿刺部位的各种并发症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方面有特征性改变;CDFI在诊断及随访各种并发症方面有重要作用.

    作者:曹军英;蒋苏齐;王家祥;陈晓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介入超声在肺边缘性实质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介入性超声对肺边缘性实质性病变的诊断价值,以及超声诊断符合率.方法超声导向下对513例肺边缘性实质性病变采用针吸细胞学穿刺及组织学活检.结果介入超声对肺边缘性实质性病变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2.8%.结论介入超声对肺边缘性实质性病变诊断率高,为肺边缘性实质性病变的首选诊断方法之一.

    作者:陈永超;连娟;罗福成;童清平;裴红;毛萍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后溶血(附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后溶血的发生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 3例患者,PDA窄处直径分别为7.5mm、10mm和11mm,经静脉途径置入10/8、16/14mm直径Amplatzer PDA封堵器和18mm直径Amplatzer房间隔封堵器.结果 3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7h、18h和55min发生溶血.分别采用手术、药物治疗及取出封堵器的方法,患者溶血均消失.结论 PDA封堵术后溶血的发生与术后残余分流有关,及时有效地处理后疗效满意.

    作者:马宁;蒋世良;赵世华;凌坚;金敬琳;张庆桥;胡海波;谢若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数字人体原型——人体系统

    笔者首先给出了数字人体原型的概念,然后对数字人体原型--人体系统的系统、结构、层次;人体系统的环境、行为、功能和人体系统的状态、演化、过程进行了详细地论述,为深刻认识数字人体的原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

    作者:毕思文;王秀利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颈部包块就诊的食管癌2例

    例1,男,69岁.声音嘶哑1周就诊.查体:右侧甲状腺下触及一包块,质硬,无压痛,边界不清,活动度差.纤维喉镜发现右侧声带麻痹;甲状腺B超未见异常;颈胸部CT平扫发现甲状腺右叶后下、气管右侧、头臂血管间隙见边缘不清楚的软组织肿块(图1).

    作者:李保军;李红;杨海丽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肺隔离症1例

    患者女,28岁.因胸痛不适3个月,伴胸闷、心悸就诊.查体:两肺呼吸音稍粗糙,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胸部正侧位X线片示:位于右肺下叶脊柱旁有一类圆形肿块,约2.5cm×3.5cm,边缘不光整.

    作者:王杨;朱勇;董兰强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原始神经外胚层瘤1例

    患者女,65岁.双下肢进行性乏力半年,伴头痛,无发热,视力差.查体:神志淡漠,心肺未见异常,双下肢肌力Ⅱ~Ⅲ级,腱反射减弱,巴氏征(-),行腰椎穿刺,测脑脊液压力270mmH2O.

    作者:郭富强;邱士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盖伦大脑大静脉动脉瘤样畸形MRI诊断(附2例报告)

    本文2例盖伦(Galen)大脑大静脉动脉瘤样畸形,报告如下.例1,女,33岁,剧烈头疼1天,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CT平扫:大脑大静脉池区可见明显增粗、扭曲的高密度影,并累及左侧脑室脉络丛,第三脑室和侧脑室略扩大.

    作者:金东虎;金明花;全松石;金哲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经会阴部超声检查肛管周围感染性疾病

    目的评价经会阴部超声检查法对肛周感染性病变的诊断意义.方法通过对54例肛周肿物患者与10例正常组的对照检查,显示肛周括约肌及肛周病变,并与手术结果对照.患者取膀胱截石位,选用3~6MHz凸阵探头和5~10MHz线阵探头进行检查.结果所有受检者均能清晰显示肛管内外括约肌.异常组发现肛周脓肿23例,肛周脓肿合并肛瘘或窦道形成3l例,除未发现合并复合高位脓肿及肛瘘各1例外,其他均与手术结果相吻合.结论经会阴部超声法检查肛管周围感染性疾病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曼维;张华斌;陈文;陈朝文;王金锐 刊期: 2003年第02期